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本试验从福建省某猪场疑似猪细小病毒病死胎的淋巴结、肝脏中分离到1 株病毒。病料接种PK-15细胞36 h后出现了圆缩、集聚、脱落等细胞病变,猪细小病毒阳性血清能特异性地中和该分离病毒。根据已发表的细小病毒(PPV) VP2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采用PCR方法可扩增531 bp 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分离株VP2基因与NCBI公布的NADL-2株的同源性高达99.2%,证实分离的病毒株为猪细小病毒。为进一步开展该病毒致病机理、流行病学、诊断研究与疫苗免疫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之一,是Mary和Mahnel于1966年进行猪瘟病毒组织培养时发现的,随后被鉴定为DNA型病毒。Cartwright等(1967年)首次证实了它的致病性。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相继从欧、美、亚、非及大洋洲等很多国家分离到该病毒或检测出其抗体。我国也先后在北京、上海、吉林、黑龙江、四川、浙江、江苏、广西等地分离到了多株猪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3.
猪细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细小病毒 ( 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 ,是由 Mayr和 Mahhel( 1 966)进行猪瘟病毒组织培养时发现的 ,并认为是细胞内潜伏感染的病毒。 1 967年 Cartwright等从不妊娠、流产和产死胎猪中分离出 PPV,首次证明了该病毒的病原作用。近年来 ,PPV感染呈扩大趋势 ,给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 1 983年首次在上海分离到该病毒 ,此后全国各地均有本病发生的报道。1  PPV病原特性1 .1 病毒结构P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 ,外观呈六角形或圆形 ,二十面体等轴立体对称 ,无囊膜 ,平均直径 2 0~ 2 6nm,分子量为 5 .3×…  相似文献   

4.
<正> 母猪流产死产是世界养猪地区普遍存在的主要疾病之一,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根据对我省部分猪场的初步调查,发现本病在我省也广泛存在。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上海潘雪珠等首先从死胎猪分离到猪细小病毒;余永建等从死胎猪分离到伪狂犬病毒,邬捷等从死胎猪分离到乙型脑炎病毒。我们从本省猪场的死胎猪中也分离到了猪细小病毒和伪狂犬病毒,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猪细小病毒是全世界猪群繁殖障碍最常见的病原之一。本病于1967年在英国报道以来,目前已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见表1)。我国于80年代初开始研究此病,中国兽药监察所1982年在国内率先分离到该病毒。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猪细小病毒病已在我国普遍存在和流行(见表2)。  相似文献   

6.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简称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Carwright等(1967)首先从猪流产的死胎脏器中分离到本病毒。Mayr(1968)应用电镜测定了病毒的大小。Shahrabai等(1982)应用电镜做了病毒增殖的研究。国内潘雪珠等(1983)和候世宽等(1983)也先后分离获得猪细小病毒。本文是有关猪细小病毒形态发生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正>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Parvovirus.PPV)感染引起以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母猪怀孕前期感染该病毒后,经胎盘使胚胎或胎儿受到侵袭,引起母猪流产、死胎死亡、胎儿畸形、胎儿木乃伊化及不孕等,同时还可引起仔猪的皮炎和腹泻。1967年Cartwright等首次分离出PPV后,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流行。1982年,中国兽药监察所在国内率先分离到PPV,潘雪珠等学者分别在黑龙江、上海、四川、广东、河北、天津等省(市)分  相似文献   

8.
一、分类博卡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博卡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由细小病毒亚科和浓核病毒亚科组成,包括一些重要的人和动物疾病的病原体。前者感染脊椎动物,后者感染节肢动物。细小病毒亚科分为5个属:细小病毒属、红病毒属、依赖病毒属、Amdovirus和博卡病毒属,最近又提出了Hokovirus和Cnvirus这两个新的属,还有与细小病毒亚科的任何成员都不产生聚簇的牛分离株(BPV2和BPV3)和猪分离株(PPV4)。博卡病毒属包括牛细小病毒(BPV1)、犬细小病毒(CPV)、大猩猩博卡病毒(GBoV1)、人类博卡病毒(HBoV1-4)和猪博卡病毒。  相似文献   

9.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简称PPV)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病。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病的原因很多,除环境、遗传、营养、中毒等因素以外,以病毒引起的占相当比例。如PPV、伪狂犬病、水泡性口炎、乙脑、口蹄疫、猪瘟、猪水泡性皮炎、肠道病毒等等,尤以由PPV引起的为较多。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病,最早是英国Cartwright(1967年)报道的,他从公猪的精液及流产、死产胎儿组织中分离到猪细小病毒(PPV)。以后澳大利亚、日本、美国许多国家都有此病的报道,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上海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潘雪珠等于1982年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畜牧业》2019,(9):19-19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再医研究所,宠物疫病防控科技创新团队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成功构建了猫细小病毒和猪细小病毒的感染性克隆,建立了一种快速构建猪细小病毒全长感染性克隆的方法.该研究为今后细小病毒疫苗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平台,也为其他细小病毒成员全基因组的构建提供了思路.开拓了一条新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病毒学文献(Archives of Virology)》上.  相似文献   

11.
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PPV最早是从培养细胞中发现并分离得到的一种小DNA病毒。研究表明,PPV不仅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而且能够引起多种猪病。随着对猪细小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在猪细小病毒病原学、诊断与防制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12.
从取自某猪场表现初产母猪流产胎儿的肾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组织,进行研磨后接种猪原代肾细胞,成功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的豚鼠红细胞血凝活性为27,用针对猪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2的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病毒进行扩增,将扩增结果进行克隆测序,结果经BLAST分析后,证实分离到一株猪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13.
猪细小病毒的危害检测与防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Mayr和Mahnel(1966)进行猪瘟病毒组织培养时首先发现的,并认为是细胞内潜伏感染的病毒。Cartwright和Huck(1967)首次从猪流产的胎儿中分离到了PPV,证明了它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4.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是从培养细胞中发现并分离得到的一种DNA病毒。随着对猪细小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基本阐明了PPV的抗原性、组织嗜性、基因组、转录图谱和翻译图谱等,在病毒诊断技术、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综述了猪细小病毒的最新分子诊断技术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猪细小病毒VP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之一,主要引起初产母猪不孕、流产、木乃伊胎、死产,而母猪本身并不表现临床症状,其他猪感染后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PPV最先由Mary和Mahnet于猪瘟病毒组织培养时发现。从6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相继分离到该病毒并逐步明确其致病作用。我国于1982年由中国兽药监察  相似文献   

16.
猪博卡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博卡病毒(Por cine Bocavirus,PBoV)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博卡病毒属成员,是2009年从瑞典表现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发病猪群中分离到的新病毒,目前世界上部分国家均报道了本病的发生.文章重点对猪博卡病毒在猪群中的感染状况进行了综述,表明无论临床表现正常的猪群或表现呼吸道病症的猪群均呈现较高的阳性率,说明该病毒在猪群中感染的普遍性,但其在猪呼吸道疾患中的致病作用、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机制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猪细小病毒虽然是猪间广泛传播的病毒,但即使感染也几乎不显症状。妊娠猪感染后,有的引起胎儿死流产。在日本,猪胎儿死流产的主要原因为日本脑炎病毒,但在1970年从死流产胎儿分离到猪细小病毒,从而明确了死流产是由该病毒引起的。另外,猪细小病毒,常常污染培养细胞  相似文献   

18.
<正>猪细小病毒(P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成员。猪细小病毒病是由PPV引起的以胚胎和胎儿感染及死亡而母体本身无明显症状的一种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1967年,Carteright等对猪的不孕、流产、死产等进行病原学研究时首次报道了本病,并从猪的流产胎儿中分离到PPV。目前,此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因之一。探究猪细小病毒的基因组特性对临床上防治该病毒的感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30多年来,猪群中一直使  相似文献   

19.
肉食动物细小病毒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猫、犬、貂、貉、兰狐和豹等多种肉食动物中分离到许多类似的细小病毒,并以其宿主分别称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犬细小病毒(CPV)、水貂肠炎病毒(MEV)、貉细小病毒(RPV)、兰狐细小病毒(BFPV)和豹细小病毒(LPV),这些细小病毒均具有细小病毒科及细小病毒属的典型特点,在形态、理化特性上极为相似,本文仅就上述几种细小病毒的检测方法做一简述,供科学研究、临床实践、海关检疫等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自2005年从幼儿检测到博卡病毒(Boca virus)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报道了人的博卡病毒感染和研究情况,自2009年从猪群中检测到博卡病毒以来,包括从临床健康猪、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高热病和具有腹泻症状的猪群中检测到博卡病毒的报道也陆续增多.但其致病性研究还不够,进一步研究博卡病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病毒 博卡病毒(Boca virus)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博卡病毒属的成员.包括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 virus,HBoV)、猪博卡病毒(Porcine Boca virus,PboV).PboV与犬小病毒(Canine minute virus,MVC)和牛细小病毒(Bovine parvovirus,BPV)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