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研究以家鸡为试验材料、用电泳的方法测定分析了一些蛋白质(酶)的多态性,确定下列血液蛋白质(酶)作生化遗传标记:碱性磷酸酶(Akp-1和Akp-2)、淀粉酶(Amy-1和Amy-2)、酯酶(Es-1)、血红蛋白(Hb-1)和转铁蛋白(Tf).应用上述生化遗传标记调查分析了广东省3个著名地方鸡种的起源分化和彼此间关系、粤黄鸡内品系间的分化和粤黄鸡102系内家系间的关系,并对淀粉酶Amy-1多态性及其与生活力等的关系作了专门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生化遗传标记辅助建立家禽品系是可行的,既可综合多个生化遗传标记建立品系,也可根据单一生化遗传标记(如Amy-1)建立品系。  相似文献   

2.
猪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多态型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我国4个地方猪品种(八眉猪,黑河猪,内江猪和荣昌猪)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的遗传多态型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猪血情 AKp 有 AA,BB,CC,AB 和 BC5种表现型,结果表明这些表现型分别受3个复等位基因 AKp~A,AKp~B 和 AKp~C 支配。计算了各品种AKp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对品种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巴布考克鸡血清蛋白质及酶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和聚丙烯酰胺浓度梯度凝胶电泳法,对宁夏地区引入的蛋用品种巴布考克祖代鸡的四个品第238只鸡血清蛋白质和酶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鸡种的前白蛋白;运铁蛋白;脂酶;碱性磷酸酶位点均表现多态。根据所测位点的基因频率,计算了各品系的平均纯俣度;杂合度;品系间的标准遗传距离,采用最短距离法和模糊聚类法对所研究的四个品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品系间均有一的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的甘薯育种中一般仅根据表现型来选配亲本,但这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本文应用多元回归这一数学方法来测定与产量、品质有关的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作为亲本选配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亲本聚为八大类,不同类群间的亲本遗传差异大,其后代变异幅度也大.因此,选配亲本进行杂交时应在不同类群间进行.经过测定,初步筛选出25个综合性状较好的亲本供选配亲本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豆相关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遗传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表现型方差有不同程度的贡献。荚数对产量的加性贡献率较高,为52.89%,且在4个亲本中对产量的加性效应具有最大贡献,可考虑作为亲本产量加性效应的间接选择指标;对产量加性效应贡献最大的农艺性状因不同亲本而异,表明各亲本具有其独特的遗传和发育特性。荚数对产量的显性遗传方差贡献率较高,为22.45%,且在14个组合中对产量的显性效应具有最大贡献,可作为间接选择组合产量显性效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贵州小香乌鸡血浆同工酶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揭示贵州小香乌鸡血浆同工酶遗传特点,采用连续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式电泳(PAGE)技术分析了80份贵州小香乌鸡血浆中的淀粉酶(Amy-1、Amy-2)、碱性磷酸酶(Akp-1、Akp-2)、酯酶-1(Es-1)同工酶的遗传多态性,发现除Akp-2座位呈单态外,其余4个座位均有多态性,多态座位百分比和平均杂合度分别为P=0.8000、H=0.2778。对有关座位基因频率进行计算发现小香乌鸡akp-1、Akp-2°、Amy-2  相似文献   

7.
应用血液蛋白遗传标记研究广东鸡种类缘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检测广东鸡地方品种杏花鸡、胡须鸡和清远麻鸡的血浆淀粉酶(Amy—1、Amy—2)、碱性磷酸酶(Akp—1、Akp—2)、酯酶(Es—1)、血红蛋白(Hb)等六种血液蛋白的多态型,计算各群体各位点的表型及基因频率,求出各品种间的相似系数、遗传距离和分比时间,用系统聚类法、模糊聚类法、Tocher聚类法和主坐标分析法研究广东地方鸡种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广东地方鸡种的血液蛋白表型及基因频率分布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各有其特征;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都密切,其中杏花鸡与清远麻鸡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用中科院遗传所研制的10个抗鸡红细胞抗原单价血清(3个基因位点,10个等位基因),以平板凝集法对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选育的吉林肉鸡配套系3个亲本品系(1个父系2个母系)300只成年鸡进行了血型测定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父系与母系品系间的群体遗传差异大于母系品系间的差异;父系的血型基因纯合系数高于母系品系的纯合系数;父系品系群体的遗传同质性高,整齐度好;母系品系群体的遗传同质性低,遗传多样性大。这些结果都符合利用免疫遗传学方法选配杂交亲本的原则。证明我所选育出的肉鸡配套系具有遗传基因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生产中该配套系商品代杂交鸡有较强的杂交优势。与本试验得出的血型群体遗传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选择5份辣椒亲本材料作为母本,6份辣椒亲本材料作为父本,按半双列杂交法配制出25个杂交组合,测定其杂种优势,运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分析辣椒亲本间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与8个农艺性状杂种优势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39-0.38,其中,与产量杂种优势指数的相关系数仅为-0.02,未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对产量杂种优势做二维坐标散点图,发现当遗传距离小于0.4051时,产量杂种优势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增强,当遗传距离大于0.4051时,产量杂种优势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在进行辣椒新品种选育时,不能只以表现型和地理差异为依据,应当选择适当的遗传距离,以获得更大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
贵州乌蒙鸡血浆同工酶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分析了31份贵州乌蒙鸡血浆中的淀粉酶(Amy-1、Amy-2)、碱性磷酸酶(Akp-1、Akp-2)、酯酶-1(Es-1)同工酶的多态性。结果发现,除Amy-2和Akp-2位点呈单态外,其余位点均具有多态性,且akp-1、Akp-20、Amy-2i、Es-1C频率较高,Es-1A频率较低,Amy-1A和Amy-1B频率均在0.5000左右,Amy-1AB型频率很高。其多态位点百分比(P)和平均杂合度(H)均较高。这表明贵州乌蒙鸡血浆蛋白(酶)的多态程度较高,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选择潜力较大,保种和开发利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选择我国3大主产棉区不同年代有代表性的30个陆地棉棉花品种,利用RAPD标记进行棉花品种之间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的研究。利用 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计算了 30个品种的RAPD数据的遗传距离矩阵,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发现30个棉花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5~1.58之间。聚类分析表明,30个棉花品种可分为3组,品种间的遗传关系与品种自身的系谱有关,大多数品种的遗传基础比较狭窄。同时,1999年的田间试验调查了30个品种的15个农艺性状。并对农艺性状数据和RAPD数据形成的树状图进行了初步比较,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76,达显著水平,并且二者获得的聚类结果是相似的,这一研究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为育种者进行亲本选择和品种遗传变异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撒坝猪的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酯酶(Es)、淀粉酶(Am) 和碱性磷酸酶(Akp) 等5个血清蛋白(或酶) 座位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采用多座位广义线性模型(GLM)对血清蛋白多态性与生长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的5个血清蛋白(或酶) 多态座位的基因频率均处于Hardy Weinberg 平衡状态; Pa,Es,Am 和Akp 4个座位对部分阶段日增重的基因型效应均达到了显着水平,其中,一些基因型具有显着提高或降低某一阶段日增重的效应,显示了血清蛋白多态性用作猪生长速度的遗传标记以进行标记辅助选择的可能性。同时,还对广义线性模型用于筛选猪经济性状生化遗传标记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水稻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的宽窄及品种间遗传距离的大小是品种能否在当地有效推广种植的关键因素。为了扩大水稻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择,选用分布于水稻基因组的12条染色体上的30对SSR引物,对国内外的18个粳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选取的30对SSR引物有28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3%。这些多态性引物在18个材料中共扩增出144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平均5.14/位点。Nei遗传距离及系统聚类和带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SSR标记可将18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同一生态型的稻种基本聚为一类,部分不同生态型的稻种聚在一起,说明这几个品种之间有了一定的基因交流,具有相对较近的亲缘关系。育种亲本的选择不能单单考虑生态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双子叶植物种子发芽时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可为作物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个丝瓜品种不完全双列杂交F1和亲本种子在不同环境下进行发芽试验,采用适合于双子叶植物的包括环境互作效应的二倍体胚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根长、苗长和苗干重3个性状均同时受胚遗传效应和遗传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胚显性效应是根长和苗长的主要遗传效应。对于环境互作效应,胚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是3个性状的主要遗传效应。苗长和苗干重的狭义遗传率分别是7.0%和27.3%。[结论]采用二倍体胚遗传模型符合双子叶植物种子发芽时期幼苗生长发育的遗传基础,可用于亲本选择和耐性品种选育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利用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在杂种优势中的利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培江  才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5):421-424,428
以17个杂交水稻亲本、3个新株型株系和24个光壳稻、爪哇稻品种为DNA样品来源,通过随机引物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多态性,探索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在杂交稻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22个12碱基随机引物共扩增产物98个,其中17个引物可产生多态性产物,所扩增产物的47.9% 至少在两个基因型间存在差异。每个PCR扩增产物分别以1和0记录存在与否。由RAPD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但光壳稻和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群间即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更强。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已配组育成超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主栽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黑龙江省34份马铃薯主栽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45对引物中筛选出20对引物能在34份马铃薯品种间扩增出较好多态性片段,共扩增出DNA条带170条,多态性条带84条,多态性比率为49.4%,每对引物平均可扩增出4.2条多态性条带。聚类分析表明,34份马铃薯品种间相似系数为0.514~0.903,平均相似系数为0.671;供试材料可分为3大类7亚类。研究表明,黑龙江省主栽马铃薯品种的遗传相似性较高,遗传多样性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7.
小麦中国春遗传背景的育种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春与推广品种 (系 )杂交、回交进行小麦育种研究发现 :在与中国春的来源地有类似生态的育种条件下 ,中国春的适应性强、分蘖多、落黄好、多小花等优点能够用于小麦遗传改良 ,特别是在引入推广品种遗传背景时 ,中国春的“多小花”得到更好发育 ,导致穗粒数增多 ,可能是“增产资源”。而不利的遗传性状 ,如植株高、抽穗晚、易倒伏、株型差、千粒重低等能够被改进 ;单交组合的 1次回交和三交的方式 (中国春的血缘占 2 5 % )是育种效率最高的方式 ,其次是三交组合的 1次回交和单交组合的 2次回交 (中国春的血缘占 12 .5 % ) ,而单交 (中国春的血缘占 5 0 % )几乎不能获得理想的后代 ,是最差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扩大水稻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择、改变目前遗传基础狭窄的状况,试验选用分布于水稻基因组的12条染色体上的30对SSR引物,对国内外的20份普通野生稻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试验选取的30对SSR引物均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100%;这些多态性引物在20份材料中共扩增出220条多态性带,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3~1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7.3条。Nei遗传距离及系统聚类和带型分析结果表明,在Nei遗传距离为1.3处可将20份材料分为3个类群,即2个国外群体和1个国内群体;同一生态型的稻种基本聚为一类,个别不同生态型的稻种由于品种间的基因交流,具有相对较近的亲缘关系。说明SSR是一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切实有效的方法;育种亲本的选择不能仅仅依据生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