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水基性农药剂型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动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我国水基性农药剂型的内容和主要类型,详细地讨论了悬浮剂、水乳剂和微乳剂等水基性制剂的开发现状和发展前景指出水乳剂、和悬浮剂等水基型制剂是剂型开发的国际趋势,目前,在我国开发悬浮剂和水乳剂等水基性剂型是比较有利和有前景的.  相似文献   

2.
嘧霉胺·苯醚甲环唑40%悬浮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嘧霉胺·苯醚甲环唑40%悬浮剂的制备方法,简述了该剂型的特点、配方选择、质量技术标准、贮存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悬浮率高,热贮分解率小等特点,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悬浮率是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微囊剂等农药剂型质控的重要指标之一。悬浮制剂质控项目中悬浮率的测定,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本文论述了微囊悬浮剂悬浮率检测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深入探索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思考。  相似文献   

4.
水基性农药制剂是以水为介质或稀释剂的农药加工类型,本文对水基性农药制剂的主要类别悬浮剂、水剂、水乳剂、悬浮乳剂、悬浮种衣剂、微胶囊悬浮剂等的国内外研发概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颗粒粒径和粒谱对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颗粒粒径和粒谱对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影响研究 ,明确了悬浮剂剂型加工中研磨时间与制剂悬浮颗粒粒径和粒谱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选定了适当助剂、确定了加工工艺的条件下 ,通过调整研磨时间、降低悬浮颗粒粒径和粒谱分布 ,可以改善悬浮体系的物理稳定性。另外 ,由于研磨时间的延长、粒径变小所带来的悬浮体系粘度的增加 ,对制剂物理稳定性也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扩散能力,改善其对作物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采用静电自组装法制备了3%阿维菌素纳米囊悬浮剂,测定了其贮存稳定性和释放性能,并通过土壤淋溶试验与土壤薄层层析试验评价了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验证了其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2龄幼虫 (J2) 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阿维菌素纳米囊为球形,平均粒径 (D50) 为276.81 nm,在释放液中,60 min时纳米囊悬浮剂中阿维菌素的累积释放率为57.59%,而对照乳油制剂中阿维菌素的累积释放率为94.53%。阿维菌素纳米囊悬浮剂在土壤中横向和纵向的移动距离均明显大于阿维菌素乳油,二者对根结线虫J2在24 h时的LC50值分别为0.257与0.427 mg/L。田间试验中,相同用量下分别采用漫灌法与混土法两种方式施药,药后60 d,3%阿维菌素纳米囊悬浮剂处理比3%阿维菌素乳油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高21.82%与4.81%;而药后100 d,前者比后者分别高28.98%与19.79%。表明将阿维菌素制剂纳米化可以增强其在土壤中的移动能力,提高其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适合于土壤施用的纳米化农药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种衣剂加工及实验理论依据,并采用优化组合法对湿润分散剂的复配体系及其它助剂进行了筛选,对毒死蜱.多菌灵.咪鲜胺20%悬浮种衣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简述了该剂型的特点、配方选择和贮存稳定性,并确定了较佳配方组成、配制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悬浮率90%以上,热贮(54℃±2℃,14d)分解率合格,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种衣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农药水基性制剂的开发和前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章论述农药水基性制剂的内容和类型,较祥细地讨论了悬浮剂、水乳剂和微乳剂水基性制剂的开发、优劣和前景。指出微乳剂在国际上不是剂型开发的趋势,国内开发微乳剂应审慎对待。而开发悬浮剂和水乳剂水基性制剂是更有利和有前景的。  相似文献   

9.
鱼藤酮微胶囊化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界面聚合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oluene-2,4-di-isocyanate,TDI)-乙二胺(TDI-乙二胺)为成囊单体制备鱼藤酮微囊悬浮剂,对乳化剂配比、TDI-乙二胺、囊壁-囊芯、分散剂用量、反应pH值、乳化机转速、交联度等因子进行3水平正交优化试验,获得具有高成囊率和较佳恒定释放天数的鱼藤酮微囊悬浮剂制备工艺参数为:乳化剂1210-0204C质量比1∶ 2,成囊单体TDI -乙二胺摩尔比2.5∶ 1,囊壁-囊芯质量比1∶ 1,聚乙烯醇(PVA)在水相中的含量为2.5 mg/g,pH值7.2,转速1 200 r/min、交联度10%。对制备的2.49 mg/g鱼藤酮微囊悬浮剂的成囊率、平均粒径和囊壁厚度、光解稳定性、热贮与低温稳定性及释放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所选定技术参数制备的鱼藤酮微囊悬浮剂具有良好的光解稳定性和优异的控释作用。经125 W人工紫外光照6 d,鱼藤酮微囊悬浮剂的降解率为35.74%,而鱼藤酮乳油则完全降解,鱼藤酮微囊悬浮剂抗光降解性能显著增强;其恒定释放天数为22 d,具有优异的控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325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的助剂进行筛选,采用正交设计法,确定最佳配方为苯醚甲环唑11.3%、嘧菌酯17.8%、SD-811 1.0%、SD-206 1.0%、乙二醇4.0%、黄原胶0.2%、硅酸镁铝1%、AFE-1410 0.2%、苯甲酸钠0.1%、水补足。对该制剂的悬浮率、分散性、热贮稳定性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制剂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银胶菊的花对稗草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银胶菊的花组织对稗草的化感作用及其活性物质成分,采用培养皿法和室内盆栽法,研究了其水浸提液的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剩余水相对稗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的化感抑制活性最高,其中,温室盆栽试验中对稗草萌发、株高、鲜重的抑制率分别为11.1%、10.2%和14.6%。采用GC-MS技术,从乙酸乙酯相较高活性组分中分离鉴定了15种主要化合物,分别为烃类及其衍生物、萘类、醇类、苯类、酸类、酮类和酯类。  相似文献   

12.
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是一种世界性恶性杂草。为了确定微生物除草剂候选菌Alternaria amaranthi-3防除反枝苋的潜力,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浓度、露期和水乳剂型对A.ama-ranthi-3菌株致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浓度显著影响菌株的致病力,在48h露期条件下,接种孢子浓度为105个/mL时,菌株水剂对反枝苋幼苗生长抑制率为35.55%;浓度为107个/mL时,生长抑制率达到75.25%。露期对该菌株的致病力也有较大影响,在不保湿条件下,菌株水剂对反枝苋的生长抑制率为26.43%,而保湿48h处理的生长抑制率达到77.96%。Span80∶Tween80=1∶3的复配乳化剂和大豆油制备的水乳剂可显著降低露期对菌株防效的影响和提高菌株的致病力,无露期时,菌株水乳剂对反枝苋的生长抑制率达到88.35%,显著高于水剂;48h露期条件下,菌株水乳剂处理的生长抑制率为90.59%,而菌株水剂处理为77.96%。表明通过剂型的改进菌株Alternaria amaranthi-3能有效防除反枝苋。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防治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的有效药剂,用浸虫法测定了7种药剂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分别采用浸虫法、浸叶法、药膜法测定了7种药剂对其成虫的毒力,并通过大田试验作了进一步验证。浸虫法测得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成虫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1.38 mg/L;浸叶法测得辛硫磷毒力最高,为42.05 mg/L;药膜法测得毒死蜱毒力最高,为18.51 mg/L。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毒力值变化最大,浸虫法毒力是浸叶法毒力的61.86倍;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腈在3种生测方法中毒力相当,但均较低。丁硫克百威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7.29 mg/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35%辛硫磷微囊悬浮剂4 500 g/hm2(有效成分,余同)防效达80.66%,对花生的保果、增产幅度分别为77.90%、17.56%;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2 250 g/hm2、20%丁硫克百威乳油3 000 g/hm2与辛硫磷防效相当,且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因此,选用以上药剂于7月中下旬花生封垄前田间灌墩可以有效减轻暗黑鳃金龟为害。  相似文献   

14.
非洲山毛豆中鱼藤酮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鱼藤酮萃取率和萃取产物总得率为评价指标,研究提出非洲山毛豆Tephrosia vogelii Hook.f中鱼藤酮的超临界流体萃取较优工艺条件为:萃取物料粒径30目,静态萃取20 min,萃取温度45℃,压力27.58 MPa,流体总流量30 mL/g,萃取前向萃取池中加入3 mL甲醇作夹带剂。采用该法对非洲山毛豆中鱼藤酮的萃取率(质量分数)达0.41%,相当于氯仿浸提法的98%;萃取产物总得率(质量分数)为16.62%,高于氯仿浸提法。与常规溶剂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萃取效率高、精确、无毒、经济、操作简便、选择性可调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三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小地老虎和 蚯蚓的选择毒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筛选出高效安全的土壤处理杀虫剂,室内采用浸叶法比较了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与8种常规杀虫剂对小地老虎的毒力,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分别测定了11种药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并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其对小地老虎和蚯蚓的选择毒性.结果表明,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小地老虎的室内毒力明显高于其它8种对照药剂,对蚯蚓的LC50均属于低毒级,其中以溴氰虫酰胺的毒力选择性最高.盆栽试验中双酰胺类药剂防虫效果均低于其它对照药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保苗效果显著高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且双酰胺类药剂对蚯蚓没有明显致死作用.说明在棉田选择溴氰虫酰胺能够控制小地老虎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绿僵菌与3种杀虫剂混用对沙葱萤叶甲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点滴法,于室内测定了阿维菌素、茚虫威和鱼藤酮3种杀虫剂单独使用及与绿僵菌混用对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的协同致死作用,以期为协调使用化学药剂和生防制剂防治沙葱萤叶甲提供参考。3种杀虫剂单独使用时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的毒力最强,LD50值为4.80 ng/头,其次是茚虫威和鱼藤酮,LD50值分别为10.47和53.21 ng/头。采用不同浓度的3种杀虫剂分别处理绿僵菌24和48 h后,发现药剂对绿僵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率低于20%,且抑制率随着药剂浓度的降低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茚虫威的平均抑制率最小,分别仅为1.89%±0.57%和0.89%±0.39%。将3种杀虫剂分别与绿僵菌孢子悬液混配使用,对防治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中茚虫威与绿僵菌混用增效作用最强,比单独施用绿僵菌时LT50值缩短了8.12 d;阿维菌素与绿僵菌混用时LT50值缩短了7.60 d;鱼藤酮与绿僵菌混用时LT50值缩短了6.45 d。  相似文献   

17.
18.
19.
利用Syntech触角电位仪,测定了甜菜夜蛾雌成虫对艾蒿提取物和4种溶剂(苯、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醇)柱层析馏分的触角反应;利用涂纸法,测定了艾蒿提取物和4种馏分对甜菜夜蛾产卵的忌避特性和抑制特性。结果表明:甜菜夜蛾雌成虫对相同浓度(10 mg/mL)提取物和馏分的触角反应存在很大差异,对丙酮馏分的反应最强烈,电位值为9.632±1.054 mV,其次为乙酸乙酯和苯馏分,以乙醇馏分的反应最弱。提取物和不同馏分对甜菜夜蛾的产卵忌避作用存在很大差异,丙酮馏分、乙酸乙酯馏分和提取物都具有一定的忌避作用,而且随浓度上升而增强,其中以丙酮馏分的忌避作用最强,10 mg/mL的忌避率达到49.0%。不同浓度处理时,都以丙酮馏分和乙酸乙酯馏分的产卵抑制作用最强,且随浓度上升而增强,10 mg/mL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2.16%和68.95%;较高浓度(5 mg/mL和10 mg/mL)时,提取物、苯馏分和乙醇馏分也具有一定的产卵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