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养猪》2017,(2)
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和哺乳期2胎母猪饲粮中添加低聚木糖(XOS)和益生菌对母猪繁殖性能、乳成分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膘情、体况及预产期相近的2胎健康纯种母猪(大白和长白)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喂基础饲粮+0.05%低聚木糖的饲粮,试验2组饲喂基础饲粮+0.05%低聚木糖+0.03%益生菌的饲粮。试验期52 d(母猪妊娠90 d至断奶后发情)。结果表明:1)试验1组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3组初生窝重、断奶个体重、仔猪个体增重、仔猪窝增重、母猪背膘损失、产程和发情间隔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1组和试验2组产程分别比对照组缩短8.67 min(P0.05)和22.33 min(P0.05),试验2组发情间隔比对照组缩短0.25 d(P0.05);3)3组母猪初乳和常乳的乳成分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整体来看,低聚木糖能显著提高2胎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协同作用不仅可以提高2胎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还可以缩短母猪产程和发情间隔。  相似文献   

2.
张润霞  吴先华 《养猪》2019,(3):38-40
文章通过统计广西某规模化猪场2015—2017年母猪繁殖情况,探讨母猪妊娠期不同饲喂餐数对各胎次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为该场制定出提高母猪生产性能措施提供参考。通过KF系统提取出2016—2017年两年的母猪生产数据记录,对不同饲喂餐数对各胎次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1)妊娠母猪饲喂1餐在胎产健仔、产仔合格率方面显著高于饲喂2餐(P<0.05);2)在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方面,1胎母猪显著高于2胎母猪(P<0.05),其他各胎次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胎产健仔方面,1胎、3~5胎母猪显著高于6胎及以上(P<0.05);在合格率方面,1胎、2胎显著高于6胎及以上(P<0.05);在死胎率方面,1胎、2胎、3~5胎显著低于6胎及以上(P<0.05)。结论:为了提高该场母猪的繁殖性能及提高劳动效率,可建议妊娠母猪实行1餐饲喂。  相似文献   

3.
选择30头初产特种野母猪,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10头,进行了连续2胎观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特种野母猪在空怀期和妊娠期喂占日粮干物质20%的串叶松香草,各组间除初生活仔平均体重基本无差别外,窝产仔数和产活仔数,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时仔猪成活数,试验Ⅰ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也优于试验Ⅱ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稍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受胎率,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断奶至第1次配种间隔天数,试验组均比对照组短(P<0.01),而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杨慧  林登峰  林伯全  王恬  张力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11):2103-2109
本试验旨在研究泌乳母猪饲粮添加不同水平L-精氨酸(L-Arg)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氨基酸浓度和免疫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2头2胎体重相近的健康母猪(长白×大约克),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4组母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8%、1.0%和1.2%L-Arg的饲粮,正式试验期从母猪分娩当天开始到仔猪21日龄断奶结束。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试验第10天和第18天,除0.8%L-Arg组泌乳母猪血清鸟氨酸浓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饲粮添加不同水平L-Arg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泌乳母猪血清中精氨酸、鸟氨酸和脯氨酸的浓度(P<0.05或P<0.01),其中1.0%L-Arg、1.2%L-Arg组的效果最好;第10天和第18天,饲粮添加不同水平L-Arg对泌乳母猪血清中总蛋白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但能显著提高其血清中白蛋白、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G浓度(P<0.05),显著降低尿素氮浓度(P<0.05),其中1.0%L-Arg组尿素氮浓度最低,但3个L-Arg添加组之间血清免疫生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添加不同水平L-Arg显著提高了仔猪断奶窝重、断奶均重、平均日增重(P<0.05),其中1.0%L-Arg组提高最多,但3个L-Arg添加组之间也差异不显著(P>0.05)。1.0%L-Arg组母猪断奶后的发情间隔比其他3组显著缩短(P<0.05),对照组、0.8%L-Arg组和1.2%L-Arg组母猪断奶后的发情间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缩短的趋势。回归分析表明,母猪血清中各氨基酸浓度均随饲粮L-Arg添加水平的增加而线性上升(P<0.05),但母猪生产性能和血清免疫生化指标与饲粮L-Arg添加水平的回归关系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L-Arg可提高泌乳母猪血清中部分氨基酸浓度、改善泌乳母猪的新陈代谢和免疫机能,在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同时缩短了母猪断奶后的发情间隔。在本试验条件下,泌乳母猪饲粮L-Arg最适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碱性阳离子复合物对不同胎次母猪繁殖性能及断奶发情间隔的影响。试验各选择112头妊娠84 d的健康新美系长白和大白原种母猪,随机分为14个处理组,每组8头长白及8头大白。采用2×7双因子设计,碱性阳离子复合物设0和0.4%2个添加量水平,胎次设7个处理水平。试验从母猪妊娠84 d开始到断奶后结束,共分2个阶段,分别是妊娠后期(产前30 d)和哺乳期(21 d),其中预饲期5 d。结果表明:多功能碱性阳离子及微生态制剂复合物显著降低母猪分娩死胎率及产仔间隔,并显著提高母猪断配率(P0.05);在胎产合格仔方面,3、4、5及6胎母猪显著高于2胎母猪(P0.05);在胎产总仔方面,4、5及6胎母猪显著高于2胎母猪(P0.05);在均产仔间隔方面,3和4胎母猪显著低于1和2胎母猪(P0.05);在断配率方面,4、5和6胎母猪显著高于1和3胎(P0.05)。碱性阳离子与母猪胎次只在母猪均产每头仔猪间隔方面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为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建议可在母猪饲料中添加0.4%碱性阳离子及微生态制剂复合物,并加强对头胎母猪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大白母猪哺乳期背膘损失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大白母猪1 178头,统计6个胎次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窝重、断奶发情间隔、哺乳期背膘损失等性状,根据哺乳期的背膘损失情况将母猪分为6组:<0、0~1、1~2、3~4、5~6、>6 mm,以断奶窝重为协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检验开展组间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发情间隔等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大白母猪6个胎次平均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窝重、断奶发情间隔和哺乳期背膘损失分别为13.67头、11.51头、10.32头、65.90 kg、4.83 d和2.89 mm,大白母猪1~6胎产仔数在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全部6个胎次的结果可知,第4、5、6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第1、2、3组(P<0.05);第4组总产仔数最高,达13.54头,比第1、2、3组分别高出1.90、2.29和1.63头(P<0.05)。虽然各胎次中各组间产活仔数和健仔数性状有时也出现显著差异,但综合分析6个胎次组间并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从断奶发情间隔性状来看,各组间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大白猪生产中,将哺乳期母猪的背膘损失控制在3~4 mm可以获得更高的总产仔数。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葡萄糖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20头纯种大白母猪与20头纯种长白母猪按品种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试验中仅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妊娠85 d时开始添加葡萄糖,50 g/d,产前一周变量,以100 g/d的量饲喂至断奶结束,试验时间长达50 d,待母猪分娩产仔后,对猪只所产健仔数、弱仔数、仔猪初生重、木乃伊胎与21 d断奶重等数据进行综合评估。通过独立样本检验,得出试验组母猪所产健仔数、木乃伊胎、仔猪初生重及断奶重表现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试验组母猪饲料中添加葡萄糖可显著提高母猪产健仔数,降低母猪产死胎数和木乃伊胎数,同时可显著提高仔猪初生重及断奶重,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母猪卡位栏群养在规模猪场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母猪卡位栏群养在规模猪场的应用及效果观察,选择妊娠诊断已受孕,妊娠期25~40 d、体况、大小、与配公猪品种相同、胎次胎龄接近的法系大白母猪126头进行分组饲养,对照组42头采用单体限位栏饲养,试验Ⅰ组42头采用小圈群养栏饲养,试验Ⅱ组42头采用卡位栏群养,母猪调栏分组开始至下次配种后一个情期试验结束。研究结果表明:妊娠母猪健康状况,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母猪的肢蹄病发生率分别降低9.53和11.91个百分点;对照组便秘发生率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均高7.14个百分点。母猪分娩状况,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母猪的顺产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5.36和7.62个百分点;平均胎产时间对照组母猪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长了0.47 h(P0.05)和0.62 h(P0.05);平均产后每胎恶露排净时间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母猪比对照组分别缩短0.3 d(P0.05)和0.5 d(P0.05)。母猪产仔性能,对照组胎产健仔数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减少1.23头和1.41头,差异显著(P0.05)。断奶母猪情期受胎率,对照组母猪7 d内发情率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降低5.83和15.18个百分点;试验Ⅱ组母猪断奶至配种平均时间间隔比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分别缩短0.54 d(P0.05)和0.26 d(P0.05)。试验证明,与单体限位栏和小圈群养栏相比,妊娠母猪中后期采用卡位栏群养能够不同程度改善其健康状况,缩短产程,增加健仔数等生产指标。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6,(1)
为研究高产法系大约克妊娠母猪临产背膘厚与死胎率、健仔率和产程的关系,试验随机选用550头、妊娠112 d的健康法系纯种大约克经产母猪(2~7胎),用美国运高RENCO.12 Leanmeater背膘测定仪活体测定背膘厚,并结合胎均总产仔数、健仔数、死胎数和产程数据,分析胎均总产仔数一定的情况下,临产背膘厚与产程、健仔率和死胎率等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组数据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但总产仔数在10~19头、临产背膘厚在15~22 mm范围内,随着背膘厚的增加,产程有缩短的趋势(总产仔数在16~17头、背膘厚在17~18 mm时的产程除外);总产仔数在12~19头、临产背膘厚在15~22 mm范围内,随着背膘厚的增加,死胎率有降低的趋势。结果提示,高产法系大约克母猪适当的临产背膘厚有利于降低死胎率和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碱性阳离子复合物对不同胎次母猪繁殖性能及断奶发情间隔的影响。试验选择妊娠84 d的健康新美系长白、大白原种母猪各112头,随机分为14个处理组,每组8头长白母猪、8头大白母猪。采用2×7双因子设计,碱性阳离子复合物设0%、0.4%两个水平,胎次设7个胎次。试验从母猪妊娠84 d开始到断奶当天结束,共分2个阶段,分别是妊娠后期(产前30 d)、哺乳期(21 d),其中预试期5 d。结果表明:1)多功能碱性阳离子及微生态制剂复合物显著降低母猪分娩死胎率及产每头仔猪间隔,并显著提高母猪断配率。2)在胎产合格仔数方面,3、4、5、6胎母猪显著高于2胎母猪(P0.05);在胎产总仔数方面,4、5、6胎母猪显著高于2胎母猪(P0.05);在均产每头仔猪间隔方面,3、4胎母猪显著低于1、2胎母猪(P0.05);在断配率方面,5、6胎母猪显著高于1、3胎(P0.05)。3)碱性阳离子与母猪胎次只在母猪均产每头仔猪间隔方面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结论:为了提高该场母猪的生产性能,可建议在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饲粮中添加0.4%碱性阳离子及微生态制剂复合物,并加强对头胎母猪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小麦替代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对母猪一个繁殖周期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遗传背景相同、胎次及妊娠期一致、体况良好、生产性能相近的经产大长母猪6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即对照组、无酶试1组、低酶试2组、中酶试3组、高酶试4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母猪。试验结果表明,无酶试1组产活仔数显著提高(P〈0.05);初生重、初生窝重、健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断奶1周内发情配种率比对照组提高8.34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仔猪断奶成活率显著提高(P〈0.05);断奶重、断奶窝重、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3个加酶组母猪产活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健仔率、母猪断奶1周内发情配种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仔猪日增重、断奶窝重、断奶成活率均明显提高(P〈0.05),其中中酶试3组、高酶试4组仔猪断奶成活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用添加复合酶的小麦豆粕型饲粮饲养母猪是可行的,不仅降低了饲养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益,母猪在一个繁殖周期添加中等水平复合酶经济效益提高620.10元/头,增幅达86.9%(P〈0.01)。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择健康、体况良好、经产3~8胎次母猪30头,根据膘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共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试验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组饲喂基础日粮+200g/t脂肪酶;试验3组饲喂基础日粮+300g/t脂肪酶。试验周期66d,全程采用盲测,研究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脂肪酶对仔猪断奶重、仔猪14d~21d增重、母猪采食量、母猪返情间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哺乳母猪料中添加不同浓度脂肪酶均可提高仔猪断奶重,差异显著(P<0.05);②可提高仔猪出生后14d~21d阶段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③对整个试验阶段母猪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300g/t组有提高采食量趋势;④可显著缩短母猪返情间隔(P<0.05)。结论:在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300g/t脂肪酶对母猪和仔猪各指标影响显著,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曲普瑞林对初产母猪定时输精效果的影响,本实验选择健康、体况相近的产后21 d断奶的初产母猪81头,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戈那瑞林组和曲普瑞林组。对照组母猪断奶后进行发情鉴定并适时输精,其余3组母猪断奶后24 h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72 h后分别肌肉注射生理盐水2 mL、戈那瑞林100μg、曲普瑞林200μg,间隔24 h、40 h进行定时输精。统计各组母猪发情率、卵泡直径、激素浓度和繁殖性能。结果显示:曲普瑞林组母猪断奶后7 d内发情率(88.46%)最高(P>0.05),卵泡直径在第4天达到最大并高于其他各组(P<0.05);曲普瑞林组的参繁配种率高于对照组(P<0.05),批次妊娠率较对照组有提高趋势(P>0.05),窝产总仔数(11.88头)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窝产活仔数为10.13头,与生理盐水组差异不显著,曲普瑞林组的仔猪指数较生理盐水组提高144头(P>0.05)。综上,曲普瑞林应用于定时输精程序可提高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及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配种前不同能量水平饲粮对断奶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380头、体况相近、2~7胎长白×大约克杂种断奶母猪,根据胎龄、体况等按随机区组分为3组。断奶当天开始分别饲喂消化能12.97 MJ/kg、13.60 MJ/kg和14.23 MJ/kg的3种饲粮,其他营养指标相同。结果表明:1)14.23 MJ/kg组窝均总仔数比13.60 MJ/kg组和12.97 MJ/kg组分别提高0.07头(P>0.05)和0.28头(P>0.05),窝均健仔数分别提高0.13头(P>0.05)和0.28头(P>0.05);2)14.23 MJ/kg组配种分娩率最高,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建议配种前适当提高饲粮能量水平,有利于提高断奶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8,(6)
试验研究了在母猪怀孕后期添加一种中药饲料添加剂(商品名为产前康)对母猪生殖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胎次、膘情及分娩日期相近的60头怀孕后期母猪,随机平均分为3组,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于母猪产前30 d按0.6%比例添加产前康至分娩,试验2组于母猪产前7 d按70 g/(头·d),1日1次的方法添加产前康至分娩。结果表明,两种使用方法在缩短产程及产仔间隔,提高仔猪健仔率及平均日增重,促进母猪产后恢复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效果(P0.05)。试验1组母猪血清中催产素、催乳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试验1组与试验2组在生产数据结果上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1组略优于试验2组。结论:临床使用产前康能缩短母猪产程,提高仔猪活力,促进母猪产后恢复,提高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2017,(8):9-14
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母猪日粮中添加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取妊娠108 d的母猪(体重及预产期相近,长白×大白)48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XOS(试验1组)和0.05%XOS+0.03%益生菌(试验2组),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3个处理母猪哺乳期平均日采食量(ADFI)、产仔总数、活产仔数、合格仔数、初生均重和母猪7 d发情率等几方面差异均不显著(P>0.05)。所有胎次母猪的发情间隔、背膘损失和产程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3~6胎次母猪试验1组的发情间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母猪背膘损失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从所有胎次母猪和3~6胎母猪所产仔猪来看,3个试验组仔猪的哺乳期ADG差异不显著(P>0.05)。但从3~6胎以外母猪所产仔猪来看,试验2组的哺乳期ADG比对照组高34.36%(P<0.01),试验1组哺乳期ADG比对照组高21.47%(P<0.05)。(3)3个试验组仔猪断奶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妊娠后期母猪日粮中单独添加低聚木糖或者同时添加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对母猪产程和发情间隔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添加低聚木糖和益生菌极显著降低3~6胎母猪的背膘损失。仔猪断奶成活率与母猪胎次以及低聚木糖和益生菌的添加水平有关。母源性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没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益母散对临产母猪分娩能力的影响,试验将80头临产长白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益母散低、中、高剂量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分娩前血清中催产素(OT)和前列腺素E_2(PGE_2)含量,统计产程、死胎率、平均窝产仔猪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益母散中、高剂量组的产程均极显著缩短(P0.01),死胎率显著降低(P0.05),健仔率显著提高(P0.05),平均窝产仔数、木乃伊率、弱仔数三组与对照相比均不显著(P0.05);益母散中、高剂量组OT、PGE2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说明益母散对临产母猪分娩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评价大麦完全替代玉米饲养母猪的生产性能。采用单因子组间比较设计,选用40头胎次相近的长白×大约克二元杂交母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组,即对照组以玉米为能量饲料配方,不添加甜叶菊提沉物预混剂;试验组以大麦为能量饲料配方基础上,添加甜叶菊提沉物预混剂。试验期为空怀期至下一次空怀期发情配种为止。结果表明:母猪繁殖力,试验组每头母猪平均产仔数、产活仔数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0.01P0.05);产活仔数比对照组高,差异极显著(P0.01);平均发情间隔、泌乳力差异不显著(P0.05)。仔猪生长性能,试验组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平均断奶窝重、平均断奶个体重、断奶成活数、窝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大麦完全可以替代玉米饲养母猪。  相似文献   

19.
选择2~8胎、健康的妊娠30 d长大母猪60头,按随机区组分为2组,每组30头。试验从母猪妊娠30 d开始至哺乳仔猪28 d断奶结束。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妊娠母猪、哺乳母猪饲喂基础饲粮+0.1%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结果表明,妊娠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3.47%、8.83%、9.66%、0.61%(P>0.05);28日龄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断奶仔猪日增重、断奶成活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3.93%、6.54%、10.62%、1.74%(P>0.05),仔猪腹泻率降低45.94%(P<0.05)。妊娠期母猪日均采食量增加6.40%(P>0.05),日均粪便重量减少8.43%(P<0.05),粪便pH降低5.56%(P>0.05);哺乳期母猪日均采食量提高5.23%(P>0.05),日均粪便重量减少11.84%(P<0.05),粪便pH降低6.77%(P>0.05)。该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可提高母猪生产力水平、饲料转化率及哺乳仔猪健康。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米糠油提取物对泌乳母猪氧化应激状态、繁殖性能和粪便菌群组成的影响,试验将28头配种时间相近、健康的2~6胎次二元母猪(长白×大白)分为两组,每组1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从产前1周至产后3周在基础日粮中每天添加米糠油提取物500 mg,记录并统计母猪分娩产程、初生活仔数、仔猪初生平均重、仔猪初生窝重、断奶仔猪数和仔猪21日龄断奶窝重及产后1周仔猪存活率,收集母猪分娩当天粪便用于16S rDNA微生物组学分析,采集母猪产后1周血液用于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产程显著缩短(P<0.05),断奶仔猪数显著增加(P<0.05),初生活仔数、仔猪初生平均重、仔猪初生窝重、仔猪21日龄断奶窝增重和产后1周仔猪存活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CAT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MDA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母猪分娩当天粪便中广古菌门、纤维杆菌门、甲烷短杆菌属和瘤胃球菌科_UCG-002的相对丰度显著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