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优良解磷菌株诱变选育与解磷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解磷菌枯草芽孢杆菌X1055进行紫外线诱变选育,筛选到优良解磷突变株1055Y1。该菌株摇瓶培养72h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最高达到5.22mg/L,解磷能力比出发菌株提高17.8%。在单因子试验筛选最适碳源、氮源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确定接种量、pH、KCl浓度等因素对突变株1055Y1解磷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应用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对突变株1055Y1解磷培养基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在250ml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10.21ml、pH6.75、KCl浓度0.12g/L时,突变株1055Y1解磷达到最佳水平,发酵液有效磷含量达到7.03mg/L。  相似文献   

2.
盐碱地解磷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提高盐碱地中磷素利用率,分别从黄河三角洲及新疆盐碱地筛选得到解磷真菌各10株和6株,经18S r DNA鉴定,确定为曲霉菌属6株,青霉菌属9株,镰刀菌1株。解磷真菌的溶磷指数(SPI)为1.1~2.4;液体解磷量为11.4 mg L~(-1)~231.7 mg L~(-1);培养基的pH下降至3.40~4.97。线性关系分析表明,液体培养基的可溶性磷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r=-0.87)。选取解磷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解磷动力学及耐盐能力测定。结果表明,解磷能力受时间的影响比较大,随着培养基内可溶性磷含量的增加,培养基的pH逐渐下降;所有菌株在NaCl浓度1.5 M条件能够生长,解磷真菌PSDX-8的最适生长NaCl浓度为1.2 M,其耐盐性最强。说明所筛选的解磷真菌具有在盐碱土壤中应用的潜力,这为开发高效磷肥提供了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3.
李静  李明源  张甜  周茜  王继莲 《核农学报》2023,(7):1470-1479
为丰富耐盐碱的解磷菌资源,探究其对盐碱环境中非盐生植物的促生效果,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荒漠盐碱地3种典型盐生植物中分离解磷菌,并基于16S rRNA基因的限制性酶切末端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系统发育分析进行菌种鉴定,挑取解磷能力突出的优良菌株接种至拟南芥和小麦验证其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共分离到141株解磷菌,解有机磷菌株的解磷率介于1.5%~7.6%之间,解无机磷菌株的解磷率介于1.1%~4.7%之间,其中解无机磷量与发酵液pH值呈显著负相关。所有菌株隶属于8个菌属,以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占绝对优势。接种解磷菌株显著增加了非盐碱胁迫下的拟南芥幼苗生物量,尤以解有机磷菌株MHSC29和解无机磷菌株MHCB24的作用最强。接种解磷菌对盐碱土中小麦的地上部分(株高、茎粗、地上干重、叶绿素含量)和地下部分(根干重)均有积极影响,以解有机磷菌株MHSC29、MHCC3和解无机磷菌株APCB2效果最突出。本研究所得菌株进一步充实了耐盐碱解磷菌种的资源库,具备开发为盐碱地微生物肥料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高寒冷凉环境中解磷微生物的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出能适应青藏高原冷凉气候环境下的解磷菌株,以低磷土(有效磷1.48 mg/kg、全磷1.3 g/kg)为试验土壤,以作物生长中的特征温度5、15、25℃来模拟青藏高原的冷凉环境,将胶冻样芽孢杆菌(PaenibBacillus mucilaginosusv)、巨大芽孢杆菌(Priestia megaterium)、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紫变异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ovariabilis)、肉桂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cinnamofuscus)、黄团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oagglomeratus)6株解磷菌接种到土壤中。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土壤的pH、有效磷含量、土壤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机磷组分,筛选出解磷能力较强的解磷菌。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了紫变异链霉菌的处理在任何温度下土壤有效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都高于接种其他菌株的处理,pH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15℃下无机磷组分中Ca2-P和Ca8-P含量要高于其他处理。因此,紫变异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ovariabili...  相似文献   

5.
盐碱地塔宾曲霉菌的解磷能力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发新型解磷生物菌肥,提高黄河三角洲盐碱障碍耕地作物产量。[方法]采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培养的方法,从黄河三角洲盐碱化菜园根际土壤筛选得到一株解磷真菌CT1,即塔滨曲霉菌(Aspergillus tubingensis),对其解磷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解磷菌CT1的解磷能力随发酵液盐浓度升高降低,当发酵液盐浓度在0.03%~6%时,发酵液中有效磷浓度可维持在523.5~338.5mg/L,且解磷菌的溶磷量与发酵液pH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解磷菌CT1在葡萄糖作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状况最好,在(NH_4)_2SO_4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状况最好。接入解磷菌15d的小麦与未接菌的小麦相比,茎长增加了16.24%,茎鲜重增加了12.35%,根长增加了21.6%。[结论]解磷菌CT1对盐碱地小麦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作为提高盐碱地作物产量的新型解磷生物菌肥利用。  相似文献   

6.
山西矿区复垦土壤中解磷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矿区复垦土壤贫瘠、 有效磷含量低。解磷细菌能够将有机磷和难溶性无机磷转化为可溶性磷,促进植物对磷素的利用。因此筛选和鉴定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可为解决矿区生态恢复使用的微生物肥料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初筛菌株,得到D/d1.5的菌株,然后以磷酸钙为磷源,通过液体发酵试验复筛菌株,挑选出解磷率高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As1.223的菌株。以磷矿粉和卵磷脂为磷源,液体发酵试验测定菌株的解磷能力及磷酸酶活性。进行菌株的生长试验以测定菌株温度适宜性、 耐盐性及耐酸碱性。通过形态学、 基因序列分析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综合进行菌株鉴定。 菌落形态观察用营养琼脂平板培养基培养;菌体形态即细胞形态及其大小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基因序列分析采用16S rDNA序列测定,基因在线比对采用EzTaxon数据库;使用美国MIDI公司的Sherolock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菌株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利用无机磷和有机磷平板培养基,从山西省矿区复垦区土壤样品中筛选出19株解磷微生物,其中D/d1.5的有7株。在以磷酸钙为磷源的液体培养试验中,4株菌的解磷率高于巨大芽孢杆菌As1.223,解磷率为7.89%~12.61%,最高的为菌株Y14。4株菌对磷矿粉的解磷率为0.81%~1.21%,最高的为菌株Y14。在以卵磷脂为磷源的液体培养试验中,4株菌的解磷率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1.79%~3.07%和24.3~28.4U/L,均高于巨大芽孢杆菌As1.223; 碱性磷酸酶活性为11.9~50.2U/L;菌株Y14的解磷率与磷酸酶活性均最高。4株菌均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以Y14的适应性最强。H22、 Y11和Y34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同源性在99%以上,Y14与泛菌属(Pantoea sp.)有99.79%的同源性; H22、 Y11和Y34的细胞脂肪酸组成特征峰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相一致,Y14与泛菌属(Pantoea sp.)相一致;H22、 Y11和Y34被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Y14为泛菌属(Pantoea sp.)。【结论】分离、 筛选到4株高效解磷菌,对于磷酸钙和卵磷脂的解磷率均高于巨大芽孢杆菌As1.223。4株菌分别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泛菌属(Pantoea sp.)。菌株Y14无机磷与有机磷平板的D/d值分别为3.28与1.59,降解磷酸钙、 磷矿粉、 卵磷脂的解磷率分别为12.61%、 1.21%、 3.07%,酸性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28.4 U/L和50.2 U/L,均为4株菌里最高的,且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生长温度为20~60℃,能耐受pH 4~11的酸碱梯度和2%~7%的盐分梯度,Y14被鉴定为泛菌属(Pantoea sp.)。4株菌均具有良好的解磷能力及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望进一步研发成为微生物肥料生产菌种。综合D/d值、 解磷率、 磷酸酶活性和生长试验,本试验最终确定适合山西矿区复垦农田推广的高效解磷菌菌株为Y14。  相似文献   

7.
从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化耕地的5种农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解磷菌,为开发盐碱地生物肥料提供菌种资源。结合解磷圈筛选法和钼锑抗比色法评价菌株的解磷能力;采用含不同NaCl浓度的LB培养基测定菌株的耐盐性。利用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鉴定;采用液体摇床培养试验测定菌株对多种难溶性磷源的溶解能力。以盐碱化土壤为供试土壤,检验菌株在盐碱土壤中的应用潜力。共分离出27株解磷细菌,其中菌株B19被鉴定为杓兰泛菌(Pantoea cypripedii),该菌在0%~4%的NaCl浓度下生长良好,最高可耐受6%的盐浓度。B19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在Ca3(PO4)2为磷源的无机磷固体培养基上30 ℃培养3 d解磷圈的直径(D)为18 mm,与菌落直径(d)比达3.17;PVK液体培养试验表明,菌株B19对多种难溶性磷源都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对Ca3(PO4)2、AlPO4、FePO4和磷矿粉溶磷量分别达230.2、72.1、153.2和28.5 mg/L。土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B19菌可以显著提高盐碱化土壤的有效磷含量,10 d后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了36.2%。盆栽试验结果还表明,B19菌对小麦植株促生效果显著,说明解磷菌B19在改善盐碱化土壤肥力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两株土壤分离菌的解磷能力及对玉米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植物根际的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两株高效解磷细菌P_9和P_(28),分别被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和产气肠杆菌.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解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_(28)耐 3%NaCl(w/v,下同)、28℃是两菌的最适温度、在初始pH 5.5~10.0条件下培养时能够高效溶解Ca_3(PO_4)_2.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单接种、双接种解磷菌处理的玉米株高、植株干重和磷含量显著高于不接菌对照;单接种P_9处理的玉米明显强于单接种P_(28)处理;将有机肥(M)和磷矿石(RP)作为载体和解磷菌一同混合施入土壤的处理,玉米苗干重,磷含量较单施解磷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变培养基中各种微量元素的比例和改变溶液pH值,找出对南方砖红壤解磷菌解磷能力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为今后的解磷菌剂开发提供依据。从实验结果来看:接种了解磷菌的培养基中,有效磷与生物磷总量大幅度提升。其中:①pH值对南方砖红壤解磷菌解磷能力的影响呈现抛物线形,在pH值为7时,南方砖红壤解磷菌解磷能力达到最大,与其他pH值下解磷水平差异显著。当pH值在5~7时,最适合解磷菌的生长。②金属离子中,缺少Fe2+、Mn2+、Mg2+均对南方砖红壤解磷菌解磷能力有较大的影响。③作物不同生长期和种植不同作物对南方砖红壤解磷菌的生长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磷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获得优质的解磷促生菌,以北京平谷桃园根际土壤为原料,从中筛选具有较高解磷促生能力的菌株。通过平板试验初筛可产解磷圈的菌株,再进行液态培养,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其最大的解磷能力,并探索菌株解磷能力与pH变化的关系,同时借助盆栽试验研究其促生特性。从桃树根际土共分离筛选出3株解磷菌,编号分别为JP01、JP03和PG62,初步鉴定分别为黑曲霉、杰氏假单胞菌和苍白杆菌。其中,黑曲霉JP01解磷能力优异,其溶解磷酸三钙的能力为112.52 mg/L,对卵磷脂的转化量为145.50 mg/L,最大解磷矿粉能力为95.74 mg/L,在培养过程中,该解磷菌对应的培养液pH显著下降。盆栽试验表明,黑曲霉能增加玉米幼苗株高、茎粗和地下部干重,还可使植株全磷含量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解磷微生物菌剂提供优良的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一株耐盐溶磷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物肥料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从内蒙古种植向日葵的盐碱地中筛选高效溶磷真菌,为农业生产中增产节肥,开发耐盐、溶磷微生物肥料提供菌种资源。 【方法】 利用形态特征和ITS rDNA序列鉴定菌株;LC-MS技术测定菌株M2在液体培养基中分泌有机酸和植物激素含量,明确菌株M2的溶磷和促生机理。采用液体摇床培养试验测定了鉴定菌株的溶磷能力。试验处理包括:在磷酸三钙、磷酸铝和5个磷矿的磷矿粉制备的100 mL难溶磷磷源 (含5 g/L难溶磷) 中,接入1 mL灭菌培养液对照,和分别接种1 mL斜卧青霉菌P83和草酸青霉菌M2共15个处理。置于28℃、160 r/min摇床培养,分别于3、6和9 d,取菌液5 mL,在12000 r/min、4℃离心5 min,取上清液测定有效磷含量。采用含NaCl的固体培养基测定菌株的耐盐性。NaCl含量分别为0%、5%、7.5%、10%和12.5%的PDA平板中接入溶磷菌,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5 d,观察并记录菌丝的生长状况。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检验了菌株的溶磷能力。以玉米种子 (郑单958) 为供试作物,以水稻土、黏性潮土、盐潮土和石灰性潮土为供试土壤,以Ca3(PO4)2、AlPO4 和昆阳磷矿粉 (RP) 为供试磷源 (磷源用量为1.0 g/kg土壤)。设置只加入灭菌草炭和Pikovskaya培养液对照,分别接种溶磷菌P83、M2,共计38个处理,144盆。玉米播种40天后收获,测定植株鲜重、干重和玉米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田间试验以花生为供试作物,设置只加灭菌草炭和Pikovskaya培养液对照和分别接种ATCC20851、P83、M2溶磷菌剂三个处理。花生生长155 d后收获,称量花生植株鲜重和干重、花生果实鲜重和干重,同时采集花生根部土壤测定有效磷含量。 【结果】 溶磷菌株M2鉴定为草酸青霉 (Penicillium oxalicum)。液体培养基摇床培养6 d后,接种菌株M2,以Ca3(PO4)2为磷源的上清液中有效磷含量达972 mg/L,Ca3(PO4)2溶解率为59.2%;以AlPO4为磷源的有效磷含量达988 mg/L,溶解率为48.2%;以江苏锦屏、贵州开阳、云南晋宁、河北钒山和云南昆阳磷矿粉为磷源的有效磷释放量达21.0~556 mg/L。菌株M2在7.5%NaCl培养基中正常生长。盆栽试验结果发现,菌株M2对玉米植株促生效果显著,玉米植株鲜重比不接种菌剂 (CK) 提高26.4%~99.2%、干重增加20.0%~262.9%,土壤有效磷提高19.2~25.3 mg/kg。菌株M2与4种土壤的适配性均高于对照菌株P83。田间小区花生产量结果显示,接种溶磷菌剂M2增产效果最好,花生果实产量达4.50 t/hm2,比CK增加0.85 t/hm2,增产23.29%。菌株M2 在含有磷酸三钙、磷酸铝和开阳磷矿粉3种难溶磷培养液中经过6 d培养,均产生7种有机酸,其中草酸和柠檬酸含量最高,分别为653.46 mg/L和269.61 mg/L;培养液中均能检测到吲哚乙酸 (IAA) 和玉米素,IAA含量为32.38~66.17 mg/L,玉米素浓度为0.05~0.07 mg/L。 【结论】 获得了一株耐盐、高效溶解多种难溶磷的草酸青霉菌M2,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促进玉米生长和花生增产,与4种典型土壤适配性好,具有良好的农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不溶性磷酸盐累积造成的盐碱土壤板结问题,从江苏滨海盐碱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较强溶磷能力的真菌菌株SM-1,并初步鉴定为Apophysomyces sp.,同时考察了木醋液对该菌生长及溶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醋液的添加能够显著影响菌株SM-1的生长,添加量为0.1%的木醋液是其最适宜的生长浓度。菌株SM-1对不同磷源有着不同的分解能力,其中对磷酸三钙的分解能力最佳,培养基中水溶磷含量由93 mg·L~(-1)提高到246.9 mg·L~(-1)。木醋液对供试磷源没有分解效果,但添加木醋液则能够显著提高菌株对磷矿粉的分解能力,培养基中水溶磷含量由79 mg·L~(-1)提高到115.3 mg·L~(-1),而对磷酸三钙的分解能力与单独接入菌株SM-1的效果相当。这预示着菌株SM-1与木醋液混合使用在改善盐碱化土壤肥力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磷细菌筛选及其对土壤无机磷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潮土、水稻土、砂姜黑土和石灰土等土壤的植物根际土壤和根中分离了86株磷细菌,通过液体摇瓶培养3d,培养液水溶磷含量为4.2~387.3mg/L,水溶磷含量与培养液pH呈显著负相关(R2=0.621 6)。用筛选出的1株磷细菌(HCW115)进行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磷细菌处理的玉米干物重和吸磷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7.5%和40.2%,达到显著差异。磷细菌对土壤Al-P、Fe-P和O-P转化无明显影响,但可以促进土壤Ca2-P、Ca8-P和Ca10-P向有效磷转化而被玉米吸收,与原土相比,Ca2-P、Ca8-P和Ca10-P含量分别减少了74.9%,12.3%和1.51%。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离筛选耐盐溶磷真菌用于改良低产盐碱土壤意义重大.[方法]利用PVK固体培养基培养、以透明圈法从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生植物和农作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溶磷真菌15株,用不同NaCl浓度的PDA培养基培养、用液体摇床培养测定耐盐性和溶解Ca3(P04)2能力;结果编号为F2、F19的2菌株最高可耐受盐浓度分别达到7%和9...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溶磷真菌菌群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首先在室内对3株不同种类溶磷真菌(1株属于被孢霉属Z1,1株为青霉属Z2,1株为黑曲霉Z3)的组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的菌株组合Z1+Z2+Z3,试验选用Z1、Z2、Z3组成菌群作为试验菌株;然后通过盆栽油菜试验研究溶磷真菌配施难溶态磷(磷酸三钙和磷矿粉)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磷真菌处理土壤有效磷、有机质、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含量和油菜产量分别比基质处理显著增加了60.00%,20.21%,56.45%,53.81%,14.38%,溶磷真菌配施难溶态磷上述各指标都高于单施溶磷真菌处理;单施溶磷真菌对土壤最大吸磷量的影响与基质无差异,溶磷真菌配施难溶态磷可以显著降低土壤最大吸磷量,溶磷真菌+磷酸三钙和溶磷真菌+磷矿粉处理土壤最大吸磷量比溶磷真菌处理显著减少158.7,47.6 mg/kg,溶磷真菌各处理土壤吸附常数都低于对应的基质处理,溶磷真菌可以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在土壤上溶磷真菌应与难溶态磷配合施用,对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伍红  平淑珍  KA Malik  林敏 《核农学报》2000,14(5):305-310
粪产碱菌A1 5 0 1能在氯化钠浓度高达 4%的固体和液体介质中良好生长 ,合成IAA和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当氯化钠浓度超过 3 %时 ,A1 5 0 1丧失运动和趋化能力。一定盐浓度胁迫下A1 5 0 1能定殖在水稻根表和根毛区和侧根伸出部位 ,表现出较高的联合固氮活性。0 5 %的氯化钠能促进A1 5 0 1在水稻根表的定殖能力。A1 5 0 1能通过侧根伸出部位侵入根内。  相似文献   

17.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microbial inoculants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for sustaining the yield of soybean. Application of 100% recommended dose of fertilizer (RDF) gave significantly highest yield (2433 kg ha?1) over 75% RDF (2317 kg ha?1) and without RDF (2205 kg ha?1). Seeds inoculated with Rhizobium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and 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 (2480 kg ha?1) gave significantly highest soybean yield over without inoculation (2191 kg ha?1). Rhizobium and 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 with 100% RDF (2674 kg ha?1) gave significantly highest seed yield than rest of the treatment combinations. Root nodules and their dry weight were remained un-influenced due to fertilizer levels, whereas in bio-fertilizers,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with Rhizobium inoculation (24.3 and 408 mg, respectively) followed by dual inoculation of Rhizobium and PSB. 100% RDF and dual inoculation with Rhizobium and PSB earned Rs. 47916/- and Rs. 51182/- net returns per ha,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栗褐土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4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以选择性培养基为基础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及数量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探讨了微生物与土壤速效养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栗褐土微生物以细菌为主体,约占微生物总数的92.72%~95.91%;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处理M1N细菌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对照;处理M1NP放线菌数量最多,处理M2NP真菌数量最多;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解磷细菌数量;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无机磷细菌与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