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美仙 《蚕桑通报》2003,34(3):59-60
家蚕微粒子病是家蚕通过食下或胚种传染微粒子虫(Nosemab02~bycis)孢子而感染的一种毁灭性蚕病.该病害曾造成本单位和许多蚕种生产单位的严重经济损失,对蚕种生产的威胁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2.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强的蚕病。根据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两种传染方式特点,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检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探索广西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和流行规律。结果显示,通过严格执行现行检疫技术标准,在蚕种生产中基本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危害。调查发现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对应蚕生产蚕种的母蛾微粒子病发生率高,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由此证明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造成的家蚕食下传染是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蚕种生产中,气象因素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也有影响。气温影响最为重要,降雨、日照起到辅助效果;建立两种基于蚕种微粒子病发生与环境微孢子虫分布关系以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进行预测预报,为蚕种生产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全面净化环境提高防微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蚕病,它有经口食下传染和经卵胚种传染两种途径,但必须先有食下传染才能显现其胚种传染的特点.因此,在通过母蛾检查、补正检查、预知检查等手段淘汰带毒原(母)种而控制胚种传染的前提下,严防食下传染是预防微粒子病的关键.而蚕儿随桑叶食下微粒子孢子致病是食下传染的主要途径.比如带毒的蚕粪污染桑叶,野外昆虫患有微粒子病污染桑叶,各龄用桑接触到被微粒子孢子污染的蚕具、饲养人员的手、养蚕用水等均可使蚕食下微粒子孢子而感染致病.由此可见,全面净化生产生活环境、桑园环境、饲育环境和原蚕区环境,消灭微粒子病原是种场控制微粒子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家蚕微粒子虫孢子在养蚕环境中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3年对农户养蚕环境中家蚕微粒子虫孢子分布状况与动态的监测,初步摸清了家蚕微粒子虫孢子在农村养蚕环境中的分布状况与动态变化规律。为农村蚕区防控家蚕微粒子虫病,以及蚕种生产企业制订原蚕区蚕种生产防病消毒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环境中微粒子虫孢子的存在是造成蚕种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为了解饲养环境中微粒子虫孢子情况,我们于2016、2017年进行了环境中微粒子虫孢子情况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普通蚕饲养区微粒子检出率明显高于原蚕饲养区,而且秋期检出率为最高;普通蚕饲养区的桑树害虫和迟眠蚕、病死蚕中微粒子检出率显著偏高;原蚕区的桑树害虫检出率也明显偏高;个别蚕区养蚕环境微粒子虫孢子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6.
肖凯 《四川蚕业》2014,(3):42-42
<正>蚕种是重要的蚕桑生产资料,是蚕茧高产稳产的基础。蚕种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生产环节多、劳动密集型、过程复杂的产业。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以通过胚种传给下一代,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在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防控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基础和关键一环。根据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规律,结合近几年我市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微粒子病防控措施,供蚕种生产者参考。1传染规律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孢子寄生家蚕  相似文献   

7.
朱方容 《广西蚕业》1998,35(2):7-11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带有毁灭性的传染病。1870年巴斯德查明病原是微粒子原虫,本病的传染是通过卵或蚕儿食下微孢子而致病;他首创了母蛾袋检法,剔除病蛾卵,供应无病的优良蚕种,为发展有效的防治措施奠定了基础。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蚕微粒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微粒子病是家蚕微孢子原虫感染引起的蚕病,是蚕种生产常见病害之一,主要传染途径是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是威胁蚕种繁育的毁灭性病害。有效防控微粒子病是一个涉及面广且复杂的工作。我场某蚕种生产小组,2015年出现一定量的超毒烧种,造成一定的损失。该组痛定思痛,深入探索,严格管理,把防微工作认真落到实处,近年来取得良好成绩。表1是该组近年来生产蚕种的微粒子病检疫情况。  相似文献   

9.
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的大敌,其传染途径主要是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两种。本文以环境因素为切入口,重点讨论分析了与微粒子病传染途径相关环境,包括营养环境、卫生环境、气象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等,提出优化蚕种生产过程中自然和人文环境,达到有效切断传染源,保障蚕种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武安 《四川蚕业》2010,38(2):56-57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孢子寄生引起的传染性蚕病,它既可以通过食下传染感病,也能够通过胚种传染给下一代蚕,微粒子病防治是蚕种生产的重要工作。广安区蚕种场作为四川较早的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场,在微粒子病防治上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笔者通过我场建场50多年来的微粒子病防治工作剖析,来探讨微粒子病在蚕种生产上的发病趋势、形成原因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试论家蚕微粒子病与环境毒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种品质包括杂交率、良卵率、实用孵化率、病蛾率、病卵率、微粒子病毒率等多方面内容。而从实际生产中来看,养蚕制种环境的微孢子病源、桑叶品质(桑园病虫害微孢子病源污染及本身桑叶的营养)、饲养技术标准规程的贯彻执行情况这三个方面是蚕种品质优劣极其重要的制约因素。本文主要试论家蚕微粒子病与养蚕环境微孢子毒源的关系,当  相似文献   

12.
邱全洪 《蚕学通讯》2003,23(2):61-62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孢子原虫感染家蚕而引起的传染性蚕病 ,其传染途径为食下传染和胚胎传染。蚕种母蛾检疫是防止蚕种微粒子病胚胎传染的主要手段 ,其结果的真实性 ,关系到蚕种生产者、使用者的利益。因此 ,提高微粒子检出率 ,客观反映蚕种微粒子病毒率 ,是维护蚕种供需双方合法权益和保障蚕业生产安全的需要 ,也是业界人士探讨的课题。笔者根据工作实践 ,就此进行简略分析 ,提出相应的措施。1 影响检出率的因素1 .1 样本的代表性样本的代表性 ,包括样本的随机性、充足性和真实性 ,它是检疫结果是否真实可靠的前提。母蛾抽样必须做到随机…  相似文献   

13.
汪忠康 《江苏蚕业》2001,23(2):19-21
由于检测手段的改进,七十年代初,在日本蚕种生产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与家蚕微粒子虫孢子(Nosema bombycis)形态不同的微孢子虫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展了异型微孢子虫的分离和鉴定工作,发现了许多异形微孢子虫。且多数研究者和蚕种生产者认为,家蚕中分离到的异形微孢子虫主要来源于野外昆虫的交叉传染,我国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率的上升与野外昆虫的交叉传染关系密切。本文就有关方面的研究作一综合,期望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有所助益。二 异型徽抱子虫 根据目前分舟到的微抱子虫的形态结构、血清学特点、增殖特点、对家…  相似文献   

14.
正家蚕微粒子病主要是通过胚胎和食下传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胚胎带毒传染,可以通过母蛾检验和补正检查来有效加以控制。而食下传染,必须在生产过程中预防,特别是在饲养环节,保持桑叶清洁更为重要。目前在蚕种生产过程中,仅对养蚕环境严加消毒是不够的,因为调查证明,带毒的野外昆虫对桑叶的污染,是导致家蚕食下传染更为重要的传染途径。因此,切实抓好全龄叶面消毒工作,是预防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性蚕病,严重危害蚕桑生产。它不仅直接影响蚕种质量,关系种场的经济效益乃至生死存亡,还可能对蚕桑生产造成毁灭性伤害。因此积极采取对策,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一直是蚕桑产业的重要课题。家蚕微粒子病不仅能食下传染,而且能通过胚种传染给下一代。微粒子孢子由孢子壁、极膜层、极丝孢原质和极泡组成,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孢子一般为椭圆形,呈绿色、有折光性。它的发生发展与病原存在、制种环境条件密切  相似文献   

16.
家蚕微粒子病主要是通过食下和胚种两种途径传染,随着蚕桑生产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胚种带毒传染,已经可以通过母蛾检测和补正检查来得以有效的控制。而食下传染途径的杜绝,目前在蚕种生产过程中,仅对养蚕环境严加消毒是不够的,因为通过调查证明,带毒的野外昆虫对桑叶的污染,是导致家蚕食下传染微粒子病的主要的传染途径。因此,切实抓好漂白粉叶面消毒工作,是预防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有效措施。1我分场质检部门对野外昆虫感染微粒子病情况调查几年来春蚕期各桑场及原蚕点驻点人员,通过人工捕捉野外昆虫,送场检毒室统一进行分类镜检,结果见表…  相似文献   

17.
广东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与分析了1990年以来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状况及原因。广东蚕种生产比较稳定,原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低,普通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7年平均为2.8%。在实施蚕种集团磨蛾集中检疫条件下,胚种传染不是广东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原种发生微粒子病的传染源主要来自野外昆虫;普通种生产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是丝茧育蚕区广泛污染,病原多渠道传入原蚕区及原蚕区净化不彻底,原蚕期食下感染病原所致。丝茧育蚕区病原随洪水扩散至原蚕桑园和养蚕环境是近年几个重疫场微粒子病严重流行的主要原因。外地不良蚕种流入是导致蚕区病原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两次使数县丝茧育遭受严重损失。发现广东蚕区桑园及野外昆虫患微孢子虫病比较普遍,对蚕种生产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提出了宏观防治对策及开展几项关键性防治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桑叶全程消毒是防除微粒子病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微粒子病是一种为害严重的蚕病,它给我省蚕种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微粒子病,把微粒子病的为害控制到最低限度,是蚕种生产的当务之急。根据微粒子病传染途径,近年来在防止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上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防止胚种传染方面,加强了补正检查、催  相似文献   

19.
凌荣 《广东蚕业》2010,44(2):4-8
本文针对近年来广西蚕桑发展迅猛,蚕种需求量大幅增加,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率有所上升,蚕种场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应从消毒防病体系、蚕种安全生产体系、质量监督体系等方面,构筑微粒子病防治工程,消灭传染源,防止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达到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目的,生产无毒优质蚕种。  相似文献   

20.
叶面消毒对蚕种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建国 《蚕桑通报》2007,38(2):32-33
家蚕微粒子病一直以来困扰蚕种生产.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尚无药物可以有效地防治微粒子病,过去我们曾使用过多菌灵添食,也使用过防微灵、克微灵.但它们只能抑制其孢子繁殖而不能杀灭微孢子,而且如用得不好会造成微量中毒,出现大量不结茧蚕,影响茧丝质量和制种量。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叶面消毒的方法来控制微粒子病的食下传染,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经过各地的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