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试验运用均匀设计,采用胃蛋白酶-胰液素两步水解法,探讨NSP酶的组成及活性对提高不同NSP含量和组成的肉鸭日粮可消化能的作用效果,为针对不同类型肉鸭基础日粮筛选优化NsP酶添加剂提供快捷有效的方法.按照均匀设计表U*15(157),将4种NSP酶组合成15个水平的复合酶配方,以5种不同NSP含量的基础日粮作为对照,并分别在这5种基础日粮中加入上述15种复合酶组成15组试验日粮.以离体法测定15组试验日粮及基础对照日粮的离体消化能,建立各个日粮中4种NSP酶添加量与离体消化能值间的四元二次回归方程,经优化求其最优解,即得到最佳酶谱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日粮的NSP组成和含量不同,其最佳酶谱也存在较大差异,且NSP酶和日粮离体消化能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因此,针对不同NSP组成和含量的日粮,可以用离体法筛选与之相对应NSP酶谱.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胃蛋白酶-胰酶两步水解法,探讨非淀粉多糖(NSP)酶的组成及活性对特定蛋鸡日粮的黏度影响.从而筛选出对于特定组成蛋鸡日粮的最佳复合酶制剂配方.为针对特定地区日粮筛选优化NSP酶提供快捷有效的方法。试验以饲料黏度变化为检测指标.建立了NSP酶添加量与离体黏度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组合NSP酶作用效果显著优于单一NSP酶.日粮中NSP种类和含量决定了NSP酶的最佳酶谱和最适添加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运用单因素设计和响应面设计,采用胃蛋白酶-胰液素两步水解法,探讨3种不同的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鸭饲料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实验使用相同的肉鸭基础饲粮,对添加了非淀粉多糖酶的肉鸭饲粮使用两步离体法进行消化,并测定还原糖含量,得出三种非淀粉多糖酶的最佳添加量和最佳酶谱组成。结果表明肉鸭饲粮的最佳非淀粉多糖酶酶谱:甘露聚糖酶为0.015 mg/g、β-葡聚糖酶为0.008 mg/g、木聚糖酶为0.007 mg/g。在肉鸭饲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以提高还原糖含量,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小麦日粮中添加不同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复合酶对肉鸭生产性能和部分血液指标及代谢激素的影响,为非淀粉多糖酶在肉鸭小麦日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将36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20只,试验分1~14 d和15~42 d两期进行。结果表明,小麦日粮中添加NSP酶对肉鸭1~14 d、15~42 d日增重、血液中碱性磷酸酶及代谢激素无显著影响;显著降低15~42 d复合酶Ⅱ组肉鸭采食量(P<0.05),对日增重无影响,从而降低料重比提高饲料利用率;15~42 d复合酶Ⅱ组肉鸭尿酸和尿素氮同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说明非淀粉多糖酶可提高日粮中蛋白利用率,加速体内氮的沉积。试验表明,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鸭血清指标无显著影响,但复合酶Ⅱ可显著降低料重比。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研究4种单体NSP酶制剂(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甘露聚糖酶),经过预消化处理工艺后,对肉鸡日粮中的非淀粉多糖的酶解情况,为进一步研究NSP酶制剂在肉鸡日粮中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不同的NSP酶添加量对肉鸡日粮的预消化处理效果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的最佳添加水平分别为250、350、300、200 mg/kg;初步确定的预消化处理参数是:温度45℃、时间60 min、水分35%。本试验条件下,结合相关的数据分析,试验日粮中最佳酶制剂组合是:木聚糖酶186 mg/kg、β-葡聚糖酶440 mg/kg、纤维素酶337 mg/kg、甘露聚糖酶200 mg/kg(P<0.01)。研究表明,加酶日粮经过预消化处理后,可以有效地降解其中日粮的非淀粉多糖,提高日粮的营养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杂粕型饲粮添加不同复合酶制剂对樱桃谷肉鸭生产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264只健康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22只鸭.1组饲喂玉米-杂粕型基础饲粮,2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酶1(由聚糖酶、甘露聚糖酶、葡聚糖酶组成)100 mg/kg,3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酶2(由聚...  相似文献   

7.
研究分为两个试验,试验一研究了三种复合非淀粉多糖酶的体内外消化性能;试验二研究了三种不同复合酶制剂添加到黄羽肉鸡日粮中,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一的体内外消化代谢试验依据使用饲料配方的不同分3次进行,每次选取快大型黄羽肉鸡种公鸡45只,随机分为正、负对照组以及分别添加三种酶制剂的3个试验组,共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其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外消化试验(胃蛋白酶-胰酶两步法)以及体内消化代谢试验中,额外添加复合酶2的消化体系,其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与负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试验二选用1日龄的快大型黄羽肉鸡900羽(公母各半),集中育雏至11日龄,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正对照组、负对照组以及3个酶制剂添加组,饲养至60日龄。结果表明,生产性能方面,正对照组优于负对照组,酶制剂添加组均不同程度优于负对照组。其中不同比例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葡聚糖酶、淀粉酶组成的复合酶2和复合酶3在改善生产性能方面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8.
应用NSP复合酶调整蛋鸡日粮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NSP复合酶调整蛋鸡日粮配方的可能性.试验分3个组,对照组饲喂蛋鸡基础日粮;试验1组在基础蛋鸡料中减1%玉米、0.5%豆粕添加1.5%沸石粉和0.03%NSP复合酶;试验2组在基础蛋鸡料中减2%玉米、1%豆粕添加3%沸石粉和0.03%NSP复合酶.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提高产蛋率3.18%和5.28%(P<0.05);试验1组与对照组在蛋壳厚度、哈夫单位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试验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蛋鸡日粮中添加NSP复合酶后并调整配方,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饲料生产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研究两种非淀粉多糖(NSP)酶对肉仔鸡饲粮体外消化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体外模拟消化试验中,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个处理组(基础饲粮,基础饲粮+酶A,基础饲粮+酶XB),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模拟器。添加酶A和酶XB两种酶制剂显著提高肉仔鸡基础饲粮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总能消化率和体外消化能(P<0.05)。饲养试验选择320只1日龄科宝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日粮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别饲喂正对照组(PC,组1)、负对照组(NC,代谢能较PC低0.63 MJ/kg,组2)、NC+酶XB(组3)和NC+酶A(组4),分0~21 d和22~42 d两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组1相比,组2的22~42 d及0~42 d平均体增重显著降低(P<0.05);组2在0~21、22~42 d和0~42 d的料重比均显著高于组1(P<0.05);组3的肉仔鸡体增重在0~21 d和22~42 d均有所改善,全期(0~42 d)组3平均体增重较组2提高47.1 g/只,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添加NSP酶可显著改善饲粮的体外消化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肉仔鸡的体增重。就本研究结果而言,体外试验较准确地评定了两种商品酶制剂产品的效价。  相似文献   

10.
不同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在肉鸡小麦型饲粮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能量水平的小麦型饲粮中添加不同非淀粉多糖(NSP)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道生理、屠宰性能、肠道微生物数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NSP复合酶。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取900只1日龄的科宝肉公鸡,按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5个组,正对照组(PC组)饲喂正常能量水平的基础饲粮;负对照组(NC组)饲喂在PC组饲粮的基础上降低350 kJ/kg能量水平的饲粮;NSP复合酶组饲喂在NC组饲粮中分别添加NSP复合酶1(300 g/t)、NSP复合酶2(300 g/t)、NSP复合酶3(500 g/t)的饲粮,每个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试验分为前期(1~21 d)、后期(22~42 d)2阶段进行。结果表明:1)各组在试验各阶段的平均体重、平均体增重、平均采食量、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平均体重、平均体增重略低(P>0.05),料重比均增加(P>0.05),而添加NSP复合酶后有所改善。2)各组第21和42天的肌胃、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相对重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1组、NSP复合酶2组第21和42天的空肠、回肠相对重量降低(P>0.05),盲肠相对重量提高(P>0.05)。各组第21和42天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相对长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各肠段相对长度(第21天十二指肠相对长度除外)均提高(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1组、NSP复合酶2组第21和42天的空肠、回肠相对长度均降低(P>0.05)。3)试验第21天,与PC组相比,NSP复合酶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NC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各肠段肌层厚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第42天,与PC组相比,其余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均降低(P>0.05);与NC组相比,添加NSP复合酶后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P<0.05)。4)各组屠宰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的腹脂率有所下降(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3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均有所提高(P>0.05)。5)各组第7、21、42天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第7、42天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和第7、21、42天双歧杆菌数量有所降低(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1组、NSP复合酶2组第42天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有所提高(P>0.05)。6)以PC组利润为100%,与之相比,NSP复合酶1组提高的利润幅度最大。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小麦型饲粮中降低一定能量水平后添加NSP复合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肠道微生态环境,并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综合考虑,本试验中NSP复合酶1的应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
试验比较了3种不同复合酶(NSP复合酶和2种NSP酶+淀粉酶)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600只产蛋鸡(150日龄),随机分成4个处理,其中1组为对照组(未加酶),其它3组分别加入三种不同复合酶(复合酶D、复合酶E和复合酶F)。结果发现,日粮中添加复合酶D和复合酶E(NSP酶活性较高),蛋鸡产蛋量、产蛋率和料蛋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添加复合酶F(淀粉酶含量较高)蛋鸡产蛋量降低、料蛋比升高。试验组蛋鸡采食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添加酶制剂后消化道不同部位食糜粘度因消化道部位不同而有差异,但复合酶D和复合酶E组对不同部位食糜粘度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复合酶F。以上结果表明,在典型蛋鸡玉米-杂粕型饲料中添加外源性NSP酶有助于提高蛋鸡生产性能,而NSP酶活性不足和淀粉酶过量添加可能导致产蛋鸡生产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2.
在小麦型日粮中添加不同组成的NSP复合酶进行透析管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NSP复合酶可一定程度提高体外小麦—豆粕型日粮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消化率,且以复合酶Ⅰ的效果最好,使小麦—豆粕型日粮的干物质、粗蛋白和能量的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9.37%、7.74%和20.28%(P<0.05)。  相似文献   

13.
选用30 d健康的樱桃谷鸭2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子。各组试鸭分别饲喂杂粕基础日粮、基础日粮+复合酶1、基础日粮+纤维素酶、基础日粮+复合酶2,酶制剂添加量均为100 mg/k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基础日粮添加酶2组肉鸭粗蛋白表观代谢率显著提高(P<0.05),添加单一纤维素酶组肉鸭粗蛋白表观代谢率提高7.92%(P<0.01);基础日粮添加酶2组肉鸭能量表观代谢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添加酶1及单一纤维素酶可极显著提高能量表观代谢率(P<0.01);基础日粮添加酶2组和添加单一纤维素酶组肉鸭粗脂肪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基础日粮添加酶1组肉鸭粗纤维表观代谢率提高18.70%(P<0.01),添加酶2肉鸭粗纤维表观代谢率提高了12.27%(P<0.05)。结论:杂粕型日粮添加酶制剂可有效提高肉鸭养分表观代谢率,且复合酶效果优于单一纤维素酶;复合酶2提高日粮养分表观代谢率的效果优于复合酶1。  相似文献   

14.
几种非淀粉多糖酶对肉仔鸡日粮能量的当量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木聚糖酶(x_1)、β-葡聚糖酶(x_2)、纤维素酶(x_3)和果胶酶(x_4)4种非淀粉多糖(NSP)酶,利用离体消化技术,分别研究它们对肉仔鸡日粮能量的当量调控效应。结果表明,4种NSP酶的添加水平与离体消化能(y)进行S曲线拟合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9542-0.3391/{1 exp[(x1-470.8)/115.5]}(R~2=0.9812),y=10.9453-0.3499/{1 exp[(x_2-336.9)/114.8]}(R~2=0.9851),y=10.8849-0.2733/{1 exp[(x_3-308.0)/88.2]}(R2=0.9805),y=10.8450-0.2236/{1 exp[(x_4-543.5)/104.4]}(R2=0.9875);对日粮能量调控效应的主次顺序为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  相似文献   

15.
随着非淀粉多糖酶(NSP酶)在饲料生产中应用的逐渐广泛,提供一个用于计算复合酶制剂配方的软件显得很有必要。用VF123软件根据饲料营养标准和选用原料计算NSP复合酶制剂配方的过程;估算使用该复合酶制剂后饲料能值和粗蛋白的增值量;通过优化计算,对比分析使用复合酶制剂对配方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稻谷日粮中专用复合酶制剂的组方,试验利用均匀组合设计,将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分别设定9个添加水平,应用离体消化法对3种酶的最佳酶谱组合进行了筛选。并选择56周龄、体质健壮的种公鸭30只,通过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法对筛选出的复合酶制剂与商业复合酶制剂进行初步评定。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最佳酶谱组合为木聚糖酶442.58μg/g、β-葡聚糖酶425.17μg/g、纤维素酶475.19μg/g;通过真代谢能(TME)法验证,筛选出的专用复合酶制剂效果优于商业稻谷型酶制剂。  相似文献   

17.
赵敏  张宏福  李长忠 《饲料工业》2007,28(12):10-12
选用木聚糖酶(x1)、β-葡聚糖酶(x2)、纤维素酶(x3)和果胶酶(x4)4种非淀粉多糖(NSP)酶制剂,利用胃蛋白酶-胰液素法分别研究其对蛋鸡玉米—杂粕型日粮能量的当量调控。结果表明,4种NSP酶对蛋鸡玉米—杂粕型日粮的离体消化能改进值分别为:木聚糖酶0.5442MJ/kg、β-葡聚糖酶0.4791MJ/kg、纤维素酶0.3345MJ/kg、果胶酶0.4457MJ/kg。4种NSP酶的添加水平与离体消化能(y)进行S曲线拟合,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1=10.6219-0.6354/{1+exp([x1-446.6123)/146.000](}R2=0.9961);y2=10.5065-0.5687/{1+exp[(x2-282.9857)/146.599](}R2=0.9964);y3=10.3612-0.3464/{1+exp[(x3-468.4880)/93.931]}(R2=0.9939);y4=10.4684-0.4669/{1+exp[(x4-367.4321)/100.142]}(R2=0.9989)。  相似文献   

18.
米糠、小麦替代部分玉米可提高肉鸭生长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米糠、小麦中非淀粉多糖对肉鸭饲料利用率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增加米糠、小麦在肉鸭饲料中的比例以及在其中加入多糖酶的试验,为确定合适的鸭饲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试验选用18日龄的樱桃谷肉鸭,公母混养,随机分成三组:A组为玉米日粮组,B组为米糠、小麦日粮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研究低能量水平的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不同非淀粉多糖(NSP)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道生理、屠宰性能、肠道微生物数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NSP复合酶。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取900只1日龄的科宝肉公鸡,按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5个组,正对照组(PC组)饲喂正常能量水平的基础饲粮;负对照组(NC组)饲喂在PC组饲粮的基础上降低270 kJ/kg能量水平的饲粮;NSP复合酶组饲喂在NC组饲粮中分别添加NSP复合酶1(300 g/t)、NSP复合酶2(300 g/t)、NSP复合酶3(500 g/t)的饲粮,每个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试验分为前期(1~21 d)、后期(22~42 d)2阶段进行。结果表明:1)与PC组相比,NC组第21天平均体重与1~21 d平均体增重均显著降低(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组第21天的平均体重与1~21 d的平均体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与PC组相比,NC组1~21 d和1~42 d的料重比均显著提高(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组1~21 d和1~42 d料重比均显著降低(P<0.05)。2)各组间第21和42天的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相对重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第21天的肌胃相对重量显著提高(P<0.05),第42天的肌胃相对重量有提高的趋势(P>0.05),添加NSP复合酶后肌胃相对重量均有降低。与PC组相比,NC组第21天的空肠、回肠、盲肠相对长度都有所提高,但只有盲肠相对长度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各组间第42天各肠段相对长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PC组相比,NC组第21天的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均有增加,其中回肠绒毛高度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与PC组相比,NC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肌层厚度均有增加,NSP复合酶3组的十二指肠肌层厚度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第42天各段肠道形态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4)与PC组相比,NC组的屠宰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1组和NSP复合酶2组的胸肌率显著增加(P<0.05)。5)各组间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NSP复合酶2组第7天的乳酸杆菌数量显著低于PC组和NC组(P<0.05)。6)以PC组利润为100%,与之相比NSP复合酶1组提高的利润幅度最大。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在低能量水平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NSP复合酶可显著提高肉鸡前期生长性能,对后期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对肉鸡肠道形态具有改善作用,但对屠宰性能和肠道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影响,另外添加不同的NSP复合酶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经济效益。综合考虑,本试验中NSP复合酶1的应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0.
针对饲粮非淀粉多糖(NSP)酶的海量筛选工作和动物试验间的可比性差等问题,本研究探讨使用体外模拟法优化生长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的NSP酶谱。首先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研究NSP酶的添加水平与饲粮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的关系。在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和果胶酶6种NSP酶,分析各NSP酶对饲粮IVDMD的作用效果。然后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筛选2种饲粮中6种NSP酶的最佳酶谱。结果表明:1)6种NSP酶的添加水平与2种类型猪饲粮IVDMD之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2)α-半乳糖苷酶对玉米-豆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最高,达到了1.28%,木聚糖酶对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最高,达到了1.95%。3)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最佳酶谱为:纤维素酶533.6 U/kg、木聚糖酶9 983.7 U/kg、β-葡聚糖酶1 014.4 U/kg、β-甘露聚糖酶4 080.6 U/kg、α-半乳糖苷酶251.6 U/kg和果胶酶107.3 U/kg。玉米-杂粕型饲粮的最佳酶谱为:纤维素酶960.0 U/kg、木聚糖酶17 177.6 U/kg、β-葡聚糖酶405.8 U/kg、β-甘露聚糖酶19 023.2U/kg、α-半乳糖苷酶307.2 U/kg和果胶酶96.9 U/kg。4)优化后的酶谱使玉米-豆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了3.26%,使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了3.75%。由此可见,6种NSP酶联合使用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生长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