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欧李砧木对桃叶片解剖结构及抗旱能力的影响,以瑞蟠4号/欧李和瑞蟠4号/毛桃的叶片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应用光学显微技术,测定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等16个与抗旱相关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及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毛桃砧相比,欧李砧显著增大了叶片厚度、气孔大小、上下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显著降低了栅栏组织细胞长度、海绵组织厚度、组织紧密度和组织疏松度(P0.05)。16项指标(权重)反映抗旱能力顺序为:海绵组织厚度(0.256)组织紧密度(0.253)栅栏组织细胞长度(0.250)海绵组织细胞宽度(0.243)海绵组织细胞长度(0.241)气孔密度(0.234)下表皮厚度(0.231)上表皮厚度(0.227)栅栏组织细胞宽度(0.217)栅栏组织厚度(0.214)=组织疏松度(0.214)上角质层厚度(0.211)栅海比(0.195)下角质层厚度(0.165)气孔大小(0.158)叶片厚度(0.086)。运用隶属函数法结合各指标所占权重综合评价得出:瑞蟠4号/欧李的抗旱性强于瑞蟠4号/毛桃。表明欧李砧木对桃叶片解剖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并能提高桃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石蜡切片法制片,观察了4个扶芳藤品种茎、叶横切面的解剖结构,发现不同扶芳藤品种茎、叶的解剖结构相似,但其结构参数差异较大。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宽瓣扶芳藤的茎表皮角质层厚度、叶片上表皮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及叶片栅栏组织厚度等4个抗旱指标均最大,与另外3种品种间差异显著;金边扶芳藤的上述4个指标最小与另外3个品种间差异也显著。同时得出扶芳藤茎和叶片的表皮细胞外壁的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及叶片栅栏组织细胞的排列方式等结构特征与其抗旱性相关。4个扶芳藤品种的抗旱顺序从强到弱依次为宽瓣扶芳藤﹥红脉扶芳藤﹥紫红扶芳藤﹥金边扶芳藤。  相似文献   

3.
运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我国青藏高原66种草地植物优势种的叶解剖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叶解剖特征与海拔、生长季降水及生长季均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草地植物叶片具有很多适应高寒环境的结构特征,如表皮层厚且表皮细胞大小差异显著,表皮毛等表皮附属物发达,异细胞丰富,通气组织普遍发达等;叶片各组成部分厚度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海绵组织厚度变异最大,其次为上角质层、下表皮层、下角质层、上表皮层、栅栏组织,叶片厚度的变异最小;青藏高原草地植物叶片各组成部分的厚度存在协同进化,上下角质层厚度呈强烈正相关,海绵组织厚度与叶片厚度相关性最强;青藏高原草地植物叶片各组成部分的厚度与海拔、生长季降水、生长季均温3个重要环境变量呈较弱的相关性,总体表现为随海拔升高叶片各组成部分的厚度减小,而随生长季降水和生长季均温的增加叶片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异质生境下分布的5个新疆野扁桃居群在同质园条件下叶片生长发育进行研究,并对其叶片形态(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叶长宽比)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表型在所有的居群内及居群之间的变异都较为显著,居群内的变异高于居群间。通过对新疆野扁桃5个居群叶片表型多样性的评价研究,为进一步综合研究新疆野扁桃植株形态多样性奠定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5.
南疆不同生境骆驼蓬叶片解剖结构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南疆不同居群骆驼蓬植物叶片对生境的适应性,采用石蜡切片法制作切片,每个材料选5个观察视野,用DMB5-223I-5图像处理显微镜照相,并用Arcview3.3软件测定叶片厚度、上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及下角质层厚度。结果表明:3个不同居群中骆驼蓬叶片指数存在着显著差异;骆驼蓬-1叶片厚度、上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及下角质层厚度最大。各指标之间差异系数相差不大。骆驼蓬-2的栅栏组织厚度最大,其栅海比最高,为1.65。不同居群骆驼蓬叶片解剖结构的显著差异性表明不同的环境因子影响了骆驼蓬的生长发育,通过比较可知3个居群骆驼蓬适应性顺序为L-1L-2L-3,体现了植物为适应环境变化所形成的生存对策。  相似文献   

6.
油棕叶片冷冻切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便于研究油棕叶片的解剖结构,获得高质量的冷冻切片,对油棕叶片冷冻切片关键参数进行研究,优化了快速观测油棕叶片解剖结构的冷冻切片方法。结果表明:以油棕嫩叶为实验材料,初切成2 mm×2 mm规格;冷冻包埋块为5 mm×5 mm,在-30℃冷冻速冻台上,设置冷冻箱-20℃,标本头-10℃,可切出厚度5μm以上的冷冻切片,切片效果好。该方法可用于研究油棕叶片解剖结构的切片制作和显微观测,在油棕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喜钙、兼性和嫌钙7种乔木植物的19个叶片解剖结构指标。经主成分分析发现,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可有效区别喜钙植物、兼性植物和嫌钙植物。喜钙植物不具有蜡质层和角质层,在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中脉厚度、上下表皮厚度、细胞总层数、栅栏细胞层数、海绵细胞层数、栅栏细胞高度、最大导管直径等方面均小于嫌钙植物,而兼性植物介于喜钙植物和嫌钙植物之间,变化幅度较大。此外,短期外源Ca2+处理并不能显著改变喜钙植物叶片解剖特征,进一步证实喜钙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特征是其长期适应钙生环境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低温胁迫是影响西南喀斯特地区植物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的重要因素。为探明西番莲不同品种在生理结构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它们在低温胁迫下适应性存在差别的原因,以2个品种及4个基因型的一年生西番莲扦插苗标准株为研究对象,常温下解剖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观察形态结构;并观察2个品种西番莲叶片在不同低温胁迫下的解剖结构,研究叶片形态结构与其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寒品种(平塘1号)及抗寒基因型(黔乡香1、2、3、4号)和不抗寒品种(紫香1号)的解剖结构只在叶片木质部维管束的形态构造上存在明显区别。不同梯度(5.0、2.5、0、-2.5 ℃)低温胁迫处理后,紫香1号的叶片在未受到冻害损伤前(-2.5 ℃处理下紫香1号叶片损伤明显),其长度、宽度和厚度均显著大于平塘1号;紫香1号未明显损伤的低温胁迫处理下,2个品种的蜡质层厚度十分接近,无显著性差异;2个品种的叶脉维管束长度及宽度无明显变化;紫香1号可承受的低温(5.0 ℃)处理下,2个品种叶脉厚度及栅栏组织长度无显著差异,但在紫香1号受冷害的低温(2.5 ℃)及更低的冻害温度(0 ℃和-2.5 ℃)下,平塘1号的叶脉厚度和栅栏组织长度极显著大于紫香1号;2个品种的海绵组织厚度均随着温度的降低不断增加,平塘1号的海绵组织厚度始终小于紫香1号;2个品种的组织结构紧密度及叶脉突起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随着胁迫温度的不断降低,平塘1号的组织结构紧密度及叶脉突起度的增大比例大于紫香1号;2个品种的组织结构疏松度在紫香1号明显受冻害前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受叶片本身大小及厚度影响,平塘1号的组织结构疏松度大于紫香1号。综上所述,抗寒性较强的平塘1号的叶片长、宽较小,叶片较薄而叶脉厚,栅/海比较高,组织结构紧密度及叶脉突起度大;不抗寒品种紫香1号则反之。  相似文献   

9.
对烤烟下、中、上3个部位叶片成熟过程中叶片厚度等结构变化研究表明:随烟叶部位的上升,叶片厚度、栅栏组织细胞宽度、细胞间空隙率均表现为随之降低的变化规律;随着烟株移栽后天数的增加,新鲜烟叶的上部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细胞宽度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变化规律.3个烟叶部位之间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细胞宽度的差异极显著,细胞间空隙率的差异不显著;在田间不同生长时期栅栏组织细胞宽度的差异极显著,叶片厚度的差异显著,细胞间空隙率的差异不显著.烟株移栽后天数与栅栏细胞宽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厚度和细胞间空隙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烟叶栅栏组织细胞宽度与叶片厚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西藏半干旱区5种灌木叶片结构的抗旱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生物显微制片技术,对西藏半干旱区5种抗旱灌木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测定了其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气孔密度、气孔长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和主脉维管束直径等10个旱性结构指标,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隶属函数对种间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的灌木叶片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这是植物长期适应高原干旱环境的结果;10个指标在各灌木树种间的差异极显著;筛选出了3项具有代表性的旱性结构指标——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和气孔长度。5种灌木的抗旱性大小顺序为:砂生槐>拉萨小檗>白刺花>江孜沙棘>矮锦鸡儿。  相似文献   

11.
以冷季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暖季型马尼拉草(Zoysia matrella)为试验材料,通过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PP333)对2种草坪草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后,2种草坪草的解剖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在600mg·L~(-1)多效唑处理下,2种草坪草叶片的泡状细胞长度最长,叶片角质层厚度和表皮细胞厚度增加最多,茎角质层厚度为最厚,维管束直径达到最大。综合不同浓度多效唑对2种草坪草解剖结构的影响,以600mg·L~(-1)多效唑处理效果最佳,可作为2种草坪草生产和养护管理上的参考用量。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山茶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植株的成熟叶片为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测定了叶片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结构疏松度等耐旱相关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9个指标在3个倍性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最终选出最具代表性的5项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值计算及耐旱性综合评价,得出不同倍性间的耐旱潜力的大小顺序为四倍体二倍体六倍体,所得结果可为云南山茶的定向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分析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 Dode)雌、雄株的解剖结构,阐明不同性别植株间在不同性状参数间的差异,为滇杨的遗传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理及丽江两地采集的滇杨雌、雄株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雌、雄株茎和叶组织解剖结构,并进行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1)滇杨雌、雄叶片解剖结构组成相似,但在具体的细胞大小上却存在显著差异(P0.05)。滇杨雄株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均小于雌株,但雄株叶片的上、下表皮厚度、栅海比、组织结构紧密度及主脉木质部面积占维管束面积百分比等复合性状指标均高于雌株;不同地区雌、雄株叶片解剖结构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2)比较雌、雄株茎段解剖结构特征,发现雌株的表皮、皮层、木质部厚度、髓直径与茎直径显著高于雄株(P0.05),但滇杨雌、雄株茎段的表皮厚度、木质部厚度与髓直径在茎段中所占的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丽江地区滇杨雌、雄株茎段的各项解剖结构参数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大理地区的雌、雄株茎段表皮厚度占茎直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滇杨雄株在茎、叶解剖结构方面均比雌株有一定优势,该优势可能与自然界中雌株濒危的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14.
低温胁迫对油棕叶片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的油棕幼苗为材料,根据温度的日变化规律,设置4个不同的温度处理,分别为CK(自然温度处理),16℃(T1处理)、12℃(T2处理)、8℃(T3处理),处理20 d后,分析在不同低温处理下叶片大量和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棕叶片氮、磷、钾和镁含量在T1和T2处理下比CK有所降低,其中叶片氮、磷和镁的含量在CK、T1、T2处理之间都未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平;叶片钾和镁的含量在T3处理反而最高;铜和铁的含量在CK处理下最高,但各处理间差异不大;锰和锌的含量在低温处理下都比CK高,尤其在T2和T3处理下,和CK都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平。该结果为进一步探明低温对油棕养分的吸收和运转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不同居群假俭草叶片比较解剖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 15个不同居群的假俭草叶片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 .结果表明 :这些假俭草在气孔密度、表皮细胞长度、表皮细胞宽度与厚度、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叶肉层厚度、维管束直径的大小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 .在多数情况下 ,匍匐枝气孔密度要大于相应的直立枝的气孔密度 ,匍匐枝气孔密度的变幅是 111 3~ 171 98个 mm2 ,而直立枝气孔密度的变幅是 90 91~ 14 6 2 2个 mm2 ;直立枝下表皮细胞长度要大于相应的匍匐枝下表皮细胞长度 ,直立枝下表皮细胞的变化范围是 93 75~ 12 3 0 7μm ,而匍匐枝下表皮细胞的变化范围是 76 94~ 99 92 μm ;直立枝上、下角质层的厚度要大于相应匍匐枝的上、下角质层的厚度 .对测定的数量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 ,将其分为 6大类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裸果木适应旱生环境的结构特征,为裸果木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石蜡切片法对2个不同生境的裸果木进行叶片解剖学研究。[结果]与生长在水分条件较好的裸果木相比较,生长在干旱生境的裸果木叶片解剖结构具有以下特征:①叶面积显著减少;②叶表皮细胞厚度和角质层厚度均增加,后者不显著;③栅栏组织细胞排列更紧密;④主脉维管束的面积及其在叶片组织结构中的比例增加。[结论]裸果木旱生环境的解剖特征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旱生环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的12个杨树无性系抗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对12个杨树无性系进行抗旱能力评价,为杨树新品种选育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杨树无性系84K、I-101、107、A23、A39、A50、A54、La、Pa、Qg、Ta和Ti的1年生扦插苗成熟叶片为材料,通过常规石蜡切片法制作切片,Motic光学显微镜下观测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主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等7项抗旱性结构指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无性系间这7个指标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评判各指标间的关联程度,运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影响抗旱性的主要指标,最后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 12 个杨树无性系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2个杨树无性系的7项抗旱性指标之间差异较大,叶片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主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CTR分别为1.94~17.07 μm、5.82~26.23 μm、3.28~18.96 μm、39.62~201.59 μm、496.99~1 712.35 μm、25.53~86.94 μm和27%~66%,变异系数分别为40.11%,49.02%,50.08%,39.13%,32.04%,27.87%和59.09%。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角质层厚度与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主脉厚度、CTR 之间以及下表皮厚度与栅栏组织厚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指标间均呈极显著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和 CTR 3个指标为杨树无性系抗旱性评价的主要指标,最后运用隶属函数法得出12个杨树无性系抗旱能力排序为:A50>Qg>Ti>A23>La>107>Ta>A54>I-101>A39>84K>Pa。【结论】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杨树的抗旱特性,可以作为评价杨树无性系抗旱能力的指标。无性系 A50、Qg、Ti、A23和La抗旱性较强,可作为优良杨树无性系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制定蓖麻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蓖麻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分析种植密度与植株性状和叶片产量性状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不同密度对蓖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蓖麻种植密度与植株株冠径、主茎上部分枝数量、叶片长度和叶柄长度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主茎叶片重量相关性显著(p<0.05);主茎叶片重量与叶片宽度、叶柄长度、叶柄厚横径、叶片重量、每千克叶片数量和叶片重量等指标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主茎直径、叶片长度、叶柄宽横径和叶柄重量等指标之间相关性显著(p<0.05)。蓖麻不同种植密度与除植株上部分枝量外的其余指标的回归方程符合二次曲线规律。种植密度对叶片产量影响主要表现为一定范围内随种植密度增加,蓖麻叶片长度及叶片重量显著增加,叶片宽度显著增大,从而显著提高叶片产量。  相似文献   

19.
以天南星科中的植物羽叶蔓绿绒(Philodendron pitfieriEngl.)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培对其植株叶解剖结构的影响,并测定了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等指标,以期为水培植物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①水培后表皮细胞厚度、角质层厚度及细胞大小均显著增加,但下表皮的气孔密度显著减少;②水培后叶片及叶柄的维管束占叶横切面的百分比显著减少但是导管直径明显增大,通气组织占叶横切面的百分比及其直径均显著增加;③水培后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减少,脯氨酸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叶龄鹊肾树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光学显微观察,测定其叶片厚度、表皮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并对栅海比(P/S)、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疏松度(SR)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干旱胁迫和复水对不同叶龄鹊肾树叶解剖结构的影响,以探讨其叶片的形态解剖特征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响应机制,也为鹊肾树科学引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面对干旱胁迫,鹊肾树各部位叶片形成了与水分环境相适应的一些解剖结构特征。叶栅栏组织细胞出现短缩现象,由1~2层增至2~3层;海绵细胞长柱状排列整齐、致密,上下表皮角质层均加厚,上下表皮出现更多的表皮毛以抵抗逆境胁迫。复水后,叶片疏松度增加,表皮毛相应减少。(2)对基部、中部、顶部叶片的10个解剖性状指标值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可用上表皮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栅海比这3个指标来描述干旱胁迫和复水对不同叶龄鹊肾树叶解剖结构的影响。(3)随着干旱胁迫的进行,鹊肾树叶上表皮角质层厚度和叶片厚度增大,复水后恢复正常,中部叶和顶部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灵敏度优于基部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