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浩  霍文冕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304-3306
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适宜的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定量和动态分析。通过计算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关联度和关联系数,分析出兰州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发展瓶颈。针对兰州市城市发展瓶颈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选取评价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模型测算兰州市2015—2020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并对照评价标准对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属于Ⅱ级水平,敏感级;2016—2018年属于Ⅲ级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兰州市为例,运用PSR模型构建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选取了16个指标,并运用熵权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根据综合指数和评价标准划定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2007—2016年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小。2007—2010年安全等级处于临界安全的状态;2011年安全等级变为较不安全的状态;2012—2015年安全等级处于临界安全的状态;经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社会的不断努力,2016年安全等级变为较安全的状态。因此,为了保证兰州市社会经济能够在稳定的土地生态环境中继续发展,这就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解决土地生态压力与土地生态安全之间的矛盾,切实改善兰州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4.
王敏 《甘肃农业》2023,(1):10-13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兰州市作为黄河上游中心城市正在积极主动融入和支持这一国家战略。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和方法论角度来研究兰州市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主要目的是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观点和方法,针对兰州市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短板不足,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近10年天目山-怀玉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生态承载力状况,基于社会发展压力、经济发展压力、资源环境支撑力和生态弹力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对2008—2017年天目山-怀玉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及森林覆盖率对研究区城市生态承载力有较大影响。2008年研究区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等级基本安全的城市有6个,较不安全的城市有5个,不安全的城市有2个。2017年研究区城市里生态承载力评价等级较安全的城市有1个,基本安全的城市有1个,较不安全的城市有7个,不安全的城市有4个。2008—2017年5个城市生态承载力呈上升趋势,8个城市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研究区城市生态承载力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中心向南北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生态安全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引入生态安全概念,对我国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将生态安全认定为一种能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依此来构建旅游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体系,采用客观赋权法、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和修正的动态生态化指标,对2002年和2006年我国35个主要旅游城市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根据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情况,将旅游城市生态安全状态划分为6种基本类型,并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DPSIR模型湖南省生态安全评价及安全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通过构建湖南省生态安全指标评价体系,系统研究了1989-2012年间湖南省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探讨诱发其变化的各种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湖南省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呈现从安全状态降为轻度预警状态的趋势,生态安全指数由0.550降至0.420,其中驱动力指数由0.140降至0.052,压力指数由0.204降至0.007,状态指数由0.092降至0.044,影响指数由0.074上升至0.220,响应指数由0.057上升至0.098。就安全格局而言,处于轻度预警状态的城市比例增大,13个城市中处于轻度预警状态的城市达9个,湘中、湘南与湘西地区生态安全度要高于长株潭地区与湘北平原湖区。生态安全状况的变化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城市扩张、工农业污染、自然灾害及对资源不合理的开发是影响湖南省生态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针对当前生态安全现状,从城市规划,耕地保护,经济结构调整和矿山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提升该区域生态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甘肃兰州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饮用水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饮用水安全综合评价等级为"一般",饮用水水质主要以氟化物、硝酸盐氮、浑浊度为主要污染指标,属于有机污染。根据评价结果,从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完善安全供水措施和建立"三位一体"城市饮用水安全应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城市饮用水安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DPSIR模型的湖南省生态安全评价及安全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通过构建湖南省生态安全指标评价体系,系统研究了1989-2012年间湖南省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探讨诱发其变化的各种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湖南省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呈现从安全状态降为轻度预警状态的趋势,生态安全指数由0.550降至0.420,其中驱动力指数由0.140降至0.052,压力指数由0.204降至0.007,状态指数由0.092降至0.044,影响指数由0.074上升至0.220,响应指数由0.057上升至0.098。就安全格局而言,处于轻度预警状态的城市比例增大,13个城市中处于轻度预警状态的城市达9个,湘中、湘南与湘西地区生态安全度要高于长株潭地区与湘北平原湖区。生态安全状况的变化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城市扩张、工农业污染、自然灾害及对资源不合理的开发是影响湖南省生态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针对当前生态安全现状,从城市规划,耕地保护,经济结构调整和矿山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提升该区域生态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秀梅  张征  王举位  严国正  桂凌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20-10422,10490
以煤炭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的自然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为出发点,基于PSR模型构建了一个包舍3个准则9个要素35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依据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法对2003~2008年鄂尔多斯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生态安全处于较不安全状态,生态问题较为严重,生态风险较大,但从2003年起,生态安全状况逐年改善,2006年起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与分析——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国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发生变化。城市建设用地预测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健康、快速、集约化发展的保证,因此必须合理地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对我国的建设用地预测研究进展和用地预测模型做了介绍,并对兰州市建成区的用地现状进行了分析;依据兰州市建设用地的现状和资料的实际情况,选取灰色GM(1,1)模型和双因素模型对兰州市未来建设用地规模进行了预测与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文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345-7346,7368
通过计算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分析了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特点;用关联维数分析了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总结了目前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大气降雪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5年典型降雪月份1~2月采集了兰州市市区和郊区5场降雪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福立AA1700)测定了雪水中溶解态的10种重金属元素(Cu、Hg、Cd、Mn、Al、Pb、Zn、Fe、Ni、Cr),研究了兰州市市区和郊区大气降雪样品的重金属含量特征,并分析了重金属的来源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兰州市市区大气降雪中重金属含量均明显高于郊区,且Pb元素含量最大,Mn元素市区比郊区高出最多,达86.22%。  相似文献   

14.
延安生态绿地空间体系构建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红芸  李占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81-8183
延安生态体系存在生态要素保护压力增大、生态空间利用矛盾突出等问题,该研究以加强区域生态资源管制、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及创建适宜居住和适宜创业的城市环境为指导思想,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景观连续性原则、多样化原则、格局优化原则及可持续性原则,通过对延安生态资源分布的特征分析,结合延安城市建设空间拓展的规律,构建"环—楔—网"的网络化生态绿地空间模式,旨在构建一个山水资源等生态要素保护全面,生态保育、恢复和建设并举的,空间体系完整、生态分区明确、景观特色显著的生态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熵值法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度及其变化,采用相关系数指标、增量分析和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度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与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度较低,在1998~2007年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度逐步提高,经历了由粗放到一般集约的4个阶段;城市土地集约度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呈现高度的相关性,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度与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0.969、0.884、0.949、0.960;增量分析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工业用地减少833.28 hm2,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分别增加984.56、354.48、98.29、421.23 hm2;通过构建集约度和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兰州市近年蔬菜产销发展问题做了系列专题调查研究后认为,兰州市蔬菜生产的重点应实现“四个转变”:即品种由少变多;供应由淡变旺;质量由低变高;规模由小变大。并通过建立由国有蔬菜公司或其它职能部门牵头的蔬菜产销集团公司,即“市场+公司+农户”模式,对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等进行综合服务和管理。这是一条解决城市蔬菜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甘肃省14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没有土地集约利用级别的城市,嘉峪关土地集约综合评价值最高,达0.67,为一般集约的城市,适度利用的城市为兰州(0.58)和金昌(0.47),低度利用的城市为天水(0.25)、张掖(0.22)、酒泉(0.23)、庆阳(0.30),粗放利用的城市为平凉(0.19)、甘南(0.11)、陇南(0.14)、定西(0.10)、临夏(0.10)、武威(0.18)、白银(0.18);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平均水平为0.27,处于全国低下水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很大.自西向东,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值变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总的来说,河东地区发展比较缓慢,综合评价值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探讨——以焦作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樊良新  牛海鹏  陈金海  李瑞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04-2605,2693
城市绿地系统属于强干扰、脆弱的生态系统,而绿地系统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它的生态功能的发挥.焦作市属于一个"资源型城市",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绿地系统是其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地状况,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健康,而且还严重制约着焦作市向旅游城市的转变.依据焦作市城区影像数据、绿地统计数据,对城区绿地系统2000~2004年绿地结构、格局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其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