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庐江县双季早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结合庐江县早稻生产实践,对双季早稻旱育机插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科学育秧、移栽密植、移栽后的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为庐江县双季稻的推广种植、提高早稻绿色高产栽培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直播早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直播栽培是传统精耕细作农业和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项省工、节本、增效的栽培技术,属于重点推广的轻型栽培技术。桐浦乡1997年始就进行了早稻直播栽培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总结出了一条适合于本地区直播早稻高产栽培的成功经验。现就直播早稻栽培推广应用的现实意义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安徽沿江地区双季早稻适宜的高产机插栽培技术,引进“水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借鉴“平衡栽培”的理念,通过设置工厂化育秧机插试验,并与软盘育秧人工抛秧和常规育秧人工栽插进行比较研究,集成了沿江双季早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示范结果验证了双季早稻机插技术的优势.该项技术较后两种栽插方式相比能在稳定有效穗数与千粒重的同时,显著增加双季早稻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从而使产量显著增加,同时节本增效明显.在安徽沿江双季稻地区为较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有着重大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早稻品种翻秋种植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阐述了鄂东地区早稻品种翻秋种植的生育特性,并介绍了其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超级稻中早39是桃源县近4年双季早稻的主要推广品种,推广面积大。阐述了超级稻中早39在桃源县的种植表现及特征特性,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大面积推广种植该品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庐江县早稻栽培扩散的主要原因、栽培特点与产量表现 ,同时提出了早稻撒播栽培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7.
庐江县是安徽省双季稻生产大县,筛选出高产、优质、早熟的早籼稻品种对庐江县的两季水稻生产具有指导性作用。该试验结合多年来庐江县早稻品种试验的结论,采用区间重复比较试验,分析各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和产量结果,从而筛选出适合庐江县种植的,具有丰产性、稳定性以及抗病性的早籼稻品种。  相似文献   

8.
早稻翻耕撒播是集育秧和大田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栽培技术,具有省工节本、降低劳动强度、稳产增产等优点。推广该技术是遏制"双改单"、稳定双季稻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早稻机械栽插效果,更好地为早稻机插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对早稻机械栽插不同密度规格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机插密度以株行距12cm×30cm为佳。  相似文献   

10.
从早稻塑盘旱育抛栽技术、秋季小萝卜栽培技术2个方面总结了早稻秋小萝卜轮作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适期播种、大田管理等,以期为早稻秋小萝卜轮作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庐江县早稻栽培扩散的主要原因、栽培特点与产量表现,同时提出了早稻撒播栽培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天禾1号是由金华市天禾生物技术研究所和金华三才种业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常规早稻新品种。分析了其免耕直播翻秋技术的优势,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天禾1号是由金华市天禾生物技术研究所和金华三才种业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常规早稻新品种。分析了其免耕直播翻秋技术的优势,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不但省工、省力、节省投资,而且操作简便易行、效益显著。总结了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庐江县双季早稻配方肥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肥料效应对比试验,综合比较肥料投入、双季早稻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指标,进一步验证庐江县马肝田土壤双季早稻配方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6.
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是近几年来水稻耕作技术的一项创新,它是抛秧技术、种子包衣技术与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发挥各项技术的综合作用,推广前景十分广阔。2001年我区在江山乡建立66.7hm2早稻再生稻示范片,品种为两优2186,经省、市、区、乡、村五级联合验收组进行实割验收,平均每667平方米(下同)头季稻产量620公斤,再生稻产量450公斤,两季合计产量1070公斤,实现超吨粮。……  相似文献   

17.
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是近几年来水稻耕作技术的一项创新,它是抛秧技术、种子包衣技术与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发挥各项技术的综合作用,推广前景十分广阔.2001年我区在江山乡建立1000亩早稻再生稻示范片,品种两优2186,经省、市、区、乡、村五级联合验收组进行实割验收,平均每亩头季稻产量620kg,再生稻产量450kg,两季合计产量1070kg,实现超吨粮.与种植两季稻相比该示范片增收334万元.该项技术目前在我区双季稻种植普遍推广,早稻再生稻已占再生稻总面积267%以上,发展势头很好.现将该技术作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庐江县金牛镇双季早稻上的应用,包括采样单元的确定、土样采集、土壤测试、配方卡的制定和配方肥应用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9.
早稻无盘旱育抛栽,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利用简易操作的保温措施,延长了光温利用时间,提高了早稻产量。根据宣州区早稻无盘旱育抛秧栽培取得的成功经验,从苗床准备、种子准备、播种、覆盖、秧田管理、大田抛栽等方面介绍了该栽培技术,从而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早稻翻耕撒播是集育秧和大田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栽培技术,具有省工节本、降低劳动强度、稳产增产等优点。推广该技术是遏制“双改单“、稳定双季稻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