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山东省设施蔬菜栽培中,有几种病害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上期笔者介绍了黄瓜腐霉根腐病、番茄和西葫芦疫霉根腐病、黄瓜靶斑病、厚皮甜瓜死棵,本期重点介绍番茄灰叶斑病、西葫芦软腐病、西瓜水瓤瓜、甜椒烂果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鲵子二代制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推动中国大鲵人工生态繁殖和迁地保护的成功 ,系统介绍了中国大鲵子二代制种的技术路线 ,首先收集野生中国大鲵经人工驯养成为亲本种鲵 ,种鲵进行人工催产获得卵子、精子 ,经人工授精产生受精卵 ,再经人工孵化获得子一代幼苗 ,子一代经人工培育 2~ 3年产生子一代后备种鲵 ,再通过生理生态人工强化培育获得 1998年、1999年子一代亲本 ,然后经人工繁殖产生子二代大鲵 ,子二代大鲵可以放归自然保护区或供科研、观赏、商品鲵等利用。从 1998~ 2 0 0 3年共生产子一代 1 5万余尾 ,2 0 0 2年生产子二代 12 6 0尾 ,2 0 0 3年 4 80 6尾 (2年合计子二代 6 6 0 6尾 ) ,种群数量从最初的 1996年的 10 0尾增加到 2 0 0 3年的 2 31万尾 ,增长2 31倍 ,实践证明 ,此技术路线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3.
生姜根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生姜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如莱芜、安丘等地生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于种植区域集中,连作时间长,造成病害逐年加重,不仅产量损失大,而且影响了生姜的商品性。随着小拱棚和地膜覆盖栽培的普及,生姜根茎腐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由于该病诊断困难,易与姜瘟病混淆,生产上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给生姜生产带来较大损失,目前已成为生姜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s Yellows LeafCurlV irus TYLCV)简称Ty病毒。该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经嫁接和烟粉虱传毒,特别是B型烟粉虱是持久性传毒,汁液、种子、土壤、蚜虫均不传毒,是世界许多地区番茄生产上的重要限制因素。2002年传入我国[1],2003年在广西已有发生,2006年浙江温州地区报道[2]在乐清瑞安等地严重发生。2007年后逐步在山东发生蔓延。1发生情况2007年我省临淄区的秋延迟番茄个别大棚零星发生,济宁地区鱼台县唐马镇Ty病毒发生严重,发病严重地块番茄产量损失2/3以上,甚至绝产。2008年在潍坊、淄博、菏泽、聊城、济宁、青岛、枣庄等地发生。2009年全省番茄大棚地普遍发生,蔓延迅速,损失严重,据报导[1]在潍坊、淄博、聊城、泰安、渮泽等发病区的调查,目前发生面积达1·3万hm2以上,病株率一般20%~30%,重的达60%~80%。发病轻的产量损失在2~3成,重病地块产量损失在5成以上,直接影响保护地番茄生产和菜农经济效益。2发病症状染病番茄植株矮化,生长缓慢或停滞,顶部叶片常稍褪绿发黄,变小,叶片边缘上卷,叶片增厚,叶质变硬发脆,叶背面叶脉常显紫色。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浅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渔获产量统计和鱼类生物学资料对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动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东海区海洋渔业捕捞产量虽连年增长,但主要是靠大幅度提高捕捞强度等措施获得。渔获物中增加的主要是经济鱼类的幼鱼和低值小杂鱼类,渔获物小型化、低龄化等过度捕捞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渔业资源结构日趋恶化,渔业资源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山东花生茎腐病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山东省多地采集的花生茎腐病株上分离到15个茎腐病菌株,选取6个典型菌株,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生物学特性研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表明,6个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核糖体DNA-ITS序列同源性比较,确认供试6个菌株为同一种病原菌,与GenBank中可可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Diplodia的同物异名)的同源性高达99%以上。根据6个菌株的形态特征、致病性测定结果及生物学特性,并结合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将山东花生茎腐病的病原鉴定为棉色二孢菌(Diplodia gossypina )。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的贝类养殖产业出现大规模的病害事故,就其本质看是由于养殖区域生态环境平衡遭到破坏。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归纳国内外对于养殖容量概念的发展,比较各种概念的适用情况;对于养殖容量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估算,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相对成熟,应用较广的模型,并且评价各种模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玉米//花生间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和花生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2015-2016年对玉米、花生单作田和间作田进行了病害调查,并对其气象因子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玉米和花生病害的发生率都有所降低,玉米病害发病率降低程度尤为显著,其中对玉米茎腐病影响最大,发病降低率可达42.53%。本文对间作田和单作田的多项气象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同单作相比,玉米间作田光照度平均提高了5784.67lx,环境和土壤相对湿度分别平均降低了9.15%和8.23%,花生间作田光照度平均降低了16053.77lx,环境和土壤温度、相对湿度差别不显著。通过土壤中酶活性测定,发现间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与抗性正相关的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root rot)也叫大豆疫病或大豆疫霉根茎腐病,该病最早于1948年发现于美国以后在世界很多地方均有报道,对大豆危害极大,一直为我国的进口植物检疫对象。1991年沈崇尧等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了大豆疫霉病菌,鉴于该  相似文献   
10.
试验表明 ,随阿波罗智能 96 3水剂浓度增高诱导西瓜抗枯萎病的效果增强 ,其 4 0 0倍和 6 0 0倍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6 0 0 3%和 4 9 2 6 % ,剖视茎部维管束无病变或病变较轻 ,其病株的病指分别为 2 5 94和35 6 2 ,而对照病指为 70 19。促生长测定表明 ,经阿波罗 96 3处理的植株健壮 ,根系发达 ,鲜重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