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胡成波 《新农业》2003,(10):24-24
沿江牛是当地黄牛与朝鲜牛杂交而逐渐形成的地方良种,是我国优良役肉兼用牛品种,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宽甸县沿鸭绿江一带.培育向肉役兼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前言郏县红牛是我国良种黄牛之一。它具有体型较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骨骼粗壮,肌肉发达,遗传稳定,役用力强等特点。分布于郏县、宝丰、鲁山等4区,19个县市。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郏县红牛正在向役肉或役乳兼用型方向发展,为进一步选育和改良郏县红牛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郏县红牛的五项生化常值(血清总脂、血糖、血液非蛋白氮,血清总蛋白和血浆二氮化碳结合力)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为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梢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在甘蔗梢腐病发生初期对广西柳州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品种的田间抗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梢腐病的区域性发生情况.[结果]2016年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6.11%,其中新植蔗发病率为0.34%~1.87%,宿根蔗发病率为0~6.11%;除柳城05-136外,宿根蔗感病程度均比新植蔗严重.粤糖93-159在来宾市兴宾区发生最严重,其次为粤糖00-236在来宾市武宣县.综合各品种新植和宿根蔗在不同蔗区的抗性表现,柳城03-1137、ROC16和桂糖40表现为高抗,其余6个品种表现为抗性.从小蔗区来看,调查的6个不同县(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差异较明显,其中武宣蔗区的发病率最高(2.85%),融安蔗区发病率最低(1.52%).从大蔗区来看,调查的两个大蔗区(柳州和来宾)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柳州蔗区发病率稍低(1.93%),来宾蔗区发病率稍高(2.39%).[结论]目前甘蔗梢腐病在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发生程度较轻,柳州和来宾两个大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但小蔗区差异较明显.甘蔗品种对梢腐病的抗性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但区域性气候及生态环境条件等是影响梢腐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役用牛仍是我国部分农村的生产资料,特别是西部山区尤为突出,然而役用使命完成后多数转为肉使用,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它的肉用价值呢?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途径,已是山区发展草食牲畜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近年对高端肉牛业发展报道较多,而对役用牛转型育肥报道较少,广大的农村农户对役用牛转型育肥技术更是掌握较少,缺乏役用转型育肥的养殖经验与养殖技术。根据工作生产实践,在这里对役用牛转型育肥的生产技术作以归纳总结,对于役用牛转型育肥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处亚热带,雨热量高,物种资源丰富,适口于牛、羊、猪、兔的植物种类特别多,与饲料玉米同属于碳四植物的甘蔗,就是一个很好的饲草资源。一、饲草甘蔗的由来在广大蔗区,蔗农们把蔗尖和蔗叶叫“牛毛”,即“牛吃之毛草”之意。“牛毛”占甘蔗全部重量的20%~30%。除“牛毛”外,蔗尖和蔗茎也是很好的猪、兔饲料。实际上牛羊更喜吃蔗茎,因为其富含糖分和水分。把甘蔗作为饲草,在巴西等国早有种植,在我国最先提出这一叫法的是福建甘蔗研究所。选用宿根性好、饲草产量高的甘蔗品种作为饲草种植,在福建省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二、甘蔗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秦川牛是优良黄牛品种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选育的大型役用牛,居国内五大著名肉牛品种之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秦川牛的利用逐渐由生产资料型向生活资源型转变,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通力合作,协同攻关,运用国际先进的育种技术,使秦川牛很快由役用型向肉用型转变,形成了秦川肉牛新品系[1].全国实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项目后,肉牛业有了长足发展,秦川肉牛产业的开发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7.
4.成年牛育肥成年牛育肥是肉牛育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充分有效地利用役牛、奶牛和肉用母牛群中的淘汰牛,提高了这一类牛的经济价值.但是这类牛一般年龄较大,产肉率低,肉质差,维持需要较多,尽管经过育肥,可增加肌间脂肪,改善肉的味道和嫩度,但与前三种育肥牛相比,其经济效益一般.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滇东南水牛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役用等生产性能作调查,滇东南水牛体型中等偏小,为典型的役用型水牛品种,成年公母牛体重、体高、十字部高分别为(476.644±101.1S)kg和(392.164±64.25)kg、(131.004±7.39)cm和(123.334±4.50)cm、(125.85±6.08)cm和(120.22±2.91)cm,较德宏水牛、槟榔江水牛小;滇东南水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和槟榔江水牛较为接近,比德宏水牛低约10个百分点.并就滇东南水牛的发展策略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海棠公司蔗区位于广西南方边陲,宁明县的东部,地属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足.年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年平均气温23.6℃≥10℃持续日数为340日,全年无霜期360日以上.   海棠公司蔗区辖管海渊镇、那堪乡、板棍乡、北江乡、东安乡等五个乡镇,是广西糖料蔗的重要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民国时期就有许多农户种植糖料蔗,并通过小作坊加工成红糖进行出售.这几年,海棠公司蔗区糖料蔗生产发展较快,但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蔗糖业受世界蔗糖业的影响日愈显露出来,进口食糖配额越来越大,造成国内食糖价格一降再降,也造成了国内糖料蔗收购价格越来越低.全面推广糖料蔗“六化“,进一步完善各种服务体系等成为海棠公司蔗区糖料蔗生产可持续发展所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贵州蔗糖业受贵州蔗区的客观因素及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发展起伏不定,对农户的种蔗积极性打击很大.要发展贵州蔗糖业,必须加强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良耕作制度,改善甘蔗生长条件,加大对农户的扶持力度,加强企业自身建设,提高对农户的服务质量,合理收购甘蔗.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中国甘蔗生产的时空变化及区域优势,基于1985—2018年全国各省(不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及各县的甘蔗生产数据,分析我国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量化种植面积、单产及互作等因素对甘蔗产量的贡献率,同时评估全国甘蔗生产的优势度。结果表明:1)1985—2018年,中国甘蔗种植面积先增加后下降,产量和种植面积变化趋势一致,主要集中在桂中南、滇西南、粤西和琼北等区域;2)在我国甘蔗种植区域内,近50%的县种植面积和产量降幅均>50%,42%的县单产增幅>50%;3)中国甘蔗产量贡献长期表现为种植面积主导,2010—2018年单产主导比例下降约5%;4)2010—2018年,中国甘蔗的生产优势地区一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和广东省。2001—2018年,国内原料蔗生产的高成本和国外进口食糖的低价格造成我国食糖供给失衡、企业亏损,严重限制了甘蔗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合理布局甘蔗种植面积、提高甘蔗单产、积极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等,以降低甘蔗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冬季育肥生产保温保暖的主要技术措施,以及如何应用经济牛舍提高肉牛生产效益,推进健康养殖和做好无害化生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候变化对南宁蔗区甘蔗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南宁甘蔗生产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贝尔产量模式,定量分析了近年来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1980~2007年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单产平均增幅为1276.7kg/ha;整体而言,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在年际间差异较大,气象产量绝对值较大的年份多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以及2005年以后,各年份气象产量的平均值为1002.4kg/ha;气候影响因子α越大,该年的气象产量越大,反之越小;影响南宁蔗区甘蔗产量的气象要素主要是相对湿度。【结论】南宁地区甘蔗生长期内相对湿度较低时将导致甘蔗减产,相对湿度较大时则有利于甘蔗增产。在南宁蔗区的甘蔗生产中,加强相关的农业管理措施,提高大气相对湿度,能减少其对甘蔗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候变化对南宁蔗区甘蔗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南宁甘蔗生产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贝尔产量模式,定量分析了近年来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1980~2007年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单产平均增幅为1276.7 kg/ha;整体而言,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在年际间差异较大,气象产量绝对值较大的年份多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以及2005年以后,各年份气象产量的平均值为1002.4 kg/ha;气候影响因子α越大,该年的气象产量越大,反之越小;影响南宁蔗区甘蔗产量的气象要素主要是相对湿度。【结论】南宁地区甘蔗生长期内相对湿度较低时将导致甘蔗减产,相对湿度较大时则有利于甘蔗增产。在南宁蔗区的甘蔗生产中,加强相关的农业管理措施,提高大气相对湿度,能减少其对甘蔗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甘蔗抗旱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目前对植物生物膜结构、渗透调节及干旱诱导蛋白等方面的研究,概括了干旱胁迫对甘蔗的伤害及甘蔗抗旱性的生物学机理。通过对甘蔗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的分析及对抗旱性指标进行的综合分析可以较好地评价甘蔗的抗旱性。要解决甘蔗旱害问题,除了加强灌溉设施建设和选育耐旱品种外,还可通过栽培措施与化学调控改善甘蔗自身的耐旱能力来实现。科研上应加强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作物抗旱性的物质基础及其生理功能,进而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育出甘蔗抗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甘蔗作为生物能源作物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基于目前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现状,分析了甘蔗在中国作为可再生生物质能源作物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甘蔗是C4作物,其光能转换效率、光合速率、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其它作物,具有高净能比,适应性广、耐旱、产量潜力大。用甘蔗加工生产酒精,成本低。巴西利用甘蔗大规模生产能源酒精取代汽油已相当成功,因此认为甘蔗是中国最有潜力的生物能源作物,但是中国需要重视能源甘蔗品种的选育,加强甘蔗能源酒精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开展相适应的酒精汽油燃料动力机械的研制。可以展望,利用甘蔗发展能源酒精生产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研究是在肉牛体内进行人工培植牛黄试验,进一步探讨牛黄形成的机理,正确施牛胆囊手术和异常情况的处理,相应的采取提高人工培植牛黄产量和质量的措施,从而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海南地处热带边沿,光照、温度和雨水条件都非常适合糖蔗的生长。近几年海南每年的糖蔗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7.0万hm2左右,总产量约为400万t,总产糖量约为37.5万t。通过对海南省糖蔗种植区域的地形地貌、田块大小、现有糖蔗生产的模式、糖蔗收割方式以及糖蔗的压榨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了海南糖蔗生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海南省目前糖蔗生产的现状,提出海南糖蔗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上思县为研究区,利用环境减灾卫星HJ-1遥感数据提取甘蔗种植面积,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模型NDVI对单一时相甘蔗长势进行监测,构建NDVI偏差分级模型对甘蔗工艺成熟期长势进行多年对比监测.结果表明:①利用NDVI均值和偏差2个分析指标,可定性分析监测区内甘蔗长势状况.除2011年甘蔗总体长势差于常年外,2009、2010、2012年甘蔗总体长势好于常年.②利用NDV1偏差分级模型可对监测区甘蔗长势进行定量评价.2012年上思县甘蔗长势最好,长势好、差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96.87%、3.13%;2011年甘蔗长势最差,长势好、差比例分别为99.57%、0.43%.  相似文献   

20.
黄胜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1):190-192
建立甘蔗生产农机具应用试验示范区,在甘蔗一个生产周期内的种植、中耕、砍收3个工作量最大、最繁重的环节,开展农机具应用试验.应用KF-100型多功能甘蔗种植机种植甘蔗,需工耗11.1工时/hm2,比传统人畜力种蔗工耗149.3工时/hm2效率提高12.5倍,节省生产成本817.4元/hm2;应用GZGZK-50型甘蔗中耕机进行苗期中耕,需工耗6.67工时/hm2,比传统人畜力中耕工耗141.5工时/hm2效率提高20.2倍,节省生产成本1040.5元/hm2;应用机电一体化甘蔗收割机进行蔗茎收割,需工耗20工时/hm2,比传统徒手砍收工耗615工时/hm2效率提高29.75倍,节省生产成本7249.2元/hm2.甘蔗机械化生产比传统方式生产增产3.27 t/hm2,增幅达4.5%.供试机具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规模生产可达到减轻劳动强度、高效、节省成本、增产等效果,适合在连片开阔的蔗地应用.但在试验中各机型均表现出一些不足之处,应进一步改进完善,以适应各种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