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根据1987~1990年在长白山海拔1600~2100m 的苔原——岳桦林生境中对9个领域80个贮草堆的资料,研究了高山鼠兔的食物组成、领域及食物贮存量。结果,食物以植物茎叶为主,食物组成为44种,并随植被不同而不同,个体领域平均面积为33.25m~2,平均贮草量(自然干重)908.18g/只。  相似文献   

2.
诊贵的天然红松林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部山区。在长自山地区不但有水平分布,同时还有垂直分布,因长白山海拨高达2700米,而2000米以下为森林植被所覆盖。北坡自上而下,形成亚高山岳桦林、暗针叶林和红松阔叶林三个明显垂直分布带。天然红松林,除主要分布在红松阔叶林外(海拨500—1000米),在暗针叶林下限(海拨1100—1300米)向红松阔叶林过渡的地段,形成红松云冷杉林。因此,天然红松林在长白山沿垂直分布形成红松云冷杉林和红松阔叶林。 天然红松林在长期进化因素作用下,形成一定遗传结构及其功能,本文继分析研究红松阔叶林红松群体酯酶遗传变异之后,仍采用凝胶电泳技术分析研究红松云冷杉林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地区大型真菌的区系组成及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白山地区大型真菌调查发现共有89科,275属,858种,这些真菌分布于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亚高山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5个不同植被类型中。研究发现:5个不同植被类型中针阔混交林带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为5.73,其次是阔叶林带多样性指数为5.49,针叶林带多样性指数为4.96,亚高山岳桦林带多样性指数为4.48,而高山苔原带的最低,为3.34。在区系组成上主要以北温带区系成分为主。同南美洲、非洲热带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在不同植被区中大型真菌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性,同时还发现植物物种组成差异越大的植被类型区其大型真菌的相似性越小。  相似文献   

4.
阔叶林树木种群组成及其生态位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树种组成状况分析,认为所调查群落处于向典型红松阔叶林过渡阶段.对树木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以光引起的环境资源变化梯度上,红松具有较其它树木种群更强的适应和竞争能力,其次为水曲柳、胡桃楸等.  相似文献   

5.
红松是我国珍贵树种之一,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文章主要是从红松经济特征及价值出发,对在阔叶林冠下如何进行红松造林进行了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6.
红松,又称果松、海松,第三纪孑遗物种,是我国的珍贵用材树种。原生红松除在局部山地能形成小片林外,多与其他针、阔叶林种组成以红松为优势种的阔混交林,习惯称之为"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山地湿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7.
三江源区高原鼠兔洞危害区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三江源区果洛州玛沁县矮嵩草草甸和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内高原鼠兔洞周围植被群落的调查和取样,探究了高原鼠兔的活动对栖息地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对未退化天然草地植物群落无明显危害,对其他草地的地下生物量也无明显影响;综合地上生物量、高度、盖度与裸地面积,高原鼠兔对2龄人工草地危害最明显,高原鼠兔洞周围的裸地面积由大到小为:2龄人工草地>天然矮嵩草草甸>10龄人工草地>12龄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8.
红松是我国珍贵树种之一,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文章主要是从红松经济特征及价值出发,对在阔叶林冠下如何进行虹松造林进行了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9.
凉水自然保护区普通鳾贮食红松种子行为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 10月,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对普通鳾(Sittaeuropaea)贮食红松 (Pinuskoraiensis)种子的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普通鳾的贮食行为谱由搬运行为、确定贮食点行为和贮藏行为组成,完成一次贮食行为的时间为(15. 3±3. 1)s,每个贮食点内的种子数均为 1粒,贮食点平均深度为(1. 4±0. 5)cm。贮食微生境主要包括活立木、枯立木、倒木和倾斜地面。  相似文献   

10.
对长白山北坡5个林带9个植物群落25个样地84种鸟类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次生混交林带的红松阔叶林中鸟类种类最多,有48种,占57.14%。对6个鸟类类群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同一类群中的种类有替代现象。随海拔梯度的变化,鸟类的多样性、丰富度呈下降趋势,均匀度基本相似,鸟类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值在不同林带和不同植物群落中各不相同,以次生混交林带的红松阔叶林(多样性均在2.73以上,丰富度均在4.79以上)和针叶林带的山杨—白桦林(多样性均在2.41以上,丰富度均在3.73以上)最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非棉田生境进行棉蚜生态调控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冯宏祖  王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52-3753
[目的]为开发适宜新疆棉区生态控制棉蚜的技术提供基础。[方法]阐述新疆棉区利用非棉田生境生态控制棉蚜的理论依据,分析非棉田生境对棉蚜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提出控制棉蚜的技术措施。[结果]新疆棉区的非棉田生境中有种类较多的植食性昆虫,可作为蚜虫天敌的早期食源,繁殖天敌。非棉田生境如林带、夏熟作物(小麦)、农田边缘区及绿洲内的野生植物是影响棉蚜及其天敌的主要因素。5~6月不同生境中天敌总量的顺序为:麦田>林带>荒滩。[结论]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通过改变非棉田生境的植被组成改变害虫与天敌的相互关系,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效能。  相似文献   

12.
韩宝银  贺红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84-12885
[目的]研究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的食物组成及其对森林虫害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粪便分析和直接观察法分析大蹄蝠捕食食物的组成,并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森林虫害发生情况。[结果]鞘翅目(31.59%~37.21%)和鳞翅目(15.38%~22.87%)在大蹄蝠食物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是大蹄蝠的主要食物组成部分;随着大蹄蝠种群数量的锐减,大蹄蝠活动半径区域内森林的虫害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在0~4 km半径区域内森林虫害平均发生率由2006年的14.25%上升到2010年的26.93%。[结论]为大蹄蝠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延安林区啮齿动物群落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组平均聚类法,以啮齿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综合决定的重要值为数据,对延安林区啮齿类群落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延安林区啮齿动物可划分为3个群落,人工林区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群落(群落A);自然次生林区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 中华鼢鼠 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群落(群落B);林缘农田区中华鼢鼠 小家鼠Mus musculus 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群落(群落C).结果较全面反映了群落的组成以及群落生境,群落多样性指数以群落A最高(1.8665),群落B次之(1.6516),群落C最低(1.2095).多样性分析表明,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环境的复杂性与稳定性密切相关.图1表3参10  相似文献   

14.
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排序及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主分量分析(PCA)和相关分析方法,对秦岭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垂直分布样方资料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排序值与环境参数的多元回归,对各群落类型的定量解释.结果表明,大体上可将这些蝗虫群落分为低山、中山和高山3种主要类型.其中,低山蝗虫群落包括农耕带、常绿阔叶落叶林带和辽东栎杂木林带,中山蝗虫群落包括桦木林带和冷杉林带,高山蝗虫群落包括落叶松林带及高山草甸带.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显示,其蝗虫分布主要取决于热量、温度及植被状况,它们可通过环境因素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定量确定.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不同带距林网和林网内植被对防护林网内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的影响,选取3种带距林带、3种不同植被和裸地(对照)林网模型,对其防风效能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风速下,3种带距林网最低风速基本都出现在5.5~7.5 H(树高),3种带距林网平均防护效能排序为200 m带距林网(70.9%)>300 m带距林网(64.1%)>150 m带距林网(60.7%);林带有效防护距离分别为150 m带距林网4 H至第2道林带,200 m带距和300 m带距林网3 H至第2道林带。3组试验风速下,300 m带距林网1 cm高度处平均防风效能排序为果树模式>小麦模式>对照;种植果树模式整个林网受到有效防护,小麦模式有效防护距离为2 H至第2道林带。随着集约化和精准农业推进,进行农田防护林网配置时,应充分考虑林网所处地理位置,绿洲内部采用300 m带距防护林,绿洲外围考虑带距较小的防护林。如对高大果树类作物进行农田防护林网配置时,可适当调整林网大小,合理配置林带结构,增加作物种植面积,减少林带用地,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林带两侧附近作物生产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探讨了农林复合系统中林带两侧附近作物的生产效能。结果表明:其附近农田CO2浓度水平和垂直分布不均匀,光合强度于近林带的0.5H(距林带0.5倍树高)处数值明显低于2H(距林带2倍树高),尤以NO5H(指林带北侧0.5倍树高)处最低。光能利用率的分布也表现出类似的特点。水分利用效率分布与上述参数不同之处在于其最低值出现在SO5H(指林带南侧0.5倍树高处),而NO5H,由于林带遮荫,蒸腾量减少,仍表现出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开展城市绿地滞尘效应研究对指导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为了研究城市交通主干道周边绿地的滞尘效应,以太原市森林公园西侧紧邻滨河东路南北长600 m,东西宽100 m的针叶混交林带为研究对象,在林带最西侧与道路交界处设对照点(0 m),由西向东垂直于路面在林带内分别设置20、40、60、80 m 4个监测点,用中流量大气PM2.5采样器(100 L/min)在各点对PM2.5进行日间采样,分析林带内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并计算林带对PM2.5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1)林带宽度影响其对大气PM2.5的净化效率,从20~60 m的净化效率逐渐提高,80 m处略低于60 m;2)林带对局部空气PM2.5净化效率与区域空气质量呈负相关,当空气质量为优良时,林带可以有效地降低局部PM2.5,当空气质量为中重度污染时,林带20~40 m宽处会聚集较高浓度的PM2.5;3)林带内分时段净化效率显示,9:30-11:00的净化效率最低,12:30-17:00净化效率较高,且15:30-17:00林内PM2.5质量浓度最低,提示该时段适宜市民在公园内活动。  相似文献   

18.
北京静福寺侧柏古树林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11 年4 月至2012 年4 月,采用固定样带法对北京静福寺侧柏古树林区的侧柏古树林、针阔混交林和落叶 阔叶林3 种林型进行鸟类群落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5 种,隶属8 目27 科,留鸟28 种,夏候鸟23 种,冬候鸟5 种, 旅鸟9 种,国家域级重点保护鸟类4 种;鸟类区系组成以古北界种类为主,共44 种(占67.69%),东洋界鸟类9 种 (占13.85%),广布种12 种(占18.46%);优势种为大山雀、喜鹊、灰喜鹊、大嘴乌鸦和红嘴蓝鹊。调查结果显示:3 种林型鸟类种类、数量与多样性指数变化不一致,其中侧柏古树林的鸟类种类和数量最少,落叶阔叶林鸟类种类和 数量最多;而侧柏古树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低,但优势度指数最大;落叶阔叶林的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针 阔混交林的均匀度指数最高。调查结果反映出侧柏古树林鸟类分布最均匀,鸟类优势现象最明显。不同林型鸟类 食物功能团组成不一致,其中侧柏古树林鸟类包括4 种食物功能团,针阔混交林鸟类包括5 种食物功能团,落叶阔 叶林包括6 种食物功能团,反映出鸟类对不同林型生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公路绿化林带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当下垫面为植被时,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CO、NOX和PM10)将不可逆转地被植被吸滞,即干沉降现象。根据这一原理对珲乌高速公路沿线林带进行设计研究。对公路的交通量及空气污染状况进行调查,设定林带净化效应设计目标,确定林带栽植形式,计算林带的主要参数,绘制林带的标准断面图。结果表明,基于净化空气功能的珲乌高速公路北侧林带宽度应为34m,所需阔叶乔木、针叶乔木、灌木总计4401株;南侧林带宽度应为15m,所需阔叶乔木、针叶乔木、灌木总计2660株,该设计方法可为以净化空气为目的的道路绿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生物防火林带的景观规划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讨论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经济有效的设置生物防火林带的问题。生物防火林带布局是一种火前布局,其目的是防控点状火源的蔓延,而不是长火线的推进,也就是说生物防火林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初期小火的防控而防止大面积火灾、高能量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