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滑舌鳎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化欣  常杰  马甡  王莉 《水产科学》2007,26(7):25-426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 ilaevisGünther)属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三线舌鳎亚属,俗称牛舌头、鳎米等。分布于朝鲜、中国、日本的近海,为近海常见的暖温性大型底层鱼类。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海域。半滑舌鳎栖息于泥沙质海底,食性广,抗逆性强,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半滑舌鳎是我国已报告的25种舌鳎属种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体长一般为20~50 cm,最大体长可达80 cm。半滑舌鳎生长速度快,肉质细腻、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适合于我国沿海养殖[1]。我国有关半滑舌鳎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  相似文献   

2.
东黄海大黄鱼洄游路线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徐兆礼  陈佳杰 《水产学报》2011,35(3):429-437
依据我国10多个主要渔业公司1971-1982年共12年的大黄鱼捕捞统计资料,从产量分布、鱼群移动等方面,研究了东黄海大黄鱼的洄游路线。结果显示,东黄海大黄鱼只有一个种群,两处越冬场。其中,外海越冬场主要位于30°00′N~32°00′N,124°00′E~126°00′E水域,近海越冬场位于浙江中南部和福建北部禁渔线外侧。每年3-4月,外海越冬场鱼群向西进入舟山渔场和长江口渔场;5月,这部分鱼群部分向西北进入吕泗渔场沿海产卵,另一部分向西进入舟山群岛沿海的岱衢洋、大衢洋、黄泽洋和大目洋等水域产卵;到了6月,在长江口和吕泗渔场近海形成索饵群体;6-8月,索饵群体北上黄海南部近海索饵;9月,索饵群体前锋到达34°00′N禁渔线外侧;10月以后,随着冷空气南下,索饵场的大黄鱼向南做越冬洄游,并且在10月回到长江口。从这里,一部分群体游向外海越冬场,一部分群体继续南下回到东海中南部近海的越冬场。浙江中南部和福建北部禁渔线外侧近海越冬的大黄鱼群体,在春季产卵洄游中,部分北上在舟山渔场与外海来的鱼群汇合,进一步游向吕泗渔场和舟山群岛沿海产卵,部分就近游向沿岸的猫头洋、洞头洋、乐清湾、官井洋和东引岛等水域产卵,产卵后的群体在产卵场附近索饵,冬季回到就近的越冬场。  相似文献   

3.
卤淡水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属鲽形目、舌鳎科,俗称鳎米、牛舌头等。半滑舌鳎为底栖大型鱼类,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著称,是我国南北方市场广泛认可的优质名贵鱼类。由于种群繁殖能力弱,近海捕捞强度大,自然界中半滑舌鳎数量日渐稀  相似文献   

4.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隶属于鲽形目、舌鳎科、舌鳎亚科、舌鳎属、三线舌鳎亚属,俗称牛舌头、鳎目、鳎米,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我国近海海区。本试验研究了水温在10~32℃变化时半滑舌鳎的日生长情况,并寻找出适合半滑舌鳎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以期对今后的生产实践起到一定的帮助。一、材料与方法1.选择同源同批苗种作为试验用鱼试验用苗种共计4000尾,苗种来自同一组产卵  相似文献   

5.
正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俗称牛舌头、鳎目、鳎米、隶属于鲽形目,舌鳎科,舌鳎亚科,舌鳎属,三线舌鳎亚属,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栖息于我国近海海区,尤以渤海、黄海为多,具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的特点。半滑舌鳎冬季可在4℃水温下安然越冬,夏季可以承受32℃的水温,适宜生长水温为16~28℃,且生长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增长,最适盐范围14~33。半滑舌鳎具有海产鱼类在营养上显著的优点,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其肌肉细嫩,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比较了在20℃水温条件下恩诺沙星(Enrofloxacin)在3种主要养殖鲆鲽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选择体重为300–400 g 的健康2龄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以10 mg/kg 的剂量连续3 d 通过灌胃的方式分别给予恩诺沙星后,于1、3、6、10、15、20、25、30、35、40 d 采集血浆、肝、鳃、肌肉和肾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和各组织中的恩诺沙星浓度,拟合恩诺沙星在3种鲆鲽鱼体内的消除曲线,计算消除半衰期。结果显示,3种鲆鲽鱼的组织中,恩诺沙星在肾中残留浓度最高,其消除速度依次为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鳎,其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75、6.54、7.37 d;恩诺沙星在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血浆中的消除比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慢;综合比较恩诺沙星在3种鲆鲽鱼血浆和大多数组织中的消除规律,均呈现出牙鲆体内消除最快,大菱鲆次之,半滑舌鳎最慢的趋势。依据我国无公害水产品中恩诺沙星最高残留限量为50μg/kg 的标准,建议在20℃水温条件下使用恩诺沙星防治鲆鲽鱼细菌性疾病时的休药期为:大菱鲆44 d、牙鲆33 d、半滑舌鳎47 d 以上。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比较了在20℃水温条件下恩诺沙星(Enrofloxacin)在3种主要养殖鲆鲽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选择体重为300–400 g的健康2龄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以10 mg/kg的剂量连续3 d通过灌胃的方式分别给予恩诺沙星后,于1、3、6、10、15、20、25、30、35、40 d采集血浆、肝、鳃、肌肉和肾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和各组织中的恩诺沙星浓度,拟合恩诺沙星在3种鲆鲽鱼体内的消除曲线,计算消除半衰期。结果显示,3种鲆鲽鱼的组织中,恩诺沙星在肾中残留浓度最高,其消除速度依次为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鳎,其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75、6.54、7.37 d;恩诺沙星在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血浆中的消除比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慢;综合比较恩诺沙星在3种鲆鲽鱼血浆和大多数组织中的消除规律,均呈现出牙鲆体内消除最快,大菱鲆次之,半滑舌鳎最慢的趋势。依据我国无公害水产品中恩诺沙星最高残留限量为50μg/kg的标准,建议在20℃水温条件下使用恩诺沙星防治鲆鲽鱼细菌性疾病时的休药期为:大菱鲆44 d、牙鲆33 d、半滑舌鳎47 d以上。  相似文献   

8.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在分类学上隶属硬骨鱼纲、鲈形总目、鲽形目、鳎亚目、舌鳎科.自然分布于我国南北沿岸,日本、朝鲜半岛也有少量分布.其中我国的黄海、渤海为主产区,为近海暖温性大型底层鱼类,俗称鳎目、鳎米、牛舌头等.主要栖息地为泥沙底质海区.分布于渤海的半滑舌鳎终年不出渤海,具有活动范围小、营养等级低、食性温和、个体大、生长快、市场价值高等优良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是一种理想的增养殖对象.在渤海沿岸,其自然资源及分布超过了牙鲆,为渤海重要的渔业对象.为当地传统的名贵鱼类.  相似文献   

9.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将5S rDNA基因定位在牙鲆和半滑舌鳎染色体上,结果表明,5S rDNA基因在雌、雄性半滑舌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存在2个杂交信号位点;在二、三倍体牙鲆的同源染色体上分别存在2个和3个杂交信号位点,杂交信号明显且特异。本研究首次将5S rDNA基因定位在半滑舌鳎和三倍体牙鲆的染色体上,为牙鲆及半滑舌鳎倍性鉴定、染色体鉴别提供了有效方法。此外,根据牙鲆5S rDNA基因编码区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大菱鲆和半滑舌鳎5S rDNA基因编码区序列,与鲽、塞内加尔鳎、大口黑鲈、七鳃鳗的5S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后发现,5种鲽形目鱼类5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8.3%,系统发生分析结果显示5种鲽形目鱼类聚为一支;各序列中GC含量均显著高于AT含量。  相似文献   

10.
<正>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研究员带领的研究组与上海海洋大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葡萄牙阿尔加夫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联合破译了褐牙鲆全基因组序列,通过与半滑舌鳎全基因组比较分析,初步揭示了比目鱼类变态发育的分子机制。在该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对褐牙鲆开展了高深度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分析,绘制了褐牙鲆染色体图谱。通过与半滑  相似文献   

11.
3种主养鲆鲽类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测试方法对大菱鲆、牙鲆及半滑舌鳎的营养成分和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大菱鲆、半滑舌鳎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牙鲆(P0.05),而大菱鲆与半滑舌鳎无显著差异(P0.05);3种鱼的脂肪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中的氨基酸总量依次为37.73、33.32、32.91mg/100mg;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依次为43.50%、43.25%、43.00%;对于高不饱和脂肪酸C20∶4、C22∶5、C22∶6,大菱鲆显著高于牙鲆和半滑舌鳎(P0.05),而C20∶5,牙鲆显著高于大菱鲆和半滑舌鳎(P0.05);在质构分析方面,大菱鲆的硬度显著高于牙鲆和半滑舌鳎(P0.05);大菱鲆和牙鲆肌肉的弹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半滑舌鳎(P0.05);对可溶性胶原蛋白,大菱鲆显著高于牙鲆、半滑舌鳎(P0.05),牙鲆与半滑舌鳎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不可溶性胶原蛋白,大菱鲆显著高于牙鲆、半滑舌鳎(P0.05),半滑舌鳎显著高于牙鲆(P0.05)。研究证明,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都属于优质鲆鲽类,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必需脂肪酸、胶原蛋白等营养成分,尤其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胶原蛋白的含量丰富,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特殊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半滑舌鳎属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由于自然资源量很少,价格昂贵,是北方地区重要的养殖对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炮台基地地处辽河入海口,水体盐度不高,处于7~15,属于半咸水资源,利用半滑舌鳎具有广盐、广温性特点,2015―2017年我站于西炮台基地开展半滑舌鳎半咸水池塘养殖和大棚越冬模式试验,探索一种低成本、效益高,解决北方地区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3.
东海区短鳄齿鱼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2005年东海区(26°30′~35°00′N、121°00′~127°00′E)渔业资源监测底拖网调查资料,结合广义相加模型(GAM)方法分析了东海区短鳄齿鱼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水深、水温、盐度与数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区短鳄齿鱼主要分布区域为:28°00′~30°00′N、123°00′~126°30′E;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以秋季(9月)最高,春季(4月)最低;短鳄齿鱼适宜水深、温度、盐度范围分别为70~110 m、17~23℃、34.3~35.2。结合东海海流分布特点,初步推断短鳄齿鱼为暖水性海洋小型鱼类,其生物量分布和季节变化受台湾暖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半滑舌鳎为温水性近海底层鱼类,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渤海、黄海为多。半滑舌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出肉率高,个体大,生长快,为优质高价名贵的海水鱼类,其品质和价值是鲆、鲽、鳎类之佼佼者,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半滑舌鳎的需求更加强烈,所以开展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有广阔的市场前景。1养殖场地的选择养殖场地要有距离变电站和输电网较近便于  相似文献   

15.
半滑舌鳎(Areliscus semilaevis Gunther)属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俗称牛舌头、鳎目、鳎米,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我国近海海区,具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的特点,适温范围3.5~32℃,最适水温14~24℃,适盐范围14‰~33‰。半滑舌鳎食物层次低,能耐低氧,病害少,是一种有前途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围绕着品种问题的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优良比目鱼类的研究方面,除对目前已形成规模的一些养殖种类(如大菱鲆)的进一步深人研究外,加快对新的优良养殖种类的开发研究已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取得一定研究进展且具有开发潜力的主要品种有半滑舌鳎、圆斑星鲽、条石鲷、漠斑牙鲆、犬齿牙鲆、塞内加尔鳎、大西洋庸鲽等,这些种类都是深受养殖业者和消费者喜爱的优良品种,市场前景广阔,有些品  相似文献   

17.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属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终年生活栖息在我国近海海区,具有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环境条件的特点,适温范围3.5℃~32℃,最适水温范围14℃~24℃,适盐范围14‰~33‰.半滑舌鳎的自然资源量较少,历来为我国沿海广大消费者待客的上等佳品,加之半滑舌鳎的生长速度快,食物层次低,能耐低氧,病害少,是我国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土池养殖海水品种.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1年2、5、8和11月4个航次的海洋调查资料,对黄海南部及东海(28°00′~34°00′N、121°00′~127°00′E)水域中、小型浮游桡足类隆剑水蚤科(Oncaeidea)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水域共出现隆剑水蚤9种,其中等刺隆剑水蚤(Oncaeamediterranea)、背突隆剑水蚤(Oncaeaclevei)和角突隆剑水蚤(On caeaconifera)为主要优势种。夏季丰度最高(60.38ind·m-3),秋季次之(15.16ind·m-3),冬季最低(2.34ind·m-3)。通过对同步温度和盐度资料分析后发现,隆剑水蚤主要分布在受台湾暖流和黑潮暖流影响的高温、高盐区域,其中等次隆剑水蚤可作为暖流的指示种。  相似文献   

19.
半滑舌鳎人工驯养和培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Günther)俗称板鱼(江苏)、鳎米鱼(山东)、龙舌(广东),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硬骨鱼纲、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为暖温性的近海底层鱼类,主要产自黄渤海区,东海以及朝鲜、日本沿海也有一定的分布。半滑舌鳎对温度、盐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温度5~35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与渔业》2010,(8):3-4
黄海水产研究所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于2009年12月联合启动了半滑舌鳎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图谱绘制研究项目。近日,这两个科研机构联合宣布,半滑舌鳎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完成,这是我国完成的首个鱼类基因组测序项目,也是世界上首个鲽形目鱼类基因组序列图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