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平菇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3个平菇菌种为试材,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采自多地的平菇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以期为平菇优良品种选育和亲缘关系的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结果表明:从27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4个多态性明显的引物;在53份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18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9条,多态性为100%;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44~0.9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0.62水平上53株菌株分为8组,多数菌株之间遗传相似性较低。这表明供试菌株在DNA水平上存在比较显著的遗传变异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发现供试材料间的聚类与地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以20个辽宁省主栽香菇菌株为试材,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20个菌株的遗传差异性,并采用NTSYS-PCR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3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个ISSR备用引物,并用这9个引物对供试香菇菌株基因组DNA进行了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72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83.3%。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异化系数在0.36为阈值时,20个菌株聚为4个组群。  相似文献   

3.
贵州野生枇杷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标记,构建了贵州39份野生枇杷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筛选出的15条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清晰、重复性好的谱带125条,其中多态性谱带108条,多态性比例为86.4%;应用引物815、825和841的组合,构建了39份枇杷种质的ISSR指纹图谱,可以有效区分所有供试材料;15条引物的谱带数据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种质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0~0.98,在相似性系数为0.70时,可将供试种质分成五大类;聚类结果与种质表型相关,与地理分布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收集引进的40个野生香菇菌株作为试验材料,通过酯酶同工酶技术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酶谱显示野生香菇菌株不同迁移率的酶带多达15条,聚类分析表明,当遗传相似系数约达71%时,将40个野生香菇菌株分为七大类群;通过ISSR分子标记共扩增出75条清晰的DNA多态片段,大小介于0.2~4.0kb;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约达63%时,将40个野生香菇菌株分为七大类群。该研究为野生香菇种质资源驯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RAPD和ISSR标记对35份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资源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12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110条清晰的谱带,其中89条显示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4条多态性谱带。13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10条清晰的谱带,其中94条显示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2条多态性谱带。基于RAPD和ISSR标记,利用UPGMA分别构建了35份山楂资源的聚类树状图。距离系数分别为0~0.62(RAPD)和0~0.64(ISSR),表明山楂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用18个随机引物对3个双孢蘑菇生产菌株进行RAPD扩增,通过计算供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分析,构建供试双孢蘑菇菌株的系统树状图谱。结果表明,所用18个引物中有8个能对双孢蘑菇菌株扩增出清晰、稳定的DNA谱带。供试菌株2796与F56的相似程度较高,相似系数为0.8571,菌株2796、F56和菌株176的平均相似程度较低,平均相似系数只有0.4728。  相似文献   

7.
广西龙荔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l2条ISSR引物组合分析了广西67个龙荔单株和10个龙眼品种(单株)、12个荔枝品种以及l0个野生荔枝单株的遗传多样性,均得到了清晰指纹。在所扩增的151条ISSR主带中,有127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占84.11%。所用引物可将供试的品种(单株)区分开来。供试龙荔单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1~0.97,表明广...  相似文献   

8.
应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对21株不同来源的桦褐孔菌(Inonotusobliquus)菌株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从60条引物中筛选出11条ISSR引物对桦褐孔菌基因组DNA进行了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DNA谱带183条,其中多态性谱带169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3%,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05~0.88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63时,可将21个桦褐孔菌菌株划为6大类群,菌株聚类结果与菌株的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方长茄种质资源的I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从分子水平用ISSR标记法对南方长茄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2个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反应稳定的引物,对57个样品DNA共扩增出116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67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84个(71%)。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1~0·98之间,表明茄子栽培种内品种间的遗传基础相对较狭窄。利用UPGMA聚类分析,能将57个南方长茄品种划分为6个类群,类群的划分与地方来源没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生产收集的24个黑木耳栽培菌株为试材,采用拮抗、酯酶同工酶及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酶谱显示24个黑木耳菌株共扩增出11条迁移率不同的酶带,聚类分析表明当遗传系数为0.74时,将24个黑木耳菌株分为两大类;通过ISSR分子标记共扩增出67条清晰的DNA多态片段,大小介于0.2~2.0 kb,聚类分析表明当遗传系数为0.85时,将24个菌株分为两大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拮抗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为黑木耳的菌株选择及遗传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ISSR分子标记分析杏鲍菇菌株遗传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应用ISSR技术分析了杏鲍菇生产性菌株的DNA序列多态性,从20个引物中筛选出11个ISSR引物对12个杏鲍菇生产性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这些杏鲍菇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为0.68~1.00。采用平均分类法UPGMA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3处可将这12个杏鲍菇生产性菌株分成3类。  相似文献   

12.
Three types of molecular markers (SRAP, ISSR and RAPD) were used to identify four Tremella fuciformis strains, T6 (white), T7 (white), T8 (yellow) and T9 (light yellow). Twelve SRAP primer pairs, ten ISSR primers and eight RAPD primers were screened, and identification data obtained using the three molecular markers were consistent in that the four T. fuciformis strain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with T7 and T9 clustered together in a single group. Each RAPD primer generated a higher average number of polymorphic bands than either the SRAP or ISSR primers, and the averag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four strains was 81.34%. SRAP markers reflected more genetic information compared with the two other markers, and the average similarity was 68.98%. Genetic information reflected by ISSR markers was intermediate between SRAP and RAPD, and the average similarity was 77.48%.  相似文献   

13.
巨大革耳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巨大革耳种质资源问的亲缘关系,本文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不同地区的野生或栽培的9个巨大革耳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20个引物筛选获得4个ISSR多态性引物对巨大革耳菌株扩增,获得23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5.19%;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当遗传距离为20%时,9个菌株聚为2类:I类包括C.m0002菌株;Ⅱ类包括其它的8个菌株。其中C.m0002菌株与其它8个菌株的遗传距离很远。经栽培出菇实验,结果表明,C.m0002菌株的子实体似多脂鳞伞(黄伞),是同名异种;其它8个菌株均为巨大革耳。ISSR分析的结果与子实体形态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4.
木耳属四个野生菌株的RAPD图谱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RAPD技术对木耳属四个野生菌株进行了DNA指纹图谱分析,综合10个随机引物的RAPD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四化上野生菌株与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归为一类,四个野生菌株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不是同一菌株,本研究揭示了木耳属四个野生菌株的类源关系及DNA同质性,为进一步界定其系统分类地位提供了较为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黑木耳栽培菌株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锚定ISSR技术对21个栽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从20个引物中选出10个ISSR引物, 扩增得到185个扩增位点, 大小分布在200~3 000 bp之间, 其中多态性位点181个, 多态性位点占97.84% , 表明ISSR标记的多态性非常高。平均每个位点的观察等位基因数(Na) 为1.9784, 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 为1.2396; 菌株间平均Nei基因多样性( h ) 为0.2732, Shannon信息指数( I) 为0.4278。Nei (1972) 遗传距离矩阵分析表明21个黑木耳菌株间遗传距离在0.36到0.55之间, 基因流(Nm ) 达到2.7528, 表明我国栽培黑木耳的遗传背景十分丰富, 遗传多样性很高, 同时表明我国各地域间栽培黑木耳菌株存在着很大的菌种交流。  相似文献   

16.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多态性(ISSR)对12株蘑菇属菌株(其中菌株S1、S2为河北康保分离的菌株,具自主知识产权)和3株属外参照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本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康保分离的两株菌株S1和S2与现存生产上应用的同类菌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也表明ISSR分子标记在蘑菇品种的鉴别和菌株亲缘关系分析上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胡晓辉  李娟  郭世荣  李璟 《园艺学报》2006,33(5):1113-1116
 采用营养液水培, 研究了根际低氧胁迫下Ca2+对两个耐低氧能力不同的黄瓜品种根系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耐低氧能力较弱的‘中农8号’相比, 耐低氧能力较强的‘绿霸春4号’根系LDH活性增加幅度较低, 乳酸含量较少, ADH活性增加幅度较大, SDH和IDH活性降低幅度较小。低氧胁迫下, 营养液加钙处理能够提高根系SDH、IDH和ADH活性, 降低LDH活性和乳酸含量; 而低氧缺钙处理表现出相反的结果。这表明, 低氧胁迫下, Ca2+能提高根系乙醇发酵能力, 降低乳酸发酵, 使植物保持有氧呼吸代谢, 从而缓解低氧胁迫对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香榧品种遗传变异与品种鉴定的ISSR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戴正  陈力耕  童品璋 《园艺学报》2008,35(8):1125-1130
利用ISSR方法对香榧本地9个实生品种和8个优良无性系的遗传变异和品种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从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条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104个DNA片段,其中88个片段为多态性扩增片段,占总扩增片段的84.6%。根据ISSR引物的扩增图谱,确定部分供试品种的特异条带。基于Nei's遗传距离分析,利用UPGMA法构建了分子树状图。聚类结果把供试的香榧9个实生品种和8个优良无性系分为两大组,第一组包括大圆榧、米榧、旋纹榧、獠牙榧、芝麻榧、落霜榧、象牙榧,第二组包括小圆榧、茄榧和细榧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