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渗透胁迫对树莓离体叶片可溶性物质及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莓(Rubus idaeus L.)离体叶片在聚乙二醇(PEG)渗透胁迫条件下,相对含水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而后降低,脯氨酸含量持续增加,增加程度品种问存在差异。-2.0MPa和-2.2MPa两个处理的4个品种的树莓,相对含水量都有所下降,并且随着处理时问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越剧烈,降低程度种间存在差异。同品种树莓用-2.2MPa渗透液处理时可溶性糖含量稍高于-2.0MPa处理的,而-2.2MPa渗透液处理的脯氨酸含量大大高于-2.0MPa处理的。  相似文献   

2.
刨花板湿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刨花板在制造和使用过程,由于水分的变化而产生湿应力,从研究结构可知,由湿效应引起的湿和约为0.21MPa,是平均界面结合强度降低值的13.4%,定性和定量评价湿应力,是提高界面结合稳定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热压温度对硅烷化杨木(107杨Populus × euramericana)单板/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杨木单板的改性剂,在不同的热压温度下(140,150,160,170 ℃)与HDPE薄膜复合制备了硅烷化杨木单板/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复合材料。采用万能力学试验机、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了不同热压温度下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动态热力学性能以及胶接界面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压温度为140~150 ℃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力较弱,胶接界面层存在明显的缝隙。当热压温度达到160 ℃时,硅烷化杨木单板与HDPE大分子自由基发生充分有效的胶合,形成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性能的胶接界面结构。当热压温度从140 ℃升高到160 ℃时,胶合强度、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分别由1.27 MPa,63.90 MPa和5 970.00 MPa增加到1.89 MPa ,72.20 MPa和6 710.00 MPa,但热压温度继续增加,胶合强度和抗弯性能均降低。当热压温度从140 ℃增加到170 ℃时,复合材料24 h吸水率(WA)和吸水厚度膨胀率(TS)分别从72.41%和4.98%降至54.22%和4.09%。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保留率E′(130 ℃)由62.31%提高到92.01%,到达tanδmax的温度点从144 ℃延后至200 ℃。复合材料的耐高温破坏能力随着热压温度增加逐渐增强。图5参15  相似文献   

4.
日光温室内设保温幕的小气候效应及节能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减少夜间日光温室前屋面的热量损失,采用内设保温幕的方法测试其效果。结果表明:①保温幕的保温效果晴天优于阴天,其保温性表现在对气温的提高上,对土壤温度的提高效果不明显。晴天夜间室温平均提高1.5℃,幕上温度降低1.6℃,地表温度提高0.4℃;阴天夜间室温平均提高0.9℃,幕上温度降低0.9℃,地温提高不显著。②保温幕的降湿效果晴天优于阴天。晴天夜间相对湿度平均降低3.7%,绝对湿度降低1.48hPa,统计结果显著;阴天相对湿度平均降低2.9%。绝对湿度降低不显著。③日光温室保温幕能起到一定节能效果,晴天节能6%,阴天节能4%。  相似文献   

5.
半干旱地区油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干旱地区的油松纯林,不仅生产力水平低、抗性差、林分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重要生态功能也因林分结构单一、缺乏灌木覆盖而不尽理想。1993年分别在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对15年生的油松纯林进行了改造试验,12年后该林分比油松纯林相对湿度提高0.20%-2.20%,林内温度降低0.10—1℃,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3%-0.73%,减轻容重0.05—0.20g/cm^3,有虫株率降低50%,虫口密度降低84%,林分虫害明显减弱,油松树高、胸径生长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4.90%、22.20%。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早熟禾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蒸馏水及渗透势为-0.2MPa(轻度胁迫)、-0.5MPa(中度胁迫)、-1.0MPa(重度胁迫))的PEG(聚乙二醇溶液处理12个早熟禾品种的种子,测定其发芽率.结果表明:除在-0.2MPa浓度下,品种优异和解放者的相对发芽率出现上升趋势外,其他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并对12个品种进行抗旱性排序.  相似文献   

7.
湿热处理对全脂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脂大豆通过湿热处理,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压力)对脲酶活性(UA)和蛋白质氢氧化钾溶解度(P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压力)处理下,UA与PS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同一时间下,UA与PS随加热温度(压力)的升高而下降;在UA完全失活之前,UA与PS呈高度正相关,UA可作为大豆加热程度的检测指标,加热过度,UA完全失活,已经不再能作为大豆加热程度的检测指标。但在本实验条件下,即使加热严重过度。PS也不下降为零。仍然可作为检测大豆生熟度的指标。在不同处理条件下,以100℃(0MPa)加热30~60min,110℃(0.045MPa)加热15min,120℃(0.1MPa)、125℃(0.135MPa)加热5min为加热适当。  相似文献   

8.
中温协同瞬变高压加工对冬瓜汁总Vc保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从贵  刘进杰  王武  张莉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1):1343-1346
 基于高压泵产生的高压脉冲压力 ,在压力 2 0~ 80MPa、温度 35~ 5 8℃、pH 3.0~ 6 .0、处理时间 0~ 8min的条件下 ,考察了瞬变高压与中温协同作用对冬瓜汁中总Vc的影响。结果表明 ,加工温度越高 ,Vc的损失越大 ;进料温度 35℃ ,工作压力 <4 0MPa或 >6 0MPa时 ,总Vc的损失均较为明显 ,而施加 4 0~ 6 0MPa的工作压力 ,总Vc的保存率可达 94 %以上 ;处理时间 6min以内 ,总Vc的保存率呈缓慢下降趋势 ,而超过 6min时 ,总Vc的保存率迅速降低 ;pH对冬瓜汁总Vc的保存率也有显著影响 ,pH 6 .0时 ,其总Vc的保存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硒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溶液培养,研究不同浓度硒(0.0.0.10.0.25、0.50.1.0mg,L)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硒抑制水稻幼苗增高和增重;硒使水稻幼苗叶片MDA含量降低,SOD.POD活性增加,而CAT活性降低;硒处理.提高叶片N.P含量,低浓度硒(0.10mg/L)提高叶片Fe、Zn和Mn含量、对K、Ca、Mg含量无明显影响,而高浓度硒《1.0mg/L)显著降低水稻幼苗叶片Ca、Mg、Fe、zn、Mn含量。  相似文献   

10.
芒果汁均质乳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均质压力为10MPa,30MPa和50MPa,取增稠剂含量为0.01%、0.02%和0.03%,取芒果原浆含量为5.0%、7.5%和10.0%,利用L9(3^4)正交试验表,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芒果汁分层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增稠剂含量,均质压力、芒果原浆含量优水平是均质压力为30MPa、增稠剂含量为0.03%和芒果原浆含量为7.5%。按照此水平生产的芒果汁,在常温下贮藏180d,产品质量稳定,符合我国有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急性热应激小鼠模型实验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锋  刘梦  胡宗英  陈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88-189,223
[目的]为研究急性热应激提供实用可靠的小鼠模型。[方法]采用恒温热水循环对自行设计的热应激舱进行加热,应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等数显工具对小鼠肛温、舱内温湿度进行测量,并对2种舱内温度对热应激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该改进模型可使小鼠在18~21min内肛温达到41℃并形成急性热应激,并且动物肛温与经受热应激的时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896,r=0.9826)。当舱内温度为40℃,进行热应激时肛温升高时间延长,但与41℃舱内温度相比无差异显著性。[结论]该模型研究急性热应激科学、准确、可靠、易重复易操作,是开展急性热应激方面研究不可或缺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以转Mn-SOD基因仙客来植株为材料,筛选出仙客来块茎诱导的不定芽生根培养基,研究仙客来组培苗的移栽技术及高温逆境胁迫对转基因和未转基因植株的生理机制的影响.研究表明:仙客来不定芽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1.0 mg/L IBA;在38℃高温胁迫下,转基因仙客来的SOD活性高于未转基因植株,细胞膜透性和MDA的含量上升的速度均低于未转基因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未转基因植株,初步表明转基因植株的耐热性高于未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3.
4个高羊茅品种幼苗期抗旱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4个不同品种的高羊茅为材料,在幼苗期对其进行5种不同水势(0MPa、-0.3MPa、-0.6MPa、-0.9MPa、-1.2MPa)的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以及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等几个生理生化指标着手,对其抗旱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数据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高羊茅幼苗叶片中MDA、Pro和Car含量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同时发现,高羊茅幼苗期的耐旱极限范围可能在-0.9MPa水势左右.最后利用综合聚类分析法得出这4个高羊茅品种的抗旱性强弱为:贝克的抗旱性较强,家园的抗旱性较弱,火凤凰和爱瑞3的抗旱性一般.  相似文献   

14.
高温胁迫─小麦超高产的主要障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小麦是冷季作物,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我国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夏季是同纬度除少数沙漠干旱地区以外最热的国家,淮河一秦岭以北冬小麦集中产区,小麦抽穗~成熟的日平均气温大于30℃的高温天气占到该生育期的1/3,大约70%的时间突破了临界温度。北方受高温干热风影响的小麦面积占到小麦播种面积的71%,为害频率为十年七遇,小麦年减产18.5~35亿kg,热胁迫危害成为我国北方小麦高产的主要生理障碍。小麦耐热基因型与热敏感基因型存在广泛的变异,耐热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热敏感品种,为小麦抗热筛选提供了依据。提高小麦的抗热性水平,缓解胁迫为害,是今后小麦超高产育种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选取耐热性不同的两个西葫芦品种明珠特早(不耐热)、绿波(耐热),采用PEA荧光仪进行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及其参数的测定。当温度在36—40℃时,两个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不明显。当温度高于44℃后,随着温度的增加,170缓慢上升,F-n、Fv和Fv/Fm大幅度下降,且明珠特早的变化幅度大于绿波。明珠特早在44%水浴15min时荧光动力学曲线在0.8ms处出现K峰,呈现O-K—J—I—P五峰型上升趋势,绿波晚出现10min。明珠特早在48℃水浴2min后出现K峰,绿波则在48℃水浴6min后出现K峰。随着热胁温度的升高,RC/CSo与Fvi/Fv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冷热应激对三河牛血液生化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冷热应激期和非应激期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和尿素氮(BUN)含量及淋巴细胞中HSP70家族基因(HSPA1A、HSPA1B、HSPA8)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1)冷热应激期血清中CK和LDH活性相比非应激期均升高,热应激期升高尤为显著(P0.05);热应激期GLU含量相比非应激期显著降低(P0.05);热应激期BUN含量略低于非应激期,差异不显著;冷应激期GLU和BUN含量相比非应激期均显著升高(P0.05)。2)冷热应激期淋巴细胞中3个HSP70家族基因mRNA表达量相比非应激期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慢性冷热应激改变了血液中酶的活性、糖和蛋白质的代谢,从而导致奶牛的一些组织细胞的损伤和营养代谢的紊乱,并冷热应激时血液淋巴细胞中HSP70家族基因mRNA表达量的上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对动物机体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温胁迫对报春花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禄鑫 《天津农业科学》2012,18(2):140-141
以报春花为试验材料,研究高温胁迫对报春花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时间越久,胁迫温度越高,报春花叶片的细胞膜透性上升越显著,高温胁迫时间与报春花叶片电导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2。  相似文献   

18.
选择胎次相近、泌乳期及泌乳量相近的健康福安水牛16头,分别测定冬季、夏季牛舍温湿度以及试验牛的生理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牛的直肠温度、呼吸频率受热应激的影响较大,夏季直肠温度、呼吸频率显著高于冬季。血浆中的抗氧化指标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热应激期血浆中SOD活力极显著低于非热应激期,热应激期MDA含量极显著高于非热应激期,总抗氧化能力极显著低于非热应激期;热应激期SOD活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均与产奶量下降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非热应激期SOD活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与产奶量下降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不显著负相关、极显著负相关;SOD活力下降率、总抗氧化能力下降率与产奶量下降率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气候变化背景下奶牛热应激发生规律,可为畜牧业优化布局、牧场智能管控、选址改造、效益提升等方面提供参考,有助于优化牧场生产管理,促进奶牛生态健康养殖。【方法】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1980—2020年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数据集,基于表征奶牛热应激程度的温湿指数(THI),构建风险度指数(RI),选择k均值聚类算法实现奶牛热应激风险区划,结合热应激发生强度、频率、起止时间、持续日数的特征开展区域评估;求算气候倾向率,分析不同风险区内奶牛热应激发生特征的变化趋势;基于累积温湿指数(CTHI),利用Mann-Kendall检验,判定不同风险区气候突变点,进而从逐日和逐小时两个时间尺度,分析气候变化对不同风险区内奶牛热应激发生特征的影响。【结果】 江苏奶牛热应激风险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低风险区主要包括淮北和江淮之间中东部地区,区域温湿指数均值为73.63,以轻度热应激发生为主;高风险区主要包括沿江苏南和江淮之间西部地区,区域温湿指数均值为75.12,轻、中度热应激发生频次相当。低、高风险区域中,热应激开始和结束时间均呈现提前和推后趋势,持续日数呈延长趋势(4.0 d/10a、4.2 d/10a);温湿指数值增加(0.2/10a);累积温湿指数分别增加301.2/10a和256.1/10a;轻度热应激发生频次均呈双峰型,主要发生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中度热应激发生频次均呈单峰型,主要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日热应激强度变化基本呈现“正弦”分布形态,高发时段集中在11:00-17:00。受气候变化影响,江苏全省奶牛热应激呈现明显增强趋势,至2010年达到小高峰,有一回落后呈稳步上升趋势,且超过显著性水平0.05临界线。低、高风险区域内,热应激高影响时段延长、发生频率增加、覆盖度提高且出现时间前移;日热应激高发时段开始时间提前1 h左右,高风险区热应激发生强度基本接近中等。【结论】 基于THI、RI和CTHI可以实现奶牛热应激风险区划评估及气候影响分析,确定奶牛热应激的高发区域和关键防控时段,把握其气候变化趋势。随气候变化,江苏奶牛热应激发生呈现“趋早、趋强、趋长、趋多”的特征,需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