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杨春  齐海英  冯高 《中国马铃薯》2002,16(4):234-235
山西省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 ,年播种面积33万hm2 ,年需种薯 5亿kg。随着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马铃薯战略的实施 ,马铃薯播种面积逐年扩大 ,种用马铃薯逐年增加。由于马铃薯块茎具有水分高 ,呼吸作用强烈 ,营养不稳定的特点 ,对贮藏条件要求非常严格 ,如何有效地贮藏马铃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贮藏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巨大,如何控制贮藏损失已成为马铃薯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探明田间养分管理与马铃薯安全贮藏的关系,试验设置不同氮、磷、钾施肥梯度,研究其对马铃薯块茎养分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处理块茎养分含量与马铃薯贮藏期干腐病的发病情况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块茎氮、钾营养状况对马铃薯贮藏安全存在影响;从马铃薯贮藏安全的角度给出临界块茎氮含量应小于12.66 g/kg,临界块茎钾含量应大于20.43 g/kg。  相似文献   

3.
宁南山区马铃薯贮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是宁南山区最具特色的区域优势作物,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种植规模逐渐扩大,总产量也大幅上升,与此同时马铃薯的冬贮问题也日趋突出。由于宁南山区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使得山区农户贮藏设施、贮藏方法、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缺点和问题。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是目前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具有生育期短、产量高、适宜性强和营养丰富的特点 ,黑龙江省又是我国马铃薯脱毒种薯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每年仅向南方省份输出的种薯约2 0万t。在北方地区如何有效地贮藏好马铃薯种薯 ,使种薯保持优良健康的种用品质 ,是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马铃薯的贮藏与禾谷类作物的贮藏相比 ,具有较大的不同和特殊性。由于收获的块茎一般含有75%左右的水分 ,在贮藏过程中极易遭受伤热发芽 ,温度低了容易冻窖 ,因此马铃薯的安全贮藏环节比较复杂和困难。马铃薯块茎是活体多汁器官 ,在贮藏期间它要求有一定…  相似文献   

5.
化学生长调节剂常用来加速马铃薯块茎发芽,也可用来减少马铃薯长期贮藏期间的损耗。现已查明,块茎的发芽势同其中的生长物质有密切关系。生长物质含量增高,发芽势随之增强。块茎顶部生长物质含量最高,主要又集中在芽眼分布的部位。块茎萌动过程中,顶部芽眼的生长物质含量进一步提高,从而保证了增加对芽眼的水分  相似文献   

6.
贮藏期间马铃薯几个主要加工品质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夏南部山区近几年几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贮藏时期几个主要加工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其加工所要求的主要的品质指标干物质、淀粉含量在收获时最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干物质、淀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贮藏中期下降最多,贮藏末期各品种干物质、淀粉含量有所回升。还原糖等含量的变化与淀粉磷酸化酶、蔗糖转化酶的活性息息相关。随着低温贮藏天数的延长,不同品种马铃薯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因此,在马铃薯加工利用时,对于低温长时间存贮的马铃薯根据加工利用目的如淀粉加工、食品加工必须进行升温贮藏,以降低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增加淀粉合成酶的活性,使糖转化为淀粉,提高块茎的淀粉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铃薯》2013,(3):144-147
马铃薯块茎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贮藏6~18 d,用乙醇-乙酸法提取块茎皮中的α-茄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研究块茎皮中龙葵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有光照、贮藏温度为8,15,25℃条件下贮藏6 d,样品中α-茄碱的含量分别为1.35%,4.96%和9.67%;在有光照、贮藏温度15℃的条件下,贮藏时间为6,12,18 d,样品中α-茄碱的含量分别为4.96%,8.78%和12.76%;在25℃、贮藏时间6 d条件下,有光照和无光照处理的样品中α-茄碱含量分别为9.67%和7.61%。块茎皮中的α-茄碱含量随贮藏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光照条件下块茎皮中的α-茄碱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种用马铃薯长期贮藏应在3~4℃条件下进行。在较低的温度下贮藏会发生损失。过低温度下贮藏,块茎的表皮会出现凹陷并产生黑褐色斑点。切割受侵染的块茎,果肉部分会呈红褐色至深褐色和黑褐色。表皮出现象斑点的这些症状,也出现在马铃薯块茎的组织里。这些  相似文献   

9.
不同马铃薯品种贮藏期间还原糖及干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对 13个马铃薯品种的块茎在收获后定期进行还原糖及干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各个品种块茎还原糖含量在收获后第一次测定时 ,一般为最低 ,其后发生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室温下回暖 ,大部分品种表现为块茎还原糖含量较刚从贮藏窖中取出的块茎还原糖含量低。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含量在贮藏期间的变化不明显 ,且不同品种的表现又各有不同 ,无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正>1 前 言 块茎贮藏是马铃薯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在黑龙江省无霜期较短的气候条件下,种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平均在180 d以上。长时间的贮藏显然对种薯块茎的生理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影响块茎的贮藏因素很多,如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但在比较简易的贮藏条件下,只能对温度和湿度进行适当的调节来获得比较好的贮藏条件。然而,品种特性对贮藏条件的反映也有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测定初感和再感采植株所结块茎内的马铃著卷叶病毒(PLRV)和马铃薯Y病毒(PVY)的必要条件。分析了用Rindile处理打破休眠期前的块茎。PLRV在休眠块茎中可准确地测出,而PVY只有在经Rindite处理并且在暗处于22℃高温的条件下保持2~3周的马铃薯块茎中才容易鉴定出来。感染块茎内的马铃著卷叶病毒的浓度脐部比顶端高,并在35天的试验期间内,其浓度保持恒定。然而发现马铃薯Y病毒在块茎顶端浓度大,并且在打破休眠期后迅速增加。在22℃贮藏期间,休眠块茎中的马铃薯Y病毒浓度下降。也讨论了ELISA方法用于块茎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铃薯》2017,(3):138-143
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现象除了直接受到淀粉和糖代谢相关酶如淀粉酶、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影响外,也可能间接受到赤霉素和脱落酸等植物激素的调控。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块茎为试验材料,采用50 mmo L GA_3处理12 h后置于低温((4±0.5)℃)和室温((22±1)℃)条件下贮藏10 d,测定薯块的炸片色泽、还原糖含量、淀粉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研究赤霉素对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的影响。结果表明,GA_3处理使马铃薯块茎的炸片色泽加深,还原糖含量增加121.1%;同时,GA_3处理提高了淀粉酶的活性,而对酸性转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由此表明,GA_3可能通过提高马铃薯块茎淀粉酶的活性而使还原糖积累,从而导致炸片色泽加深即增强了低温糖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顾名思义,马铃薯块茎特异蛋白是特异性地存在于马铃薯块茎中的一组糖蛋白。它们的分子量约为40KD,具有相同的免疫特性;在英文中常把这一组糖蛋白称为Patatin〔1,2〕。Patatin含量占块茎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40%左右〔3,4〕;与一般的贮藏蛋白...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在我国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尤其近几年来,由于科学技术在马铃薯作物上的应用,使马铃薯产量直线上升,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在南方部分地区由于种薯必须经过比较长时间高温条件下贮藏,次年春播种植往往出现“次生块茎”,不出苗或植株明显矮化等现象而导致严重减产。由于种薯退化原因和种薯当地留种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使南方地区马铃薯生产发展受到限制。为此,多年来广大的农业科技工作者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不同贮藏方法,高海拔山区建立种薯生产基地,不同种收期留种,北薯南调及茎尖脱毒…  相似文献   

15.
氮素形态与马铃薯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马铃薯块茎硝酸盐含量、淀粉、蛋白质及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内硝酸盐含量从块茎形成期到成熟收获期是逐渐降低的。使用铵态氮肥并加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可以显著地抑制马铃薯块茎硝酸盐的积累;与硝酸盐含量变化相似,从块茎形成期到收获期蛋白质含量也逐渐降低,不同氮素形态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铵态氮添加双氰胺处理可降低块茎还原糖含量。虽然马铃薯被认为是喜硝作物,但本研究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不仅没有造成马铃薯产量的显著差异,而且块茎内淀粉含量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筛选适应于低温贮藏的马铃薯加工品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不同贮藏温度下马铃薯块茎的还原糖含量及加工品质色泽指数的测定,筛选出在简易库房贮藏下知于加工的品种为国引1、11、13、2、12号,这品种经过3个月的低温贮存还原糖积累水平较低,色泽指数小,加工品质好,冷贮和冷贮一回暖处理结果表明,冷贮导致块茎中还原糖含量大幅率提高,色泽指数显著增大,而经过回暖处理后,还原糖含量下降,色泽拽数变小,但不同的品种经不同的处理时间回暖效果不一。  相似文献   

17.
刈割是一种重要的农艺措施,不同程度的刈割对于马铃薯生长产生的影响不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探索刈割时期及频次、刈割高度对马铃薯产量、块茎大小分布的影响。在幼苗末期或块茎形成期刈割一次,刈割茎叶程度分别为植株高度1/3或1/4,对马铃薯产量无影响,在幼苗末期和块茎形成期刈割2次会造成马铃薯显著减产。刈割处理会明显增加小薯(<50 g)个数,块茎形成期刈割1/3比例与CK(常规种植)相比显著增加20~50 g单株块茎个数,除幼苗末期刈割1/4比例、幼苗末期刈割1/4+块茎形成期刈割1/4比例2个处理外,其他6个刈割处理与CK相比均显著增加小于20 g单株块茎个数。在幼苗末期或块茎形成期刈割1次,与CK相比单株地上部生物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马铃薯生育前期进行适当刈割补偿效应明显。综上所述,马铃薯幼苗末期或块茎形成期刈割1次,对马铃薯产量无影响,但能增加小薯的数量及重量,有利于马铃薯种薯生产。  相似文献   

18.
Viola  R 陶丹 《杂粮作物》1993,(5):49-50
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和蔗糖含量的分析,对于了解块茎在贮藏期间的糖代谢和已糖积累是很重要的。如果葡萄糖和果糖的积累超过一定的限度,在高温下,就会由于氨基造成的典型的Maillard反应而影响马铃薯的加工品质。块茎间在糖分组成上的固有差异可能是确实存在的,因而必须通过对大量样本进行测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铃薯》2016,(5):277-281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种植于磷矿复垦地马铃薯植株不同器官中镉(Cd)、铅(Pb)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磷矿复垦地土壤Cd、Pb含量高于土壤无机污染物的二级标准条件下,马铃薯块茎中Cd、Pb含量都超过安全食用标准;马铃薯植株中不同器官Cd、Pb的分布具有明显规律,块茎、根、茎、叶的含量差异显著,呈逐渐增加趋势,叶片是积累2种重金属含量最多的器官,块茎含量最低;随生育期延长,成熟期马铃薯根、茎、叶中的Cd含量较现蕾期略有增加。马铃薯各器官对2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不同,对Cd的富集作用明显大于对Pb的富集作用,因此即使在低Cd土壤中种植马铃薯也需要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20.
<正> 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油炸片的产品质量。含量高于4‰的马铃薯容易褐化变糊,不适于油炸加工。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淀粉加工以及马铃薯商品经营都要求还原糖含量低。不同的品种,还原糖含量不同.而且不同贮藏条件对还原糖含量的消长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探讨马铃薯还原糖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方法对选育适合加工的马铃薯品种、马铃薯原料贮藏、食品加工及商业经营无疑是十分重要工作。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