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胆碱(RPC)对成年黔北麻羊瘤胃发酵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体况良好,年龄、体重[(35.0±1.2)kg]一致的成年黔北麻羊6只为试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含RPC;试验组补饲10 g/d的RPC。试验持续30 d,分2期,每期15 d;每期最后1 d采集瘤胃液测定p H、氨态氮浓度、微生物蛋白产量、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浓度、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活性,同时采血测定血浆葡萄糖、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浓度。结果显示:1)RPC对山羊采食速度没有影响,对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2)RPC对瘤胃液p H、氨态氮浓度、微生物蛋白产量、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4种纤维素酶活性影响较小,2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RPC对血浆生化指标影响较小,2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补饲10 g/d的RPC对成年黔北麻羊的采食量、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浆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对黔北麻羊瘤胃发酵参数、血浆生化指标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取6只健康成年黔北麻羊为试验动物,将其分为3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饲粮NFC/NDF分别为2.14∶1.00、1.05∶1.00、0.40∶1.00(实测值)。试验分3期,每期15 d,包括10 d预试期和5 d正试期。检测指标包括:饲粮养分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pH、缓冲力、氨态氮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纤维素酶活性)、血浆生化指标(脂多糖、白蛋白、尿素氮、葡萄糖含量及过氧化氢酶、谷草转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显示:1)3个试验组干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各养分消化率均显著低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P0.05)。2)试验Ⅰ组瘤胃液pH显著低于试验Ⅱ组、试验Ⅲ组(P0.05);试验Ⅲ组瘤胃液缓冲力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纤维二糖酶活性、乙酸浓度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另外2组(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瘤胃液乙酸/丙酸依次升高、丙酸浓度依次下降,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3组间瘤胃液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微晶纤维素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血浆脂多糖含量依次显著下降(P0.05),其余血浆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来看,过高NFC/NDF对黔北麻羊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浆生化指标有不良影响,本试验条件下,饲粮NFC/NDF以1.05∶1.00为宜。  相似文献   

3.
韩娥  吴文旋  吴佳海  王恒怡  刘发翠 《草业科学》2016,33(10):2104-2110
基于笔者所在课题组前期对饲喂代乳粉可以改善黔北麻羊羔羊生产性能的研究结果,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代乳粉对瘤胃发酵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实践中应用代乳粉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将健康无病,体重、年龄一致的成年黔北麻羊6只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每组两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单笼饲喂。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试验2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2.5%、5%代乳粉。试验持续45d,分3期,每期15d,包括14d预饲期和1d采样期。结果显示,1)代乳粉对瘤胃液pH、微生物蛋白产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1组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各组间瘤胃微晶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及木聚糖酶活数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试验1组、试验2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1组、试验2组的瘤胃乙酸、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数值高于试验1组;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2组血浆葡萄糖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总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血浆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补饲代乳粉可改善黔北麻羊瘤胃发酵参数及部分血浆生化指标;综合来看,以5%水平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白酒糟TMR颗粒饲粮对育肥山羊血液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采用t-配对试验设计,将32只黔北麻羊育肥羊分为2组,对照组与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组饲喂白酒糟TMR颗粒饲粮。试验共持续70 d,包括10 d预饲期和60 d正式期,正式期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20 d。测定指标包括血浆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酐(Cr)和瘤胃pH、纤维素酶活(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结果显示:(1)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Glu水平提高了25.5%,差异显著(P0.05);两组TC、TG、Cr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差异不显著(P0.05)。(2)处理组与对照组瘤胃pH差异不显著(P0.05),处于正常范围;两组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均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组乙酸、丙酸、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分别高出11.03%、15.86%、11.74%(P0.05);丁酸和乙酸两组间数值差异较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白酒糟TMR颗粒饲粮可提高育肥山羊机体能量水平,对其余血液生化指标无负面影响,也未对黔北麻羊育肥山羊瘤胃发酵产生有害影响,为生产实践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积累。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高比例代乳粉对黔北麻羊瘤胃内环境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拓展代乳粉的使用范围,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况良好,年龄、体重相接近[(33.05±2.18)kg]的黔北麻羊18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处理1组和处理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处理1组、处理2组代乳粉水平分别为0%、5%、10%。试验持续35 d,包括分组适应观察期20 d,预饲期10 d和正式期5 d。检测指标包括瘤胃内环境pH、NH3-N浓度、纤维素酶活性(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和血浆生化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U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结果显示:(1)代乳粉不影响瘤胃pH、NH3-N浓度、羧甲基纤维素酶和纤维二糖酶活性(P0.05),处理2组木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41.51%(P0.05),与处理1组差异不显著(P0.05);(2)代乳粉对山羊血浆Glu、TP、Alb、UN、CAT影响均不显著(P0.05),处理1组、2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较对照组高17.84%(P0.05)、26.38%(P0.05),处理1组GSH-Px显著高对照组19.09%(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中添加5%和10%代乳粉均能改善成年黔北麻羊的瘤胃内环境,提高血浆抗氧化应激能力。但10%代乳粉未能进一步表现出有益作用。总体来看,生产中建议添加比例为5%。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黔北麻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浆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年龄、体重[(32.43±1.84) kg]相近的黔北麻羊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2.42%),且不添加RPMet;Ⅰ组、Ⅱ组的饲粮蛋白质水平均较基础饲粮低2个百分点(粗蛋白质含量为10.21%),且分别添加0.2%、0.4%的RPMet。预试期14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各组试验羊的末重、干物质采食量(DMI)、平均净增重(ANG)、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差异不显著(P0.05)。2)Ⅱ组粗蛋白质、粗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3)各组血浆生化(总蛋白、白蛋白、总氨基酸、尿素氮、尿酸、肌酐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各组瘤胃pH、氨态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比例和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与木聚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添加RPMet对黔北麻羊生长性能、血浆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没有产生负面影响,且添加0.4%的RPMet还可提高饲粮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消化率。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酒糟对黔北麻羊羔羊饲粮养分消化率、血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以32只体况相近的4月龄黔北麻羊羔羊为试验动物,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和试验1、2和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各组饲粮白酒糟水平分别为0、7%、14%、21%。试验期4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结果显示:1)试验1、2组表现出较高的干物质、总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3组(P0.05);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白酒糟对羔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对羔羊血浆抗氧化应激能力指标全期平均值也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白酒糟水平在7%~14%内可提高羔羊养分消化率,对血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应激能力指标没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黔北麻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浆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择18只体况良好、体重[(27.08±2.92)kg]和年龄相近的黔北麻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每只羊分别添加5、10g/d的RPMet。预试期14d,正试期7d。结果表明:1)各组山羊生长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2)Ⅱ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其他养分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3)各组血浆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各组瘤胃pH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现有饲养标准的基础上,饲粮中添加10g/dRPMet可提高黔北麻羊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且不影响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贵州美酒河流域白酒糟饲料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程度,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试验将其加工成全混合颗粒饲粮(占比30%),研究其对黔北麻羊断奶羔羊生长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t-配对试验设计,将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24只黔北麻羊羔羊分为2组:对照组、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饲喂人工精粗混匀饲粮;试验组饲喂白酒糟全混合颗粒饲粮,白酒糟占比为30%。试验期共70 d:预饲期10 d,正式期60 d。测定指标包括干物质采食量(DMI)、平均净增重(ANG)、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消化率、粗灰分消化率,血浆葡萄糖(Glu)、尿素氮(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肌酐(Cr)。结果显示:(1)试验组DMI、ANG、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应地,F/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DM、CP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sh消化率未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3)2组间血浆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这说明,饲喂白酒糟(占比30%)全混合颗粒饲粮,可显著提高黔北麻羊断奶羔羊生长性能,对血浆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白酒糟是有益的饲料资源,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讨复合抗菌肽对饲喂不同精料饲粮山羊瘤胃发酵和酶活性的影响。选取18只4月龄雄性山羊,随机分3组,每组6只。对照组(Ⅰ组)、高精料组(Ⅱ组)、高精料抗菌肽组(Ⅲ组)分别饲喂300、600和600 g/(只·d)精料,同时Ⅲ组在精料中添加3.0 g/(只·d)复合抗菌肽。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Ⅱ组瘤胃液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甲烷(CH4)、氨态氮(NH3-N)、尿素氮、微生物蛋白(MCP)浓度与(乙酸+丁酸)/丙酸及木聚糖酶、脂肪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增加(P0.01或P0.05),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β-葡萄糖苷酶和淀粉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丙酸、丁酸浓度及果胶酶、中性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2)与Ⅱ组相比,Ⅲ组瘤胃液丙酸、丁酸、NH3-N浓度及CMCase、果胶酶、中性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乙酸、T-VFA、CH4、尿素氮浓度与(乙酸+丁酸)/丙酸及木聚糖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MCP浓度及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由此说明,复合抗菌肽可调节山羊瘤胃发酵模式,提高饲料利用率,是理想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将5只体重(55.6±3.2)kg、2~3岁、装置了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公羊,按5×5拉丁方设计,在饲喂相同日粮条件下,在5期试验中分别添喂0、150、300、450和600 mg/kg多聚甲醛,测定瘤胃液pH,氨态氮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内纤维素酶、外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果胶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并进行原虫、细菌显微镜分类和真菌PCR计数,以研究不同添加剂量多聚甲醛对绵羊瘤胃微生物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喂150、300、450和600 mg/kg多聚甲醛,绵羊的干物质自由采食量分别增加2.3%(P>0.05)、22.1%(P<0.01)、7.5%(P<0.01)和-6.6%(P<0.01);瘤胃液原虫总数分别减少14.2%、62.5%、72.6%和85.3%(P<0.01);而细菌总数分别增加35.8%、93.8%、-6.8%和-24.2%(P<0.01);真菌拷贝数分别增加2.0%(P>0.05)、5.4%(P>0.05)、14.3%(P<0.01)和26.8%(P<0.01);氨态氮分别降低9.0%、12.0%、14.9%和20.9%(P<0.01);挥发性脂肪酸分别提高2.4%(P>0.05)、-0.3%(P>0.05)、-1.3%(P>0.05)和-10.3%(P<0.01);内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6.5%、22.4%、-10.2%和-19.2%(P<0.01);外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3.4%(P>0.05)、17.5%(P<0.01)、-18.0%(P<0.01)和-25.7%(P<0.01);纤维二糖酶活性分别提高8.3%、23.7%、-24.9%和-31.8%(P<0.01);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2.8%、8.6%、16.0%和23.3%(P<0.01);果胶酶活性分别降低11.8%、12.1%、11.2%和11.1%(P<0.01);蛋白酶活性分别降低10.9%、30.4%、49.6%和56.2%(P<0.01);而木聚糖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合试验结果,多聚甲醛添喂剂量为300 mg/kg时,绵羊的自由采食量最高,此时瘤胃液原虫数量减少而细菌总数最多、纤维素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液pH值、VFA以及血液中VFA含量的影响。选择8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6∶4和4∶6的日粮,预饲期15 d,采样期3 d。结果表明,高精料组(HC组)瘤胃液pH值显著低于低精料组(HR组)(P<0.05);在采食后3 h,HC组与HR组瘤胃液pH值均下降至最低值,分别为5.71和6.08。除了乙酸含量外,HC组瘤胃液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分别比HR组提高4.99%、5.58%、21.81%、17.95%、18.27%、1.66%。HC组血浆中各种VFA的含量均高于HR组,其中丙酸、丁酸含量两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HC组瘤胃液以及血浆中乙酸与丙酸比值均低于HR组,但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HC组瘤胃液乙酸、丙酸、TVFA浓度在采食后2 h达到最大值,HR组在采食后3 h达到最大值,两组日粮血浆中VFA浓度均在采食后2 h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恢复到采食前水平。结论:高精料日粮导致瘤胃液pH值显著降低,瘤胃液和血浆中VFA含量增加;瘤胃液VFA生成速率HC组高于HR组。  相似文献   

13.
选择7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山羊,2×2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精粗比为6∶4和4∶6的饲料,通过饲喂精粗比6∶4饲料建立泌乳期山羊瘤胃亚急性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 SARA)模型,研究SARA时山羊血液和瘤胃液中皮质醇浓度、肝脏皮质醇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mRNA表达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精粗比6∶4日粮饲喂2周后成功诱导SARA状态(SARA组),采食后瘤胃液pH值低于5.8持续时间约6 h,而精粗比为4∶6组山羊瘤胃液pH均高于6.0 (对照组)。高精料日粮处理对瘤胃pH和乳酸以及瘤胃液和血浆内的脂多糖、皮质醇浓度有显著性影响(P<0.05),采食前SARA组山羊瘤胃液中乳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食后0~4 h乳酸含量下降,6~10 h时逐渐增加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间瘤胃液中脂多糖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SARA组血浆脂多糖浓度在采食前和采食后6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食前SARA组山羊血液中皮质醇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但采食后6 h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2组山羊瘤胃液中皮质醇浓度在采食后2,4和6 h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采食前和采食后10 h无显著差异(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SARA组山羊肝脏中GR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泌乳期山羊发生SARA时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负反馈下调肝脏GR的表达水平,提示SARA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能引起肝脏的物质代谢和营养物质重分配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红曲米酒糟对山羊生长性能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并以此确定山羊饲粮中红曲米酒糟的适宜添加水平。选取28只体况良好、体重一致的贵州白山羊,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将其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不含红曲米酒糟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饲喂含10%、20%和30%红曲米酒糟的试验饲粮。试验持续38 d,包括预试期10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各组山羊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末重(FW)、平均净增重(ANG)、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从数值上看,以试验Ⅰ组的生长性能最佳。试验Ⅲ组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血浆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一定量(10%~30%)的红曲米酒糟对山羊的生长性能没有负面影响,并能有效改善脂质代谢状况,综合来看,以红曲米酒糟添加量为10%时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长期饲喂高精料饲粮下添加复合缓冲剂(碳酸氢钠20 g/d、氧化镁12 g/d、丁酸钠20 g/d)对奶山羊乳成分、血浆生化指标及激素含量的影响。选择8头安装门静脉及肝静脉瘘管处于泌乳中期的奶山羊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高精料饲粮组,HG组)和基础饲粮+复合缓冲剂(高精料饲粮+复合缓冲剂组,BG组)。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143 d。结果显示:与HG组相比,复合缓冲剂显著升高采食后010 h瘤胃液p H平均值(P0.05);复合缓冲剂显著降低肝静脉血浆中非酯化脂肪酸的含量(P0.05),对门静脉和肝静脉血浆中葡萄糖、β-羟丁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肝脏组织中甘油三酯和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复合缓冲剂显著降低门静脉血浆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P0.05),对门静脉和肝静脉血浆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生长激素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复合缓冲剂显著或极显著升高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非脂固形物率(P0.05或P0.01)。综合得出,在长期高精料饲粮饲喂条件下,由碳酸氢钠、氧化镁、丁酸钠组成的复合缓冲剂能通过影响奶山羊血浆生化指标及激素含量,影响体机营养物质代谢,最终有效提高产乳量与改善乳品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白酒糟酵母培养物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免疫机能及肠黏膜结构的影响。选取324只27周龄、产蛋率和体重相近的健康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3组产蛋鸡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1%和2%白酒糟酵母培养物的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分为预试期1周和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各时间段内各组间产蛋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1%白酒糟酵母培养物组产蛋率在1~4周、5~8周和1~8周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79%、2.07%和1.93%;1%白酒糟酵母培养物组5~8周和1~8周的平均日采食量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10)。2)在第4周末,2%白酒糟酵母培养物组血清球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和1%白酒糟酵母培养物组分别提高了19.0%(P0.10)和27.2%(P0.05),1%和2%白酒糟酵母培养物组血清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在第4周末,与对照组和1%白酒糟酵母培养物组相比,2%白酒糟酵母培养物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在第8周末,与对照组相比,2%白酒糟酵母培养物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提高(P0.05),1%白酒糟酵母培养物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和2%白酒糟酵母培养物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白酒糟酵母培养物显著提高了产蛋鸡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P0.05),有提高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趋势(P0.10)。综上可知,产蛋鸡饲粮中添加适量(1%~2%)白酒糟酵母培养物可增强免疫机能,改善肠黏膜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放牧与舍饲育肥对绒山羊胃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中选择体重与年龄相似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母羊6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EG组)和对照组(CG组)。试验组进行舍饲育肥,饲喂全混合日粮,对照组进行放牧育肥。预试期l5 d,正试期60 d。在育肥试验结束时,分别从CG组和EG组中随机选取6只母羊进行屠宰取样,测定胃肠道的组织形态结构。结果表明:与CG组相比,EG组母羊瘤胃乳头长度和乳头宽度显著提高(P<0.05),但瘤胃、网胃、瓣胃及皱胃的胃壁厚度和肌肉层厚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EG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长度及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CG组(P<0.05),但对于隐窝深度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与放牧育肥相比,舍饲育肥可以改善绒山羊母羊的胃肠道组织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