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旨在探究饲喂不同饲草对哈萨克马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哈萨克马母马12匹,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牧草组和玉米秸秆组,每组6匹。其中,所有试验马匹饲喂同一营养水平的精料补充料,牧草组马匹饲喂牧草,玉米秸秆组马匹饲喂玉米秸秆,所有马匹均自由采食粗饲料和饮水,饲养1个月后,于试验最后1天早晨采集马匹血液样品,处理后测定。结果表明:(1)牧草组马匹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玉米秸秆组马匹16.97%(P=0.024),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也显著低于玉米秸秆组(P<0.05),而血小板压积牧草组高于玉米秸秆组(P<0.05),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等指标间两组马匹无差异显著性(P>0.05)。(2)牧草组马匹血浆总蛋白、球蛋白、脂肪酶、葡萄糖、总胆固醇等含量及白球比显著高于玉米秸秆组(P<0.05),而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汁酸及总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玉米秸秆组(P<0.05)。综上所述,饲喂玉米秸秆或牧草对哈萨克马的血常规指标影响较小,饲喂牧草的马匹有更强的蛋白代谢能力和利用能力,饲喂哈萨克马时,牧草效果更优于玉米秸秆。 [关键词]哈萨克马|牧草|玉米秸秆|血常规|血液生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探究不同年龄哈萨克马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不同年龄组且健康的哈萨克马母马各4匹,分别为2周岁马组、7周岁马组和15周岁马组,所有马匹均采食相同的基础饲粮,在此基础上,每天每匹马匹添加30?mg/kg BW的电解多维,自由饮水,饲喂1个月后,在试验最后1天早晨采集马匹血液样品,处理后测定。结果表明,2岁马组与7岁、15岁马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差异显著(P<0.05),2岁马组与15岁马组差异显著(P<0.05),7岁马组红细胞数与2岁、15岁马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7岁、15岁组马平均红细胞体积显著高于2岁马组(P<0.05),2岁、7岁、15岁各组间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2岁马组与15岁马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差异显著(P<0.05),7岁马组红细胞数与2岁、15岁马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项无显著差异(P>0.05)。青年马生长代谢活动强,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蛋白代谢水平优于中年和老年马匹。 [关键词]哈萨克马|年龄|血常规|血液生化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补喂脂肪对放牧伊犁马泌乳量、乳成分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产驹日期、泌乳期和产奶量相近、生理状况一致伊犁马母马14匹,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精料组和脂肪组,每组7匹马,所有试验马匹均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其中,精料组每天每匹马补喂1 kg精料补充料,脂肪组每天每匹马补喂1 kg精料补充料和400 g脂肪(均衡乳化油粉),一个月后,脂肪增加至600 g,自由饮水,进行为期2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1)较精料组,脂肪组马匹泌乳量在整个试验期有显著性提高(P < 0.05)。(2)精料组和脂肪组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体、体细胞数、非脂固形物和尿素氮等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3)脂肪组马乳月桂酸、亚油酸显著高于精料组(P < 0.05),然而精料组十五碳酸、棕榈一烯酸、十七烷酸一烯酸和γ-亚麻酸显著高于脂肪组(P < 0.05)。(4)第20、40天和60天饲喂前0 h和饲喂后2 h精料组和脂肪组的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胰岛素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第20天饲喂后2 h和第60天饲喂后2 h脂肪组马匹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精料组(P < 0.05)|试验第40天,脂肪组伊犁马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在饲喂前0 h和饲喂后2 h均显著高于精料组(P < 0.05)。(5)第20、40天和60天饲喂前0 h和饲喂后2 h精料组和脂肪组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综上所述,补喂脂肪可提高放牧伊犁马泌乳量、乳脂产量、乳中月桂酸和亚油酸含量以及机体对脂肪酸的吸收利用,而对马乳成分、机体抗氧化能力没有影响。 [关键词] 伊犁马|泌乳量|乳成分|脂肪代谢|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探讨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60只体重(11.00±3.00)kg的3月龄霍尔巴羊,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放牧组采取放牧养殖模式,舍饲组采取舍饲养殖模式。结果表明,舍饲组屠宰率、净肉重、肉骨比、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内脏比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舍饲组羊肉中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维生素B6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由此可见,舍饲养殖显著提高霍尔巴羊的屠宰性能。 [关键词]养殖模式|霍尔巴羊|屠宰性能|肉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11.00±3.00)kg的3月龄霍尔巴羊60只,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放牧组采取放牧养殖模式,舍饲组采取舍饲养殖模式。结果表明,试验的21周内,舍饲组试验羊体重、体尺(体长、体高、胸围、管围)增量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生长发育指标阶段性增量数据显示,放牧组3个阶段体重增量差异显著(P<0.05,Ⅰ阶段>Ⅱ阶段>Ⅲ阶段)。放牧组Ⅰ阶段体高、体长增量显著大于Ⅱ阶段(P<0.05),胸围增量显著小于Ⅱ阶段(P<0.05),管围增量显著小于Ⅲ阶段(P<0.05)。Ⅱ阶段胸围增量显著大于Ⅲ阶段(P<0.05),其他体尺增量显著小于Ⅲ阶段(P<0.05)。舍饲组Ⅰ阶段体高、体长和管围增量显著大于Ⅱ阶段、Ⅲ阶段(P<0.05),胸围增量显著大于Ⅱ阶段(P<0.05),显著小于Ⅲ阶段(P<0.05),Ⅱ阶段体高、胸围增量显著大于Ⅲ阶段(P<0.05)。由此可见,舍饲养殖显著提高霍尔巴羊生长性能|舍饲养殖霍尔巴羊Ⅲ阶段增重较快|霍尔巴羊生长发育有一定规律,出现不对称“V”字型曲线,即Ⅰ阶段>Ⅲ阶段>Ⅱ阶段。 [关键词]养殖模式|霍尔巴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20,(2):54-59
为阐明在极端寒冷缺氧的西藏羌塘高原,放牧和舍饲2种不同饲养方式对半同胞西藏绒山羊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和胃肠道组织发育的影响,将同期出生的50只羔羊平均分配到完全放牧和舍饲条件下饲养1年,随机挑选10只绒山羊(n=5),采集血液、瘤胃和小肠样品评估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显示:山羊血清中尿素氮、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白蛋白、总胆固醇和葡萄糖的含量在舍饲组中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高密度胆固醇舍饲组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06);舍饲组中磷含量和镁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2种饲养条件免疫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舍饲组瘤胃背囊乳头高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8),舍饲组瘤胃背囊乳头宽度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01);小肠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受饲养环境影响较大。提示:冬季牧草干枯时期补饲精饲料可有效提高养殖效率,保证放牧条件下西藏绒山羊的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舍饲和放牧两种饲养模式肉牛肝功能的状态,试验选择黑龙江省双鸭山、九三、大庆3个地区的肉牛养殖场共59头肉牛,分别于6,7,8月份定期采集血液,分离血清检测7项肝功能指标和5项能量代谢指标。结果表明:3个地区放牧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总胆红素(TBIL)含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与舍饲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放牧组ALT、AST、GGT活性和GLO含量高于舍饲组;大庆地区舍饲组肉牛葡萄糖(GLU)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九三地区舍饲组肉牛GLU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说明舍饲组和放牧组肉牛肝功指标存在差异,且舍饲组肉牛肝功能状态要优于放牧组。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评估不同处理方式的海藻对蛋鸡产蛋性能、血清生化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40周龄产蛋率接近的648只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108只,每个重复36只。对照组蛋鸡饲喂基础日粮,T1和T2组蛋鸡饲喂基础日粮+0.5%海藻和0.5%发酵海藻。经过1周的适应期后,开展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结果:T1组4~6 w蛋鸡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较对照组和T2组分别显著提高2.70%、2.59%和3.75%、3.40%(P<0.05)。T1组蛋鸡4~6 w和1~6 w料蛋比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4.65%和2.70%(P<0.05),但1~6 w产蛋率显著提高1.40%(P<0.05)。照组和T1组鸡蛋哈夫单位较T2组显著提高12.17%和13.62%(P<0.05),同时T1和T2组蛋黄颜色a值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5.08%和4.60%(P<0.05)。对照组与处理组对蛋鸡血清大部分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T1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2组(P<0.05),同时对照组蛋鸡血清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T1和T2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T1组(P<0.05)。处理组血清白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日粮中添加0.5%海藻可显著改善41~46 w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清白蛋白浓度,但0.5%发酵海藻组鸡蛋哈夫单位降低。 [关键词]海藻|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研究发酵饲料对肉兔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48只健康的平均体重为(2.09±0.17)kg的育肥兔,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用5%和10%的发酵饲料等量替代基础饲粮的混合日粮,预试期7 d,试验期31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料肉比(F/G)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生化指标方面,添加发酵饲料能显著提高肉兔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GT)、胆固醇(TG)含量(P<0.05),但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糖(GLU)、尿素氮(UN)、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钙(Ca)和磷(P)等指标在对照组和处理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中UN有下降趋势,Ca和P有上升趋势。 [关键词]发酵饲料|肉兔|生长性能|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杨龙  吴玲霞 《中国饲料》2021,1(20):57-60
本研究旨在评估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苜蓿提取物对鲤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将平均体重为(22.56±0.08)g的1080条鲤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0条。对照组鲤鱼饲喂基础日粮,T1和T2组鲤鱼分别为基础日粮+20和40 mg/kg苜蓿提取物,饲养试验持续70 d。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T2组鲤鱼的相对生长率和生长率分别显著提高12.47%和5.69%(P<0.05),同时,T1和T2组鲤鱼外形指数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4.67%和4.67%(P<0.05)。T1和T2组血液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照组血液胆固醇浓度较T2组显著提高5.64%(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显著降低14.32%(P<0.05)。对照组鲤鱼机体粗脂肪含量较T1和T2组分别显著提高9.13%和6.97%(P<0.05)。与对照组相比,T2组鲤鱼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3.54%和6.03%(P<0.05),但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38.08%(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苜蓿提取物可以改善鲤鱼的外形指数、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综合考虑鲤鱼的生长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日粮中苜蓿提取物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0 mg/kg。 [关键词]苜蓿提取物|鲤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抗氧化  相似文献   

11.
占锋  王君 《中国饲料》2022,1(4):106-108
本研究旨在评估昆虫粉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肠道发酵的影响。试验将432只1日龄商品肉鸡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各组肉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0.5%黄粉虫粉(黄粉虫组)和基础日粮+0.5%水虻粉(水虻组),饲养试验为期4周。结果:对照组15~28?d肉鸡料重比较黄粉虫和水虻组分别显著提高8.10%和4.13%(P<0.05),对照组1~28?d肉鸡料重比较黄粉虫组显著提高5.35%(P<0.05)。黄粉虫和水虻粉组肉鸡血清白蛋白和磷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胆固醇浓度显著降低(P<0.05)。黄粉虫组肉鸡血清GO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水虻粉组(P<0.05)。水虻粉组血清MDA浓度显著低于黄粉虫组(P<0.05),但血清SOD活性表现最高(P<0.05)。对照组肉鸡盲肠α-葡萄糖苷酶和β-半乳糖酶活性显著高于水虻粉组(P<0.05),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黄粉虫组(P<0.05)。对照组盲肠内容物乙酸、丙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总量浓度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结论:1~28?d肉鸡日粮中补充0.5%黄粉虫可以改善饲料效率,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而0.5%水虻粉可以提高肉鸡血清抗氧化功能。 [关键词]昆虫粉|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肠道发酵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液体大豆蛋白肽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21日龄健康、个体差异小的DLY三元杂断奶仔猪288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0 mL/d的液体大豆蛋白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结果表明:(1)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每头增重显著提高16.38%(P<0.05)|(2)试验组腹泻率比对照组降低4.86%|腹泻频率比对照组低3.78%,但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组血液生化指标总蛋白TP增加显著(P<0.05)|肝功能指标正常。结论:日粮中添加液体大豆蛋白肽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生产性能,促进机体营养代谢,为生产中断奶仔猪饲养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液体大豆蛋白肽|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镁水平对鲶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机体成分的影响。试验将800条初始体重为(7.58±0.08)g的鲶鱼按照均匀度分为4组,每组200条(50条/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无硫酸镁的),T1~T3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硫酸镁使镁水平为0.2、0.4和0.6 g/kg。试验为期10周。结果:T1和T2组鲶鱼的末重、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3组(P<0.05),对照组鲶鱼的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显著低于处理组(P<0.05)。蛋白效率方面,T2组较对照组和T3组分别显著提高12.0%和14.46%(P<0.05),但料重比分别显著降低1.57%和1.18%(P<0.05)。与对照组血清磷浓度相比,T2和T3组显著降低(P<0.05),但镁浓度显著提高(P<0.05)。T2和T3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1组(P<0.05),同时对照组血清丙二醛浓度最高(P<0.05)。对照组鲶鱼机体钙含量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磷含量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T3组机体镁含量最高(P<0.05),对照组镁含量最低(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综合考虑鲶鱼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机体矿物含量,鲶鱼饲料中适宜的镁水平为0.4~0.6 g/kg。 [关键词]镁|鲶鱼|生长性能|血液指标|矿物质  相似文献   

14.
邓希海  黄进  刘哲 《中国饲料》2022,1(14):61-64
为掌握不同脂肪源对杂交鲟鱼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20尾西伯利亚杂交鲟鱼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以鱼油、大豆油、玉米油、亚麻籽油为脂肪源的日粮,试验预试期为7?d,正式期为60?d。结果显示:大豆油组与鱼油组相比,末重、S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13%、5.43%(P<0.05),BUN、MDA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1.54%、9.04%(P<0.05)。玉米油组、亚麻籽油组与鱼油组相比,末重分别显著降低5.59%、2.77%(P<0.05),增重率分别显著降低8.19%、4.04%(P<0.05),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显著降低5.02%、3.60%(P<0.05),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降低4.04%(P<0.05)、0.80%(P>0.05),TP含量分别降低12.02%(P<0.05)、6.50%(P>0.05),ALB含量分别降低15.19%(P<0.05)、8.29%(P>0.05),ALT含量分别升高10.67%(P<0.05)、7.91%(P>0.05),SOD活性分别降低5.65%(P<0.05)、2.99%(P>0.05)。说明不同脂肪源对鲟鱼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改善效果依次为大豆油、鱼油、亚麻籽油、玉米油,大豆油可以替代鱼油作为鲟鱼饲料中的脂肪源。 [关键词]脂肪源|杂交鲟鱼|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揉丝微贮玉米秸秆对徐淮山羊生长性能、组织和器官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 月龄徐淮山羊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试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普通玉米秸秆,试验Ⅱ组饲喂基础饲粮+揉丝玉米秸秆,试验Ⅲ组饲喂基础饲粮+常规青贮,试验Ⅳ组饲喂基础饲粮+揉丝微贮,预饲期15 d,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IV组日增重比Ⅰ、Ⅱ和Ⅲ组分别增加了26.50%、25.32%、9.00%(P < 0.05)|平均日采食量增加了0.07、0.06、0.03 kg/d(P > 0.05)|料重比降低了2.13、2.12、0.70(P < 0.05)|利润提高了31.78%、30.67%、11.07%。(2)各试验组心脏、脾脏、瘤胃、网胃等器官指数均差异不显著(P > 0.05)|试验Ⅳ组肝脏指数比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高了18.15%、18.47%、4.74%(P < 0.05)|试验Ⅳ组肺脏、肾脏指数高于试验Ⅰ、Ⅱ、Ⅲ组,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 > 0.05),与Ⅰ、Ⅱ组差异显著(P < 0.05)|试验Ⅲ组瓣胃指数显著高于Ⅰ、Ⅱ、Ⅳ组(P < 0.05)|试验Ⅳ组皱胃指数最高,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 < 0.05)|试验Ⅳ组小肠指数高于试验Ⅰ、Ⅱ、Ⅲ组,但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 > 0.05),与Ⅰ、Ⅱ组差异显著(P < 0.05)|试验Ⅲ组大肠指数高于Ⅰ、Ⅱ、Ⅳ组,与Ⅳ组差异不显著(P > 0.05),与Ⅰ、Ⅱ组差异显著(P < 0.05)。(3)各试验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尿素氮(UN)、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显著性差异(P > 0.05)|试验Ⅳ组甘油三酯(TG)高于Ⅰ、Ⅱ、Ⅲ组,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 > 0.05),比试验Ⅰ、Ⅱ组分别高了0.21、0.25 mmol/L(P < 0.05)|试验Ⅳ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明显高于试验Ⅰ、Ⅱ、Ⅲ组(P < 0.05)。由此可见,玉米秸秆经揉丝微贮饲喂徐淮山羊,不仅提高了其育肥效果,降低了饲养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还促进了机体组织器官的发育及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效果优于常规青贮玉米秸秆、普通玉米秸秆和揉丝玉米秸秆,有着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揉丝微贮|徐淮山羊|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探讨不同饲养系统和日粮对羔羊生长、屠宰性能及肌肉矿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将平均体重为(13.97±0.55)kg的120只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T1组在室内饲喂基础浓缩料,每天补充100 g稻草,T2组在室内饲喂基础浓缩料,每天补充100 g稻草和锌硒复合矿物质(0.2 mg/d硒,50 mg/d锌),T3组在室外放牧,除了采食苜蓿草外,每天额外补充100 g稻草和100 g燕麦。试验时间为9周。结果:T1和T2组羔羊的末重、日增重、半胴体重、下肢深度、下肢重量、眼肌面积、颈、胸肌、肾重量均显著高于T3组(P<0.05),但骨盆骨重量显著低于T3组(P<0.05)。各处理组羔羊的可食用部分和骨盆肌肉重量无显著差异(P>0.05)。T2组63 d羔羊血液硒含量较T1和T3组分别显著提高了19.83%和25.0%(P<0.05),血液锌含量较T1和T3组分别显著提高了31.71%和45.91%(P<0.05)。T3组羔羊肌肉钙含量较T1和T2组分别显著提高了8.79%和5.37%(P<0.05)。T2羔羊肌肉硒和锌含量较T1和T3组分别显著提高了41.18%、65.52%和38.19%、46.15%(P<0.05),T2和T3组羔羊肌肉钾含量较T1组分别显著提高了3.27%和4.28%(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放牧羔羊胴体的脂肪含量低于室内饲养的羔羊,室外放牧可以提高肌肉钙和钾含量,但肌肉硒含量降低。 [关键词]饲养系统|羔羊|屠宰性能|矿物质  相似文献   

17.
李懿  李晓娜 《中国饲料》2023,1(6):37-40
文章旨在研究饲养密度对育肥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应激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20头遗传背景相近、体重和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的杜长大(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杂交生长育肥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低饲养密度组(1.40 m2/头)、中饲养密度组(1.05 m2/头)和高饲养密度组(0.84 m2/头),试验为期30 d。结果表明,与中饲养密度和低饲养密度组相比,高饲养密度组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CAT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GSH-Px和T-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ACTH和COR浓度极显著提高(P<0.01)|与低饲养密度组相比,中饲养密度组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 CAT水平显著降低(P<0.05),COR浓度显著提高(P<0.05),但GSH-Px、T-SOD和ACTH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各饲养密度组T-AOC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饲养密度过高将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和应激能力。结论:降低饲养密度可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水平,降低应激水平。 [关键词]饲养密度|肥育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2月龄滩羊羔羊脂肪和肌肉组织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24只体重接近、健康的刚出生的滩羊羔羊随机分成舍饲和放牧组,每组滩羊羔羊各12只,放牧组羔羊随放牧哺乳母羊饲养,舍饲组随舍饲哺乳母羊饲养,于2月龄时屠宰取膈肌、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尾部脂肪、肾周脂肪和皮下脂肪,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在肌肉组织的脂肪酸中,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滩羊膈肌中棕榈酸、花生酸、反式油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 < 0.05)|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甲酯(EPA)、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DHA)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股二头肌中肉豆蔻酸、棕榈酸、亚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背最长肌中花生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 < 0.05),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 < 0.05)|棕榈酸、反式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EPA、DHA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2)在脂肪组织的脂肪酸中,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滩羊尾部脂肪的硬脂酸、反式油酸、亚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肾周脂肪的硬脂酸、反式油酸、亚油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皮下脂肪的肉豆蔻酸、花生酸、α-亚麻酸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综上,不同饲养方式滩羊羔羊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的脂肪酸含量不同。 [关键词] 滩羊羔羊|饲养方式|肌肉组织|脂肪组织|脂肪酸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探讨日粮添加甘油对不同环境温度下肉牛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将40头平均体重为(416.35±6.74)kg的肉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即日粮甘油水平(0和1%)和环境温度(28℃和32℃),分别对应T1组(32℃和0%甘油)、T2组(28℃和0%甘油)、T3组(32℃和1%甘油)、T4组(28℃和1%甘油)。结果:T2组肉牛的浓缩料摄入量显著高于T1和T3组(P<0.05)。T3和T4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摄入量显著高于T1和T2组(P<0.05)。T3组日增重显著高于T1和T2组,但料重比显著低于T1和T2组(P<0.05)。T1和T3组肉牛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T2组(P<0.05),而T3组血清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T2组(P<0.05)。T4组肉牛血液CD4+占比较其他组分别显著提高51.90%、39.79%和31.46%(P<0.05)。结论:在本试验环境条件下,浓缩料中补充1%甘油可以降低高温对肉牛生长及血清生化指标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甘油|环境温度|肉牛|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免疫  相似文献   

20.
放牧与舍饲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放牧和舍饲两种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将100只2月龄雄性断奶羔羊随机分为放牧组与舍饲组,至8月龄进行屠宰,比较两组羔羊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肉色、pH、嫩度及产肉性能。结果表明,放牧组羊肉粗蛋白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羊肉(P<0.05)。舍饲组羊肉干物质显著高于放牧羊肉(P<0.05),粗脂肪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舍饲组羊肉蛋氨酸、天冬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5),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也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放牧组羔羊背最长肌黄度值(b*)和亮度值(L*)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肌纤维直径极显著低于舍饲组(P<0.01),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舍饲组羊肉熟肉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眼肌面积极显著大于放牧组(P<0.01)。综上所述,放牧饲养的羔羊其肉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肌纤维特性较好,舍饲饲养的羔羊其肉脂肪含量和氨基酸含量较高,肉色和产肉性能较好,生产中可结合两种饲养方式平衡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