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4个大麻新品种和本地大麻(命名为:DM-1、DM-2、DM-3、DM-4和CK)的韧皮纤维为原料,分析了5个品种中水分、水溶物、脂蜡质、果胶、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的含量和总含胶率.结果表明,DM-2品种综合性能最好,其韧皮纤维素含量较高(45.17%),木质素含量最低(8.27%),是最...  相似文献   

2.
以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4个大麻新品种和术地大麻(命名为:DM-1、DM-2、DM-3、DM-4和CK)的韧皮纤维为原料,分析T5个品种中水分、水溶物、脂蜡质、果胶、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的含盛和总含胶率。结果表明,DM-2品种综合性能最好,其韧皮纤维索含量较高(45.17%),水质素含量最低(8.27%),是最合适纺织用的大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研究柳枝稷和大麻2种草类植物在3种不同预处理及双酶糖化条件下葡萄糖和乙醇得率,评价其能源性差别.以切短为对照组,处理组分别为粉碎、粉碎+1.0%硫酸、1.0%硫酸.测定处理前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并分析SEM纤维结构图,采用SSF发酵工艺.结果表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6.76~13.38百分点、3.56~7.10百分点,木质素的含量升高1.39~3.18百分点;SEM纤维结构图网状纹理变得清晰;在pH值为4.8的缓冲液体系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浓度缓慢增加,而乙醇浓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发酵后72 h出现峰值.加入果胶酶试验组的乙醇浓度值与对照组比高出0.2~0.6百分点(P<0.05).预处理提高了柳枝稷和大麻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酶解率和发酵转化率,其中以1%硫酸处理组的效果最好;柳枝稷的能源性好于大麻.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苎麻胶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基因型差异,以及苎麻胶质含量与原麻产量、纤维支数的关系,以25份苎麻品种为材料,对原麻胶质含量及其组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苎麻不同基因型间胶质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变异幅度为23.94%~37.83%,极差达13.89%,变异系数为10.96%.苎麻胶质各组分中,以半纤维素的含量(14.08%)最高,其余依次为水溶物(7.90%)、果胶质(4.35%)、木质素(1.24%),而其变异系数则以木质素最大(31.45%),其余依次为果胶质(14.71%)、水溶物(10.76%)、半纤维素(10.65%).苎麻胶质总含量(y)与其脂腊质(x1)、水溶物(x2)、果胶质(x3)、半纤维素(x4)、木质素(x5)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0.286+0.946x2+1.048x3+0.987x4+1.043x5.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烤烟上部叶片中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及其与烟叶质量指标间相关关系,以武陵山区7个县2011~2012年的48个B2F烤烟样品为材料,测定了烟叶中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分析了不同年份及品种间的差异。同时,对烟叶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与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质量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在年份、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纤维素含量与外观质量、物理指标、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质量中部分指标的相关性呈显著水平;木质素含量与灰色、油分间相关性显著,与其他烟叶质量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可见,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在不同年份及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纤维素含量与烟叶质量指标间关系密切,木质素含量对烟叶质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效率,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化学成分的影响,并探讨了玉米秸秆爆破处理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常规2.0%NaOH溶液浸泡处理能显著降低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P0.05),同时能显著提高纤维素的含量(P0.05)。玉米秸秆经2%H_2SO_4溶液预处理后再爆破,可使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大幅度降低(P0.05);在压力2.5 MPa下,保压200 s进行爆破处理,能使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减少26.44%、82.99%、35.12%(P0.05)。研究结果为玉米秸秆的深加工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国外工业大麻研究与产品开发的新动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麻(CannabissativaL.)为一年生作物,曾经是人类重要的纤维、油料、粮食作物,起源于中国或中亚其他国家。已有证据表明,大麻的种植历史长达12000年,6500年前中国就大量种植大麻,作粮食、织鱼网、搓绳、做衣服等原料。大麻的生长速度较快,生长期为100~180d,植株高度120~500cm,年产7.5~22.5t/hm2纤维(干茎),是木材的4倍以上,韧皮纤维产量4.5t/hm2左右,韧皮纤维的产量是亚麻的2倍,韧皮纤维的单纤维长度1.5~3.5cm,适合于纺织和制造多种类型产品,种子产量3.0t/hm2。由于大麻含有致幻剂大麻四氢叶酸THC,在给人类带来很多好处的同时,也给人…  相似文献   

8.
生长期和植株性别对工业大麻秆“三大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工业大麻Cannabis sativa秆生长周期和植株性别对"三大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生成规律的影响,可为该材料在新能源和可再生纤维制备方面的利用提供参考。用SAS软件分别分析不同生长期和植株性别对工业大麻秆"三大素"质量分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生长期对工业大麻秆纤维素、木质素质量分数的影响显著(P0.05),对半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植株性别对工业大麻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影响显著(P0.05),对木质素质量分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整个生长期,"三大素"质量分数分别为380.8~525.0 g·kg-1,174.2~275.5 g·kg-1,109.8~235.8 g·kg-1;随生长期的延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小,木质素质量分数呈增加趋势,即在工业大麻秆的生长过程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合成要早于木质素。生长期77 d时植株开始出现雌、雄性别的表观差异,雌株的纤维素和木质素质量分数大于雄株的,半纤维素小于雄株的;但雌雄株之间的化学成分差异产生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梨果实生长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梨果实细胞壁各组分在果实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为梨果实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提取“二十世纪”、“幸水”、“长十郎”3个品种梨果实的细胞壁成分,测定其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含量.[结果]木质素含量在3个品种梨果实生长过程中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在整个生长周期中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水溶性果胶含量递增,EDTA可溶性果胶含量从生长发育初期开始逐渐升高,其中“二十世纪”增加幅度高于其他两个品种,Na2CO3可溶性果胶含量在3个品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明显升高.[结论]木质素与梨果实成熟软化密切相关,而水溶性果胶和Na2CO3可溶性果胶含量与梨果实成熟过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机械收获导致宿根蔗蔸破损,是影响机收甘蔗宿根性的重要因素。为探索近地端蔗茎纤维组分与机收破蔸率的关系,本研究以5个甘蔗品种ROC22、粤糖93-159、桂糖32号、福农39号和云蔗05-51为材料,于收获前取近地端20 cm蔗茎进行压榨,分析蔗渣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并在机收后调查各小区破蔸率。结果表明:品种间近地端蔗茎木质素含量和破蔸率差异均显著,纤维素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机收破蔸率由低至高依次为云蔗05-51(28.14%)、ROC22(35.26%)、福农39号(35.50%)、粤糖93-159(39.14%)和桂糖32号(46.49%);机收后破蔸率与近地端木质素含量存在极显著遗传负相关,遗传相关系数-0.95,与纤维素含量呈遗传负相关;近地端木质素含量和机收破蔸率均为遗传力较高的性状。  相似文献   

11.
澳洲坚果壳中纤维素和木质素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澳洲坚果壳的研究表明,澳洲坚果壳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酸不溶木质素,其中纤维素含量为34.65%,酸不溶木质素含量为39.75%,水分含量为8.45%;与其他植物相比,它的酸不溶木质素含量较高,而纤维素含量明显较低;紫外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的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壳的木质素以愈创木基-紫丁香基木质素为主,属GS型木质素,且G型木质素含量大于S型木质素.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秸秆主要成分及热值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分别对15个玉米杂交种和22个亲本自交系秸秆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热值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秸秆主要成分与热值的关系。结果表明:(1)反映玉米秸秆能量的主要指标是纤维素、木质素;(2)同一材料的热值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从上部到下部逐渐增多,半纤维素含量逐渐减少;(3)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与热值呈正相关,即玉米秸秆的纤维素、木质素含量越多,热值越高。  相似文献   

13.
为尾叶桉GLU4无性系肉桂酰乙醇脱氢酶基因(EuCAD)调控其木质素的合成提供技术参考,以模式植物烟草为试验材料,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其EuCAD基因序列,根据保守结构域的分布情况选择EuCAD基因不同位置的4个片段(S1、S2、S3和S4)分别构建RNA干扰载体并转化烟草后获得转基因烟草植株(pS1、pS2、pS3和pS4),检测分析转基因烟草植株中CAD基因表达水平、茎部解剖结构、木质素及纤维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S1和S2片段对木质素的调控效果最明显,其转基因烟草植株pS1和pS2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较野生型降低87.48%和87.30%,木质素含量较野生型降低15.26%和11.44%;S3和S4片段的调控效果较差,pS3和pS4多项表型检测结果与野生型相比降幅较小或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灰绿青霉固态发酵秸秆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麦秆和麸皮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灰绿青霉固态发酵秸秆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培养基配方和最佳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比较了发酵前后小麦秸秆的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氮源为(NH4)3PO4,pH4.5,含水量为200%,麦秆∶麸皮为3∶2;最佳产酶条件:培养时间为72 h、温度为40℃、初始pH5.0、含氮量为0.6%、接种量为20%、半密闭培养.经最佳条件发酵处理,发酵前后小麦秸秆的纤维素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NDF、ADF、纤维素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下降4.29%3、.89%4、.66%和5.82%,木质素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激动素(KT)和乙烯利(ETH)在德美亚2号玉米品种9展叶期喷施对茎秆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用清水为对照(CK),测定茎秆形态、力学性能、纤维素、木质素和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KT和ETH喷施后倒伏率比CK均降低6.25%,KT处理后基部节间长度、穗位高和株高与CK无显著性差异,ETH处理比CK显著降低株高10.72%。KT增加基部节间直径、折断力度,显著增加纤维素含量,降低了木质素含量,喷施后第11、21、31 d显著增加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OD)活性。ETH对基部第6、7、8节间长度和节间直径比CK显著增加。ETH处理与CK相比,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显著增加,IAAO和POD活性增加。处理与对照木质素含量大小关系顺序为ETHCKKT。KT和ETH处理产量分别比CK增加19.98%和9.44%。KT和ETH处理降低倒伏率提高抗倒伏能力,且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安徽省3个生态类型区主要油茶良种枝条和叶片的化学成分,了解不同生态类型区油茶生长发育的差异,为北缘油茶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安徽油茶分布最北缘的皖东丘陵地区和适宜油茶生长的皖西及皖南山区3个生态类型区的18个油茶良种,分别测定其当年生枝条和叶片的含水量、苯醇抽提物、综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化学成分,比较3个生态类型区油茶枝、叶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在皖东丘陵区和皖西、皖南山区3个生态区的18个油茶良种中,其当年生枝条、叶片的含水量、苯醇抽提物、综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4.3%~50.1%,10.8%~26.2%,0.28%~0.57%,0.12%~0.25%和0.13%~0.28%;在同一生态类型区,油茶体内的苯醇抽提物含量以叶片高于枝条,其余物质含量均是枝条高于叶片;在3个生态类型区中,以分布区最北缘(凤阳)油茶枝条、叶片中的苯醇抽提物、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最高,而枝和叶中的含水量及枝中的综纤维素含量最低;3个生态类型区之间,油茶枝条综纤维素含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08<0.01),纤维素含量差异显著(P=0.021<0.05),叶片中的综纤维素含量也有显著差异(P=0.047<0.05),但油茶枝、叶含水量及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 不同生态区域油茶枝、叶化学成分差异显著;今后在北缘油茶生产中,应通过采取各项栽培措施,尽可能提高油茶植株的苯醇抽提物、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降低其水分和综纤维素含量,以提高树木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7.
试验对核桃坚果硬壳结构(缝合线紧密度、厚度、机械强度)与坚果硬壳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含量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硬壳结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不同核桃品种(系)之间硬壳中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硬壳木质素含量在31.09%~51.88%,纤维素含量在10.97%~ 16.00%,硬壳木质素含量与缝合线紧密度、机械强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硬壳厚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强  姜山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97-99,104
运用超声波辅助提取、DFRC(衍生化后的还原裂解)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竹柳(Salix maizhokunggarensis N.Chao)细胞壁综纤维素和木质素单体进行了测定;采用差重法和Kalson法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竹柳细胞壁综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结果表明,竹柳细胞壁综纤维素单体包括D-木糖、L-阿拉伯糖、D-半乳糖、D-葡萄糖、L-岩藻糖和D-纤维二糖,木质素主要由愈创木基(G)和紫丁香基(S)组成。竹柳细胞壁综纤维素含量为80.16%,木质素含量为19.84%。  相似文献   

19.
以抗倒伏小麦品种(生选6号、扬麦18、华成3366)、易倒伏小麦品种(扬麦13、扬麦22、扬麦24)为材料,设置施纯氮180 kg/hm2(N180)、240 kg/hm2(N240)2个氮素水平,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植株基部节间性状与抗倒伏能力对氮肥调控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与 N180相比,随着施氮量增加,易倒伏型小麦品种抗倒伏指数平均降低35.98%,抗倒伏型小麦品种抗倒伏指数平均降低1.12%,易倒伏型小麦的抗倒能力在不同施氮水平间的差异大于抗倒伏型小麦的;易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直径、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K素含量与薄壁组织厚度低于N180处理的,5个参数的降幅分别为12.60%、16.36%、19.04%、34.59%、27.48%;抗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直径、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K素含量和薄壁组织厚度较N180处理降低,降幅分别为5.13%、7.97%、3.74%、26.73%、15.70%;易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抗折力、针刺力、木质素含量与大维管束面积低于N180处理的,而抗倒伏小麦以上4个参数在2个施氮水平间无显著差异;与N180处理相比较,易倒伏小麦品种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小维管束数降低,抗倒伏小麦品种的升高;与抗倒伏品种相比,易倒伏品种植株基部节间抗倒伏能力对施氮水平响应敏感。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增施氮肥主要是影响了易倒伏小麦植株的基部节间抗折力、针刺力、木质素含量、大维管束面积及小维管束数,从而使易倒伏小麦抗倒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条件对水稻茎秆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对7个抗倒伏性不同的水稻品种在2个施肥水平、2种密度条件下,测定了基部茎秆3种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分析了它们与基部茎秆抗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位体积淀粉的含量与茎秆强度无关,而单位体积的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与茎秆强度存在显正相关。减少氮肥施用量引起茎基节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增加;稀植有同样的作用。上述3种生化成分在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抗倒性较差品种的纤维素含量对氮肥量的改变反应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