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油品顺序输送及其相关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黄岛油库进口原油的管道输送情况,探讨了油品顺序输送工艺的技术问题,分析了顺序输送中油品混油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油品顺序输送中油品界面监测、混油段的切割、油品界面隔离及水力计算、计量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顺序输送中混油掺混处理问题,对某炼厂出厂的柴油与汽油进行了掺混试验,考虑了油品质量控制指标及质量潜力的影响,确定了最大允许混油比例。试验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油品性质不同,油品之间允许的混油比例就明显不同,顺序输送混油切割与回掺操作中对经验公式的使用应慎重。针对经验公式的局限性,提出了混合油品质量控制指标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南疆原油和成品油实施管道顺序输送的必要性,针对新疆原油和成品油外运方式、油品种类及物性、管道顺序输送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降凝、清管和混油等处理方法,拟定了原油、成品油顺序输送方案,并提出了顺序输送油品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指出将油品合理排序,并与清管技术相协调,对实现新疆原油、成品油的顺序输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成品油顺序输送混油浓度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油管道在输送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油品时会产生混油,在混油切割操作中切割点的选取将直接影响油品的质量和经济性.用一维连分式法计算了混油浓度,计算结果有助于混油切割点的选取,同时也为混油的检测和回掺提供支持.介绍了该算法应用于南输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混油切割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类的油品在同一输送管道中顺序输送,是成品油管道的一种重要输油业务。在这种工况中,两种油品发生一定程度的混合是难免的,这就要求管理和操作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混油规律,准确地计算混油量,不失时机地切割混油段。但是,混油理论非常复杂,计算过程也十分烦琐。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们根据文献公式,编制出了顺序输送两种油品的理论计算和实际计算的微机通用程序,有英文和汉文两种版本,计算结果可显视在屏幕上,也可由打印机打出。  相似文献   

6.
王凯  张劲军  宇波 《油气储运》2013,32(2):143-151
原油差温顺序输送是指顺序输送具有不同流动特性的原油时,根据安全与节能的需要,调整油品加热温度以节约能耗的一种管输技术.建立了埋地原油管道差温顺序输送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移位网格下的虚拟边界条件法.编制了较为严格的非稳态水力-热力耦合计算程序,可用于管道设计与运行阶段出站温度、流量和压力随时调整,以及地温、原油物性和土壤物性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任意油品种类数与油品排列次序,任意批次数与批次量的工艺计算.利用新大管道原油差温顺序输送现场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各批次原油进站温度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平均偏差较小,最大为1.4℃.  相似文献   

7.
原油顺序输送的混油界面跟踪与切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甬沪宁进口原油管道的流程和所输油品的特点,原油在管道顺序输送时产生混油段的机理、以及降低混油量的方法和几种混油界面的跟踪方法,给出了甬沪宁进口原油管道在顺序输送不同原油时跟踪混油界面的技术和适用于该管道在顺序输送过程中计算混油长度的经验公式,指出了适合该管道所输油品特点的混油段切割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成品油管道的实际输送过程中,对柴油和汽油顺序输送的批次通常采用固定比例切割,但有些管道在切完第2刀后,仍有较长的一段混油。通过混油掺混室内实验和混油进罐现场试验,针对65℃0~#柴油推93~#汽油的混输管道,在完成混油切割第2刀之后,分别对后行油品切入空罐、切入闪点一致的纯净柴油罐、切入含有不同闪点柴油的纯净油罐3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到罐内油品达到合格时的体积量。结果表明:后行油品切入空罐时,罐内油品量达到600 m~3时油品合格;切入存油分别为50 m~3、100 m~3的同一闪点纯净柴油罐,罐内油品量分别达到580 m~3、500 m~3时油品合格;切入存油为60℃纯净柴油罐,切入量会稍大;切入存油为70℃纯净柴油罐,切入量会减小。研究结果可有效指导混油切割。  相似文献   

9.
利用罐容计量油品容量时,通常需要通过内插计算来求得对应的容积值,以确定罐中油品的体积量。使用Excel软件可以实现内插计算的自动化,即用Excel软件制作一个罐容计算表,并将罐容表值存入计算表中,只要输入油高即可得出对应的容积值,迅速而准确。  相似文献   

10.
朱峰  梁静华  李会朵  冯伟  张志军  郭祎 《油气储运》2011,30(5):364-368,316
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时,通常采用"两刀切"方式进行汽柴油混油段切割,采用"一刀切"方式进行汽油切割,不同批次的油品亦采用相同的切割比例,这种切割工艺已不能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要。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和现场切割试验进行了相关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切割时的混油段在进入纯净成品油罐后的扩散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混油段可较好地扩散至纯净油品中;在某成品油管道进行了混油切割试验,证明了在油品具有较高质量潜力的前提下,利用混油在纯净油品中的扩散性,适当提高混油切割比例,尤其是汽油切割比例的空间较为巨大,可大量减少混油存量,降低混油处理费用;推荐了汽柴混油切割比例计算方法,并以实例进行了应用说明。  相似文献   

11.
成品油顺序输送批次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庆勋 《油气储运》1999,18(6):10-11
成品油管道采用顺序输送工艺,存在着混油量处理及输送批次优化的问题,对于输送批次优化,首先要对混油量进行了计算,给出了常用的混油量计算公式,举例分析了最小输送批量的计算过程,考虑沿线油库实际周转能力,推导出了最优的输送批次。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兰州-成都成品油管道多卸油站的特点,提出了3种变径组合方案,通过对不同方案下正常输送和卸油作业后水力状态分析和动力消耗计算结果的对比,指出适度缩小管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成品油顺序输送批次和罐容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坤锋  许莉  胡柏松 《油气储运》2003,22(11):10-15
阐述了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优化设计的总体思路,分析了顺序输送中不同混油处理方式的优缺点。通过对兰成渝成品油管道首、末站以及分输油库罐容的确定及经济分析,实现了批次、罐容的优化设计。介绍了兰成渝输油管道顺序输送批次和罐容优化的设计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双罐区的成品油管网中转油库在油罐收发油作业时,既要满足管网运行要求,又要满足罐区与油罐作业工艺流程的复杂要求,导致油罐收发油作业计划难度较大。针对给定的成品油管网批次计划,提出了一种编制双罐区中转油库油罐收、发油计划的时序递推法:通过引入罐容上限、罐容下限、油罐作业连续性、罐区作业连续性、油品沉降时间等经验规则,对罐区与油罐划分优先级,在每个时段均可选择出最合适的油罐来进行收、发油作业,确定整个计划期内任意时刻中转油库各油罐的状态(收油、发油或静置)和收油/发油流量。将该方法应用于某成品油管网的一个双罐区中转油库,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基于该方法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可以作为成品油管网双罐区中转油库油罐收、发油计划编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
在对南输管道实际运行的基础上,建立了南输管道优化运行的数学模型,即将南输全线总压头对各站进行最优分配,用动态规划法求解.为提升南输管道的输送能力,在考虑南输管道现有设备的基础上,提出了启用中间站的工艺,以满足南方市场油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结合多年原油储运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管输原油损耗的构成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取密闭输油流程、合理安排储量、减少倒罐次数等方式降低蒸发损耗,并就进一步降低我国管输原油损耗提出了应加强原油储运的安全监控和对我国管输原油进行科学界定等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出疆管道顺序输送成品油和原油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出疆管道顺序输送成品油和原油的优越性,参考法国管网-顺序输送成品油和原油的运行方式,提出了初步设想。在对新疆原油物性进行分析后,以外输总量1100×10~4t/a,成品油与原油比例8:3为前提,根据早期成品油管道工程可行性方案中所布站距进行了管径、安全输量等方面的工艺试算。从工艺角度对出疆管道顺序输送成品油和原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江河联合站罐输工艺存在着能耗大、污染环境等问题,为了达到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的目的,需要对输油工艺进行改造,通过分析制约江河联合站原油密闭输送的诸多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实现了江河联合站原油的密闭输送,提高了输油系统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19.
肖文涛  刘刚  王辉  姜志辉  陈雷 《油气储运》2019,(5):574-579,584
中国石化担负着多级分支管网顺序输送多种原油至沿途各家炼厂的复杂生产任务。采用数据平面图形压缩方法掌控多级分支管网的全月度输油计划,以时间为坐标横轴,以站场为坐标纵轴,以颜色代表油种,以粗实直线代表油品批次,以细实折线标识油品罐存,以红色细虚线标识各种油品的罐容上下限,以其他彩色细虚线标识油品批次的站间流向,最终形成一种反馈式流向图管网排产方法。该方法可实现月度内各级站场油品批次与罐存数据的全局关联和图示,直观地反馈油品批次安排的不合理性,启发调度人员在经济流量区间内折中优化关于批次平稳与节能降耗的矛盾性目标,最终实现全网、全月度运行计划的高效编制。(图4,表3,参22)  相似文献   

20.
姚志祥 《油气储运》1995,14(3):51-54
西藏所需的油料,在格-拉管道建成前,全靠汽车通过青藏公路运送,常年动用2500台汽车运油,根本不能满足需要。自1976年格-拉管道建成投产后,改变了油料运输困难的局面,18年来通过管道向拉萨输送各种成品油二百多万吨,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示了管道输油方式的优越性。为了从技术经济上具体比较管道与汽车运油的优劣,分析了两种运输方式的成本:从格尔木到拉萨,运送200万t的油料,汽车运输总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