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高分子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是当前最有效最便捷的改变非水溶性药物的水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方法之一。为探究临床常见药用高分子材料载体的优越性和差异性,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PEG4000、聚维酮(PVP)k30、PVPk15、泊洛沙姆188等高分子材料为载体,采用熔融法、溶剂法和溶剂熔融法制备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法验证固体分散体,比较氟为尼考原料、物理混合物及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和累积溶出率。结果表明:几种固体分散体均可提高氟苯尼考药物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速率,其增溶效果为PEG6000>PEG4000>PVPk30>PVPk15>188,氟苯尼考与PEG6000配比在1∶4时溶解度和体外溶出速率均最优,是最佳配比。5种不同高分子材料制备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简便易操作、质量可控,能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其中PEG6000增溶效果最优,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制备阿维菌素不同载体固体分散体,并研究其对阿维菌素的增溶情况及溶出特性。选择聚乙二醇(PEG 6000、PEG 2000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作为载体,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了阿维菌素固体分散体;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阿维菌素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以及缓释溶出度。利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对固体分散体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中阿维菌素的溶解度比阿维菌素及相同质量比的物理混合物的溶解度有明显提高,其中PVP-K30的增溶效果最好;固体分散体表现出了良好的缓释效果。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药物以非晶型高度分散在载体中。以PEG 6000、PEG 20000、PVP-K30为载体制备的阿维菌素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阿维菌素的溶解度,且缓释效果良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制备茚虫威不同载体固体分散体,并研究其对茚虫威的增溶情况及溶出特性,选择聚乙二醇(PEG)(6000、2000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作为载体,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了茚虫威固体分散体;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茚虫威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以及缓释溶出度;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对固体分散体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中茚虫威的溶解度比茚虫威及相同质量比的物理混合物的溶解度有明显提高,其中PVP-K30的增溶效果最好;固体分散体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缓释效果;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药物以非晶型高度分散在载体中。以PEG6000、PEG20000、PVP-K30为载体制备的茚虫威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茚虫威的溶解度,且缓释效果良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功夫菊酯不同载体固体分散体,并研究其对功夫菊酯的增溶效果及溶出特性,为开发功夫菊酯新剂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聚乙二醇6000(PEG-6000)、聚乙二醇20000(PEG-20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作为载体,采用溶剂-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功夫菊酯固体分散体;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功夫菊酯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及溶出度.利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对固体分散体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在玉米上采用内吸法测定功夫菊酯固体分散体对玉米螟的生物活性.[结果]固体分散体中功夫菊酯的溶解度比功夫菊酯原药及相同质量比物理混合物的溶解度有明显提高,其中以PVP-K30的增溶效果最好,功夫菊酯的溶解度由0.0050 mg/增加到28.1776mg/L.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药物以非晶型高度分散在载体中.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的杀虫活性超过2.5%功夫菊酯微乳液,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效果.[结论]以PEG-6000、PEG-20000和PVP-K30为载体制备的功夫菊酯固体分散体能明显提高功夫菊酯的溶解度,进而提高杀虫效果,可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氟苯尼考(FF)联合载体固体分散体(FF/SDs),并对其特性进行表征。【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FF/SDs,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载体种类(泊洛沙姆188(F68)、尿素、PEG4000、PEG6000、聚维酮k30(PVPk30))、溶剂种类(甲醇、乙醇、丙酮)、旋转蒸发温度(50,60,70,80和90℃)和超声时间(5,10,15和20min)及转速(70,90,110,130,150r/min)等对FF饱和溶解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联合载体材料种类、联合载体质量比、溶剂、旋转蒸发温度等4个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确定制备FF/SDs的最佳条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FF/SDs进行验证,并测定其累计溶出度。【结果】以尿素、PVPk30为联合载体,FF、PVPk30、尿素质量比为1∶4∶5,甲醇为溶剂,旋转蒸发温度为80℃,最佳转速为150r/min,360 W超声波处理10min,可得到最优FF/SDs。FF、FF/SDs和二者物理混合物(PM)的差示扫描量热(DSC)图谱、X射线衍射图谱和溶出度存在明显差异,FF原粉是晶体态的片层结构,FF/SDs则为无定形态。最佳条件下制备的FF/SDs饱和溶解度为3.11mg/mL,是FF原药和PM的2.43和2.07倍。6min时FF/SDs累计溶出度达94.35%,是同一时间FF原药的3.72倍。【结论】得到了制备FF/SDs的最佳条件,且联合载体尿素/PVPk30(m(尿素)∶m(PVPk30)=5∶4)较单一载体能更好地提高氟苯尼考的水溶性,并加快其溶出。  相似文献   

6.
于欣洋  赵修华  祖元刚  刘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613-2614,2616
[目的]研究氟苯尼考PEG6000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建立大鼠血浆中氟苯尼考的HPLC检测方法.用灌喂药物水溶液的方法,通过高效液相分析技术对氟苯尼考PEG6000固体分散体的血药浓度进行测定,与氟苯尼考原粉进行对照.[结果]氟苯尼考PEG6000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吸收及代谢良好,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和氟苯尼考原药的最高血药浓度分别为13.44和3.88 μ.g/ml,提高了3.46倍;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氟苯尼考原粉AUC0-8h=20.12 25 μg/(ml·h)、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AUC0-8h=23.22μg/(ml·h),氟苯尼考-PEG6000固体分散体口服生物利用度与氟苯尼考原粉相比提高了15.39%.[结论]氟苯尼考-PEG6000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氟苯尼考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氟苯尼考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制备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以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包合物用红外分光光度法、相溶解度图法、差热分析法、溶出速率法验证,并计算包合常数,比较了氟苯尼考原料、物理混合物和包合物的溶解度。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和β-环糊精包合完全,相溶解度图为AL型,形成了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包合常数为298.2 L/mol,在25℃时包合物的溶解度提高了7.63倍,氟苯尼考在50.0~350.0μg/mL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间线性关系良好。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方法简单,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斑鸠菊固体分散体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固体分散技术结合滴制技术制备斑鸠菊固体分散体滴丸,以溶散时限、质量差异和外观质量为综合评价指标,对聚乙二醇4000(PEG4000)与聚乙二醇6000(PEG6000)比例、斑鸠菊提取物与基质比例、滴制温度和滴制速度进行考察,优选斑鸠菊固体分散体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结果]以PEG4000-PEG6000(3∶1)为基质,以20℃二甲基硅油-100为冷却剂,斑鸠菊固体分散体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为:斑鸠菊提取物与基质比例为1∶7,滴制温度为80℃,滴速为20滴/min。[结论]所选择的成型工艺可行,可为斑鸠菊固体分散体滴丸的工业化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9.
以吲哚美辛(IMC)为模型药物,选用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与介孔二氧化硅(SiO_2)Syloid SP53D作为共同载体材料,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复合物,以提高固体分散体中主药的载药量和溶出度.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IMC-PVPk30固体分散体(简称IMC-PVPk30),浸没-溶剂蒸发法制备IMC-SiO_2固体分散体(简称IMC-SiO_2)和IMC-PVPk30-SiO_2固体分散体复合物(简称IMC-PVPk30-SiO_2);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其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固体分散体及其复合物的载药量与溶出度. DSC显示,制备的两种固体分散体及其复合物中, IMC的熔点峰均消失,表明固体分散体制备成功; SEM显示, IMC-PVPk30结构呈不规则的块状,而IMC-SiO_2和IMC-PVPk30-SiO_2的粒径大小均匀,且IMC,PVPk30与介孔二氧化硅复合在一起;在不同pH的溶出介质中, IMC-SiO_2和IMC-PVPk30-SiO_2的溶出率均高于IMC-PVPk30,且IMC-PVPk30-SiO_2的溶出率最高.得出介孔二氧化硅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复合物(IMC-PVPk30-SiO_2)具有较高的载药率和溶出率,为改善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和进一步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制备新人参二醇滴丸,并探讨其体外溶出速率。以PEG 6000和泊洛沙姆188为联合载体,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新人参二醇与载体质量比为1∶4的新人参二醇滴丸。采用X-射线衍射法观察滴丸中新人参二醇的分散状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人参二醇含量,考察其体外溶出速率。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中新人参二醇一部分呈分子状态分散,另一部分呈微晶状态分散;新人参二醇滴丸60min时体外累积溶出为67.67%,明显快于原料药及物理混合物。新人参二醇制成滴丸后体外溶出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加快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进程,本研究以肌醇浓度、脱落酸(ABA)的添加方式、基本培养基、ABA与聚乙二醇(PEG6000)互作、PEG6000及琼脂糖种类及浓度、活性炭(AC)、ABA、液体悬浮培养等因素对抗性湿地松体胚的发育、成熟与萌发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8g/L的肌醇为宜,过高浓度的肌醇则不利于湿地松体胚的发育;ABA可以采用高压灭菌;基本培养基、ABA、PEG6000互作对湿地松体胚的成熟影响很大,基本培养基以LP为最佳,ABA的最适浓度为10mg/L,PEG6000以添加25g/L、50g/L为最佳;在湿地松体胚的成熟培养过程中,PEG6000的浓度不能高于100 g/L;在湿地松体细胞胚的成熟培养基中,添加60g/L蔗糖最合适;湿地松体细胞胚的成熟培养基中添加0.5g/L或1g/L的活性炭最有利于体胚的成熟;培养基的状态对体胚的高频率诱导具有一定的影响,悬浮培养以100mL的三角瓶装30mL的培养液,摇床转速以130r/min为宜,液体转固体时吸取1mL培养液为宜;未建立成熟的体胚发生体系前,以采用固体培养为佳。最佳成熟培养基、激素及部分添加物组合为LP+10mg/L ABA+50g/L PEG6000+60g/L蔗糖+1g/L活性炭。  相似文献   

12.
将高效降解氨氮的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与高效降解亚硝酸盐氮的耐盐红螺菌Rhodospeudomonas capsulate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探讨原生质体制备及融合的条件,并对融合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制备的优化条件如下:耐盐红螺菌,溶菌酶量为1.5 mg/mL,EDTA浓度为0.1 g/L,作用时间为45min;假丝酵母菌,蜗牛酶量为0.5 mg/mL,巯基乙醇的质量分数为0.1%,EDTA浓度为1 g/L,作用时间为30 min。两种原生质体在聚乙二醇(PEG-6000)和Ca2+的诱导下发生融合,在添加制霉菌素和链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初筛,以生长稳定性及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的降解效能等为指标进行复筛,获得了具有较好降解效能的融合子R1菌株。该菌株对亚硝酸盐氮的降解效能与耐盐红螺菌相同,达到90%以上;对氨氮的降解效能为63%,较耐盐红螺菌提高54%。  相似文献   

13.
以圆盖阴石蕨为试验材料,采用聚乙二醇6000 (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不同浓度的 PEG6000 渗透胁迫对圆盖阴石蕨的叶片形态、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 活性、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院浓度为10%、20%和30%的PEG6000 渗透胁迫后,圆盖阴石蕨形态均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且表现为30%的 PEG6000 渗透胁迫受损最严重,叶片干枯卷缩最厉害。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 活性、相对电导率均与 胁迫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灰胡杨的发芽周期和种子活力情况.[方法]在常温干燥条件下不同储藏时间对灰胡杨种子发芽率和相关酶的影响,NaCl与PEG6000对灰胡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同储藏时间的灰胡杨种子;用比色法测定种子酶活性,滤纸法测定发芽率.[结果]NaCl、PEG及交互作用对种子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NaCl作用最大;10;的PEG - 6000处理储藏到第27、37 d灰胡杨种子,能够提高种子发芽率.随储藏时间延长,灰胡杨种子发芽率和含水量下降,含水量从第0d到第37 d含水量范围在6.5; ~4.6;,发芽率在第0d到第37 d从66.7;下降至13.3;.灰胡杨发芽后种子ACP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储藏第0d,ACP含量在1.85 mol/( min·g),第27 d酶活性下降较明显.第37 d时ACP含量下降为0.54 mol/( min·g).灰胡杨种子脱氢酶活性随储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TTC活性在20.1 mg/mL,储藏到第37 d时TTC活性下降至4.0mg/mL.灰胡杨种子浸泡液电导率显著上升,电导率值变化范围为:113.75~160.94 us/(cm·g).[结论]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灰叶胡杨种子绝对含水量与ACP、TTC活性及种子发芽率呈正相关,与电导率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探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散叶生菜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以3种遗传背景不同的散叶生菜为材料,采用浓度分别为0 g/L、50 g/L、100 g/L、150 g/L、200 g/L、250 g/L、300 g/L的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别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结果]生菜种子在不同浓度PEG 6000溶液的处理下,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等各指标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PEG 6000的质量浓度不断增大,其各项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在PEG 6000浓度为200 g/L时,各品种散叶生菜的发芽率均在85%以上,相对发芽率在90%以上,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程度在10%以内;三个品种‘大速生’、‘辛普森’、‘玻璃脆’的发芽势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3%、33%;平均根长分别下降0.3cm、1.12 cm、1.1cm;平均芽长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51%、58%、56%.[结论]PEG 6000的浓度为200 g/L时,对三种散叶生菜种子萌发的差异影响最大;3个品种中‘大速生,和‘辛普森’的耐旱性较好,‘玻璃脆’的耐旱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采用20%、22%、24%、26%四种浓度的PEG6000,对大田试验中表现不同抗(耐)旱的油菜甘、芥种间杂交后代材料进行发芽试验,分析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发芽试验筛选油菜抗(耐)旱材料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油菜抗(耐)旱材料筛选中,种子处理的PEG6000浓度以22%~24%为宜,发芽时间以4~8 d为宜。在PEG6000处理浓度低于22%时,发芽指数可作为一个必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旨在为粉花桔梗种子萌发提供技术支撑,为桔梗新品系的示范推广提供技术参考。以粉花桔梗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4 个PEG-6000 溶液处理[5% PEG-6000(H1)、10% PEG-6000(H2)、15% PEG-6000(H3)和蒸馏水对照(CK)]和3 个温度处理[15℃(T1)、20℃(T2)、25℃(T3)],进行光照培养(12 h 光/12 h 暗),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不同干旱胁迫程度(PEG浓度)与温度变化对粉花桔梗种子萌发的时间、发芽率以及发芽势均呈现出显著性相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发芽率逐渐的降低;同时低温不利于桔梗种子萌发,当温度低于15℃或干旱程度程度大于15% PEG时,种子萌发起始时间延迟,发芽率开始降低。在干旱胁迫程度小于5% PEG的条件下,温度在20℃、25℃时的条件下桔梗种子能够良好萌发。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分析了水杨酸(SA)对20%聚乙二醇6000(PEG6000)引起节节麦幼苗根中活性氧(ROS)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PEG能够显著提高节节麦根中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SA能明显抑制PEG诱导的MDA和O2-的积累,缓解PEG对SOD、GR和CAT活性的抑制作用,但对APX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这表明SA可能主要通过影响SOD、GR和CAT的活性缓解了水分亏缺对节节麦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农作物对逆境胁迫的耐受能力与产量息息相关,是作物育种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文中对水稻顺式还原酮加双氧酶基因OsARD1进行研究,分析其表达模式,明确其在水稻应对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为水稻耐旱品种的分子设计及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不同组织器官的总RNA,利用RT-PCR方法分析OsARD1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利用不同的非生物胁迫处理14 d大小的野生型(中花11)植株,在不同时间点提取总RNA,利用RT-PCR方法分析OsARD1表达的受诱导情况。通过农杆菌遗传转化法转化水稻愈伤组织,经过一系列分子检测后获得稳定遗传的T1代OsARD1的过量表达转基因植株,以转入空载体的野生型植株作为对照。将在营养液中正常培养的12 d大小的野生型和过表达幼苗移出营养液进行缺水处理并进行恢复试验。将催芽后的野生型和过表达转基因植株种子种在含有5% PEG6000的agar培养基中进行渗透胁迫处理,以不含PEG6000的agar培养基作为对照,观察二者的表型。【结果】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OsARD1主要在根及成熟的组织中表达,尤其在衰老的组织中有较高表达。非生物胁迫处理表明OsARD1的表达明显受机械损伤、高盐和渗透胁迫的诱导。获得6个独立株系的可稳定遗传的OsARD1过量表达转基因植株。对过量表达转基因植株及空载体野生型对照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缺水处理5 h后,野生型植株叶片卷曲皱缩成针状表现出严重的缺水症状,但此时过表达转基因植株叶片仍处于舒展状态;缺水处理8 h后开始复水培养3 d,野生型植株的存活率仅为10%,而过表达植株存活率为80%,远远高于野生型,说明过量表达OsARD1提高了水稻对缺水的耐受能力。用PEG渗透胁迫模拟干旱胁迫处理6 d后发现,不含PEG6000对照组中野生型和过表达植株的幼苗生长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别;在PEG处理组中,野生型幼苗根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而过表达植株幼苗根的生长受到抑制较小,根长明显长于野生型对照植株,说明过量表达OsARD1增强了水稻耐受干旱胁迫的能力。【结论】OsARD1主要在水稻根及成熟的组织中表达,并且受机械损伤、高盐和渗透胁迫的诱导。过量表达OsARD1提高了水稻抗旱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