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瘤胃臌气也叫瘤胃臌胀,是牛羊食入了大量容易发酵的草料,在瘤胃内发酵,迅速产生大量的气体,并在瘤胃中蓄积,使瘤胃体积增大,胃臂扩张,导致反刍和嗳气障碍,呼吸困难及腹痛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牛、绵羊,山羊少见,近年来周至县猕猴桃种植面积及肉牛存栏均迅猛增长,在果树修剪季节,  相似文献   

2.
旱烟叶治疗绵、山羊肚胀张海博赵海燕(乐都县高店乡兽医站,810702)绵、山羊肚胀(原发性瘤胃臌气),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多因采食易发酵草料(露水草、带霜青草等)而引起,如治疗不及时易引起窒息甚至死亡。从1994年至今,我们采用烟叶治疗绵、山羊肚胀病5...  相似文献   

3.
急性瘤胃臌气,俗称胀死病,是草料在瘤胃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致使瘤胃体积迅速增大;过度臌胀并出现嗳气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常发生于春、夏季,绵羊和山羊均可患病。本病可分为原发性瘤胃臌气(泡沫性臌气)和继发性瘤胃臌气(非泡沫性或自由气体性臌气)两种。 1发病原因 羊是反刍动物,采食后,瘤胃中的食物发酵分解产生气体是正常现象,而这些气体则通过嗳气、反刍以及胃肠吸收或排出体外,从而保持着产气与排气的动态平衡。若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这种原有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会使羊体内发生病变。  相似文献   

4.
<正>山羊瘤胃臌气又称山羊气胀。本病是饲草、饲料停滞,瘤胃内容物发酵产气,使山羊瘤胃内迅速积聚大量气体而致臌胀的一种前胃疾病。笔者对引发山羊瘤胃臌气的主要原因、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经验,为有效防控山羊瘤胃臌气提供参考,从而有效防控山羊瘤胃臌气。1发病原因1.1原发性瘤胃臌气1.1.1非泡沫性臌气主要原因:一是因采食大量水分含量较高、易发酵的饲草、饲料,如幼嫩多汁的青草或者被雨、露、霜、雪  相似文献   

5.
正山羊瘤胃臌气俗称"胀气",是山羊采食过量易发酵的饲料(如青贮饲料、豆科饲料、青嫩草等),在瘤胃内发酵产生大量气体,使瘤胃体积迅速增大,并导致反刍和嗳气障碍的一种疾病。该病常发生于春、夏季,绵羊和山羊均可发生。现将1例山羊采食紫花苜蓿发生急性瘤胃臌气的病例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贵州省修文县王某饲养山羊45只,平时主要以放牧为主。2012年5月6日早上,山羊采食了大量  相似文献   

6.
瘤胃臌气是由于过量采食易发酵的草料,在瘤胃细菌的参与下过度发酵,迅速产生大量气体,使瘤胃急剧臌胀的一种疾病。按瘤胃内容物理化特性分为泡沫性臌气和非泡沫性臌气。按病因分为原发性臌气和继发性臌气。  相似文献   

7.
<正>牛瘤胃鼓气,又称肚胀、气胀,日常牛群疏于管理,采食过量的易发酵饲料,于瘤胃内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瘤胃急性鼓胀,而引起的反刍及嗳气障碍的疾病。此症于早春、夏季牛外出放牧期多见。临床可见呼吸困难、腹围鼓胀等症状,发病急,病程短,病情重,诊治不及时将导致窒息死亡。1病因分析恰逢早春时节,牛急性瘤胃鼓气多见常发。分析病因,与采食大量易发酵的草料,草料于瘤胃内发酵产气,迅速蓄积导致呼吸障碍。临床此症,表现为窒息性的一种疾病。根据病症表现,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全球动物营养公司奥特奇与英国的哈珀·亚当斯大学(Harper Adams University)合作,成立了首个欧洲人工瘤胃体外发酵模型实验室(Alltech IFMTM)。奥特奇人工瘤胃模型可以模拟瘤胃发酵,用来评估动物体内饲料和草料的消化率。该实验室位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是奥特  相似文献   

9.
瘤胃臌气是反刍类家畜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兽医又称为气胀、肚胀,是指采食了大量易发酵的草料,在瘤胃和网胃内发酵,以致瘤胃和网胃内迅速产生并积聚大量气体,而使瘤胃急剧臌气,压力增高,胃壁扩张,严重影响心脏功能而危及生命的疾病。临诊上以呼吸极度困难,腹围急剧膨大,触诊瘤胃紧张  相似文献   

10.
正牛瘤胃臌气主要是由于在喂牛的饲料中存在容易发酵的饲料,或者牛感染其他病症引起的临床表现。其中容易发酵的饲料包括嫩草、储存的青草料、有露水的草料、豆科植物等。如果牛食用过多的精料或根块茎等多汁饲料,可引起牛瘤胃臌气。会导致牛胃部排气功能出现异常,影响到牛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对其加以重视,并尽早诊断尽早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1牛瘤胃臌气类型在牛瘤胃臌气中可以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相似文献   

11.
瘤胃臌气:中医称为气胀、肚胀,是反刍家畜脾胃不和,草料停滞在瘤胃内异常发酵产气超过胃的正常容积,引起患畜肠胃急性胀大,夏、秋季放牧的牛羊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2.
83 怎样通过调整饲草饲料结构来预防常发病 ?波尔山羊常见病有拉稀、便秘、瘤胃积食、前胃驰缓等。拉稀多为过食水份含量大的饲草所致 ,此时宜多喂青干草 ,而便秘则宜多喂鲜青草。瘤胃积食及前胃驰缓多为草料突然变更引起 ,因此在饲喂过程中变更草料宜缓慢过渡。84 羔羊如何去角 ?减少波尔山羊因打架造成损伤的有效方法是给羊去角。去角一般在羔羊阶段进行。 3~ 7日龄的羔羊为去角最佳期。去角可用圆形头电烙铁将角基部烙平 ,并严格消毒防止感染。85 如何修削波尔山羊羊蹄 ?常见波尔山羊变形蹄有剪刀蹄、延蹄等 ,变形蹄不仅影响美观、运动…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探讨全混合日粮中发酵棕榈叶的水平对山羊养分摄入量、瘤胃发酵指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将平均体重为(35.67±1.23)kg的168头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T1组山羊饲喂20%棕榈叶的全混合日粮,T2和T3组山羊饲喂10%和20%发酵棕榈叶的全混合日粮(分别用50%和100%发酵棕榈叶替代棕榈叶),试验为期6周。结果:10%发酵棕榈叶组山羊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摄入量均显著高于0%和20%发酵棕榈叶组(P<0.05),同时干物质摄入量显著高于0%发酵棕榈叶组(P<0.05)。10%和20%发酵棕榈叶组山羊粗蛋白质、有机物、干物质及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组山羊瘤胃乙酸、丁酸、甲烷浓度及乙酸与丙酸比值均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T3组瘤胃氨氮浓度显著高于T1组(P<0.05),同时T2和T3组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浓度均显著高于T1组(P<0.05)。各组山羊氮摄入量和尿氮排泄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T1组粪氮排泄量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而T2组氮沉积量显著高于T1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山羊采食量、养分消化、氮沉积及瘤胃发酵性能,发酵棕榈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 [关键词]棕榈叶|山羊|养分摄入量|瘤胃发酵|氮代谢  相似文献   

14.
<正>牛瘤胃臌气,是指牛因采食大量易发酵的草料,在瘤胃内发酵以致于在瘤胃内迅速产生并积聚大量气体,而使瘤胃积聚臌气的疾病。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瘤胃臌气和继发性瘤胃臌气,又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是牛最常见的一种前胃疾病。1病因1.1原发性瘤胃鼓气多发于夏季。通常发生在牛采食大量容易发酵的饲草或饲料,或者是由舍饲转为放牧的牛群。根据臌气性质:可分为气性臌胀和泡沫性臌胀。  相似文献   

15.
黄照笔 《兽医导刊》2016,(16):142-142
牛瘤胃臌气病中医称牛肚胀,主要是牛采食过量易发酵产气的饲草饲料,霉败草料或有毒物质使瘤胃内容物急剧发酵产气,机体排气机能障碍,大量气体停留于瘤胃内引起牛瘤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腹围实出,呼困难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应用排气减压结合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牛瘤胃臌气病48例,治愈来愈46例,治愈率95.8%。  相似文献   

16.
研究山羊瘤胃内放入装有不同种类牧草的尼龙袋后,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选用带有瘤胃瘘管的山羊为实验动物,结合尼龙袋法测定3类牧草在山羊瘤胃中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结果表明,添加装有不同牧草的尼龙袋后,山羊瘤胃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及乙酸/丙酸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并在4h达到峰值,其中乙酸浓度约为70.49%、丙酸浓度约为15.38%,瘤胃的发酵类型总体上偏向于乙酸-丙酸型.3类牧草均适用于山羊的科学饲养。由此可见,添加装有不同种类牧草的尼龙袋均会对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产生影响,其原因主要与原料的蛋白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1病因重役前后采食萝卜叶、野碗豆、豆科植物、霉烂草料、半干红苕藤、冰冻饲草;采食某些毒草;患其他脏腑疾病均可引发耕牛瘤胃臌气。过量易发酵的饲草在耕牛瘤胃内产生了超量的气体,破坏了瘤胃内产  相似文献   

18.
黄牛瘤胃膨胀是黄牛食入过量容易发酵的草料在瘤胃内发酵,迅速产生大量气体,使瘤胃体积胀大、胃壁扩张,出现腹痛及呼吸困难的一种疾病。笔者在工作实践中诊治了几十例黄牛瘤胃膨胀病病例。本文介绍某一养牛专业户,饲喂过量紫花苜蓿,造成5头黄牛发病病例,后采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1头死亡,4头治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牛瘤胃积食的病因,介绍了导管疗法。指出瘤胃积食是养牛生产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表现为瘤胃内积滞过多的草料或饲料、瘤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消化机能紊乱等,不及时采取导管疗法,可能因腐败发酵或压迫心肺而造成牛死亡,对生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多见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叫"软肾病"、"过食病"、"类快疫"。D型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菌,革兰氏阳性、厌氧、能形成荚膜和芽胞的大杆菌,存于土壤、草料和污水中。山羊采食被芽胞污染的饲草与饮水,芽胞随之进入消化道,在正常情况下不发病,但当饲料突然改变,特别是从吃干草改为吃大量谷类或青嫩多汁和富含蛋白质的草料之后,瘤胃内正常分解纤维素的菌群一时不能适应,并且由于饲料发酵产酸,使瘤胃pH下降至4,适宜有益菌生存的内环境被破坏,使得大量有助于消化的有益菌数量剧减,大量未消化的淀粉颗粒经真胃进人小肠,同时致病菌大量繁殖,也导致魏氏梭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毒血症,使病山羊发生休克而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