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王德旭 《植物保护》1996,22(2):20-21
第2代棉铃虫是危害番茄最严重的世代,95%左右的卵产在番茄植株顶尖至第4复叶层的嫩梢、嫩叶、果萼和茎基上,平均每株落卵32.8粒。在番茄上的卵量和幼虫量与第1代蛾量密切相关,卵量()与第1代蛾量()关系式为:=一315.9+1.7783=6,=0.8562,幼虫量()与第1代蛾量()关系式为:=31.3+0.134=6,=0.8652。在第2代棉铃虫产卵初盛期应用B.t菌剂含孢子100亿个/mL200倍液喷雾3次,或1.8%爱福丁乳油45mL/667m对水75kg喷雾2次,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宁仲根 《植物保护》1996,22(6):29-30
采用Iwao的α+βX回归式测定稻纵卷叶螟,虫苞种群的α=0.4334>0,β=1.3149>1,判定虫苞为聚集分布型;在=1,=0.2时其理论抽样数为=35.8/+7.87;利用有虫苞丛率()与百丛虫苞密度()的关系,建立Gerrard模型为=157.976[-ln(1-)]1.0616,其抽样精度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接虫试验表明,水稻苗期每丛稻茎毛眼水蝇卵数()、为害株数()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符合下列方程:=-7.31+3.016x1±2.15,=0.9804;=-6.7+3.53x2±2.19,=0.9802。早稻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受害后千粒重和实粒数减少;晚稻为千粒重下降。根据当前的稻谷价格、防治费用等,导出水稻苗期稻茎毛眼蝇的经济阈值为每丛4.6粒卵或3.74株受害。经大田验证,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试验表明,水稻孕穗期每丛水稻茎毛眼水蝇卵数()、被害穗数()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符合下列方程:=-2.01+4.524±2.2,=0.9914;=-0.076+4.912±2.78,=0.9863。产量损失的主导因素是水稻受害后,早稻实粒数减少,晚稻总粒数和实粒数减少。根据防治费用,稻谷价格等,导出孕穗期稻茎毛眼水蝇的经济阈值为每丛禾1.9粒卵或1.34株受害穗。经大田验证,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影响因子和油菜损失率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1995~1997年田间调查研究明确,油菜菌核病茎秆发病在终花后20~25d达到发病高峰;油菜籽产量损失与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密切相关。该病发生程度与每年2月份平均温度、3月份的相对湿度、3月份的累计雨日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病害的预测式为=169.5864+10.8802-2.0215-2.2313,验证符合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淮北地区小麦上蚜虫发生危害调查明确,麦株上的蚜量()与小麦千粒重()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38.5911-009398=-0.9244)。目前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50%粉多威可湿性粉剂、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等对麦蚜均表现高效。根据麦蚜危害和药剂防治的投入产出比提出了淮北地区小麦穗期麦蚜的防治策略,应用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3年调查明确,棉蚜在河西走廊荒漠绿洲生态环境下的寄主植物有14科51种,棉蚜发生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棉蚜蚜量()与籽棉产量损失率()的回归方程为=12.0854+0.0105=0.966);棉蚜的发生与地理环境、气候、灌水、作物布局关系极为密切。室内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每日最大理论捕食量为625头,其3龄若虫捕食量为500头。棉区推广以调整作物结构、狠抓棉蚜越冬寄主的冬春防治,实行规范化栽培管理,协调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合理用药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累计示范推广2.9万hm,防治效果达90%以上,增产皮棉222.0kg/hm,增产率为17.0%。  相似文献   

8.
蓝翠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蓝翠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日捕食量上限为12头/d,其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iling所描述的II型反应。Na=1.879Nt/(1+0.157Nt)。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可用Hassell-Varley提出的方程进行拟合:=9.8065Pt-8127。  相似文献   

9.
甘薯茎尖脱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应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苗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切取的茎尖大小与脱毒效果呈显著的负相关(=-0.9875),表明病毒距茎尖呈递减分布,越接近茎尖顶端带病毒越少或不带病毒。分生组织带1~2个叶原基脱毒效果较好,添加适量的病毒钝化剂可提高脱毒率,但抑制茎尖生长,成苗率有所降低。选用无症状、生长健壮的薯苗作脱毒材料,可以得到较高脱毒率的组培苗。  相似文献   

10.
田间调查表明,4代棉铃虫卵在棉株上的分布随果枝序下移,落卵量递减;同一果枝外围果节落卵量显著高于内围果节;棉株顶部往下第1~6果枝的蕾、铃苞叶外侧及果枝叶片正面卵量(')占全株实查卵量()的82.22%。应用预测模式^=8.1848+1.1481m',将传统全株查卵法改为局部查卵推测法,简便可靠。依据调查结果,及时去除无效果枝,可消除当时田间卵量2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珠海非洲菊疫病的鉴定和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年,珠海非洲菊生产基地非洲菊出现萎蔫症状,大量植株死亡,感病品种年发病率达40%~50%。经病情调查和病原菌分离鉴定明确,该病由PhytophthoracryptogeaPethybridge&Laferty和P.cactorumSchroter所致,前者为主要病原。发病程度与温度、田间湿度及品种抗病性密切相关。室内药剂筛选试验表明,甲霜灵-锰锌抑菌效果最好;杀毒矾次之。田间选种抗病品种、作高畦、改喷灌为滴灌、拔除病株、药剂防治等措施,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蔬菜根结线虫病发生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武汉、沙市、宜昌、恩施、孝感、黄岗、襄樊、荆门、十堰9地市郊的34种蔬菜根结线虫病发生特点。结果表明,葫芦科、豆科和茄科蔬菜受害最重,发病级别达3~4级;红萝卜等11种蔬菜受害较轻,病株率为20%~50%,病级1~2级;大蒜等10种蔬菜未见发病。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是引起我省蔬菜发病的优势虫种。5~30cm的耕作层土壤中根结线虫群体数量较大,受害根常形成须根团,在5cm深度的土层中延伸达50cm。  相似文献   

13.
柴立英 《植物保护》1998,24(6):29-31
采用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建立以苹果蚜虫校正减退率为目标函数的氧乐果()、久效磷()两因子效应编码值回归模型^(%)=105.56+21.27+16.10-22.32-18.10,计算得出:5~6a生苹果树每棵用40%氧乐果乳油3.15ml和50%久效磷乳油2.88ml混配药液,加面汤粘着剂3者共10ml涂干,施药后7d,苹果蚜虫校正减退率期望防效可达100%,残效期达15d以上,且对蜘蛛、瓢虫、草蛉等主要天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徐鞠晖 《植物保护》1997,23(2):19-21
根据1979~1993年的15a观测结果,组建了三化螟年发生量()与越冬代始蛾期(,以4月10日为零)的回归预测方程,即=6.442-0.201。该方程回测符合率达100%,1994~1996年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能够应用于测报工作。文中并分析了三化螟越冬代始蛾期与年发生量相关关系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IDD家族IDD4基因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抵抗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侵染过程中的作用,通过统计病情指数检测拟南芥野生型(wild type,WT)植株、过表达植株IDD4-OE和缺失突变体idd4植株感染灰葡萄孢菌情况,利用组织染色检测叶片细胞死亡和H2O2的积累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PT-PCR,qRT-PCR)技术分析灰葡萄孢菌肌动蛋白基因Bc. ACTIN在3种植株叶片中的表达情况,并施加0.1 mmol/L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后测定IDD4-OE植株的病情指数。结果显示,不同株系对灰葡萄孢菌的抗性由高到低依次为idd4>WT>IDD4-OE,IDD4-OE植株中病原菌感染部位的寄主细胞死亡程度比idd4植株严重。染色结果表明,病原菌侵染拟南芥后4 h,接种部位已有H2O2积累。qRT-PCR反应结果显示,Bc. ACTINIDD4-OE中比在idd4植株中的表达水平更高,表明灰葡萄孢菌在IDD4-OE植株中的繁殖速率更快。对IDD4-OE植株外源施加SA后,其病情指数、Bc. ACTIN表达量与WT植株间均无显著差异,说明SA能将感病植株的抗性提高至WT植株的水平,表明IDD4作为负调控因子参与了拟南芥对灰葡萄孢菌的抗性调控,SA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临夏地区春蚕豆根腐病发生与为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甘肃临夏地区的340块春蚕豆田根腐病的调查,明确了该区蚕豆根腐病死亡率为1%~90%,平均为15.33%;死亡率小于10%的地块占调查地块总数59.7%,大于30%地块占17.35%,随着海拔梯度的增高,蚕豆死亡率逐渐下降。病原真菌主要有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粘帚霉(Gliocladiumroseum)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相似文献   

17.
杂草密度与作物产量损失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国内外多个用于杂草密度和作物产量损失关系的经验模型比较分析,并对10组不同来源的杂草与作物竞争资料进行模拟,证明模型/(bd)具有实际的生物学意义,能确地描述多种杂草和多种作物间的竞争关系,预测杂草竞争对作物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18.
采用麦蚜指数调查法进行田间穗蚜计数,所用时间较实际逐个计数明显缩短。本试验平均百穗缩短调查时间12.92min,利用方程=-62.5+4.62,推算出的蚜量,误差不超过1头/穗  相似文献   

19.
甘肃辣椒疫病病原与流行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疫病危害甜椒(Capsicum frutescens L.var.grossum Bail.)、牛角椒(Capsicum frutescens L.var.longum Bail.)根部显示根腐症状,危害茎基部显示黑胫症状。7月份多雨、22℃以上高温持续9天,或22℃以上高温持续17天情况下,给辣椒地灌水是辣椒疫病大流行的决定因素。通过对病原菌的研究,明确了引起甘肃境内辣椒疫病的病原菌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相似文献   

20.
安西县玉米茎基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安西县玉米茎基腐病病原鉴定为小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 Shoemaker.玉米品种Sc704比中单二号感病:玉米小麦间作田病株率61.7%单播玉米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