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评估长牡蛎(GG)和近江牡蛎(AA)的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本实验探究了盐度(16、20、24、28和32)、温度(18、21、24、27和30 ℃)和精子浓度(100、101、102、103和104个/μL)对受精率、胚胎畸形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盐度的增加,GG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逐渐上升,而AA组和AG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先上升后下降;GA组和AG组分别在盐度28和24时具有较优的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受精率、畸形率、孵化率分别为7.45%±5.05%、2.00%±0.90%、63.60%±9.88%和14.26%±9.26%、1.74%±0.93%、66.16%±9.43%。随温度上升,AA、GA和GG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先升高后下降,而畸形率先下降后上升;GA组和AG组均在27 ℃时表现出较优的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此时GA组和AG组的受精率、畸形率、孵化率分别为7.95%±4.04%、1.79%±1.04%、57.11%±9.95%和14.70%±7.27%、1.66%±0.85%、67.25%±15.19%。随精子浓度的增加,GG组的受精率逐渐上升,孵化率逐渐下降,GA组和AG组的受精率逐渐上升;GA组和AG组均在104个/μL时表现出较优的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此时二者的受精率、畸形率、孵化率分别为9.09%±7.53%、1.59%±0.48%、67.97%±19.96%和14.30%±6.04%、1.06%±0.68%、67.33%±12.65%。研究表明,温度、盐度和精子浓度对长牡蛎和近江牡蛎种间配子兼容性影响较小,但对合子育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牙鲆不同家系生长性能比较及优良亲本选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牙鲆生长慢的问题,实验室建立了63个牙鲆家系生长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对日龄80~230 d的不同家系鱼苗的体长和体重进行了测量,发现家系之间存在明显的生长差异,生长最快家系平均体重是最慢家系的3.08倍,最大体长是最小体长的1.47倍。家系的绝对增重率分布在0.138~0.478。利用多元方差分析(MANOVA)对家系因子进行分析表明,牙鲆家系生长日龄对家系体长和体重未达显著影响(P>0.05);利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和多重比较法(SNK)对63个家系的生长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后表明,所有家系可分为生长快速、生长较快、生长一般、生长较慢和生长最慢5个组,5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筛选出19、36、51、21、69、61、64和81号8个生长快速家系。利用多重比较法对RS×JS♀、RS×RS♀、RS×YS♀、JS×RS♀、JS×JS♀、YS×RS♀、YS×JS♀ 7个杂交组合产生的后代生长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JS×RS♀杂交产生的家系生长最快(P<0.05),不同群体间与群体内杂交产生家系在生长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利用半同胞家系进行后裔性状测定和分析,对牙鲆3个群体中14个父本和12个母本的生长遗传性状进行鉴定,发现JS29、JS12 和RS41 3个父本及 RS75、RS28、RS86、JS21和JS22 5个母本产生的家系生长较快(P<0.05)。利用生长最快家系和生长最慢家系的体长和体重数据,建立了体长和体重关系式,决定系数R2>0.5、a值相近、b<3,表明家系个体的体长和体重密切相关,家系生长环境较稳定,两家系都处于异速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3.
孔玮  李世国  谢莉萍  张荣庆 《水产学报》2015,39(11):1613-1621
筛选出能促进合浦珠母贝外套膜细胞培养及矿化功能的细胞因子,以作为优化本物种细胞培养基的参考,挑选三龄合浦珠母贝,获取其外套膜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向各实验组细胞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ECG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通过比较细胞活性、贴壁能力、迁移能力和4种基质蛋白基因(pif80、n16、msi7及accbp)表达水平的变化,来评判这些因子对细胞培养及细胞矿化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EGF能显著提高原代培养细胞的活性、贴壁能力和迁移能力,并促进pif80、n16和accbp基因的表达;(2)ECGS能增强细胞的贴壁能力和迁移能力,并大幅提高pif80、n16和msi7基因的表达水平;(3)IGF-1能显著增强细胞活性、贴壁能力、迁移能力和msi7的基因表达水平,但对pif80、n16和accbp基因的表达有一定抑制作用;(4)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增强细胞的活性及贴壁能力,并显著提升pif80、n16和accbp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表明,脊椎动物源细胞因子具有延长细胞培养时间、增强细胞活性及促进矿化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能够用于优化合浦珠母贝外套膜细胞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条石鲷线粒体COⅠ和Cytb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鹏  尹飞  彭士明  施兆鸿 《水产学报》2011,35(3):327-333
通过PCR扩增与测序分别获得了长度为642 bp和1 138 bp的条石鲷线粒体COⅠ和Cytb基因片段。分析表明,COⅠ序列共定义了11个单倍型,存在21个多态性位点,发生转换4次,颠换5次。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5%、30.6%、18.8%和26.1%。Cytb序列共定义了11个单倍型,存在26个多态性位点,发生转换4次,颠换3次。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9%、28.3%、14.8%和32.0%。基于COⅠ和Cytb两基因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Hd)、核苷酸多样性(Pi)和平均碱基差异(K)分别为 0.795、0.008 83、5.667和 0.770、0.003 54、4.025。结果表明,条石鲷群体的COⅠ和Cytb基因片段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为条石鲷资源保护及系统进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饲料中精氨酸(Arg)、赖氨酸(Lys)水平及其相互作用对大菱鲆生长、体成分和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本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18.48±0.16)g的大菱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3双因素设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Arg(0%、0.9%和2.0%)和Lys(0%、1.19%和2.39%),配制成9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养殖周期为8周。实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Lys添加量为1.19%时,大菱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较其他两种添加量组显著升高(P < 0.05),但精氨酸的添加对其影响不显著且与赖氨酸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 > 0.05)。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保留率和鱼体蛋白质含量受饲料中Lys和Arg添加量的交互影响(P < 0.05),在Arg和Lys添加量分别为0.9%和1.19%时,数值最高,显著高于赖氨酸未添加组和高添加组(P < 0.05)。全鱼粗脂肪、水分、灰分和形体指标不受Arg和Lys的交互作用影响(P > 0.05)。粗脂肪和水分随Lys的添加量升高而显著降低(P < 0.05);肝体比和脏体比均随饲料中Arg和Lys添加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 < 0.05)。肌肉中大多数氨基酸含量受饲料Arg和Lys添加量的交互作用,显著性最低值均出现在Arg和Lys添加量分别为0.9%和2.39%组(P < 0.05)。以上结果表明,Arg和Lys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大菱鲆幼鱼的饲料效率、鱼体蛋白质沉积和肌肉氨基酸含量;Arg和Lys添加量分别为0.9%和1.19%时,大菱鲆有最大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与Arg相比,Lys为主要影响因素,适量添加Lys可以促进生长,而添加量过高Lys会与Arg产生拮抗作用,抑制生长、饲料利用和肌肉氨基酸沉积。  相似文献   

6.
王帅  刘俊荣  傅润泽  薛长湖 《水产学报》2012,36(11):1776-1784
对高水分鱼蛋白的挤压组织化进行研究, 以双轴挤压设备操作参数中的进料水分、腔体温度、螺杆转速、进料速率和电机转速为影响参数, 挤压模拟产物的纤维化程度、硬度、弹性、咀嚼性和色泽为响应因素, 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 探讨了高水分挤压重组技术对鱼蛋白模拟肉类产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首先, 高水分组织化模拟产物具有明显的天然肉类的纤维结构、方向性、弹性和口感。其次, 进料水分对产物的纤维化度、硬度和咀嚼性影响相当显著(P<0.01), 对模拟物色泽中的L*和a*影响显著(P<0.05), 进料水分的增加使产物的纤维化度、硬度、咀嚼性和a*降低, 但提升产物 L*; 腔体温度对产物的咀嚼性和a*影响特别显著(P<0.01), 对硬度影响显著(P<0.05), 升高腔体温度会增加的产物咀嚼性和a*, 硬度则先上升后下降; 进料速率对产物的纤维化度影响极其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亚硝酸盐氮长期胁迫下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理功能变化,实验设置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空白对照、0.03 mmol/L、0.06 mmol/L、0.12 mmol/L、0.23 mmol/L),研究亚硝酸盐氮21 d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血液和肝脏组织的生理生化、代谢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亚硝酸盐氮的浓度的提高,尼罗罗非鱼幼鱼血液中白细胞数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而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幼鱼血清中,葡萄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K+随着亚硝酸盐氮的增加浓度显著提高(P<0.05),与此同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蛋白、Na+和Cl-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浓度以及亚硝酸盐氮浓度表现出负相关的下降趋势(P<0.05);肝脏组织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HSP70IL-1βIL6TNF-α随着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增加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而LYS因子表达量则与之相反。研究表明,0.06~0.23 mmol/L亚硝酸盐氮长期胁迫下可导致罗非鱼幼鱼血液生理、代谢和免疫产生功能障碍,并影响肝组织的非特异性免疫基因表达。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亚硝酸根离子在罗非鱼体内的毒性机制,为建立罗非鱼养殖水质亚硝酸盐氮因子的安全阈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宋超  庄平  章龙珍  赵峰  王妤 《水产学报》2012,36(11):1725-1730
实验测定和比较了性腺发育至Ⅴ期的雌性成体纹缟虾虎鱼的肌肉、肝脏和卵巢组织中水分、总脂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 (1) 肌肉、肝脏和卵巢中的水分含量依次降低, 且差异显著(P<0.05)。肌肉、肝脏和卵巢中的总脂含量分别为1.32%±0.08%、7.75%±0.38%和26.73%±0.59%。3种组织间的总脂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其中卵巢中总脂含量最高, 其次为肝脏中的含量, 肌肉中含量最低。(2) 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总量明显高于肝脏和卵巢, 3种组织中SFA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5); 肝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 16:1含量最高,肌肉、肝脏和卵巢中的含量分别为11.90%±0.71%、15.28%±2.42%和9.49%±0.37%, 3种组织间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5);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w3PUFA和w6PUFA在卵巢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肌肉和肝脏中含量 (P<0.05), 而肌肉和肝脏间的差异不显著 (P>0.05)。肌肉、肝脏和卵巢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量依次升高, 在3种组织间的含量分别为30.17%±1.02%、30.53%±0.50%和34.33%±0.71%, 卵巢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肌肉和肝脏中的含量(P<0.05), 而后两者间的差异不显著 (P>0.05)。3种组织中DHA/EPA的比值分别为1.50、1.75和1.59, w3PUFA/∑w6PUFA的比值分别为6.44、8.05和7.00。DHA/EPA和w3PUFA/∑w6PUFA均在肝脏中最高, 其次为卵巢, 肌肉中最低。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研究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面临盐度胁迫时的分子应答机制, 本研究克隆了青海湖裸鲤葡萄糖调节蛋白 78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 kD, Grp78)基因, 并采用 qPCR 法检测 5‰, 10‰和 15‰盐度胁迫后 Grp78 及其相关基因的应答模式。结果显示, 青海湖裸鲤 Grp78 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 1962 bp, 编码 653 个氨基酸, 并包含 HSP70 超家族保守结构域。Grp78 在青海湖裸鲤 9 个组织中均有表达, 其中在肠道、肝脏和心脏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n=3, P<0.05)。在鳃组织中, 随着盐度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 Grp78Hyou1Prdx1Nqo1 UBC 基因的表达先被抑制, 随后逐渐上调, 而 DNAJC2、Cu/Zn-SOD、Mn-SOD Hmox1 基因的表达则先上调后逐渐下调, 随后又上调; 在肾脏和肝脏中, DNAJC2Cu/Zn-SODMn-SODHmox1 Nqo1 基因的表达也呈现类似的先上调后下调再上调的模式。以上结果表明, Grp78 及其相关基因对盐度胁迫具有复杂的响应, 可能参与了青海湖裸鲤适应和应对盐度胁迫的过程。此外, Grp78 及其相关基因 Hyou1、DNAJC2、Hmox1、Nqo1、UBC、Prdx1、 Cu/Zn-SOD Mn-SOD 参与了机体抗氧化应激调节, 在减少盐度损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海水养殖尾水中各形态氮的处理效果, 以及植物与不同基质层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以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细砂-煤渣-碎石构建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该系统对海水石斑鱼养殖尾水中 COD、NO3 -N、NO2 -N、NH4 + -N 和总氮(TN)的去除效果, 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植物根际和不同基质层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出水中 COD、NO3 -N、NO2 -N、NH4 + -N 和 TN 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4.00 mg/L, 0.15 mg/L, 0.16 mg/L, 0.04 mg/L, 0.64 mg/L。植物根际样品和细砂层样品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较高, 与其他基质层样品具有明显差异; 在门分类水平上优势菌以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 相对丰度分别为 53.7%、11.5%、11.9%、6.4%、3.7%; 在纲分类水平优势菌以 α-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放线菌纲和拟杆菌纲为主, 相对丰度分别为 30.1%、20.9%、11.9%、10.3%; 人工湿地中丰度最高的脱氮功能菌包括亚硝化单胞菌属、硝化螺菌属、 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 系统中微生物代谢功能丰富, 且所有样品功能组成相似; 相同基质层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较小, 二级湿地单元各基质层样品微生物群落的差异程度与一级湿地单元相比较小。  相似文献   

11.
真空、空气和气调包装对冷藏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真空、空气和气调3种不同包装方式对冷藏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以鱼糜制品中的鱼丸为对象,通过测定鱼丸在(3±0.5) ℃冷藏期间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真空包装(vacuum packaging,VP)、空气包装(Air)、气调包装(M1,50%CO2+50%N2;M2,75%CO2+25%N2)对鱼丸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包装和真空包装鱼丸中的优势腐败菌是微球菌属、明亮发光杆菌和乳酸菌属,其次是假单胞菌和酵母菌。75%CO2+25%N2和50%CO2+50%N2的气调包装鱼丸中主要的优势腐败菌是明亮发光杆菌和乳酸菌属,其次是微球菌属。与空气包装和真空包装相比,75%CO2+25%N2和50%CO2+50%N2的气调包装完全抑制了酵母菌、假单胞菌的生长。75%CO2+25%N2和50%CO2+50%N2的气调包装比真空包装和空气包装更有利于抑制鱼丸中微生物的生长和TVB-N值的增加,保持pH、白度和感官品质的稳定,延长鱼丸的货架期。在(3±0.5) ℃冷藏条件下不同包装对鱼丸品质的保持效果好坏依次为M2,75%CO2+25%N2>M1,50%CO2+50%N2>VP>Air,其对应的货架期分别为49、42、21和14 d。  相似文献   

12.
濒危物种四眼斑水龟目前人工养殖成活率不高,易发病,因基础研究薄弱而诊治困难。为了建立一套四眼斑水龟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给该物种的疾病诊断、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测定了8只健康四眼斑水龟成体(体质量215.03~304.17 g)血液中K+、Na+、Cl-、Ca2+、肌酐、尿酸、尿素氮、血糖、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总胆红素的含量和渗透压,并分析了这些指标的季节变化和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在夏季,四眼斑水龟血液中K+、血糖和总胆红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冬季,但总蛋白显著低于冬季(P<0.05);其它指标季节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雌性四眼斑水龟血液中尿素氮的含量显著高于雄性(P<0.05),而K+、Na+、Cl-、Ca2+、肌酐、尿酸、血糖、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总胆红素的含量和渗透压,雌性略高于雄性,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还分析比较了四眼斑水龟与猪鼻龟(淡水代表种)、翘缘陆龟(陆地代表种)和绿海龟(海洋代表种)3种龟血液生化指标的异同,结果显示,四眼斑水龟血液中无机离子浓度、肌酐含量和渗透压与淡水龟猪鼻龟一致,低于绿海龟;尿素氮和尿酸含量高于其它3种龟;血糖和总蛋白低于绿海龟,高于猪鼻龟和缘翘陆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北京地区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等重点水域增殖放流鲢、鳙的净水效果,对增殖放流的鲢、鳙体内碳、氮、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鲢体内碳、氮和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2.90±3.47)、(31.40±1.75)、(5.51±0.45)g/kg(湿质量),鳙体内碳、氮和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7.10±5.82)、(32.00±1.42)、(5.24±0.34)g/kg(湿质量)。官厅水库的鱼样中碳、氮和磷的含量均略高于密云水库的,这可能与两个水库的水质条件有关。鲢、鳙体内碳、氮、磷的含量均与体质量无明显的相关性,但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以2011年为例,人工增殖放流和渔民捕捞结合的渔业管理措施使密云水库水体中的碳、氮和磷总量分别净输出1.16×105、3.51×104和5.99×103 kg。  相似文献   

14.
曾霖  雷霁霖  刘滨  洪万树  艾春香  朱建新 《水产学报》2013,37(10):1535-1541
将平均体质量为(7.16±0.07)g的大菱鲆幼鱼分别饲养在不同盐度(12、18、24、30和36)的水体中60 d,以探讨盐度对幼鱼特定生长率、生长激素、成活率、摄食率、饲料效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菱鲆幼鱼在盐度分别为18、24、30和36的水体中均生长良好,成活率为100%,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97、1.87、1.87和2.00 %/d;在盐度为12的水体中,幼鱼的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盐度30组(对照组)(P<0.05),分别为80.77%和1.45 %/d。生长激素为0.41~1.66 ng/mL时,盐度18和36组均显著高于盐度30组(P<0.05),而盐度12组显著低于盐度30组(P<0.05)。饲料效率为1.12%~1.38%时,盐度18、24和36组均显著高于盐度30组(P<0.05),而盐度12组显著低于盐度30组(P<0.05)。摄食率为1.19~1.28 %/d时,盐度12和24组均显著低于盐度30组(P<0.05),其它盐度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幼鱼特定生长率随血清生长激素和饲料效率的升高而增大,与盐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幼鱼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随水体盐度的升高而降低,除盐度12和18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盐度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12组幼鱼肌肉中的粗脂肪低于其它盐度组,灰分显著高于其它盐度组(P<0.05),其余各盐度组之间粗脂肪和灰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盐度组之间幼鱼肌肉中的水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适当降低盐度可改善大菱鲆幼鱼生长和肌肉品质,其适宜盐度为18。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盐度对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设计2、4、6、8、10和纯净淡水0(对照组)共6个盐度梯度组,仔鱼的初始体重0.008&#177;0.001g。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对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生长有显著差异(P〈0.05),盐度4和6时,仔、稚鱼的生长速度和绝对增重率最高,分别为0.08em&#183;d^-1和0.033g&#183;d^-1;盐度10时较低,只有0.06cm&#183;d^-1和0.023g&#183;d^-1;仔、稚鱼的肥满度介于3.43~3.81,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0~10时,各组存活率介于92.3%~94.7%,幼鱼所占比例介于66.0%~67.3%,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随盐度升高而降低,均在盐度0时活力最高,10时最低;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在盐度4时达到最高,10时最低。根据试验结果,奥尼罗非鱼仔、稚鱼培育的盐度最好控制在4.6左右。  相似文献   

16.
以凡纳滨对虾幼虾[体重(0.013 6±0.001 0) g]为试验对象,以鱼粉、豆粕、肉粉和花生粕为蛋白源配制对照饲料,用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配制3种与对照饲料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其中玉米蛋白粉用量为5%、10%和15%,分别替代鱼粉8.6%、17.2%和25.8%,饲喂凡纳滨对虾45 d,研究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摄食量、生长和肌肉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用量不超过10%,对凡纳滨对虾日均摄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2)5%玉米蛋白粉组的生长效果最好,其相对增重率、增长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2 542.8%、155.1%和1.58,前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后两者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10%玉米蛋白粉组虾的生长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15%组虾的生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对虾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对虾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的影响也不显著(P>0.05)。(4)玉米蛋白粉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适宜用量为10%。  相似文献   

17.
人工控制条件下津市西湖生态因子的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问题的新方法,其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一致,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以空间理论数学为基础, 按规范性、偶对称性、整体性和接近性四条原则,计算了人工控制条件下津市西湖12个生态因子(透明度、水深、水温、溶解氧、酸碱度、氨氮、硝酸盐氮、总磷、总氮、氮磷比、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关联度,关联序结果为毛里湖:氮磷比>氨氮>硝酸氮>总氮>总磷>透明度>水深>酸碱度>浮游植物>水温>浮游动物>溶氧;西湖:氨氮>氮磷比>总氮>总磷>硝酸氮>水深>酸碱度>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水温>溶氧>透明度;结果表明氮磷比、氨氮、总氮、总磷和硝酸氮是水体的优势影响因子,溶氧、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水温则是相对次要的影响因子,大水面施肥使西湖水体的氮磷比调控到了较好的状态(毛里湖15.35±5.71;西湖9.92±1.97),符合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8.
虾夷扇贝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虾夷扇贝闭壳肌、外套膜、内脏团、瓣鳃和性腺中Cu、Fe、Mn、Zn、Pb和Cd等元素的分布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内脏团中的Cu显著(P<0.05)高于其他各组织,其他各组织间差异不显著(P>0.05);闭壳肌中Zn的含量显著(P<0.05)高于内脏团、外套膜、瓣鳃和性腺中的含量;Fe含量内脏团和瓣鳃中显著(P<0.05)高于性腺、闭壳肌和外套膜;各组织中Mn的分布特性为瓣鳃>闭壳肌>性腺>内脏团>外套膜;Pb的分布特性为内脏团>闭壳肌>性腺>外套膜>瓣鳃;内脏团中的Cd占全贝总量的67%,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因此,约占全贝质量10%的内脏团蓄积了较高含量的Cu、Fe、Pb和Cd,尤其是Cu和Cd(分别约占全贝蓄积总量的71%和67%),食用时去掉内脏团,可保证虾夷扇贝的食用安全和较高的食用及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野生和人工养殖褐牙鲆亲鱼不同组织氨基酸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野生和人工养殖褐牙鲆亲鱼的繁育性能和卵巢发育之间的关系,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将处于Ⅲ~Ⅳ期和Ⅴ期的野生和养殖褐牙鲆亲鱼中肌肉、肝脏及卵巢氨基酸含量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褐牙鲆肌肉、肝脏、卵巢3种组织器官中总氨基酸含量大小关系为肌肉>卵巢>肝脏;(2) 发育同期的野生和养殖亲鱼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随着性腺的成熟,野生和养殖亲鱼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较为稳定,其中含量变化显著的必需氨基酸为蛋氨酸、组氨酸(P<0.05);(3) 发育同期的养殖亲鱼肝脏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亲鱼,随着性腺发育,野生和养殖亲鱼肝脏中氨基酸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4) 在Ⅴ期卵巢氨基酸组成中,除蛋氨酸、组氨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外,野生和养殖亲鱼卵巢中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总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随着性腺发育,野生和养殖亲鱼卵巢中氨基酸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显著的必需氨基酸有精氨酸、蛋氨酸、组氨酸(P<0.05)。  相似文献   

20.
三种常用化学消毒剂对牙鲆仔稚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3种化学消毒剂对牙鲆仔稚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牙鲆仔鱼的24 h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678×10-6、1.382×10-6和0.281×10-6,对牙鲆稚鱼的24 h LC50、48 h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555×10-6、1.789×10-6和0.263×10-6;甲醛对牙鲆仔鱼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5.821×10-6、10.671×10-6和0.547×10-6,对牙鲆稚鱼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33.959×10-6、17.046×10-6和1.288×10-6;聚维酮碘对牙鲆仔鱼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5.744×10-6、8.163×10-6和0.658×10-6,对牙鲆稚鱼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5.802×10-6、21.286×10-6和4.346×10-6。牙鲆仔稚鱼对3种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依次为:高锰酸钾>甲醛>聚维酮碘,并且牙鲆仔鱼分别对3种消毒剂的敏感性均大于牙鲆稚鱼分别对3种消毒剂的敏感性。最后依据本试验结果,作者对牙鲆疾病防治中消毒剂的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