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开发防治茎瘤芥霜霉病的新型植物源农药,采用冷浸法乙醇提取大叶桉、楝树、蒿子、柳蒿、臭草根、香樟、夜来香和野酥麻8种常见药用植物的抑菌活性物质,测定8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茎瘤芥霜霉病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8种药用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茎瘤芥霜霉病的孢子萌发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以大叶桉的抑制作用最好,其次是夜来香和野酥麻,在10mg/mL浓度下抑制率分别为70.85%、70.60%和69.45%。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辽细辛根的不同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乙醇)粗提取物和精油对引起牡丹叶斑病的拟盘多毛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作用。结果表明,细辛不同溶剂提取物和精油对拟盘多毛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石油醚提取物和精油的抑菌效果较好,对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94.91 mg/L和120.44 mg/L,对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32.64 mg/L和110.66 mg/L。说明细辛所含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易被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所提取,细辛精油中也含有抑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及叶龄的葡萄叶提取物对葡萄生单轴霉菌游动孢子的影响,选用3个葡萄品种,制备其新叶、老叶的乙醇提取物,测定不同提取物对葡萄生单轴霉菌游动孢子释放、萌发和游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葡萄叶提取物对霜霉病菌的游动孢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新老叶之间差异较小;抗病品种巨峰叶片提取物在浓度为5 mg/m L时对游动孢子释放、萌发的抑制率都能达90%,并能使游动孢子失去游动性;感病品种红乳叶片提取物在浓度为10 mg/m L以上时才能达到上述效果;感病品种美人指叶片提取物在浓度为5 mg/m L时对游动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可达90%,在浓度为10 mg/m L时才对游动孢子的释放、游动性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由结果可知,抗病品种的葡萄叶提取物的抑制效果要好于感病品种,而同一品种的新叶和老叶之间差异基本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5种植物粗提物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瘟病菌为供试靶标,采用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测定法,对鱼腥草、夹竹桃、马尾松、姜和香樟的乙醇粗提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5种植物粗提液对稻瘟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在浓度为40 mg/m L时,马尾松对该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抑制率最高,分别为62.23%和65.54%,其EC_(50)为21.75 mg/m L和19.38 mg/m L,其次是姜和夹竹桃,其中鱼腥草和香樟的抑菌活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乙醇和蒸馏水提取白薇粉末,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法、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测定法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杯碟法测定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意大利青霉的抑菌效果;用生长速率法研究白薇乙醇提取物对其他1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抗氧化试验表明:白薇粉末蒸馏水、丙酮、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好,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5.66、25.37、28.27 mg/m L,其总酚含量分别为70.19、63.20、53.84 mg/g,可见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密切相关。抑菌活性试验表明:白薇粉末乙酸乙酯、丙酮、乙醇乙醇提取物对意大利青霉有抑菌活性,且乙醇提取物抑菌圈直径最大,为31.50 mm;乙醇提取物对其他15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对枣拟茎点霉、辣椒疫霉菌、西瓜尖镰孢菌活性最强,EC50分别为0.194、1.019、4.185 mg/m L。研究结果表明,白薇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较强的抑菌活性,可用于植物源保鲜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以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inn.)、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含羞草(Mimosa pudica Linn.)、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 Cassini.)和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Hitchc.)为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这5种入侵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蒂腐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的抑菌活性,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假臭草的主要抑菌物质。菌丝生长速率法的实验结果表明:5种入侵植物提取液对2种病原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且抑菌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马缨丹提取物对蒂腐菌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为10.39 g·L~(-1),假臭草提取液对炭疽菌和蒂腐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效果,EC_(50)分别为14.70 g·L~(-1)和14.77 g·L~(-1)。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了假臭草提取物中的14种化学成分,其中4,5,6,7-四甲氧基黄酮、熊果苷和1,2,4-环己三醇这3种物质占总含量的81.85%。  相似文献   

7.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空心莲子草根、根状茎、茎和叶水浸提液对高丹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空心莲子草根、茎和叶水浸提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丹草种子的萌发速率和萌发率均随浸提液体积质量分数的升高而降低;其幼苗的苗高和主根长在茎浸提液中表现出"低促高抑"效应,而在其他3种浸提液中为"低体积质量分数无影响,高体积质量分数抑制";从化感综合效应来看,茎水浸提液体积质量分数低于30mg/mL、根和根状茎体积质量分数低于2mg/mL时,对高丹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否则为抑制效应.空心莲子草的化感成分中可能含有苯甲酸、邻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丁基-异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  相似文献   

8.
研究西番莲(Passiflora coerulea L.)提取物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黑斑病(Alternaria panax Whetz)、炭疽病(Colletotrichum panacicola Vyedaet Takimoto)菌的抑菌活性,为三七病害生物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病原菌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浓度新鲜西番莲叶、茎、果提取物对三七黑斑病、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西番莲水和乙醇提取物对供试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抑菌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对黑斑病抑制作用最明显的是1 g/m L西番莲叶的乙醇提取液,抑制率达40%;对炭疽病菌抑制作用最明显的是0.5 g/m L西番莲叶的水提取液,抑制率达61%。  相似文献   

9.
以植物为原料,经化学提取获取功能活性成分成为一大研究领域。本试验以香叶天竺葵为研究对象,采用4种提取方法进行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结果表明,乙醚浸提和乙醇浸提相比,乙醚提取率远高于乙醇提取率;索氏提取与乙醇浸泡相比,索氏提取的提取率高于乙醇浸泡的提取率;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乙醇作溶剂)与乙醇浸泡相比,提取效率相当,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提取时间远小于乙醇浸提。将4种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分别配制成浓度为2、4、6 mg/m L的丙酮溶液,进行桃褐腐菌的抑菌试验分析。结果显示,4种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均对桃褐腐菌的生长繁殖有抑制效果,且抑菌效果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6 mg/m L时,乙醚提取物的抑菌率高达50.3%,乙醇提取物的抑菌率在31.3%~37.3%之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活性物质跟踪的方法,研究了问荆中的活性成分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溶剂提取物中,氯仿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EC50分别为0.52和0.21mg/mL;对氯仿提取物萃取分离得到的4种不同溶剂萃取物中,乙酸乙酯组分对灰霉病菌菌丝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佳,EC50分别为0.37和0.28mg/mL;经柱层析分离得到的12个流分中,L9流分的抑制菌丝生长作用最强,EC50为0.22mg/mL,L9流分处理灰霉病菌后发现菌丝生长稀疏,菌体细胞膜渗透性增大,电镜图片显示菌丝变形,有瘤状突起。因此,问荆提取物对灰霉病菌具有很强的抑制效果,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桑枝作为原料,研究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桑枝乙醇提取物的挥发性组分,主要由酯类(47.76%)、烷烃类(20.27%)、芳香烃类(15.84%)等化合物组成,GC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1.20%),GC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十一烷(20.27%)。桑枝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桑枝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11.77±0.54) mm。桑枝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桑枝乙醇提取物50%DPPH自由基清除率质量浓度(IC_(50))为1.570 mg/mL,维生素C IC_(50)为0.001 mg/mL。桑枝乙醇提取物50%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质量浓度(IC_(50))为68.437 mg/mL,维生素C IC_(50)为7.082 mg/mL。桑枝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蓝萼香茶菜叶与茎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蓝萼香茶菜叶和茎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通过生长速率法和滤纸片法,分别测定蓝萼香茶菜叶和茎乙醇提取物对2株蝴蝶兰茎腐病疑似病原镰刀菌的EC50和对3株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在0~50mg/ml的较低浓度时,叶和茎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均不显著;在50~200mg/ml的较高浓度时,叶提取物对G^+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抑菌活性,而茎提取物对二者仅具有微弱的抑菌效果,叶和茎提取物对G^-菌大肠杆菌均无抑菌效果。蓝萼香茶菜叶和茎提取物对2种疑似病原镰刀菌M14和M5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M4、M5的EC50值分别为22.72、18.27mg/ml和43.33、42.57mg/ml。[结论]蓝萼香茶菜叶和茎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抑菌作用,而对镰刀菌则有较强的抑菌效果,这对更好开发和利用该天然药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资源丰富的药源植物山楂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用滤纸片法测定三种不同山楂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以无菌水为阴性对照,以万古霉素(30μg)为阳性对照。用2倍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剂量相同的山楂叶提取物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由强到弱依次排列为:山楂叶乙醇纯化提取物山楂叶乙醇粗提物山楂叶水粗提物。5mg的山楂叶乙醇纯化提取物与30μg的万古霉素相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十分相近。山楂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625mg/m L。  相似文献   

14.
采用活性跟踪法及色谱分离技术从红树植物苦郎树叶中分离获得2种抗菌化合物KLS -46和KLS-54,测定苦郎树甲醇提取物及2种化合物对西瓜枯萎病菌、芒果叶枯病菌、甘蔗凤梨病菌、香蕉炭疽病菌、梨黑斑病菌、梨褐斑病菌、柑橘疮痂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苦郎树叶提取物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明显高于茎提取物和果提取物,10 g/L叶提取物对7种病原菌抑菌率为22.37%~100.00%.KLS-46对后5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为9.79×10-3~7.88×10-2 g/L,KLS-54的EC50值为9.26×10-3~9.75×10-2g/L,2种活性成分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毒力相似.活性成分对甘蔗凤梨病菌、柑橘疮痂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在浓度为0.25 g/L时,KLS -46的抑制率分别为98.31%、100.00%和98.15%,KLS-54的抑制率分别为99.83%、100.00%和99.33%.  相似文献   

15.
茎瘤芥叶水浸提液对3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并建立合理的菜粮轮作模式,以茎瘤芥、玉米和水稻3种作物种子为受体,以茎瘤芥叶片为供体,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5、10、50、100 g/L)的茎瘤芥叶水浸提液对受体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瘤芥叶水浸提液具有明显的化感效应,对3种受体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3种受体作物中,茎瘤芥叶水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最强,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大,其对根长的化感效应强于对株高的化感效应。茎瘤芥叶水浸提液对3种受体作物幼苗中的MDA含量均有较明显的影响,浸提液质量浓度为100 g/L时,MDA含量最高。茎瘤芥叶水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大于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从化感作用角度考虑,榨菜—水稻这种水旱轮作模式可能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细辛精油和4种化学药剂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细辛精油和4种化学药剂(30%嘧霉胺BC、50%双福生WP、75%百菌清WP、70%正品甲津托 WP)对引起黄瓜灰霉病的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百菌清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6231 mg/L;双福生对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42 mg/L;细辛精油对黄瓜灰葡萄孢菌的抑菌效果与其他4种化学药剂相比效果较差,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159.580 mg/L,对孢子萌发的EC50为71.1840 mg/L,虽然其EC50偏高,但作为纯植物提取物,其抑菌中浓度低于160 mg/L.  相似文献   

17.
以茎瘤芥黑斑病菌为供试病原菌,对香樟等8种植物样品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香樟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62.50%,其次为蒿子、野酥麻、柳蒿、夜来香、楝树、臭草根和大叶桉,抑制率依次为55.68%、47.73%、47.73%、44.32%、44.32%、43.18%和42.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供试8种植物对茎瘤芥黑斑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与对照之间差异极显著,香樟与其他7种植物之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了薯蓣不同有机溶剂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原药浓度下乙醇、乙酸乙酯、丙酮、乙醚、苯5种有机溶剂中乙醇的提取效率最高而且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好,其对供试菌的MIC多在5mg/mL以下。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醚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不明显,苯的提取物基本无抑菌效果。孢予萌发抑制实验表明,薯蓣乙醇提取物在5—40mg/mL的浓度下对黑曲霉和稻瘟病菌的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法测定地果地上组织甲醇提取物对黄瓜霜霉病菌和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菌活性,提取物对2种供试病菌的孢子囊萌发,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 000 μg/mL时,抑制率均达到90%。盆栽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的地果提取液稀释100倍对黄瓜霜霉病菌和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盆栽防效分别为85.89%和93.82%,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为76.76%。  相似文献   

20.
几种植物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链格孢菌、芭蕉炭疽菌、尖孢镰刀菌、灰葡萄孢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对采自福建省福州地区16种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0.0lg·mL-1下,有8种植物对至少1种病原真菌孢子的萌发抑制率达60%以上,大飞扬、杨梅、桃金娘3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这3种植物用极性从小至大的溶剂依次提取,提取物抑菌活性表明,活性物质多只分布在其中1至3种极性溶剂层中,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抑菌能力与抑菌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大飞扬的丙酮提取物对芭蕉炭疽菌孢子可能具有毒害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使芭蕉炭疽菌和链格孢菌的孢子芽管生长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