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蕨菜孢子萌发及生育进程与诸因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蕨菜孢子没有休眠性,成熟的褐色粉孢子播种后萌发快,生长势强;孢子萌发与光照时间无关,原丝体绿化要求每天1-24h的光照。MMG其质是促进孢子萌发及生长发育的最佳处理。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8℃,最适温度为25-28℃,高于30℃抑制孢子萌发,受精及幼孢子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28℃,最适温度为28℃。  相似文献   

2.
王英姿  张伟  赵明  刘学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28-4829,4831
[目的]探究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与产孢的条件。[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温度、pH及光照对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及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氮源中,氯化铵最利于菌丝生长,硫酸铵最利于病菌产孢;碳源中,葡萄糖和蔗糖最利于菌丝生长,蔗糖最利于病菌产孢;分生孢子在碳、氮营养液中均不能萌发,而果梗煮液最利于孢子萌发。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30℃;适宜产孢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30℃;适宜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28~32℃。适宜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范围是3~5,最适pH为3;适宜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2~9,最适pH为3~5。光照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无影响,但全光照能抑制病菌产孢。[结论]为葡萄白腐病的预警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5.8 ̄6.3,糖分及光照对孢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稻曲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 ̄28℃,最适pH值为4.92 ̄6.98,菌丝生长对碳源选择性不强,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贮存在田间的厚垣孢子及菌核的萌发能力大大高于室内。其在7、8、9这3个月的萌发能力明显高于其它月份,这一现象与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条件下臭椿盘长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菌株SQD-107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情况.该菌株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最多;在供测碳源中病原菌对蔗糖、葡萄糖利用较好,供测氮源中对硝酸铵、氯化铵利用较好.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5℃;产生分生孢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25~30℃;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35℃,最适25℃.在pH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7~8;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为7.孢子萌发最适pH 6~8.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持续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5.
柱花草炭疽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柱花草炭疽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柱花草炭疽病菌为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Sacc.)病菌生长温度15~36℃,适宜生长温度25~30℃分生包子萌发的温度6~40℃,最适萌发温度为28℃,分生孢子饱和温度下萌发率为83.1%,在饱和湿度加水滴中达87.9%,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9℃,10min病菌生长的pH值是2.5~  相似文献   

6.
芦笋茎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芦笋茎枯病病株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明确其病原菌为天门冬拟茎点菌[Phomopsis asparagi(Sacc.)Bubak].对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温度、pH等条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病菌菌丝的生长以PSA培养基为最适;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0,光照对菌丝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丝致死温度为60℃10min.病菌分生孢子在加番茄汁的培养液中的萌发率明显优于其他培养液.其中以麦芽糖番茄汁中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20℃;最适pH值为9~10,光照对孢子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10min.  相似文献   

7.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是AlternariamailRoberts的强毒株系,该菌生长发育温度范围是5~35°C,最适温度为28℃。在pH3~9之间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但以4.5~6.0为最佳。各光照处理对菌落的形成差异较明显,以黑暗与日光灯交替处理病原茵生长最快。该茵在PSA、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且产孢呈大。病原菌能有效地利用碳源,以萄葡糖最佳,蔗糖次之。氮源以牛肉胨最好,尿素最差,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在5~35℃,最适萌发温度为25℃。在湿度试验中,当相对湿度高于85%时,孢子萌发率逐渐提高。该菌孢子致死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8.
葡萄白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葡萄白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具有较宽的酸碱度适应范围,最适pH值为3~5;PDA是病原菌培养的较好培养基;在营养方面,不同碳源对病菌生长快慢顺序是:单糖>双糖>多糖,葡萄糖是较佳的碳源;不同氮源影响病菌生长速度的顺序是:无机氮>有机氮,最适氮源为NH4Cl。碳源比氮源更适合该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碳源中葡萄糖、氮源中NH4Cl和KNO3溶液最适合分生孢子萌发,适宜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适宜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pH值4~6,最适pH值为5。光暗交替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9.
瓜类蔬菜穴盘育苗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瓜黄瓜属葫芦科,为喜温蔬菜,发芽适宜温度范围为25℃~35℃,萌发最适温度为25℃~35℃,苗期生长适宜温度为白天22℃~25℃,夜间10℃~12℃。黄瓜喜光照充足、温暖环境,其光补偿点为2000lx,光饱和点为55000lx。宜生长在肥沃、疏...  相似文献   

10.
杏果实黑斑病病原鉴定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杏果实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黑斑病进行了报道,根据病原菌致病性、生物学特性、培养性状及形态研究结果,鉴定其病原是一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适宜病原菌生长的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为28℃,适宜pH值为4~8,最适pH值为5.78.以蛋白胨或酵母汁为氮源,淀粉或乳糖为碳源有利于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30℃,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1.
对芝麻镰孢茎枯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供试10种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在查氏琼脂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30℃,最适温度25℃;最适pH值为7;光照抑制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min.病原菌在VBC培养基上易于产孢,产生的孢子多为大型分生孢子,而在CA培养基上产生小型分生孢子较多;产孢温度范围10~30℃,最适30℃,最适pH值为9.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碳源为1%木糖溶液,适宜氮源为0.01%脲溶液;分生孢子在10~30%温度问均能萌发,最适25℃;萌发最适pH值为8,光照抑制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52℃10min.  相似文献   

12.
水稻黑粒病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形态观测、梯度温度菌丝生长量试验和孢子萌发试验对稻黑粒病病菌———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lu nata)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分生孢子的大小为18.7~25.5μm×7.1~10.9μm,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5℃,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35℃,与以往的报道相比,分生孢子较小,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偏高。  相似文献   

13.
百合炭疽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合炭疽病菌Coletotrichumliliacearum菌丝生长最适温为25℃,产孢温度范围25~35℃,孢子发芽适温为25℃,致死温度54℃10min。孢子萌发适宜相对湿度为RH100%。病菌在pH3.1~9.3范围内都能生长,pH6.2~8.2时产孢量较多,pH5.3~7.0时孢子萌发率最高。百合茎浸出液能刺激孢子发芽。田间病菌存活期在15个月以上。该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都能利用,而氮源则以硝态氮、氨基酸态氮和有机氮利用较好,氨态氮抑制病菌生长,该菌对碳、氮的利用还受光照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球孢白僵菌对黄斑星天牛幼虫侵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斑星天牛幼虫僵尸上分离到的球孢白僵菌经生物学特性的测定,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27℃;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相对湿度为100%。温度偏高和湿度较低的条件下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利用该菌的分生孢子的悬浮液浸染黄斑星天牛幼虫,其侵染过程为分生孢子萌发入侵,形成筒形孢子,简形孢子萌发菌丝,菌丝向体表生长和形成分生孢子5个时期。  相似文献   

15.
玉米瘤黑粉病菌冬孢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玉米瘤黑粉病菌冬孢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明确了该病菌冬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3-5,在自然光周期条件一萌发较好,以及适宜的营养培养液和浓度,适宜萌发的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6.
香荚兰尖孢镰刀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azysporum Schlf.sp.vanillae Grdon]是香荚兰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本实验从温度、pH值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找出孢子致死温度,及光照对菌落生长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在5~37℃间均能生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孢子萌发温度范围5~36℃,最适温度为27℃;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10min),菌丝生长最适pH为6.5,孢子萌发最适pH为4;该实验还表明全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抑制的作用,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7.
番红花丛花青霉菌(Penicillium corymbiferum)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红花丛花青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5-25℃,最适pH值为6,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10min。分生孢子在蒸馏水中不萌发,1%寄主汁液和其它不同的营养液均有促进孢子萌发的作用。在供试6种药剂中以50%多菌灵和50%托布津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甘肃省河西走廊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0号生理小种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5~40℃均可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28℃;最适pH为7~8;12 h/d光照+12 h/d黑暗环境有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与木糖,最适氮源为甘氨酸。病菌分生孢子产孢量最适温度28℃;最适pH为7;最适碳源为果糖和乳糖、木糖。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5℃;适宜pH为6~8;最适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半光半暗、全黑暗分别有利于产孢和孢子萌发。菌丝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分别为55℃和57℃,10 min。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内生物量测定,研究不同温度、酸碱度及光照对榆白涩病病菌菌丝、病原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榆白涩病病菌菌丝在5~30℃温度范围内均可以生长;最适病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5℃;pH值3~11范围内病原菌丝均可生长;菌丝生长最适的pH值为9。榆白涩病病菌孢子萌发率与温度呈正相关,5~35℃温度范围内病原孢子均可萌发;最适于榆白涩病病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30℃;最适孢子的生长pH值为8。全光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不同光照试验表明光对孢子萌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蹄金褐色叶斑病菌(Pyrenophora dichondrae sp.nov.)在PD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温为25~28℃,适宜pH5~7,全黑暗促进产孢,全光照促进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最好,麦芽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以硝酸钙最好,氯化铵最差。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8℃,最适相对湿度为90%~100%,最适pH6~8,最适于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是硝酸钠。子囊孢子致死温度是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