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冀贞阳 《新农业》2010,(12):23-23
蛋鸡开始产第一个蛋称为开产,此时的日龄称为开产日龄。对于不作个体记录的商品蛋鸡群,一般以群体产蛋率达到50%时作为开产日龄。不同品种的蛋鸡开产日龄不同,迪卡鸡119日龄、罗曼鸡126日龄、海蓝鸡140日龄、来航鸡150日龄、海赛克斯白140日龄。适时开产好处多,即鸡群初产蛋蛋重大,产蛋高峰持续期长,产蛋期饲料报酬高;种蛋合格率高,受精率高,孵化率高;死淘汰率低。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个体选择和家系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对宁都黄鸡基础群结合外貌特点进行了生长性能和产蛋性能的选择,建立了宁都黄鸡A系和B系2个品系。通过5个世代的选育,A系初生重提高了6.1 g,母鸡105日龄体重提高了190 g,300日龄提高了169.7 g;公鸡105日龄和300日龄分别提高了142.8 g和267.2g,体重差异显著(P<0.05)。B系300日龄产蛋量增加了12.1个(P<0.05)。A系和B系的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果表明,宁都黄鸡在生产性能方面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皖南三黄鸡若干种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皖南三黄鸡的外貌、体型、生长发育规律、产蛋性能和蛋的质量等若干种质特性进行了初步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皖南三黄鸡外观呈现三黄特征(黄羽、黄肤、黄胫)、体态结构匀称;皖南三黄鸡早期生长速度较慢,生长速度高峰在6周龄前后,12周龄后公母鸡相对生长速度均显著较低;公、母鸡增重速度差异显著,40周龄成年皖南三黄鸡公、母鸡平均体重分别为1 657.8 g和1 498.5 g。公鸡5-6月龄达到性成熟,母鸡180日龄左右开产,年产蛋130-160枚,高峰期平均产蛋率为73.5%,年平均产蛋率为48.4%;平均蛋重为53 g,蛋壳黄褐色、较厚,蛋黄色泽较深;种蛋平均受精率为94.8%,受精蛋的平均孵化率为87.5%。  相似文献   

4.
<正>试验以绿壳蛋鸡,仙岛黄鸡、贵妃鸡和隐性白鸡种蛋为素材,探索蛋比重是否影响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及出雏时间。将种蛋测定蛋比重以后进行孵化,在孵化过程中测定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出雏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鸡种的蛋比重平均级别差异显著,反映鸡种蛋比重种质特性不同;种蛋的蛋比重与种蛋的受精率相关不显著;部分鸡种的蛋比重与其孵化率及出雏时间密切相关。由此可见,蛋比重对繁殖性能有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冬春至次年的初夏,是鸡产蛋和孵化的旺季,孵化率的高低,与种蛋的质量有关。维生素C有提高母鸡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的作用。饲料中的骨粉、石粉、贝壳粉等矿物质被鸡  相似文献   

6.
《吉林农业科学》2014,(4):54-57
为进一步掌握宁都黄鸡的种质特性和综合评定宁都黄鸡的杂交效果,测定了宁都黄鸡从开产至210日龄的蛋重,统计分析了杂交、开产日龄和开产前体重对宁都黄鸡蛋重的影响。结果显示:虽然杂交试验鸡含有外来品种伊莎鸡的血缘已非常少,但仍然会增加蛋重;开产日龄对蛋重的影响非常大,且这种影响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过早开产的鸡只所产的鸡蛋会长期偏小。  相似文献   

7.
隐性蛋用黄羽鹌鹑纯系的建立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5个世代的选育,蛋用黄羽鹌鹑的体型外貌与生产性能基本稳定,成年体重公鹑为115.63±10.26g,母鹑为143.64±12.41g;种蛋的受精率为88.6%,受精蛋孵化率为96.21%,健雏率为96.5%,育雏成活率为97.14%.产蛋率达50%时为51日龄,产蛋期平均产蛋率为81.9%,产蛋率80%以上的达30周,300日龄平均产蛋214个,平均蛋重11.88g;产蛋期料蛋比为2.68:1.蛋壳质量良好,鹑蛋短径2.52±0.28cm,长径3.27±0.60cm,蛋形指数为77:100.黄羽鹌鹑的羽色特征明显,生长发育快,遗传性能基本稳定,其黄羽相对于栗羽为隐性,且遵循Z染色体性连锁遗传规律.利用黄羽鹌鹑与栗羽和白羽鹌鹑杂交可组成多种自别雌雄配套系应用于生产,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蛋鸡     
罗曼褐壳蛋鸡罗曼褐壳蛋鸡是德国罗曼公司培育的四系配套优良蛋鸡品种,1989年我国首次引入曾祖代种鸡。罗曼褐壳蛋鸡具有适应性强、耗料少、产蛋多和成活率高的优良特点。父母代生产性能:1~18周龄成活率97%,开产日龄21~23周,高峰产蛋率90%~92%,入舍母鸡72周产蛋数290~295枚。商品代生产性能:1~18周龄成活率98%,开产日龄21~23周,高峰产蛋率92%~94%,入舍母鸡12个月产蛋300~305枚,平均蛋重635~655g,饲料利用率20~22,产蛋期成活率946%。罗曼褐壳蛋鸡…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用140ppm 植酸酶制剂替代对照组饲粮中骨粉的全部磷饲喂产蛋种鸡。结果表明:鸡的产蛋率、产蛋量、产蛋重、产蛋壳重、料蛋比、死亡数、蛋品质部分指标以及种蛋受精率等均未受到不良影响,但种蛋蛋壳质量变差,孵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对育雏季节分别为春、夏和秋季的3批南海黄鸡的生产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育雏季节对饲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育雏的种鸡产蛋率上升速度最快,在开产后的第7周达到产蛋最高峰,然后缓慢下降;秋季育雏的种鸡全期产蛋量最高,达到110.47枚,其次是夏季育雏(100.75枚)和春季育雏(95.38枚);春、夏、秋季育雏的种鸡产蛋期间采食量分别为113.34、116.21、111.89 g/d,秋季育雏的最低,夏季育雏的最高。秋季育雏的每枚种蛋耗料量最低(170.15 g),春季育雏的最高(199.63 g);春、夏、秋季育雏的南海黄鸡成活率分别为94.46%、96.22%和96.00%,夏季育雏的成活率最高,春季育雏的成活率最低。可见,秋季育雏的南海黄鸡父母代种鸡,开产后产蛋率迅速上升,高峰产蛋率最高,饲料消耗量小,每枚种蛋耗料量最少,饲养成本最低,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分析了正确制定和运用育种策略对提高作物育种效率和效益的作用和意义。作物育种工作整体上由育种目标,育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基础研究,育种程序和技术,以及组织管理等五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是一个系统。制定育种策略,就是要在制定出合理育种目标的基础上,从育种工作五个部分的相互联系性和层次性出发,综合运用育种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育种经验以及各种技术手段对实现育种目标的动态过程或育种整体计划进行优化,并有效地组织实施,以经济有效地育成新品种,提高育种效率、效果和效益。从这种意义上讲,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是一项工程,即作物育种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任何行业都讲求成本,如何提高生猪养殖技术对于提升养殖户收入,保障人们健康食用具有极大意义,笔者依据多年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论述如何提高生猪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数码育种新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十几年的育种实践,将作物育种发展的阶段划分为测量育种、模糊育种和数码育种三个阶段。首次提出了数码育种概念,即用不同的数位来代表作物的生物学性状,数位上的数字代表该性状的量。育种者根据要调查的性状及该性状的分级标准,制定一个统一的编码程序,然后对所有的育种材料进行编码,所有的育种材料就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只要看到某一材料的身份证,便可知其所有的遗传性状。利用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对育种材料进行科学管理,分析其遗传规律,科学选配组合,资源信息交流共享,从而使育种工作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路线、快捷的路径、准确的选择、高效的运作。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商业化育种的特点及发达国家种业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种业发展现状,提出国家应通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新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及交易平台、种子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加速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建立。结合水稻育种实践及湖北省水稻生产实际,提出水稻品种选育目标应从全产业链角度出发,选育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中稻和直播早晚稻、再生稻、高档优质稻、中粳或单季晚粳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5.
大豆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大豆分子育种代表了大豆育种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三个方面。通过综合利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模拟与遗传育种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大豆分子育种可对大豆从表型到分子等多个层次进行遗传操作,有助于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最终实现大豆品种的定向遗传改良。本文介绍了中国大豆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三个方面的开创者,将国内的主要研究进展与国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比较,由于知识所限对未提及的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在此致歉。通过比较发现,中国大豆分子育种与国外相关研究的差距普遍存在,然而,有些分子育种相关研究如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等方面则与国外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笔者认为,大豆分子育种正朝着遗传图谱信息多元化、基因发掘规模化、分子育种技术高效化、分子育种理论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估计综合育种中,如果能在多个生产性状中剔除几个性状,进行部分计算,会使综合育种值的计算变得简单。本文研究了北京迪卡猪各种简化综合育种值中目标性状的经济权重及其与完全综合育种值的相关。结果表明,简化综合育种值中只包含一个目标性状时,最好的性状为饲料转化效率,与完全综合育种值的相关(r)等于0.8690;包含2个目标性状时,最佳的的性状组合是饲料转化效率与瘦肉率(r=0.9606);包含3个目标性状时,最好的目标性状组合是南活仔数、日增重及瘦肉率,它已经达到很高的精确度,与完全综合育种值的相关为1.0000。  相似文献   

17.
综述辣椒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阐明辣椒分子育种正朝着遗传图谱信息多元化、分子育种技术高效化、分子育种理论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航天育种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育种是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方法也是一种利用航天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育种技术。本文从航天育种的原理出发,综述了航天育种的特点、国内外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航天育种在现代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辣椒是我国华南地区南菜北运最重要的种类。30 多年来,华南地区众多科研院所、高校和育种公司共同努力,选育了许多具有华南特色的优异品种,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概述了华南地区辣椒新品种选育及主要育种技术研究进展:(1)辣椒新品种选育方面,华南地区已选育出青皮椒、黄皮椒、指天椒、线椒等各类型品种,其中粤椒一号、辣优 4 号、茂椒 4 号、东方神剑、汇丰二号等在当时辣椒种子市场占有较大份额。(2)辣椒抗青枯病转基因技术研究方面,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菌肽 B、D 基因导入辣椒,获得抗菌肽 B、D 基因转化辣椒抗青枯病工程株系,并获农业农村部批准进行田间试验。(3)辣椒耐高温、湿涝机理研究方面,通过高温高湿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转录本衍生片段、DNA 甲基化、表达谱和 miRNA 等多组学数据,揭示了辣椒耐高温高湿机制,阐明了辣椒杂交种基因均呈非加性的表达模式。(4)辣椒疫病特异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方面,利用辣椒抗疫病材料 CM334 和感病材料 10399 为亲本构建遗传分离群体并对辣椒根腐疫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研究,表明在广东辣椒疫霉菌优势生理小种 Race 3 侵染下,辣椒根腐疫病抗性性状为显性单基因控制,并将抗性基因 PhR10 定位在约 2.6 Mb 范围内。(5)辣椒雄性不育研究方面,利用回交或逆向回交系统选育技术,选育出辣椒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辣椒三系配套并应用,同时对辣椒雄性不育机理进行了研究。针对华南地区气候特点及消费习惯,提出对未来华南地区辣椒育种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选育方法、资源调查、选择育种以及良种选育等方面探讨了油茶良种选育技术。该课题的研究将为油茶良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防止了因非良种种苗造林而形成新的低产林,确保油茶产业发展不走弯路,健康发展,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