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瑞香提取物对8种常见植物病原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串珠镰刀菌、瓜果腐霉、禾谷镰刀菌、细交链格孢、致病疫霉、尖孢镰刀菌、仁果丛梗孢、绿色木霉为供试真菌,用生长速率法和菌丝干质量法对甘肃瑞香提取物的离体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菌种的质量浓度为0.1 g·mL-1时,甘肃瑞香叶的丙酮提取物对8种供试菌菌落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其中的7种供试菌的抑制作用强,抑制率达...  相似文献   

2.
植物源杀菌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含毒介质法,以胶孢炭疽菌、立枯丝核菌、胶链孢属、拟茎点霉属、香蕉枯萎尖孢镰刀菌、番木瓜枯萎茄腐镰刀菌、小核菌属、拟盘多毛孢属、平脐蠕孢属、荔枝霜疫霉病菌为供试菌种,用中药材、蔬菜作物、园林植物的汁液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蒜头原汁液对以上10种病菌菌丝的生长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胶孢炭疽菌,荔枝霜疫霉病菌,小核菌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均达100%。黄连水煮液对荔枝霜疫霉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也达100%。厚朴、韭菜、葱、万寿菊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向日葵列当粗提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向日葵列当粗提物作为供试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及小麦根腐病菌等8种植物病原真菌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列当粗提物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高(抑菌率达到87.80%)、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生长量的抑制率最高(为94.87%)、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强(达98.94%)。  相似文献   

4.
几种菊科植物杀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以小麦赤霉病菌 (Gibberella zeae (schw.) Petch)、番茄灰霉病菌 (Botrytis cirerea Pers et Tris)、辣椒疫霉病菌 (Phytophthora capsici L eon)、苹果炭疽病菌 (Glomerella cingulata )、玉米大斑病菌 (Exserohilum turci-cum L eonard) 5种病原真菌为供试菌种 ,对菊科 15属 2 5种植物的丙酮提取液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除蒙山莴苣和千里光 2种植物外 ,其他 2 3种植物的提取液对至少 1种供试菌种有 6 0 %以上的抑制作用。臭蒿、大花金挖耳、猪毛蒿 3种植物提取液对 5种供试菌种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 70 %;大花金挖耳、猪毛蒿、天明精、苍耳、蓼子朴等 5种植物样品对 5种供试菌种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大于 93%;尤其是大花金挖耳、猪毛蒿 2种植物样品的提取液对 5种供试菌种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大于 70 %,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查明新疆加工番茄根腐病主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条件和防治打下基础.[方法]选取以往鉴定的加工番茄根腐病的主要代表性菌株,采用实验室常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供试加工番茄的主要致病腐霉菌、疫霉菌和丝核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供试三种镰刀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这些菌在pH 5~11均可以生长,在pH 6~8时生长最好,随着pH值的增大,菌丝生长量下降.各供试腐霉菌和疫霉菌在PDA和CM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而供试各镰刀菌在PSA上生长最快.通过越冬菌态测定初步查明:供试各腐霉菌和疫霉菌均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而镰孢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越冬.[结论]加工番茄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适宜在中性土壤环境里生长,供试各腐霉菌、疫霉菌和丝核菌在25~35℃生长较快,而供试各镰刀菌在25~30℃生长良好.初步试验供试各主要腐霉菌和疫霉菌以卵孢子越冬,镰刀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越冬.  相似文献   

6.
咪鲜胺和恶霉灵对水稻立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采用生长速率法用咪鲜胺及恶霉灵原药对水稻立枯病的优势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进行了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的各个处理对水稻立枯病的优势菌菌丝的生长速率具有极强的毒力,其中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速率的抑制效果最明显,EC50为0.64μg/mL,对立枯丝核菌丝生长量的抑制作用最强。而恶霉灵各个处理对优势菌的产孢具有抑制作用,对尖孢镰刀菌产孢量抑制效果最明显,对串珠镰刀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32种植物提取物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菲  蔡小宁  杨平  马军  贲爱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555-5558
[目的]筛选时植物病原物具有抑制作用的植物资源,寻找新型的植物源杀菌剂。[方法]以32种植物的丙酮和乙醇提取物为材料,以香石竹尖孢镰刀菌、棉花枯萎病菌、交链孢、链格孢和多隔镰刀菌5种植物病原菌为供试菌种,测定了植物提取物对5种病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在供试质量浓度为0.035g/ml时,广玉兰、小叶黄杨、侧柏、火炬松、黄连木提取物对所有供试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其中火炬松提取物抑菌活性最好,对至少4种供试菌的抑制率均为60%,对其中2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均大于70%,在供试质量浓度为0.1g/ml时,广玉兰、小叶黄杨、火炬松提取物抑制孢子萌发显著,抑制率均在80%以上。[结论]火炬松、广玉兰、小叶黄杨植物提取物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水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辣椒疫霉菌、立枯丝核菌、番茄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禾谷镰刀菌、大豆疫霉菌、番茄叶霉菌、烟草赤星病菌及玉米小斑病菌为供试菌种 ,用 30种中、草药的水提取物对其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大蒜提取液对立枯丝核菌、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10 0 % ;猪胆汁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93.2 2 % ,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80 .94 % ;金银花提取液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10 0 % ;连翘提取液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76 .10 % ;L S- 1为本课题组自行研制 ,由苦参、黄柏、蛇床子等 10余种中药组成 ,其对番茄早疫病菌、禾谷镰刀菌及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为 10 0 % ,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81.4 6 %以上 ,在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中对番茄枯萎病菌、番茄叶霉及玉米小斑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 90 .71% ,85 .71%和 77.14 %。  相似文献   

9.
假单孢菌20#-5菌株对致病疫霉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生长影响的检测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试验,发现假单孢菌20#-5菌株对致病疫霉的抑菌机制主要是抑制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萌发,2.86%的发酵液的抑制率可达60%以上,高浓度的发酵液对病菌菌丝的生长起抑制而非杀死作用。通过离体叶片试验和盆钵试验,发现此菌株发酵液的主要成分对作物主要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防治苹果果实主要病害的苹果霉心病和心腐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选择3%多抗霉素、1.5%噻霉酮、4%农抗120和25%氰烯菊酯4种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引起苹果果实霉心病和心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120μg/mL 3%多抗霉素对链格孢、树状链格孢、细极链格孢、枝状枝孢和粉红聚端孢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均达到90%以上,而对复合侵染致病的细极枝孢、层出镰刀菌和团聚茎点霉的抑制效果不佳。300μg/mL 1.5%噻霉酮对链格孢、树状链格孢、枝状枝孢和粉红聚端孢的抑制效果较明显,抑制率均可达90%以上,而对细极链格孢、细极枝孢、层出镰刀菌和团聚茎点霉的抑制效果不佳。400μg/mL 4%农抗120仅对粉红聚端孢表现出较高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94.2%。多抗霉素在推荐使用质量浓度30μg/mL时对链格孢、树状链格孢、细极链格孢、枝状枝孢和粉红聚端孢的抑制率可达80%以上,对层出镰刀菌几乎无抑制效果。在推荐使用质量浓度37.5μg/mL时,噻霉酮对枝状枝孢和粉红聚端孢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70%以上。在田间推荐使用质量浓度200μg/mL时,农抗120仅对粉红聚端孢表现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为88.2%。氰烯菊酯对木贼镰刀菌、层出镰刀菌、禾谷镰刀菌和三线镰刀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对前3种病原菌的EC50均小于0.1μg/mL,对三线镰刀菌的EC50为0.227 7μg/mL。【结论】多抗霉素、农抗120、噻霉酮及氰烯菊酯对苹果霉心病与心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分别有不同的抑制效果,可通过混合或间隔施用对该类病害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平板对峙试验测定哈茨木霉M-17对尖孢镰刀菌、接骨木镰刀菌、木贼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锐顶镰刀菌的抑制作用;通过抑菌试验测定菌株M-17在添加中药残渣固体培养基中发酵产物浸提液的抑菌作用,筛选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具有抑菌作用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哈茨木霉M-17对尖孢镰刀菌、接骨木镰刀菌、木贼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锐顶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6.39%、66.18%、  57.06%、66.38%和51.29%;在添加中药渣固体发酵培养基上,菌株M-17的发酵产物浸提液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不同,其中配方为甘草∶玉米粉∶木屑的固体培养基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配比为5∶4∶1时,M-17发酵产物浸提液对木贼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6.89%;配比为3∶5∶2时,对木贼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78.45%和72.20%;配比为7∶2∶1时,对木贼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7.19%;配方为板蓝根∶玉米粉∶木屑、配比为3∶5∶2时,M-17发酵产物浸提液对木贼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7.99%。不同固体发酵培养基和配方影响木霉M-17发酵产物对不同镰刀菌的抑菌作用,为木霉菌制剂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绿霉(Trichoderma riride)又叫绿色木霉,它是危害平菇最严重的病原菌之一.在平菇不同的生产阶段,它都会造成危害,严重制约着平菇的生产发展.平菇一旦发病,轻者减产,重者绝收. 一、病原 绿霉为半知菌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木霉属. 二、症状 平菇播种后,在菌块、培养料的表面及未清除的死菇上,都会产生绿色菌落,若不及时处理便迅速扩大蔓延.初期受绿霉污染,表现不明显;中后期变绿,并产生浅黄绿色色素,较明显,易辨认.绿霉在菌袋、菌床培养料及种块上出现时,影响菌丝定植,分泌的毒素会阻碍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严重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而死亡.子实体和菌柄受到侵染,几天后菌丝变绿并形成分生孢子.一旦分生孢子大量形成和成熟,子实体上菌落变成绿色粉状,生长受到抑制,严重时平菇子实体死亡.  相似文献   

13.
对分离出的一种丝状真菌Mars菌株进行菌落特征、产孢细胞形态、产孢轴发育过程、孢子形态、菌丝生长特征等形态指标进行观察,并与标准菌球孢白僵菌3.4428菌株进行比较.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9株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 EPN)共生菌菌株的高效分离鉴定方法以及其对植物真菌病害的拮抗能力。[方法]采用研磨法、血淋巴涂布法和改良涂布法对7种斯氏线虫科(Steinernematidae)和2种异小杆科(Heterorhabditidae)EPN的共生菌进行分离。通过测定其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以鉴定共生菌的种属。采用平板菌丝抑制法测定这9株共生菌的抗病原真菌谱。挑选综合抑菌效果最好的2株共生菌菌株进行稀释和组分分离,测试各组分对真菌的菌丝生长和镰刀菌属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率。[结果]改良涂布法分离到的共生菌平均菌落数为124.0,明显多于传统的研磨法和血淋巴涂布法(分别为8.2和67.7),同时被污染的概率也低。9株共生菌中有7株属于致病杆菌属(Xenorhadus)的5个种,2株属于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的2个种。9株共生菌对稻瘟病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灰葡萄孢菌和辣椒疫霉均有抑制能力。其中,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dus bovienii)NN6和NN8对5种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率最高,均大于45%。NN6发酵液的5倍稀释液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效率为51.99%,显著高于NN8(45.46%)。NN8发酵液原液对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孢子萌发的抑制效率为88.16%,显著高于NN6(81.79%)。[结论]改良的血淋巴涂布法是1种高效分离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方法,分离到的9株共生菌对5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伯氏致病杆菌NN6和NN8对菌丝生长的综合抑制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中国辣椒主产区重茬土壤病原真菌的种类及分布,从山西、河北、山东、广西、四川和海南6省11块辣椒重茬土壤中分离获得了393株真菌,经菌丝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其归为19属38种,其中镰刀菌(33.3%)、被孢霉(27.5%)和疫霉(18.7%)为中国辣椒重茬土壤的优势病原真菌,但其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山西、河北地区以镰刀菌、疫霉、被孢霉为主,而山东则以镰刀菌和疫霉为主,广西为镰刀菌和长蠕孢,四川和海南则为疫霉和轮枝菌。这些结果为有针对性地防治辣椒重茬病害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将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Photodynamic antibiotic therapy,PACT)引入植物病害防治,研究了叶绿素降解产物二氢卟吩e6(Ce6)对尖孢镰刀菌的光敏抑制作用。通过化学方法以蚕砂叶绿素为原料,在浓碱溶液中加热水解后酸化,合成叶绿素降解产物二氢卟吩e6,通过红外光谱(IR)、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选用植物枯萎病的主要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进行离体抑菌活性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凹玻片悬滴法分别测定Ce6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对尖孢镰刀菌菌丝径向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进行比较与分析。试验结果:二氢卟吩e6可通过蚕砂叶绿素碱水解后再酸化来合成,合成产物纯度可达62.6%。Ce6供试药液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随药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有无光照对其抑菌效果有一定影响;20 mg/m L供试药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41.60%,在黑暗中的抑制率为25.86%;10 mg/m L供试药液在光照下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为38.78%,在黑暗条件抑制率为14.28%,高浓度(≥10 m L)与低浓度(≤5 m L)之间差异显著(P0.05),光照条件下其EC50为35.302 mg/m L。试验结果还表明:光照条件下,Ce6能有效抑制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抑制率随药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其在高浓度时对光照不敏感(P0.05),而在低浓度时较为敏感(P0.05);40 mg/m L供试药液在光照下对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可达94.92%,在黑暗中其抑制率也可达到85.28%,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抑制作用;低浓度药液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对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P0.05),光照条件下Ce6供试药液EC50为2.713 mg/m L,黑暗条件下其EC50为14.035 mg/m L,前者远小于后者,说明药液的抑制作用光照下使用明显优于避光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化学防治法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设计合成了6种席夫碱衍生物,并通过菌落生长直径法考察其对尖孢镰刀菌的菌丝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合成的6种席夫碱衍生物对尖孢镰刀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而席夫碱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络合生产的络合物对抑菌效果未有明显提升,6种合成化合物中,抑菌效果最好的为3号化合物,在4 mg/100 mL浓度下,72 h时的抑制率达到16.0%。  相似文献   

18.
水稻褐变穗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褐变穗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pH值范围为6~7,在pH值为6.5时,菌丝生长最快,链格孢菌落直径达59.3mm,黑孢霉菌落直径达83.3mm。在全光照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在连续振荡培养条件下,菌丝干重最重。在供试的13种碳源中,链格孢菌在木糖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黑孢霉在葡萄糖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生防菌棘孢木霉F_2菌株对三七灰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棘孢木霉F_2菌株对三七灰霉病病菌等6种药用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棘孢木霉F_2菌株无菌发酵液对三七灰霉病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棘孢木霉F_2菌株发酵液对三七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棘孢木霉F_2菌株菌丝体可以通过空间竞争对病原菌进行抑制,对供试病原菌的抑制率均 90%,对三七灰霉病病菌的抑制率达100%;棘孢木霉F_2菌株发酵液稀释5倍对菌丝的生长抑制率为92. 6%、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2. 6%、对离体感病叶片的防治效果为74. 0%;病害发生前使用棘孢木霉F_2菌株发酵液进行预防,接种病原菌7、15 d后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3. 4%、81. 7%;病害发生后使用F_2菌株发酵液进行防治,相对防效为52. 6%。试验结果表明,棘孢木霉F_2菌株及其发酵液对三七灰霉病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开发为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菌株对氟吗啉、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和霜脲氰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度法,并用叶盘漂浮法加以比较,测定了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菌株和敏感性菌株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剂对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和敏感菌株的菌丝生长、孢子囊的形成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