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扬州市丘陵岗地植被恢复选择树种时必须考虑乡土树种、经济林树种和园林景观植物,提出了意杨(populus Canadensis)等9个备选树种为扬州市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的主要树种.  相似文献   

2.
<正> 六安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大别山北部边缘地带,以丘陵为主的低山、岗地、湾畈(平原)等多种地形,属江淮丘陵。土壤主要有黄棕壤,年平均降雨量900—1400mm,植被为含有常绿树种的落叶阔叶林为主。全县人口131.5万,总面积524.2万亩,  相似文献   

3.
<正> 大冶县属于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有高山、丘陵、岗地、平原和湖区,适宜多种森林植物的生长。构成我县森林植被的乔灌木树种约有300余种,其中阔叶树种占90%,而在形成森林植被面积上,  相似文献   

4.
针对河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环境以及土壤、地形等特点,探讨该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中树种选择的原则、不同立地类型区造林树种和主要树种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的重点、林业生产的需求以及不同立地小区主导因子的立地特征,选择适合的森林植被构建措施、造林树种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刘斌 《江苏林业科技》2013,40(1):10-12,20
从造林总量、空间布局、重点工程实施情况、造林地类型、造林树种等5个方面对江苏2003~2012年植树造林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江苏通过10 a造林,建成淮北商品林主产区,沿海防护林带和沿江景观防护林带,构建等高标准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全面恢复丘陵岗地森林植被,初步打造了宜居森林环境;通过近3次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比,指出江苏通过10 a努力,取得了森林资源成倍增长、森林质量显著提升、森林生态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的佳绩。  相似文献   

7.
枣树密植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林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且分布面广。其枣果是较好的营养食品。枣花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枣木质坚 ,纹理细致 ,是制作农具或家具的良好原料。枣树对自然条件在pH5 5~ 8 5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长 ,适应性较强 ,是平原、丘陵岗地、沙荒地及四旁栽植的适宜树种 ,也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退耕还林的好树种。栽植枣树要想早产丰产则应以密植为宜 ,加上科学管理就能使 5a生枣树每hm2 产达到 2 3万kg左右。枣树密植丰产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 园址选择枣园选择在深厚肥沃、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 ,丘陵岗地及河滩池则应选择地形开阔…  相似文献   

8.
湖南洞庭湖区为常绿阔叶林区,有植物种类159科492属873种,组成62个植物群落(lommunity)。其中东亚和北美分布型及东亚分布型两种成分在丘陵岗地上的地带性植被中作用显著,温带分布型与中国特有成分对其有明显影响。湖泊、洲滩的植被是隐域性的,主要由世界广布成分所构成。丘陵岗地、湖泊、洲滩三个类型系统,在植物群落类型与空间组合、植物区系与地理成分、生活型与层片等特征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分异。植被有在大区域内呈插花式镶嵌分布,在小区域或特定环境内按同心圆分布,在水生、湿生和中生三个生态系列上呈成带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对成都市龙泉山现有植被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龙泉山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植被恢复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针对龙泉山脉自然地理条件,引选适合龙泉山生长的树种进行区域试验,筛选出适宜该区域植被快速恢复的树种6种,并研究了优化造林模式4种,目的是为龙泉山植被快速恢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朝阳县位于辽宁西部,是以低山、丘陵为主要面积的山区县。建国以来,全县人民在山地、丘陵、岗地、沟滩培育了很多人工林,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树种有刺槐、油松、华北落叶松等。通过多年观察,在一个县范围,由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对水、土、光、热、气的要求也不一样,不仅在不同树种之间,就是同一树种,生产力也有显著差异。经调查,全县人工林生产力和保存率较高的、中等的、低劣的,大体各占1/3。产生生产  相似文献   

11.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是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研究与示范扬州试验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历史遗存植物造景、坚持乡土树种地被植物应用、加强生物多样性原则、开发水生湿地植被景观、推进生物防治管理等,阐明了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就自然植被资源保护、湿地植物景观以及生态绿地模式建没等设想,对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京山对节白蜡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保护,并为大洪山地区森林植被演替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京山对节白蜡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类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京山对节白蜡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分为3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21个群系。保护区植被从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具有东部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带,桐柏山、大别山山地丘陵落叶栎类林的形态特征,特别是对节白蜡群落、栓皮栎群落、刺楸群落和野核桃群落等保存完好,具有明显的地带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修复生态学理论和植被演替理论,根据保护区现状和植被修复经验,结合恢复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提高林分抗逆性等植被修复目标,提出了重度受害区植被修复模式、中度受害区植被修复模式、重要经济价值树种营建模式、珍贵树种扩繁模式、防火通道景观配置模式等5种植被修复技术模式。以及各修复模式的树种选择,混交、整地、配置方式及株行距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调查基础上,总结了山丘疫区血防林的树种类型、栽培与经营技术、配置模式,并讨论了树种模式特点。  相似文献   

15.
千岛湖生态景观林林相改造树种选择与配置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景观生态学及林相改造的相关理论,对千岛湖森林的原生植被、林地类型、目的阔叶树种丰缺度和立地质量等4要素进行了调查,以地带性顶级群落及进展演替中期的森林植被类型为目标景观林分,提出了林相改造11种树种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陶瓷工业污染区植被受害证据与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长期暴露在大气污染胁迫下的村边林为对象,进行植物群落结构调查、植物受害分析,探讨了陶瓷工业污染排放对植被的影响。调查样地位于广东南海区五星村边坡地的半自然次生林内,乔木层和灌木、草本幼苗层的调查分别在10个10m×10m和4个5m×5m的样方内进行。该森林群落以隆缘桉和尾叶桉数量占优势,其次是乡土树种鸭脚木、泥竹,重要值依次为26.75、17.08、16.27和11.50。隆缘桉和马尾松冠层枝叶完全枯死、脱落,受害程度达100%;其次是泥竹和南岭黄檀受害程度分别为85.1%和68.3%。尾叶桉、朴树、越南山龙眼、阴香、黄荆受害程度中等,在45%—57.5%之间;其它伴生本土种类如鸭脚木、珊瑚树、酒饼叶、等的重要值较低且表现出受害程度较严重。和上层乔木比较,林下植被受污染的伤害大大降低。桉树类树种因其速生、快速郁闭等特点被认为是华南荒山、退化丘陵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种类,但在重度污染地区已面临严重威胁,而某些乡土树种在污染地区则显示出较强的抵御大气污染的能力。本文结果为污染地区森林资源管理,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之树种选择以及进一步开展乡土树种抵御大气污染胁迫的过程机制与功能特征的研究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Silvicultural approaches at forest plantations with wider initial tree spacing have created potential for increased understory vegetation growth in response to increased light and greater nutrient resources. In consequence understory vegetation can fill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forest ecosystems, especially in interactions (competition or facilitation) between understorey vegetation and forests trees that might affect tree growth and nutrition. Considerable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plant interference. However, the experimental designs used in these studies vary from one study to another, and from species to species depending on the aims, objectives and practicalities of the studies. Thus there is no optimum design for competition experiments. This review discusses designs available in studying plant interferences in a glasshouse, particularly the effects of below-ground interaction of understorey vegetation and forest trees.  相似文献   

18.
闽南山地桉树种/种源选择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闽南山地引种的19个不同桉树种/种源对比试验研究表明,尾巨桉、巨尾桉及广西尾叶桉属高产型树种,年平均蓄积生长量达35.3-53.3m^.hm^-2,其山地造林后表现适应性强、树干圆满通直、林木分化程度低,林相整齐、生产力高、经示范推广收效显著,是闽南山地短周期工业原 造林的首选树种,值得大力推广引种。  相似文献   

19.
在简要介绍吕梁山东侧黄土丘陵立地亚区立地条件的基础上,对该立地亚区提出了生态治理思路,划分了2个立地类型,并为其选择了40余种造林树种,确定了50个造林模式,最后举例对造林模式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