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以洛阳烟区49个土壤样品及其相对应地区烤后烟样为材料,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和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状况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洛阳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08±2.96)g/kg,变异系数为22.65%,总体可满足优质烤烟生产需求。(2)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香气物质含量有着密切联系,当土壤有机质含量15 g/kg时,该组样品的苯丙氨酸类、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总致香物质含量均高于有机质含量10 g/kg、10~15 g/kg的组别,其类西柏烷类含量则低于另外2组;苯丙氨酸类、新植二烯和总香气物质在组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类胡萝卜素类、类西柏烷类、棕色化产物类则在组间的差异不显著。(3)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苯丙氨酸类、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香气物质总量相关性显著,与类西柏烷类和棕色化产物类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不同烤烟基因型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52个烤烟基因型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挥发性香气物质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广泛的变异,其总量为(1072.06±214.69)μg.g-1.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物、类西柏烷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及新植二烯的含量分别为(21.65±4.85),(32.56±6.13),(34.13±15.44),(62.01±8.56),(919.04±207.25)μg.g-1.聚类分析把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包括28个基因型,香气物质总量居中,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物和类西柏烷降解产物含量均为最高;第Ⅱ类包括19个基因型,香气物质总量最低,除类西柏烷降解产物含量居中外,其它各种香气降解产物含量也均为最低;第Ⅲ类包括5个基因型,香气物质总量最高,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最高,而类西柏烷降解产物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3.
以洛阳烟区49个土壤样品及其相对应地区烤后烟样为材料,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和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状况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洛阳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08±2.96)g/kg,变异系数为22.65%,总体可满足优质烤烟生产需求。(2)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香气物质含量有着密切联系,当土壤有机质含量>15 g/kg时,该组样品的苯丙氨酸类、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总致香物质含量均高于有机质含量<10 g/kg、1015 g/kg的组别,其类西柏烷类含量则低于另外2组;苯丙氨酸类、新植二烯和总香气物质在组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类胡萝卜素类、类西柏烷类、棕色化产物类则在组间的差异不显著。(3)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苯丙氨酸类、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香气物质总量相关性显著,与类西柏烷类和棕色化产物类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卷烟叶组配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9份烤烟基因型为材料,运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总氮、蛋白质含量水平下烟叶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1)样本总氮含量相对较低,蛋白质含量处于适宜范围,新植二烯含量较高。(2)烤烟总氮、蛋白质含量与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总氮、蛋白质含量均为低类群时,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和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均表现为最低,美拉德反应物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均表现为最高;在总氮、蛋白质含量均为中等类群时,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含量也表现为中等,而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和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均表现为最高;在总氮、蛋白质含量均为高类群时,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含量表现为最高,而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和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均表现为中等。方差分析结果验证了上述聚类结果是合理的。【结论】一般烟叶总氮(15.3~18.8 mg/g)、蛋白质含量(84.2~103.4 mg/g)中等时,烟叶劲头适中、刺激性小,香气量充足,可用性高。  相似文献   

5.
烤烟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亲子相关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烤烟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采用NCⅡ设计配制了48个烤烟F1组合,分析了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亲子关系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烤烟挥发性香气物质总含量在F1组合间为493.22~1554.35μg/g,在亲本间为506.07~1164.03μg/g,F1组合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大多显著高于其中亲值和低亲值。(2)各F1组合不同挥发性香气物质表现出的杂种优势强度明显不同,其中亲优势的大小为新植二烯(17.88%)>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15.38%)>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8.07%)>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5.81%)>类西柏烷降解产物(2.75%)>美拉德反应物(2.62%);新植二烯(3.62%)和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3.15%)表现为正向超亲优势,其他各类香气物质均表现为负向超亲优势。(3)除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外,F1组合的其他各类挥发性香气物质均受高亲值和中亲值的显著影响;大部分香气物质在中亲优势间和超亲优势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以上结果为烤烟亲本选配和香气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烤烟钾含量与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及感官质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四川主产烟区40份烤烟样品为材料,研究了烟叶钾含量与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及感官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烟区烤烟钾含量为(19.36±4.53)g·kg-1,呈现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的趋势;对烤烟钾含量进行聚类分析,表明烤烟钾含量与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高钾类烟叶的新植二烯、类胡萝卜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和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均明显高于中钾类、低钾类烟叶,而类西柏烷降解产物含量在类群间的差异不显著;当烤烟钾含量为10~35.g·kg-1时,钾含量与香气质、香气量、余味、燃烧性和评吸总分均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但与杂气、刺激性和灰色的回归关系则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因型烤烟不同肥力下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7个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在不同肥力水平下烤后中部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将GC/MS联用仪对烤后烟叶样品进行定性分析,将检出的致香物质分为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4类进行分析,其中韭菜坪二号和秦烟96在不同肥力水平下4类致香物质含量均表现为低肥>中肥>高肥;红花大金元在不同肥力水平下4类致香物质含量均表现为中肥>高肥>低肥,规律明显。低肥水平下,韭菜坪二号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最高,达到198.71μg/g;红花大金元在中肥和高肥水平下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均最高,分别达到247.41μg/g和179.82μg/g。对不同基因型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的变异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苯丙氨酸类物质的变异受基因型和肥力水平的影响较大,类胡萝卜素类物质含量的变异受基因型和肥力水平的影响较小,而棕色化产物、类西柏烷类和新植二烯等致香物质的含量变异受基因型和肥力水平的影响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楚雄州不同生态烟区烤烟致香成分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0年云南省楚雄州九县一市10个生态区的K326品种C3F等级烟叶为原料,采用GC/MS联用仪对烤烟致香成分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C/MS测定共检测出64种挥发性致香物质,其中,有28种成分在不同生态区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5种呈显著差异(P0.05);按香气前体物分成6类,类西柏烷类物质总量、新植二烯和其他类总量呈极显著差异,棕色化反应产物类总量呈显著差异,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和苯丙氨酸类总量没有显著差异。致香物质总量和新植二烯总量禄丰最高,类西柏烷类物质总量和其他类总量牟定最高。根据对致香物质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排序:牟定禄丰大姚武定双柏永仁南华元谋楚雄姚安;将楚雄州10个不同生态区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4类:南华、双柏、武定、永仁、元谋和楚雄一类;大姚和禄丰一类;牟定和姚安各为一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烤烟中性致香成分与感官评吸质量的关系,提高平顶山烟区烟叶质量及工业可用性。[方法]以平顶山市5个县市的3个烤烟主栽品种为材料,对烤烟下部、中部、上部叶片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进行了分析,并对二者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同时对平顶山烟叶的中性香气成分与津巴布韦烟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平顶山烟区叶片共检出28种主要中性香气物质,且下部叶(1 298.60μg/g)、中部叶(1 084.77μg/g)、上部叶(1 223.35μg/g)中性香气物质总含量均高于津巴布韦对应部位烟叶,下部、中部叶片的酯类物质含量显著低于津巴布韦烟叶,但上部叶片酯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津巴布韦烟叶。不同中性香气物质对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不同,醇类物质对余味、甜度影响最大,对香气质、透发性影响最小;醛类物质对香气量、杂气、劲头影响最大,酮类物质对香气量影响最小;酯类物质对刺激性、浓度影响最大,对杂气、柔细度影响最小;新植二烯对香气质、柔细度、透发性影响最大,对余味、甜度、刺激性、劲头、浓度影响最小,而新植二烯和酯类物质对总体感官评吸质量影响最大。对平顶山与津巴布韦的烟叶中性香气成分进行聚类分析,上部叶以郏县、叶县、鲁山烟叶与津巴布韦烟叶较为接近,中部、下部叶以叶县烟叶与津巴布韦烟叶最为接近。[结论]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看,平顶山烟叶具有优质烟叶的潜质,从中性香气成分与感官评吸质量的关系看,在今后的科研、生产中应更注重烟叶新植二烯和酯类物质含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不同烤烟产区烟叶中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64,自引:14,他引:164  
为了探索不同烤烟种植生态区烟叶的香型和香气质量与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相关性,1999—2001年分别对5个主产烟区具有典型香气特征的烤烟样品中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了跟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烟叶质体色素的降解产物在挥发性香气物质中含量最高.占所测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的85%~96%.其中以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对烤烟香型和香气质量的影响最大,西柏三烯类降解产物和糠醛类化合物在南方清香型烟叶中含量较高,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和乙酰吡咯在北方浓香型烟叶中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四川五个烟区烤烟挥发性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四川5个烟区烤烟挥发性香气成分特点,利用GC-MS对各烟区烤烟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类分析并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各地香气成分存在差异,烟区被分为三大类:Ⅰ类包括凉山和攀枝花,该类特点是新植二烯和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相对含量较低,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和美拉德反应产物相对含量较高;Ⅱ类包括泸州和宜宾,该类特点是新植二烯和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相对含量较高,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和美拉德反应产物相对含量较低;Ⅲ类包括广元,该类特点是新植二烯相对含量较低,其余成分相对含量较高。不同生态环境下烤烟香气风格可能跟烟叶中质体色素降解产物与其他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有关,通过构建合理的烟叶挥发性香气成分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进行烟草种植科学区划。  相似文献   

12.
云南主产烟区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云南5个烤烟主产区K326以及福建泰宁翠碧一号烟叶为供试材料,对其中性致香成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提取表征样本在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的中性致香成分指标,并对提取的差异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对提取的云南5个主产烟区间烟叶中性致香成分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时,红河和大理分类正确、区分效果好,其次为曲靖地区,但玉溪和昆明地区分类、区分效果一般。(2)对提取的福建泰宁地区与云南5个主产区烟叶中性致香成分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时,云南5个主产烟区、福建泰宁分别聚为一类,并且两类别区分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恩施主产烟区烤烟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恩施主产烟区生产的烤烟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在不同产地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恩施烤烟拉力较小,厚度、单叶重和叶面密度均较适宜,平衡含水率和含梗率较高;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较高,糖碱比值较大,总氮、氯和挥发碱含量较适宜,氮碱比值较低,化学成分尚欠协调;香气质好量足,感官评吸质量较好,烟叶配伍性强,利用价值较高.不同产地闻烤烟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均存在显著差异.5大类中性致香物质及其总量均在不同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成丰和宣恩的中性物质总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植烟土壤改良的新途径,2006-2007年.在重庆市武隆县研究了黑麦草不同翻压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黑麦草后,烟株的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和茎围比对照有所增加;同时,降低了烟株病害的发生.翻压黑麦草后,降低了中部烟叶总氮和烟碱的含量;增加了总糖、还原糖、苯丙氨酸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类物质、棕色化产物类物质、类西柏烷类物质、新植二烯的含量和中性香气成分总量,使化学成分更加协调.翻压黑麦草后增加了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中等烟比例.  相似文献   

15.
贵州烤烟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香气物质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贵州烟叶原料质量,提高其可用性,以贵州4个烤烟产区的33个烟叶样品为材料,采用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广泛的差异,但还原糖含量在地区间稳定性较好;常规化学成分和众多香气成分都存在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香气物质之间的第Ⅰ典型相关系数(0.911**)达极显著水平,共得到6个与典型变量相关显著的性状,分别为烟碱、钾、美拉德反应产物、芳香族氨酸降解产物含量、糖碱比和氮碱比。  相似文献   

16.
不同醇化阶段复烤片烟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不同醇化阶段烤烟片烟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和感官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醇化的进行,总植物碱、总挥发碱、pH值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总挥发酸则持续增加,而总氮、氮碱比在整个醇化阶段无明显变化,总挥发酸和pH值在醇化结束时与醇化前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②香气成分除新植二烯外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美拉德反应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在不同醇化阶段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③不同醇化阶段片烟感官质量均存在显著的差异,醇化12~15个月时,评吸总分达到最高,随着醇化的继续进行,评吸总分逐渐降低。④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醇化阶段片烟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与感官质量之间关系密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醇化过程中烤烟片烟主要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成分在不同醇化阶段、不同地区、不同等级间的变化,并对其主要化学成分与中性致香成分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含量随着醇化的进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中性致香成分除新植二烯外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醇化结束和醇化开始的总糖、还原糖、美拉德反应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B2F与C3F的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糖碱比、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也存在显著差异.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总植物碱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新植二烯和中性致香成分总量与总糖、还原糖含量呈现较强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与土壤养分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土壤养分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针对平顶山不同部位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与对应的土壤养分关系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速效钾对美拉德反应产物和酮类致香物质总含量影响较大;全Ca对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和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影响较大;速效磷对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影响较大;氯对新植二烯含量影响较大。总体来看,速效钾、速效磷和全Ca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影响较大,土壤有机质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主产烟区118份烤烟样品为材料,运用方差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类群口感特性烤烟叶片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我国烤烟口感特性平均值为11.09,变幅为8.50~13.60,烤烟口感特性在不同部位、不同香型间存在显著差异;②在不同口感类群烟叶中,有13种单一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和基于香气来源划分的4类中性香气物质总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③不同口感类群烟叶的中性香气物质总因子得分高低表现为:高口感类群>中口感类群>低口感类群;在高口感和中口感类群中,以综合因子得分较高的烟叶样本居多,而在低口感类群中则相反;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价烟叶口感特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