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杏鲍菇,又称雪茸,是我市近几年发展较快的珍稀菌之一。由于杏鲍菇个体菌株较多而杂,不同的菌株其商品性状以及生物学特性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商品性状而言,一般出口日本、韩国的杏鲍菇为长条形,其价位比较高,但质量要求较严。而国内市场则对球形杏鲍菇青睐,因此在生产上往往会出现生产出口的产品,等外菇内销不受欢迎;而内销产品,等  相似文献   

2.
杏鲍菇菌株栽培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魏善元  董景奎  何成文 《食用菌》2010,32(1):28-28,30
试验比较了8个杏鲍菇菌株菌丝生长情况、抗杂性及出菇产量等一系列性状。结果表明,从山东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引入的杏鲍511和杏鲍42综合性状好,是在贵阳地区值得推广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3.
10个杏鲍菇菌株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个杏鲍菇菌株进行生产性能比较研究,经过对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子实体多糖含量及子实体形态特征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这10个被试菌株中,农杏为综合性状最优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子实体容重大、多糖含量高,是做为栽培菌株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杏鲍菇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及农艺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个杏鲍菇菌株进行生产性能的比较,经过对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生物学效率﹑子实体产量、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形态特征的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纯菌株中13号菌株(杏大Ⅲ号)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10.50mm/d,生长势最旺盛,单袋平均产量达341g,生物学转化率为74.37%。杂交菌株中22号(A1×B1)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生长势较旺盛,单袋平均产量达343g,转化率最高为78.71%。结论:纯菌株13号性状稳定、优良,适合做杂交亲本及生产栽培;杂交菌株22号的转化率高,用于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5.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优良菌株的筛选及亲缘关系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来自不同地区的8个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菌株进行工厂化栽培实验,从栽培周期、子实体性状、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几个方面筛选适宜山西地区工厂化栽培的优良菌株,结果表明6号菌株最优.通过菌丝拮抗试验对8个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评价,表明3、6号菌株与其它菌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用紫外线对CJ—03杏鲍菇菌株进行基因诱变。经过纯化与选育。筛选出适宜液体培养的杏鲍菇CJ—031菌株。实验表明CJ—031菌株液体培养的菌球大小均匀,在综合马铃薯培养基上生长明显优于出发菌CJ—03菌株。  相似文献   

7.
杏鲍菇13号杂交菌株选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杏鲍菇1号菌株和9号菌株通过单孢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杏鲍菇13号杂交菌株。杏鲍菇13号杂交菌株的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到109.20%。 ?A ?A ?A ?A ?A  相似文献   

8.
用杏鲍菇10号菌株和13号菌株通过单孢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杏鲍菇16号杂交新菌株。杏鲍菇16号杂交新菌株的子实体呈保龄球形,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达到118.33%。  相似文献   

9.
杏鲍菇不同菌株对比试验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比较了杏鲍菇不同菌株,试验表明杏鲍菇9号菌株表现最好,其次为8号和1号菌株。9号菌株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生长势较强,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98.3%。子实体形态特征最好。  相似文献   

10.
用杏鲍菇9号菌株和11号菌株通过单孢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杏鲍菇14号杂交新茵株。杏鲍菇14号杂交新菌株的子实体呈棍棒形,生物学效率达到84.64%。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杏鲍菇2号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杏鲍菇栽培袋装料量,可提高其相对产量;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主要靠培养基自身的含水量,一定的含水量是确保其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麦粒菌种具有菌丝萌发速度快,菌丝强壮,接种方便的特点,可缩短生长周期节约成本;杏鲍菇菌种长满培养料时,经一定后熟期,促使培养料养分充分分解和积累,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求;后熟后,采用牛苔藓草覆盖,既能保湿、防止杂菌污染,又能有效控制空气交换,有利于杏鲍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单孢分离交配法提纯复壮杏鲍菇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个已退化的杏鲍菇品种进行单孢分离、交配,以及出菇试验找出最能体现杂种优势的配对孢子组,恢复最初的优良性状。结果从该杏鲍菇子实体中分离获得了11个单孢子;分别进行单孢交配,获得了12个配对组合。通过筛选,对其中6个组合进行出菇试验,内有3个交配组的生物学效率优于亲本,表明此方法收到了对杏鲍菇菌种进行提纯复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将杏鲍菇单核菌丝进行紫外诱变,挑选优良单核菌株杂交配对,获得47个长势较好的子代菌株。通过拮抗试验与脂酶同工酶分析预测子代菌株杂种优势,筛选出有异于亲本的7个杏鲍菇新菌株。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找栽培食用菌的新原料和增加红麻种植的经济效益,本研究进行了红麻副产物栽培刺芹侧耳试验。通过测定不同营养条件下刺芹侧耳的菌丝生长速率以及生物学效率,研究了水分、pH值、钙盐、糖以及碳氮比对刺芹侧耳生长的影响,确定了红麻副产物栽培刺芹侧耳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红麻副产物培养基中麻骨50%、氮源35%、水分67.5%,pH值为5.5,添加1%碳酸钙和1%蔗糖时用来栽培刺芹侧耳生物学效率最高。品质分析结果显示红麻栽培刺芹侧耳产品的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和粗纤维指标与棉籽壳培养基栽培的接近,但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了7%。因此,红麻副产物是栽培刺芹侧耳的理想原料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杏鲍菇、红枣为复合运动饮料的主要材料,深入分析和研究其加工工艺,并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完善的质量要求,明确复合运动饮料所需材料比例。试验结果表明,60 mL的杏鲍菇提取液和50 mL的红枣提取液是配制复合运动饮料的最佳比例,同时还需要适当添加白糖、柠檬酸及黄原胶,以达到良好的口感,满足运动人群的饮用需要。通过研究杏鲍菇红枣复合运动饮料,不仅可对常规饮料进行创新,同时可以进一步开拓饮料市场,充分发挥杏鲍菇与红枣两种物质的作用,使饮料更具营养价值,为运动人群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栽培料配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杏鲍菇是一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的珍稀食用菌,试验证明,将本地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木屑、稻草按适当比例搭配后作为栽培主料进行熟料覆土栽培,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对北京地区24个杏鲍菇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RAPD分析,选取了40条RAPD随机引物对供试的24个杏鲍菇菌株的基因纽DNA进行PCR扩增,最终成功筛选出9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42条稳定、清晰的DNA条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850的水平时,可将24个供试菌株分为5大类;主坐标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RAPD分子标记技术成功的表明了北京地区杏鲍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为杏鲍菇的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陶杰 《中国食用菌》2020,(2):64-65,69
以杏鲍菇子实体粉末为原料,对杏鲍菇多糖营养成分及稳定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中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在食用菌中处于中上水平,多糖总糖含量相对较高,达5.90 mg·mL-1,而粗脂肪、还原糖含量较低;杏鲍菇多糖的耐还原性和抗氧化性较好,低温存储不易氧化。测定和分析杏鲍菇的营养学特性,可为杏鲍菇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天厨2000菌株进行工厂化瓶栽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菌种长满培养料后,经一定后熟期,促使培养料养分充分分解和积累,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求;进行搔菌,可刺激料面菌丝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子实体原基形成与分化;搔菌后不必喷水,应采用无纺布覆盖,既能保湿、防止杂菌污染,又能保证空气交换,有利于杏鲍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