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生物显微镜对牡丹一年生枝条的次生木质部离析材料进行了观察,旨在了解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的导管形态特征,为其生理生态及系统发育的合理解释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牡丹次生木质部具有螺纹、梯纹和孔纹三种类型的导管,穿孔板具有孔状穿孔板和梯状穿孔板两种类型,导管端壁的穿孔及尾尖形态多样,孔膜退化比较彻底。不存在明显的导管二态现象,平均长度为1 100 m,平均宽度为200 m。牡丹导管形态特征的多样性揭示了其较为复杂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和相对较低的演化地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6个月巨桉无性系GL1苗木为试验材料,外源施加赤霉素到巨桉茎部,通过组织化学分析其对木质部发育的影响。外施GA_3浓度在1.0~10.0 mg/L时能够显著促进桉树茎的伸长,外施1.0 mg/L GA_3时,新生木质部中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而纤维细胞的直径没有变化,组织化学分析表明木质部细胞的增加主要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纤维细胞数量的方式,新生木质部导管分子数量和直径并没有显著增加。同时GA_3处理会引起新生木质部中S-木质素和G-木质素含量降低,且GA_3并不能显著促进巨桉新生木质部细胞中纤维细胞和导管分子的伸长。这些研究说明赤霉素通过调控细胞的分裂和次生细胞壁成分的合成来调控巨桉次生木质部发育。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不同地区银杏古树雄株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对中国主要银杏产区的33棵百年以上的银杏古树进行了调查分析,包括花药长、花药宽、花粉长、花粉宽、绝对出粉率和花粉生活力。研究结果表明:33个银杏古树雄株的花药长在1.53~3.17 mm之间,平均为2.54 mm;花药宽在0.63~1.55 mm之间,平均为1.01 mm;花粉长在29.52~36.82μm之间,平均为33.49μm;花粉宽在13.69~15.99μm之间,平均为15.23μm;花粉绝对出粉率在12.90%~36.65%之间,平均为23.66%;花粉生活力在53.77%~84.37%之间,平均为73.42%;除绝对出粉率外的其他上述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单株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2~4年生具花短枝上的花穗、单穗的花药数量、花穗长等性状指标可以作为衡量银杏雄株绝对出粉率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水青冈属植物的演化以及导管分子的生态学适应性,以台湾水青冈、米心水青冈为研究材料,运用离析法和光学显微照相等方法,对其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的类型、直径、端壁长度、倾斜度和穿孔板类型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台湾水青冈和米心水青冈均只存在梯纹、网纹、孔纹这3种能高效运输水分的导管类型;台湾水青冈的穿孔板类型以单穿孔为主(85.71%),比米心水青冈的单穿孔比例(62%)高;且具有较米心水青冈短的端壁长度和大的导管直径,表明台湾水青冈比米心水青冈在系统发育上更为进化;但仅以导管分子形态特征作为台湾水青冈和米心水青冈种间特征指标就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在形态特征辅以数值测量的情况下可以对物种进行初步的分类鉴定。2种水青冈种内不同居群间导管分子的直径、端壁长度、端壁倾斜度的差异则是由于植物对不同生境变化的适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对生长在白城郊区和长春市不同生态环境下的001号和010号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eib.et Zucc).,进行同步栽培试验、同步结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生长在白城郊区的野生大豆根演化出比长春市生长的野生大豆较高级的抗盐结构。盐渍环境下白城郊区的野生大豆001号和010号的根变粗、周皮厚度增大、次生木质部导管孔径大、数量多,木质部管孔链多,长春市的野生大豆根较细,单管孔多。试验结果表明,野生大豆植物在盐碱环境胁迫下,根已经演化出颉颃逆境结构,这些变化证明盐胁迫直接影响了野生大豆植物体根形态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以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0±0.5)℃条件下冷藏180 d期间两种不同来源和不同浓度(0.5、1.0μL/L)的1-MCP处理对富士苹果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富士苹果属呼吸跃变型果实,与空白对照相比,两种不同来源的1-MCP处理均可明显降低冷藏期间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较好地保持果实硬度,对富士苹果的商品品质和风味的维持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除1.0μL/L浓度的1-MCP处理抑制乙烯释放速率的作用效果极显著好于0.5μL/L浓度处理外,两种不同来源与不同浓度1-MCP处理冷藏富士苹果的保鲜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贵州中部地区不同苹果品种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中部地区10个苹果品种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筛选适宜品种及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光合特性差异较大,经聚类分析光合速率(Pn)可分为4类,以萌[12.44μmol/(m.s)]最大,新嘎啦、烟富1号、长富2号、富士2001和红王将5个品种次之;光补偿点(LCP)为15(长富2号)~70(红盖露)μmol/(m.s);光饱和点(LSP)以新嘎啦[1080μmol/(m.s)]和凯密欧[1140μmol/(m.s)]最低,烟富1号[1330μmol/(m.s)]最高;除新嘎啦以外,其余品种的Pn-PAR函数均为二次曲线;多数品种的光合最适温度为26~28℃,而红王将、新嘎啦和富士2001在30℃左右;Pn与气孔导度(Sc)显著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O2int)显著负相关。光强是该地苹果光合的最主要影响因子,而气温、大气相对湿度等指标不是主要的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8.
土壤类型对辣椒根系和果实显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自交系材料‘SJ11-3’、‘樟树港’和‘06g19-1-1-1’辣椒为试验材料,研究潮土、黄棕土、稻田土和田园土4种不同类型土壤对种植辣椒的根系和果实显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显微结构差异探讨土壤类型对辣椒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潮土所植辣椒木质部占根比例最小,皮层细胞最厚;田园土所植辣椒木质部占根比例最为适宜,皮层细胞最薄,形成层细胞与木质部分离程度最低;黄棕土所植辣椒形成层细胞与木质部分离明显。果实细胞壁加厚程度以田园土所植辣椒最为明显,稻田土次之;黄棕土所植辣椒靠内果皮薄壁细胞融合程度最高;稻田土所植辣椒维管束最多,黄棕土次之,潮土最少。结果表明,土壤类型的差异会对辣椒根系和果实的显微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类型土壤中,田园土所植辣椒根系生长最好,果肉薄壁细胞多,薄壁组织增厚明显,较其他类型土壤更适宜于辣椒生长及果实口感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为了验证AutoCAD在测量苹果砧木枝条解剖结构中的应用,以2年生Y-1苹果矮化砧木植株为试材,实例介绍了用AutoCAD软件测量解剖结构组织长度及面积的方法,通过分别用IPE法和AutoCAD法测量了精确1mm和1mm2台尺的长度,苹果砧木Y-1 1年生枝各组织厚度、不同部位导管及筛管面积,比较了2种方法的精确度及对苹果砧木枝条解剖结构各组织测量值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和IPE法相比,AutoCAD法测量精确度较高,且用2种方法测量苹果砧木Y-1 1年生枝横断面各组织厚度及面积的测量值差异不显著。得出,用AutoCAD软件对苹果砧木1年生枝横断面各组织厚度和面积进行测量比用IPE软件更精确、便捷,功能强大,提出用AutoCAD软件测量苹果砧木枝条解剖结构各组织长度与面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可在其他植物组织解剖结构的显微测量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旨在为‘SH1’矮砧‘富士’提供幼树树形管理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4年生‘SH1’矮砧‘富士’为试材,通过70°、90°、120°3种拉枝角度的处理,探讨不同拉枝角度对苹果幼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枝角度120°时叶片光合速率最大,且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显著(P0.05);拉枝角度90°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片厚度、百叶重最大,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显著(P0.05);拉枝角度90°时的冠下光合间接辐射最大,拉枝角度120°时株间光合间接辐射、光合直接辐射和叶面积指数均最大;拉枝角度90°时长枝的长度、粗度最大,中枝粗度最大,拉枝角度120°时中枝长度最长;拉枝角度90°时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均最大。综合考虑树体生长势和果实品质等因素,90°为‘SH1’矮砧‘富士’枝条适宜的拉枝角度。  相似文献   

11.
结合红富士苹果的生长习性,对阿拉尔垦区红富士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光、热条件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评述,指出垦区发展红富士苹果有独特的区域气候资源优势,旨在为垦区的红富士苹果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2.
结合红富士苹果的生长习性,对阿拉尔垦区红富士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光、热条件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评述,指出垦区发展红富士苹果有独特的区域气候资源优势,旨在为垦区的红富士苹果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细胞学角度深入认识钙离子含量与套袋苹果果实"苦痘病"发生的关系。此试验以套袋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苹果摘袋后期,苹果果实不同部位细胞内的钙离子含量及相同部位不同的发病区域细胞内钙离子含量与套袋苹果果实"苦痘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苹果照光面的果肉细胞钙离子含量高于背光面,苹果梗洼处的果肉细胞钙离子含量高于萼洼处。照光面、背光面、梗洼处和萼洼处的发病部位果肉细胞的钙离子含量均明显低于不发病部位。由此可见:果实照光面的苦痘病发病率低于背光面,果实梗洼处的苦痘病发病率低于萼洼处。  相似文献   

14.
不同矮化中间砧对红富士苹果枝条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番红-固绿染色法并结合使用显微镜和游标卡尺,分别对8种不同中间砧的红富士苹果枝条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系,髓部面积与树体的生长势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红富士苹果果皮和果肉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HS-SPME-GC-MS)检测分析香气成分。红富士苹果香气成分共检测到45种,主要成分为酯类、醛类、醇类、酮类、烯烃类。该品种香气属于果香型,己醛、乙酸丁酯、反-2-己烯醛、乙酸己酯为该品种特征香气成分。果皮香气成分种类更丰富和浓郁,其中乙酸己酯和己酸己酯主要由果皮产生。果肉香气较淡,主要提供酯类背景香气。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组培苗延缓生长保存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士、乔纳金、金矮生、嘎拉组培苗为试材,在继代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比久、矮壮素、多效唑及脱落酸,研究了植物生长延缓剂和生长抑制剂对苹果组培苗延缓生长种质保存的效应。结果表明:比久、矮壮素均有明显抑制苹果组培苗生长的作用,且茎尖存活率高,试管苗生长状况较好,转入常规继代培养基当代即可恢复生长,可用于苹果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比久适宜的浓度为80mg/L,矮壮素为75mg/L左右;多效唑处理虽能明显抑制苹果试管苗生长,但易使有些品种试管苗玻璃化,可选择性应用;脱落酸作用过于剧烈,绝大部分处理苗死亡,不宜在苹果种质保存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MCPB-ethyl对富士苹果疏花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MCPB-ethyl的喷布时期、喷布浓度对富士苹果的疏花效果、果实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证明,MCPB-ethyl是一个良好的苹果疏花剂,有效喷布期是中心花盛开后1~5d,最适喷布期是中心花盛开后1~3d;最适喷布浓度为15mol/L,对果实发育、果形、果实着色和果实品质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品种、成熟度的苹果多酚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的影响,确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苹果多酚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抑制的检测方法。选取‘富士’、‘国光’2个品种、2个成熟度的苹果多酚提取物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对ACE活性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多酚浓度在1~250 μg/mL范围时,未成熟‘富士’、成熟‘富士’、未成熟‘国光’、成熟‘国光’的苹果多酚对ACE活性的抑制逐渐增强,其中未成熟‘富士’多酚提取物的半抑制率浓度IC50值最低,成熟‘国光’的IC50值最高,分别为16.9、80.8 μg/mL。由以上结果得出,未成熟‘富士’的苹果多酚对ACE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可以作为天然优良的ACE活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19.
1-MCP处理对不同贮藏设施条件下富士苹果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藏设施(大型恒温冷库、小型组装式恒温贮藏库、改造土窑洞、传统土窑洞)条件下1-MCP处理对富士苹果采后生理特性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富士苹果属呼吸跃变型果实,在四种不同贮藏设施条件下,1-MCP处理均可明显降低贮藏期间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较好地保持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且贮藏设施条件越好,1-MCP的处理效果越明显。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所降低,可能是1-MCP处理延缓了果实的后熟、成熟度较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富士系苹果晚霜冻指标试验综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陕西省富士系苹果晚霜冻灾害特点及服务需要,依据建立试验目标,确定试验基地、试验时间、人员组成以及技术规范等要素在内的试验思路,建立了包括野外观测试验、人工霜箱试验以及灾后关键生育期调查等方法在内的试验方案,以期通过这种综合试验方法的研究及实践,得到陕西省富士系苹果花蕾和花朵晚霜冻指标体系。该试验方法设计思路是经济林果气象灾害指标试验方案制定领域的首次尝试,可为设计制定其他相关作物气象灾害指标试验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