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干旱胁迫下三叶木通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为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修复植物材料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盆栽喀斯特地区适生植物三叶木通并进行连续干旱胁迫处理,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Li-6400光合仪分别测定其幼苗叶片的解剖结构参数和光合参数,分析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特征变化,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随土壤相对水含量(SRWC)的降低,三叶木通幼苗叶片呈厚度变薄、水含量降低和栅栏组织缩短变紧密等变化趋势;总叶绿素(Chlt)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下降,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SRWC降至29%时,大部分解剖指标和光合指标呈显著性差异变化(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于1.000的叶片解剖指标特征值中有4个主成分的载荷值差异极大,贡献率达88.195%,主要指标为栅栏组织、下表皮、木质部和海绵组织;大于1.000的叶片光合指标特征值有2个主成分的载荷值差异极大,贡献率达83.277%,指标为Gs和Chlt。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RWC与叶片水含量(LWC)、Chlt、Pn、Gs、胞间CO2浓度(Ci)、Tr、气孔限制值(Ls)及叶片解剖结构中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木质部厚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WUE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三叶木通幼苗在干旱胁迫下通过改变叶片结构特征、降低光合作用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方式适应干旱频发的喀斯特环境;SRWC为29%可视为三叶木通幼苗受干旱胁迫的起点;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木质部及Gs可作为三叶木通耐旱性品种筛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是影响西南喀斯特地区植物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的重要因素。为探明西番莲不同品种在生理结构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它们在低温胁迫下适应性存在差别的原因,以2个品种及4个基因型的一年生西番莲扦插苗标准株为研究对象,常温下解剖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观察形态结构;并观察2个品种西番莲叶片在不同低温胁迫下的解剖结构,研究叶片形态结构与其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寒品种(平塘1号)及抗寒基因型(黔乡香1、2、3、4号)和不抗寒品种(紫香1号)的解剖结构只在叶片木质部维管束的形态构造上存在明显区别。不同梯度(5.0、2.5、0、-2.5 ℃)低温胁迫处理后,紫香1号的叶片在未受到冻害损伤前(-2.5 ℃处理下紫香1号叶片损伤明显),其长度、宽度和厚度均显著大于平塘1号;紫香1号未明显损伤的低温胁迫处理下,2个品种的蜡质层厚度十分接近,无显著性差异;2个品种的叶脉维管束长度及宽度无明显变化;紫香1号可承受的低温(5.0 ℃)处理下,2个品种叶脉厚度及栅栏组织长度无显著差异,但在紫香1号受冷害的低温(2.5 ℃)及更低的冻害温度(0 ℃和-2.5 ℃)下,平塘1号的叶脉厚度和栅栏组织长度极显著大于紫香1号;2个品种的海绵组织厚度均随着温度的降低不断增加,平塘1号的海绵组织厚度始终小于紫香1号;2个品种的组织结构紧密度及叶脉突起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随着胁迫温度的不断降低,平塘1号的组织结构紧密度及叶脉突起度的增大比例大于紫香1号;2个品种的组织结构疏松度在紫香1号明显受冻害前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受叶片本身大小及厚度影响,平塘1号的组织结构疏松度大于紫香1号。综上所述,抗寒性较强的平塘1号的叶片长、宽较小,叶片较薄而叶脉厚,栅/海比较高,组织结构紧密度及叶脉突起度大;不抗寒品种紫香1号则反之。  相似文献   
3.
为三叶木通的相关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三叶木通研究现状、进展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共检索到相关论文323篇,自1988年以来,三叶木通相关研究文献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总发文量和年发文量都比较低;三叶木通的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陕西、湖南、贵州、四川、江西等三叶木通的主要分布区域;研究主要集中于药用成分及其药效方面,对三叶木通的高效栽培技术、新品种选育、贮藏加工和病虫害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4.
黔南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养分时空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区土壤养分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变异特征,运用传统统计方法研究贵州黔南喀斯特峰丛洼地区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养分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黔南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养分表现出较高的时空变异性,季节变化和坡位对该区域不同土壤养分因子的影响各异,土壤全磷、速效磷表现出养分洼积效应。  相似文献   
5.
两个品种百香果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2个不同品种的百香果(紫香1号和平塘1号)开展营养成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百香果中均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总含量以平塘1号较高;矿物质元素Ca、K含量都较高。此外,百香果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蛋白质、膳食纤维、总糖等营养物质。总体来看,平塘1号在多个营养成分含量方面更为显著,可以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西番莲扦插苗的成活率和成活质量,本研究以黄壤、黄壤:有机肥=1:0.05为扦插基质,以0 mg/L、100 mg/L、200 mg/L为不同梯度的生根粉浓度,探索不同基质和生根粉浓度对西番莲扦插苗成活率、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基质条件下,以黄壤:有机肥=1:0.05配比效果最好,成活率达到93%,生物学特性(主根长、主根数、侧根长、侧根数、侧茎长、叶长、叶宽和叶片数)和生物量(植株重、根重、茎重、叶重)均较黄壤表现好;在不同生根粉浓度梯度下,则表现为200 mg/L >100 mg/L >0 mg/L。说明西番莲扦插繁殖以黄壤:有机肥=1:0.05作为基质,以200mg/L的生根粉浓度处理扦插穗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油茶产量与茶油品质受自身遗传特性及外界环境影响,但在油茶选育及栽培过程中,大多只关注单一指标对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评价体系。为油茶优良品种的选育及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从油茶的生物学特性、影响油茶产油量与茶油品质的生物学因子及环境生态因子进行概述,归纳总结各因子对油茶产量及茶油品质的影响认为,油茶果实含油率及其品质主要受遗传特性(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而产量则主要受生长环境的影响;油茶优良品种选育应综合考虑物种的生物学特性,而推广应用则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树种经济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黔中喀斯特次生林中25种优势树种经济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树种经济功能群。结果表明,基于AHP评价结果与黔中喀斯特森林树种经济性能现状较为一致, AHP在喀斯特森林树种经济功能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中是科学且实用的。黔中喀斯特森林25种优势树种分为7个经济功能群:(1)药用-观赏型高经济功能群( PFGsⅠ),树种为厚朴、喜树和盐肤木;(2)食用型高经济功能群(PFGsⅡ),树种为茅栗和木姜子;(3)食用-工业型中经济功能群(PFGsⅢ),树种有川榛和竹叶椒;(4)食用型中经济功能群(PFGsⅣ),树种为火棘;(5)工业型中经济功能群(PFGsⅤ),树种为滇柏、光皮桦、响叶杨等7种;(6)药用-观赏型低经济功能群(PFGsⅥ),树种为金佛山荚蒾、金丝桃、算盘子等9种;(7)食用型低经济功能群(PFGsⅦ),树种为粉枝莓。描述了各类经济功能群的基本特征,为研究区生态经济型次生林经营的树种选择、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查2009-2010年云南部分猪场对猪主要传染病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本试验主要通过ELISA方法对样品进行血清流行病调查。结果表明,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抗体阳性率为84.33%(1211/1436);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抗体阳性率为74.84%(803/1073);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抗体阳性率为0.00%(0/80);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抗体阳性率为62.26%(287/461);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抗体阳性率为54.25%(83/153);日本乙型脑炎抗体阳性率为63.33%(76/120)。提高PRRSV、PRV、PPV和乙脑疫苗的使用效果是云南省内猪场解决母猪流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草海高原湿地湖泊水质时空变化及水质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草海水质污染状况,开展水质季节变化特征研究,为草海湿地污染治理及保护提供依据。在草海湿地湖泊设置了15个采样点,于2014年8月、11月和2015年1月、4月,分4季进行水样采集。以所测水质参数为基础,运用水质综合评价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草海湿地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并基于营养状态对湖泊水体进行了分区。研究表明:(1)草海TP、TN、CODMn、Chl-a 4种主要水质指标浓度在春季高于其他3个季节,浓度分别达到0.03、0.98、6.30和0.025 mg/L,空间分布呈现由东至西逐渐降低的趋势,草海入水口及码头区域要明显高于湖泊其他区域。(2)草海湖泊营养状态为中营养级别,按4个季度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平均值分为3个区域,A区为东北角入水口及西海游客码头,长年处于富营养状态,为富营养状态区,53.9≤TLI≤63.0,水质处于Ⅳ与Ⅴ类等级;B区为临近县城及入水口区域,季节性富营养状态,为中营养状态区,41.2≤TLI≤46.6;C区为草海湖泊中心延续到阳关山的下游出水口区域,为贫中营养状态区,35.8≤TLI≤39.7;B区和C区水质全年为Ⅲ类等级。(3)各区域主要污染物指标以Chl-a、TN为主,A区形成的主因是城市污水注入,B区形成的主因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城市污水和农药、化肥施用量是治理草海湖泊水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