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依据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规划特征,用目标规划法进行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规划。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建立了相应的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目标规划模型,并分析了规划模型的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2.
依据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规划特征,用目标规划法进行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规划。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建立了相应的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目标规划模型,并分析了规划模型的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景观格局的农用地整理道路规划布局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何灏  师学义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1):232-236
探索基于景观格局理论的农用地整理道路规划布局方法,使农用地整理中道路规划布局与景观格局相结合。该文运用景观格局廊道特征指数建立农用地整理中道路规划布局标准,以arcGIS软件作为工具进行农用地整理道路规划布局。研究发现,运用景观格局廊道特征指数建立农用地整理中道路规划布局标准明确了改善项目区景观格局方面的目标,指导农用地整理从景观格局角度规划布局道路,可完善项目区景观功能及结构,提高项目区土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2008年建昌县有11条小流域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辽宁省大凌河流域凌河源项目区,在整个建设管理中,水保部门一直把水土保持与当地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作为建设目标,从规划到实施都以当地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坚持以项目区为整体,以小流域为单元,,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做法,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研究编制观音阁水库上游水土保持规划是为了保证水库的良好运行和水库上游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用水安全和水库安全。调查水库上游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和水土保持方面概况,分析流域内水土流失成因,诊断流域内对生态环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采取GIS等手段获取流域内土地利用分布情况,从而对流域进行分区。共划分成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和生态保护区3个区域,针对不同区域特点,有针对性的布设水土保持措施。按照规划要求治理完成后,流域内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80%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并得到良好的管理;流域泥沙减少70%以上。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技术的水土保持规划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是以采集、管理、描述、分析地球表面及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信息系统。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了计算机管理手段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规划治理 ,它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 ,并大大提高了规划设计的准确性。利用MAPINFO软件和MAPX控件在VB的开发环境下 ,完成规划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 ,建立系统所需的数据库 ,实现数据库与模块的直接连接 ,实现对地块的直接查询和计算 ,以达到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信息系统化。  相似文献   

7.
持续发展下的流域治理规划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流域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提出了持续发展下的流域治理规划的程序和模型,该模型包括资源开发模型、人口模型和环境治理与保护模型。  相似文献   

8.
<正>1 规划的必要性众多水土保持项目失败的原因,是在规划和决策过程中缺少农民的参与.农地水土保持规划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规划”,通过区域勘测和对某些早期区域、目标的了解,政府公职人员应明白哪些是项目区应做的.而真正需要完成的却受到农民决策的限制.如果缺乏与农民充分的商议、讨论和规划,政府在水土保持上所寄与的目的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制定农地水土保持规划是必要的.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现代水土保持与农业知识,技术人员应该和个体农民一起做规划,并向农民讲清如何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农地.最后由农民依据自己的兴趣、资源和能力做出最终决定.  相似文献   

9.
参与式农村评估(PRA)是一种农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其核心是外来者与当地人之间相互沟通和对话的过程。通过在项目区采用PRA方法与理论,分析了参与式小流域治理管理规划过程,结果表明:PRA方法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使村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规划的整个过程,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并且有助于整个流域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可为小流域治理管理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谢艳芳  贺林  杜卿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5):253-254,258
英国赠款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是一个着重理念创新的项目。本文在介绍项目目的以及项目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叙述了示范小流域的设立目的和选择标准;着重阐述了小流域规划过程,突出了参与式的特点,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砂岩山丘区坡改梯规划设计及其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进行以坡改梯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是砂岩山区“旱农”开发的最佳途径。按照目前旱作农业开发的技术要求和经济、技术条件,以及群众自力更生承包治理的承受能力。坡改梯必须坚持施工方便、省工、省料、进度快的小型工程设计标准。通过在泰安市砂岩山丘区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小型梯田可省工50%,节省材料费40%,治理速度提高近1倍;较坡耕地水保效益提高75%以上,保肥效益提高85%以上,汛期土壤含水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依托“长治”工程加快县域水土保持产业基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宁县自 1990年开展重点治理 ,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建设小流域特色经济产业结合 ,全县经果林基地面积已达 1 33万hm2 ,出现了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基地、高效小流域经济开发规范型基地、水保部门自办的行业经济实体 3种水土保持产业化建设模式。推进水土保持产业化建设 ,应建立水保行业经济实体 ,壮大经济实力 ,扶持、培养一批以小流域为基地的特色开发产业 ,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田、林、路、渠综合治理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是在我国水土保持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学科体系。通过川陕"长治工程"中期评估考察,分析"长治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特色与创新,并据此讨论我国水土保持学科的性质与定位。水土保持学科无论从法律地位还是学术地位,均应归属于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范畴,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学科的本质区别在于,水土保持更具有突出的生产功能。现阶段水土保持学科仍应首先赋予其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江河,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及农民生活质量的内涵,并努力使之与农村生态建设结合,以不断深化和丰富其内涵,同时应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饮用水水源地水土保持等方面拓展其学科外延。  相似文献   

14.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着重就神木道沟小流域小煤窑开采对环境与水土保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小煤窑开采对振兴乡村经济,改善村民生活功不可没,但是与环境及水土保持的矛盾更加尖锐,而且有加剧之势,怎样解决好这个矛盾是目前农村水土保持工作中亟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根据县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特点和需求,分析和设计了基于GIS的县级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对系统的需求、建设目标、系统功能、开发技术和初步运行情况等进行了概述,以此为县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一种科学的手段,为县级水土保持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藉河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定量评价天水藉河示范区一期和二期的水土保持效益,结合国家标准和示范区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指标对该区调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采用的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具有一定的区域适宜性;示范区通过两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调水保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对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体系的完善以及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水土保持中的几个经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水土保持特征、广种薄收的历史必然性及水土保持受制于农村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搞好水土保持,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寓水土保持于农业经济发展系统中。通过促使农村经济的发展,迫使农民必须积极的、自觉的进行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吉林两省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抓得好、抓得实 ,以小流域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坚持高标准、高效益。两省明确了水土保持宣传周、宣传月 ,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治理成果 ,使水保政策法规深入人心。把查处违法案件作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突破口来抓 ,收到了处理一起、教育一片、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加大水保科研投入 ,不断提高水保科技含量。以鸡西市、通化市为代表的水保城市试点 ,推进了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对中央财政专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 ,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介绍了具体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各项措施所获取的林木产品效益、农业生产效益、减沙保土效益、水源涵养方面的效益、渔业生产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计算, 得出规划治理的各项措施的综合效益。并用经济分析的理论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 从静态、动态、灵敏度3个方面进行经济指标计算, 得出该治理规划经济效益高、风险小、规划可行的结论。从而对规划进行了验证, 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孙昕  李德成  梁音 《土壤学报》2009,46(3):373-380
选择了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江西省兴国县境内的治理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的塘背河、廖公坑、蕉溪河3个小流域为对象,选择了涉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30个评价指标,对3个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1)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采用的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具有一定的区域适宜性。(2)针对同一区域多个小流域一起进行评价,有利于通过对比揭示不同流域水土保持效益的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源,对指导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兴国县3个小流域通过积极的治理投入,均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4)由于治理投入和治理时间的差异,3个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尚存在一定的差异,塘背河小流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综合效益均最高;廖公坑小流域治理中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低;蕉溪河小流域治理较差,经济效益最低。各流域应抓住自身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进一步搞好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