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控温室气象条件对甜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上海东海蔬菜示范基地1996~1997年2茬甜椒产量资料及同期温室内的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象条件对甜椒产量的影响,初步得出温室中甜椒生长关键期的适宜气象指标为播种约30d日最低温度为1.5~15.0℃,日最高温度25.0~25.5℃,CO2浓度400~450mg/kg;播种后加热管温度50℃;而播种后10d左右相对湿度维持在75%,80d左右光照强度为6~6.5万lx。  相似文献   

2.
棉花铃重与花铃期热量条件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3个气候年挂牌观测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棉花铃重与棉铃开花-叶絮期间热量条件关系密切,铃重与花铃期不同温度水平有效积温相关系数分别为r15℃=0.72,r20℃=0.71;铃重与花铃期平均温度相关系数r=0.53;花铃期热量条件影响铃重的关键时期为开花后5~20d。剪无效花铃界日期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5℃终日后5d。  相似文献   

3.
自控温室黄瓜茎蔓,叶片生长与有效积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引进自控温室荷兰黄瓜叶片、茎蔓生长规律及与温室气候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与黄瓜茎蔓、叶片生长进程关系最密切的因子为12~25℃有效积温;叶片生长对温度反应呈非线性,13~19节位出叶所需12~25℃有效积温最少,平均每长1叶仅需10.6~10.9℃有效积温,比定植~5叶期少1/2以上。其他各节位每出1叶所需积温分别是定值~5叶为29.1℃,5~10叶为15.3℃,10~15叶为11.3℃,1  相似文献   

4.
通过1991~1995年地理、分期播种试验,建立地膜棉花花铃期发育速率与温度、日照及耗水量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各自的动态范围及其交互作用,鉴定出花铃期适宜温度、日照及耗水量指标:花铃期适宜温度为18~20℃以上,需≥0℃积温1400℃·d;适宜日照时数为7.8~10.2h/d,累计日照时数需580~640h;适宜耗水量为1.9~2.5mm/d,花铃期需耗水131~172mm。通过霜前花率与吐絮后≥0℃积温模型,确定了达到不同霜前花率的积温指标。另外,通过定株挂牌试验,建立棉铃干物质积累模型,确定的达到正常铃重所需积温指标与利用发育速率模型所确定的积温指标吻合  相似文献   

5.
PGR—08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GR—08是一种新的植物生长物质.通过5~50mg/L浸种处理,在(25±1)℃条件下,使小麦种子发芽率48h内比对照增加9.3%~19.3%,同时使种于中淀粉酶的活性比对照增加106.3%~162.5%.育苗6d后,使苗高与根长都相当于对照的2~4倍,25d后,麦苗的一级分蘖相当于对照的1.6~2.3倍,而且有1/4~1/2的植株出现二级分蘖.同样条件下,对照却无二级分蘖。  相似文献   

6.
秸秆覆盖对苹果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2~1994年北方旱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寿阳试验区的定位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秸秆覆盖对苹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能使土壤具有技好的保水性能,6月份以前,覆盖地土壤湿度比对照高2.0%,7月份以后,平均提高4.0%~6.0%;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温度状况,使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长的时间较对照长40d左右;覆盖有利于苹果的生长发育,覆盖处理苹果的干周生长量、新梢生长量和叶面积分别比对照提高26.0%、28.8%和40.2%,单果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5.5%、17.2%和17.3%。因此,秸秆覆盖能使我国北方旱农地区有限的降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是提高苹果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陇南山岖花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94~1998年对花菇栽培的技术工艺和气候适应性试验,得出花菇形成的农业气象指标为:环境温度10~20℃,温度日较差≥10℃,空气相对温度60%~70%,最好伴有0.5~1.0m/s微风。陇南南部最佳接种期应安排在8~10月,次年4~5月集中出花菇;东部、北部气温较南部低,最佳接种期应分别较南部提前10d和15d左右。按此模式进行花菇生产,可使香菇中花菇的比例,由过去的10%以下提高到54  相似文献   

8.
施用2种有机肥(羊粪、猪粪),并配施少量化肥,进行雨养梯田种植玉米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5.2%~13.1%和3.6%~10.0%,土壤容重降低1.8%~7.9%;雨后土壤含水量提高9.8%~15.3%;玉米平均株高、平均茎粗分别增加0.1~6.5cm和0.1~0.5cm,玉米产量提高33.5%~77.2%。玉米产量与有机肥施用量呈3次方关系,并由此确定了  相似文献   

9.
关中棉花产量波动的某些特征及高产稳产的农业气象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多项式、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关中棉区22年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关中棉花产量的气候波动指数为0.2502,占棉花产量波动的68.1%;关中棉花产量的48.68%取决于气候条件的优劣;气象产量存在着9年主周期和5年次周期;棉花高产稳产的农业气象指标为:5月中旬降水量≤20mm、8月下旬~10月中旬雨日数≤18d、10月上旬温差>8.5℃、8月下旬降水量≤60mm、15℃初、终日期间降水量≤420mm。针对影响棉花产量的不利气候因素,提出了高产稳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了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牛体外受精胚胎存活率的影响。试验1测定第7,8d的囊胚分别在4℃,20℃和39℃下保存(或培养)4~6h,24h和48h后在体外培养的孵化率。在4℃下保存的胚胎的孵化率分别为71.2%,57.1%及27.0%,显著低于对照组(87.8%,P<0.01)。在20℃和39℃下保存(或培养)4~6h不影响胚胎孵化率(分别为84.9%,85.9%),但保存24h和48h后,孵化率均显著降低(P<0.01)。试验2用PRID阴道栓处理青年母牛,使其发情同期化,在发情开始后的第7d,用非手术法给每头母牛移植2枚在20℃下保存3~7h或18~24h的囊胚。移植保存3~7h的胚胎获得的妊娠率、双胎率分别为71.0%和50.0%;移植保存18~24h的胚胎的妊娠率显著降低(41.5%),但双胎率(41.2%)与保存3~7h者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对冀中地区双覆膜温室式母猪和育肥猪混合舍的冬季小气候状况进行了观测,晴天舍内温度5.2-19.1℃,光照度15000lx,阴天舍内温度6.1-13.0℃,光照度3000lx。舍内湿度71%-84%,氨气浓度11.6-26.8mg/m^3。结果表明,温度尚低,氨气浓度部分时间超标,湿度略高,光照过强。  相似文献   

12.
自控温室气象条件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型玻璃自控温室种植2年的番茄产量序列与气象条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上海地区气候条件下影响大型玻璃自控温室蕃茄生产的关键气象因子是光强、温度日较差和相对湿度,它们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3、0.449和0.505,相关性极显著,为改善玻璃自控温室的生产调控措施提供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13.
将经过20~24h体外成熟培养后的牛卵母细胞在含5%CO2,95%空气,最大相对饱和湿度和温度分别为37℃(G1),38℃(G2)和39℃(G3)的培养条件下进行体外受精,以观察受精温度对牛体外受精及其随后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受精温度对牛卵母细胞体外精子入卵率(93.6%~100%)及受精卵裂率(78.5%~80.3%)无明显影响;而早期胚胎卵裂发育速度、体外囊胚发育速度及体外囊胚发育率和孵化率均随着受精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在IVF42~46h,G3发育到5细胞以上卵裂周期阶段的早期胚胎比率(40.3%)非常显著地高于G2(24.3%)和G1(18.8%,P<0.001);而相应处于2细胞阶段的胚胎比率(G3为14.6%)则十分显著地低于G2(25.2%)和G1(30.1%,P<0.01)。G3的囊胚体外孵化率(75.8%)也非常明显地高于G2(51.9%)和G1(47.9%,P<0.00)。结果表明,受精温度(37~39℃)主要影响早期胚胎的质量,从而影响到其随后的囊胚发育率、发育速度及其孵化率,而对卵母细胞的受精、卵裂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胚胎的冷冻是用二步降温法,将胚胎降至-25℃,并直接投入液氮。试验Ⅰ,将6~8日龄的牛胚胎置于显微镜下,按发育期把胚胎分成桑椹胚、早期囊胚、囊胚、扩展囊胚四个阶段,然后分别平衡在1.5mol/L甘油+0.25mol/L蔗糖PBS液中,20min后进行冷冻。解冻后,各阶段的胚胎孵化率分别为:29.0%,73.2%,74.6%,61.2%。桑椹胚的孵化率极显著(P<0.01)地低于其它三个阶段的胚胎,其它三个阶段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将7日龄的囊胚,在显微镜下鉴定质量并分为1~5级,仅1,2级胚胎用于冷冻。试验结果表明:每管装2枚胚胎时,有1枚胚胎以上孵化的细管数,1级的有93.8%(45/48),2级的有77.4%(24/31),它们之间差异显著(P<0.05)。每管装3枚胚胎时,有2枚胚胎以上孵化的细管数,1级的有87.5%(42/48),2级的有68.0%(17/25),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和质量的牛体外培养胚胎冷冻后对存活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分娩猪舍滴水降温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满足母猪和新生仔猪对环境温度要求的不同,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滴水降温系统。滴头和正压风道安装高度离饲养面1.2m,平面位置在猪栏头端,距栏0.3m,水滴以2L/h的速度滴到母猪的头颈部,同时正压风管将风送到猪头的周围。试验结果表明,当舍内温度为32.5℃时,母猪体温为39.9~40.2℃,滴水降温系统运行后,母猪体温可降低0.5℃,母猪头部的平均风速为0.6~0.8m/s。这种新型的局部降温系统不仅能同时给母猪和新生仔猪提供舒适的环境,而且比传统降温系统节约投资30%。  相似文献   

16.
自控温室黄瓜果长及果周径增长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玻璃自控温室荷兰黄瓜果实长度、果周径生长与温室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界限温度的有效积温与果实长度、果周径的相关系数均达0.9以上,用14~21℃有效积温和13~25℃有效积温表征果实长度与果周径增长最佳,光照强弱、温差大小、CO2含量是影响黄瓜果实生长速度的关键气象因子。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预期目标,运用有关气候生态参数,合理分配能源使用时间,调节果实发育进程,达到适期上市,实现降低生产  相似文献   

17.
在高温夏季(1993年7月1日~9月30日,合肥地区,开放式鸡舍,舍温27.9~38.7℃,平均32.3℃),用6种不同配方的日粮饲喂处于相同生境的6组23~36周龄罗曼蛋鸡。按罗曼公司推荐的饲养标准配制第1组日粮;对第2~6组日粮养分浓度作适当调整。饲养结果表明:各组间罗曼蛋鸡产蛋率、饲料转化率和产蛋饲料成本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其中,第5组鸡产蛋率(83.93%)和饲料转化率(43.64%)均为最高(P<0.01),比第1组鸡产蛋率(78.91%)和饲料转化率(41.26%)分别提高6.36%(P<0.05)和5.77%(P<0.05);第5组鸡产蛋饲料成本(2.55元/kg)比第1组鸡产蛋饲料成本(2.92元/kg)降低14.51%(P<0.01)。第5组日粮配方(%)为:玉米61.0、小麦麸3.0、大豆粕17.0、鱼粉4.0、菜籽饼4.3、蛋氨酸0.14、赖氨酸0.05、骨粉0.8、石粉8.5、磷酸氢钙0.8、食盐0.31、禽用微量元素添加剂0.12、罗曼多维素0.018。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不同类型的防冻剂及其浓度对快速冷冻牛胚胎的效果。试验Ⅰ:7日龄囊胚先分别放入含10%(V/V)甘油或10%(V/V)乙二醇改良的磷酸盐缓冲液(PBL)中,室温下平衡10min。然后,分别移入1.5mol/L,2.0mol/L甘油或2.0mol/L,3.0mol/L乙二醇+0.25mol/L蔗糖PBL液中,10min后将胚胎放进冰箱的结冰层(约─23℃),35min后直接投入液氮。冻后孵化率最高的处理组为1.5mol/L甘油+0.25mol/L蔗糖(82.4%),其极显著(P<0.01)地高于2.0mol/L甘油+0.25mol/L蔗糖(15.4%),2.0mol/L乙二醇+0.25mol/L蔗糖(63.9%),3.0mol/L乙二醇+0.25mol/L蔗糖(38.7%)。试验Ⅱ:7日龄胚胎先在10%(V/V)甘油中平衡10min,而后,分别移入1.5mol/L甘油+0,0.25,0.5mol/L蔗糖,停留10min后快速冷冻。解冻后,胚胎分别用0.5,0.25,0mol/L蔗糖除甘油。结果表明:解冻液中的蔗糖浓度对胚胎的存活力无显著影响。当冷冻处理为1.5mol/L甘油+0.25mol/L蔗糖时,胚  相似文献   

19.
无病毒苹果苗试管微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脱毒的优良苹果品种北海道9号、皇家嘎拉和长富2号进行了试管微繁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合于3个品种试管苗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05mg/L+蔗糖30g/L,增殖率为25~3,≥3cm的试管苗率约为50%。通用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AA0.5mg/L+IBA0.5mg/L+NAA0.15mg/L+蔗糖25g/L-肌醇,平均生根率保持在75%左右。生根试管苗采用“一步法移栽”,平均成活率在78%以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初步研究了柠檬桉(EucalyptuscitriodoraHook.)茎段培养中腋芽伸长生长、继代增殖及试管苗生根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含有6-BA0.1~2.5mg/L、NAA0.1~0.5mg/L的激素组合的改良MS培养基上都能诱导柠檬桉茎段腋芽伸长生长,最高诱导率可达73%。继代增殖以6-BA0.5~1.0mg/L为宜,约20~30d,丛生芽可增殖4左右,以每年7代计,年增殖率约1.6×104。继代培养基的6-BA浓度过高会导致丛生芽在形态上产生变异,并对生根产生不利的影响。继代增殖在7代内生活力未见有明显衰退。IBA对柠檬桉试管苗生根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浓度以0.5~2.0mg/t较为适宜。生根效果不仅与IBA浓度有关,还与继代丛生芽的状态有关。生根的小苗已成功移栽到室内的盆中。本研究结果表明,可以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经过选优的柠檬桉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