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1篇
林业   26篇
  8篇
综合类   21篇
园艺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林业的结构与模式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文章概述了中国农林业发展的基本模式、结构及其建立应遵循的原则,并从物种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食物链结的4个方面对中国农林业的结构问题进行了分析。作者根据中国的气候特点和传统和种植习惯,将中国的农林业划分成5种系统类型,同时根据中国农林业的结构特点和气候带类型,分别给出了适宜热带、亚热带、暖温带等多种典型模式及配置。  相似文献   
2.
林带对农田小麦叶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用红外测温仪对林带前、后的小麦叶温进行对此观测后,得到如下结论:1.在干旱地区或干旱季节,林带具有一种“致冷”作用,它使林带保护下的农田小麦叶温偏低;2.林带迫使气流结构改变,而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是形成林带前、后叶温不同的主要原因;3.林带前、后叶温之间的差值,在干热风强度超过一定限度后,有随干热风强度的继续增强而减小的趋势;4.从小麦拔节到完熟,林后日间平均叶温比林前低1.3℃,总积温少49.5℃,大约相当2天左右积累温度的总和,林后小麦成熟期比林前推迟2—3天。  相似文献   
3.
运用土壤—植物—大气水分传输理论,建立农林复合模式的土壤分层水量平衡模型。主要公式有:土壤蒸发与植被蒸腾、林木与小麦根系吸水、土壤层次间的水分交换及植被冠层截留量等水分要素的计算。模型的求解采用数值计算法,并利用0~200cm土壤容积含水量的实测值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可以利用所建立的模型,模拟计算林带与小麦根系吸水量、林带与农田蒸散耗水量、林带影响农田土壤水分范围与程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野外实测资料,分析和计算了复合防护林的动力,热力和水分效应.结果表明,复合防护林的防护效应可达36~39%,最大可达50~60%。复合防护林的水分效应也很显著,蒸散势比旷野平均减少22%。晴天复合防护林林网内具有较多的净辐射(比旷野多3%)通量。这些气候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复合林网内的作物和间作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研究了毛乌素沙地不同防护林带的水文效应问题,包括气候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水文效应和水量平衡等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沙地林带的增产机理,主要是减低风速,固土保水,减少水面蒸发,增加降水,提高空气和土壤的湿度。效果最好的林带是乔灌混交林,其次是乔木林,灌木林仅次于乔木林。耗水量最大是混交林,最小的是灌木林,介于二者之间的是乔木林。  相似文献   
6.
甲烷(CH_4)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约占20%,在主要温室气体中占第二位。目前在对流层浓度约为1.75mL·m~(-3),并以每年0.9%的速率在增长。甲烷排放的主要人为源是煤矿、天然气和石油生产,肠发酵、稻田、生物质燃烧、垃圾、动物粪便及日用污水处理等。因此,控制温室效应气体 CH_4的排放是目前对付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领域。我国科学家对稻田甲烷排放的测定与排放总量的估算已做了不少工作,但对农林复合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农田林网半带更新的气象效应及其对小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半带更新后的林网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防护效益的永续性。这种更新方式在生产实践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一、品种选择 五月蔓油菜植株较粗壮,株高25-30cm,开展度30cm左右.叶片为倒卵型,绿色,叶面光滑.叶柄白绿色,扁平而肥厚.叶片和叶柄表面皆有一层蜡粉.早熟丰产,耐寒性强,早春不易抽苔.该品种适应性广,可适用多种形式的生产栽培,春秋两季均可种植,但主要以春播为主,一般1月上旬在阳畦内播种育苗,3月中旬定植,4月下旬即可收获,亩产2500-3000kg.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陆地森林植被约占70%左右,总面积为76亿公顷,森林生物总量达1648×10~9吨,占陆地生态系统生物总量的90%以上.这时的原始生态农业(Eco—agriculture)阶段,农林处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中,农业生产比较稳定.耕垦出现后,原始农业发展到经验农业阶段,为扩大耕种面积,平原森林大量毁于农田,随着森林植波的消失,平原出现大量极不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地冲击着这些脆弱的农田生态系统,而且愈垦愈烈.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学者就不断呼吁,平原林业的毁灭,会带来大自然报复的危害,但因人口增长的压力和社会的发展,无法使平原林业得到恢复,直至近十多年来,随着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态平衡的认识和国内外实现现代农业带来的教训,才逐渐认识到平原造林在建设生态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及在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逆性方面的重要作用.至此,人们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把林业和农业的关系,划分为森林主宰人类(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平原农区复合农林业小气候效应研究概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近50年来我国平原农区复合农林业小气候效应总结,指出农田防护林及农林间作等复合农林业模式具有降低风速、调节气温和改善农田水分状况等小气候效应,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