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是改善农田生态系统、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内涵及其影响因素,从自然、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取17个指标,构建了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全国省域单位2005—2014年的耕地生态安全指数,划分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近10年来全国总体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逐步转变为"较不安全",耕地生态安全指数整体呈波动下降态势,耕地生态安全朝逆向演化的方向发展。北京市、上海市近10年耕地生态安全相对稳定,且基本处于"较安全"等级;2006—2014年天津市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经历"较安全—临界安全"的变化,但在2012年后有明显提升;2006—2014年吉林、黑龙江耕地生态安全明显呈下降态势,大致经历了"临界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的演变历程;近10年江苏、浙江、新疆、西藏、内蒙古、海南地区耕地生态安全相对稳定,处于"临界安全";云南、贵州、广西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也处于"不安全"等级;其他地区近10年耕地生态安全总体上虽然小有波动,但一直处于"较不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2.
以永福县为例,基于演化PSR模型,结合EES和PRED模型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分析其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并运用灰色关联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永福县2006—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向较安全转变,2006—2010年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分起伏变化较大,2010—2018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子系统安全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一直处于不安全与较不安全状态;人口压力、经济压力、环境压力及资源状态是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基于PSR框架及突变理论,构建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突变级数模型,并运用突变级数法对2009—2013年乌鲁木齐市土地生态安全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3年乌鲁木齐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2009年)→较安全(2010—2012年)→临界安全(2013年)的发展历程;从各准则层来看,压力系统安全水平逐年降低,安全等级经历了安全→较安全→不安全直线下降的发展历程;状态系统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过程;响应系统安全水平逐渐上升,安全等级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很安全直线上升的发展历程;影响乌鲁木齐市土地生态安全的指标因素主要是人均水资源量、单位耕地化肥负荷率、单位耕地农药负荷率、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现状及主要影响因子,基于DPSIR模型,选取24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障碍度模型(ODM)和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2010—2020年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呈上升趋势,2010—2017年波动幅度较小,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大幅增加,从0.480 5增加至0.602 7;2020年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从临界安全等级上升至较安全等级,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耕地农药消耗、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等指标因素是指数上涨的重要动力;权重最大的子系统为响应子系统,权重最大的单一指标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障碍因素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指标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来看,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将在2023年达到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5.
元阳县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元阳县作为哈尼梯田核心区,其土地生态安全不仅关乎该地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还影响着梯田文化的传承。以元阳县土地为研究区,从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出发,选取与元阳县土地利用特点密切相关的18项指标,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元阳县2003—2013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3年元阳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偏低,评价等级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间波动,总体波动呈上升趋势。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化肥施用不合理,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均是导致元阳县土地生态处于较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了未来5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趋势,土地生态安全达到较安全级以上。通过对元阳县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和预测,为元阳县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P—S—R模型的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以期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P—S—R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特点,构建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997~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数据为例,对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压力指数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土地资源状态系统安全指数波动显著;土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9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波动明显,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转为较不安全,第二阶段(1999~2006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安全状态也由较不安全升至临界安全。【建议】应继续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坚持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根本上降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维护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基于TOPSIS模型的山东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对实现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基于PSR框架模型的发展,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赋权法确定权重,运用TOPSIS法对该区域2005-2014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山东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处于波动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5年的0.388 9上升到2014年的0.614 2,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上升到较安全状态。该研究可为了解山东省土地生态安全现状、制定土地生态安全规划管理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P-S-R模型的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以期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P-S-R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特点,构建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997~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数据为例,对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压力指数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土地资源状态系统安全指数波动显著;土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9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波动明显,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转为较不安全,第二阶段(1999~2006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安全状态也由较不安全升至临界安全。【建议】应继续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坚持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根本上降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维护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结合EES模型从环境、经济及社会3方面选取23个评价指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对2000—2019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9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呈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安全等级从Ⅴ级提升到Ⅱ级,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指数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地垦殖率、工业"三废"等指标是影响环境指数的重要因素;经济指数持续上升,增幅最大;社会指数呈现小幅波动总体平稳上升趋势,科研、教育投入指标影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土地生态安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以新疆为研究对象,基于"状态-压力-响应"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系数法确定指标的权重,通过物元分析模型对2003-2012年新疆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2003-2012年新疆土地生态综合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其中2003-2004年处于较不安全水平,2005-2012年处于临界安全水平。2从各准则层来看,压力系统安全水平从较不安全上升至临界安全;状态系统安全水平一直处于临界安全;响应系统安全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安全的发展过程。3影响新疆土地生态安全的指标因素主要是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量、耕地面积比例、土地利用率、耕地压力指数。  相似文献   

11.
根据《商洛统计年鉴》数据,基于PSR模型,从生态环境状态、生态环境压力和生态环境响应3方面选取23项指标,计算2009~2013年商洛市7县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商洛市的土地安全状态处于一个许可范围内,安全等级处于上升趋势,2009年以来各指标指数均成波动变化;分县区中镇安土地生态安全指数远大于其他县区,土地生态安全级别较高;洛南、丹凤、商南、柞水、山阳、商州等6县区的土地安全指数差别较小,安全等级相比镇安较低.  相似文献   

12.
近30 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未来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有利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国家粮食安全。为了解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状况,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定量分析1985—2014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值,采用等间距法将耕地生态安全级别划分为不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安全5个等级,并引入灰色系统理论预测2015—2020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等级,分析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4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综合值呈U型变化,安全等级经历了较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的演变历程,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于1999年之后显著转好;2015—2020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综合值呈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发展到较安全,未来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为乐观;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导致的人地矛盾仍是影响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DPSIR-KRUSKAL与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2010、2012、2014、2016、2018年168个县(市、区)建立土地生态安全DPSIR传导与影响框架,运用CRITIC-熵权法确立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KRUSKAL进行模糊聚类,计算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值,对不同土地生态安全区进行级别划分。结果表明,2018年河北省生态安全区(1级)20个、生态较安全区(2级)21个,生态基本安全区(3级)67个,生态临界区(4级)49个,生态不安全区(5级)11个。2010—2018年河北省168个县(市、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处于不断转好的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级别不断上升。安全等级1级区域增加13个,5级区域减少51个。其中,2010—2012年河北省南部平原区、中东部区、东部部分沿海区包括石家庄、保定、邢台、衡水、邯郸、廊坊、沧州、唐山等市的62个县(市、区)处于不安全等级,86个县(市、区)处于临界安全或基本安全等级;2014年以后,土地生态安全情况由不安全级别向临界级和基本安全级开始迅速变化,河北省南部平原区、中东部区、东部部分沿海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显著提高,安全、...  相似文献   

14.
马俊伟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3):48-52,81
为评价研究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现状,选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资源环境压力、土地利用状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以县域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为0.477 9,整体处于第Ⅲ级临界安全水平,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呈西高东低的区域差异;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与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客观评价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安全警情,基于PSR-EEES模型构建适合研究区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测度199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安全预警状态,并结合GM(1,1)模型预测2026—2032年区域生态安全态势。结果表明:1)199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安全综合预警指数总体呈增长趋势,综合预警指数从0.255 8增加到0.551 6,生态预警状态由重警转为中警,预警指示灯由橙色变为黄色;2)GM(1,1)预测模型显示,2026—2032年研究区生态安全态势进一步好转,生态安全预警值从0.726 2上升到0.891 3,安全状态由较安全转向安全,安全等级从Ⅱ级上调为Ⅳ、Ⅴ级;3)空间上各县生态安全预警状态差异明显,研究初期西南部地区生态安全状态优于中东部地区,2016年呈现出中部高、东北-西南部低的态势。研究显示,近2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恢复,但绿洲内部各县生态预警状态差异明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地开展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演变趋势预测,以湖北省为例,基于PSR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的发展状态,并基于测算结果 ,运用分数阶GM(1,1)模型对湖北省2017—2019年土地生态安全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6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演变过程,但2016年的较安全水平不高,具有不稳定性。压力子系统总体呈下降趋势,状态与响应子系统保持逐年增加态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土地生态安全提升的关键因素;2017—2019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区水平将保持上升趋势,处于较安全状态。研究证明分数阶GM(1,1)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较好地预测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  相似文献   

17.
刘艳  桂智凡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536-11539
采用“自然一经济一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确定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黄石市的土地生态协调程度,评价黄石市2004—2011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黄石市土地生态综合系数从2004~2010年呈上升趋势,在2010年达到最大值0.5871,2011年下降到0.3795,均在较安全级以下;不同年份的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所差别,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社会因素,其次是自然因素、经济因素;2004~2011年黄石市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度均在初级协调及其以下,2005~2007年处于失调状态;2008~2011年协调度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结合长春市土地资源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共选取了15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 22.0软件,对2008—2014年长春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4年长春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分为3个时期:2008—2009年为下降期;2009—2012年为迅速增长期;2012—2014年为平稳上升期;总体呈现波动递增的趋势,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改善显著,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由极不安全的Ⅴ级转变至理想安全的Ⅰ级,处于良好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基于PSR模型的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2007—2016年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引入协调度指数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协调性进行评估;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制约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2007—2016年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综合指数由0.393上升到0.693,经历了较低—中等—较高的发展过程。压力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增幅为1.59%,状态指数急剧上升后又略微下降最后呈缓慢上升态势,增幅为3.93%,响应指数呈稳步缓慢上升态势,增幅为1.80%。2007—2016年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的协调性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协调度指数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指数大致呈"同增同减"态势。系统压力的障碍度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3个阶段,总体呈上升趋势;系统状态的障碍度呈先升后降态势;系统响应的障碍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影响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复种指数、投肥水平、地均GDP、森林覆盖率等。为了促进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需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同时,加大土地整治和环境治理力度,继续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从而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2008—2017年酒泉市农业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对酒泉市农业生态安全进行障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酒泉市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经历了"不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历程;影响酒泉市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人均耕地面积、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化肥施用强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酒泉市农业生态安全水平虽有所改善,但生态安全水平仍有提升的空间。该结论可为酒泉市绿色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