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为研究H-FABP基因在兴凯湖野生和养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各相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根据Gen Bank中已知鲤科鱼类的H-FABP基因序列进行引物设计,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出兴凯湖翘嘴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全CDS区序列(402 bp)、3'UTR区序列(242 bp)和5'UTR区序列(134 bp)共778 bp的c DNA序列。将其提交到Gen Bank中,获得基因登陆号为KJ629286,通过Blast比对发现,兴凯湖翘嘴鲌H-FABP基因的CDS区与鲤Cyprinus carpio和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的同源性高达91%;氨基酸同源性比对显示,兴凯湖翘嘴鲌H-FABP氨基酸序列与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同源性为76%,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同源性为85%;分析野生翘嘴鲌7个组织(鳃、心脏、肠、肝胰脏、肌肉、肾脏、脾脏)以及养殖翘嘴鲌除心脏之外的6个相同组织H-FABP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FABP基因在野生组和养殖组肝胰脏中表达量均为最高,与其他组织的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H-FABP基因在野生组和养殖组各相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兴凯湖翘嘴鲌H-FABP基因序列高度保守,与鲤形目鱼类的同源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进行兴凯湖翘嘴鲌LPL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旨在为其脂肪性状的研究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中已知的鲤科鱼类LP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出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脂蛋白酯酶(idella lipoprotein lipase,LPL)的c DNA序列;将其提交到Genbank,获得基因登陆号为KC166 231;兴凯湖翘嘴鲌LPL基因c DNA序列共1 947 bp,基因编码区序列共1 524 bp,编码一个终止密码子和507个氨基酸;通过Blast与Genbank上发表的其他物种的CDS区进行比对发现,与草鱼(Ctenopharyngodon)的同源性达到98%.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了兴凯湖翘嘴鲌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在不同年龄、不同组织中LPL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随年龄的增长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增大,4龄养殖群体LPL基因相对表达量是同期野生群体的17.54倍,二者差异显著(P0.05);LPL基因在心脏当中表达水平最高,脾和肝脏中的表达量次之.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嘉陵江鲇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嘉陵江鲇胃、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 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鲇鱼各消化酶的活性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鲇 胃、肠道和肝胰脏中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0℃,44℃和36℃,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4 ℃,40 ℃和40 ℃, 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6℃;在最适温度下,蛋白酶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前肠、肝胰脏、胃、中肠、后肠,淀粉酶 的活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肝胰脏、胃、前肠、中肠、后肠,脂肪酶的活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肝胰脏、胃、前肠、中肠、后 肠,且各部位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嘉陵江鲇的各种消化酶活性存在着器官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对月鳢(Channa asiatica)成鱼消化系统不同部位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最适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3-61℃范围内,月鳢成鱼各消化酶活性在胃粘膜组织、前肠粘膜组织和肝胰脏的最适温度,对于蛋白酶分别为40℃、47℃和33℃,对于淀粉酶分别为47℃、54℃和47~54℃,对于脂肪酶分别为40℃、54℃和47-54℃,不同部位的该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有所差异。最适温度下,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胃粘膜〉前肠粘膜〉肝胰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饲料中色素添加物对黄颡鱼消化机能的调控机理。[方法]选择450尾体重均匀(10.4±0.1)g的黄颡鱼随机分成5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着色剂金碧黄0、0.1%、0.2%、0.4%、0.8%,饲养周期60 d。[结果]添加0.8%着色剂金碧黄能显著提高黄颡鱼成活率,0.4%~0.8%的金碧黄能提高黄颡鱼特定生长率、内脏比、肝体比及胃蛋白酶活性,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0.8%金碧黄能极显著提高黄颡鱼肠蛋白酶活性,而添加金碧黄对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0.8%金碧黄能极显著提高胃、肠、肝胰脏的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肠、肝胰脏脂肪酶活性,而对胃脂肪酶活性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商用黄颡鱼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兴凯湖翘嘴红鲌生长式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兴凯湖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 is(B leeker)的生长式型进行了研究,经统计分析表明:翘嘴红鲌的体长与鳞径的关系为L=0.7960×10-3R1.9060(r=0.9729);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8.9047×10-3L3.0427(r=0.9153),属等速生长类型;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了兴凯湖翘嘴红鲌的生长,其渐近体长和渐近体重分别为98.05 cm和10.21 kg,拐点年龄出现在10.42龄,拐点体长为65.81 cm,体重为3.03 kg,与长江水系翘嘴红鲌的生长式型不同。  相似文献   

7.
用4种等能不同质量分数的蛋白质饲料(30%、35%、40%和45%)饲喂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Girard)幼虾(5.46 g±0.51 g )28 d后,分析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饲料蛋白质浓度对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并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两酶活性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肠道蛋白酶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分别在饲料蛋白质浓度为40%和35%时最高;肠道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均在饲料蛋白质浓度为40%时最高,且各饲料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而35%组和40%组之间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克氏原螯虾幼体的肠道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均呈波浪式变化;35%组与45%组之间的肠道淀粉酶活性和30%与45%组之间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只有45%组显著升高(P<0.05),其他饲料组肌肉蛋白含量虽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浓度的增加,肌肉中脂肪含量反而下降,除30%组外,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克氏原螯虾肌肉灰分的测定表明,饲料蛋白浓度对肌肉中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淇河鲫鱼与普通鲫鱼消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淇河鲫鱼与普通鲫鱼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鲫鱼肠道中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胰脏的(P<0.05),而且肠道中的蛋白酶活性顺序是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和肠道各部分的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肠道中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胰脏的(P<0.05),但是淇河鲫鱼前肠中的淀粉酶活性与中肠的没有显著差异,而后肠淀粉酶活性达到最高(P<0.01);淇河鲫鱼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比普通鲫鱼的高。  相似文献   

9.
翘嘴鲌对低氧环境较为敏感,因此,本研究以翘嘴鲌及其新品种全雌1号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溶氧水平对其生理指标、抗氧化酶活性、肝脏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翘嘴鲌及全雌1号从浮头点到死亡点,溶解氧值曲线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总体上翘嘴鲌的溶解氧值均略高于全雌1号;且翘嘴鲌及全雌1号在20℃下的浮头点、昏迷临界点、昏迷点显著高于30℃时的相应值。翘嘴鲌及全雌1号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均为先逐渐升高,在12 h达最大值,之后下降,至24 h仍高于0 h的值;其中全雌1号SOD指标升高时升高幅度更大,活性下降时下降幅度更小,且总体上全雌1号SOD指标在相同低氧胁迫时间下比翘嘴鲌活性更高。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持续,肝细胞逐渐无序排列,肝细胞间血窦扩张,肝细胞融合等现象愈加明显,且肝组织空泡化变性加剧。即低氧胁迫使肝出现病理学组织损伤变化,且损伤程度随低氧时间的持续逐渐增强。总之,本研究推测全雌1号对低氧环境的耐受力可能略微高于普通翘嘴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实时监测水中的溶氧,避免长期缺氧对机体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唇鱼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温度对唇鱼骨体内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唇鱼骨消化组织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随着温度上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唇鱼骨肝胰脏、前肠、中肠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后肠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均为35℃;肝胰脏、前肠、中肠脂肪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45℃,后肠的最适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11.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pH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中肠腺4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及4种消化酶在中肠腺、胃、肠中的活性分布。结果表明: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5、35、65、45℃,最适pH分别为6.2、5.5、4.4、7.5;在最适温度及最适pH试验条件下,中肠腺中的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均为最高;蛋白酶活性的大小依次为中肠腺〉胃〉肠,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大小依次为中肠腺〉肠〉胃,而淀粉酶活性在中肠腺、胃、肠中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鲵是稀有和最大的两栖类生物,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生和驯养的中国大鲵具有生态学和经 济学的意义,但系列的传染性疾病造成了中国大鲵的“生恢复减缓和驯养大鲵的经济损失,这些传染性病原体包括 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对近年来在研究中国大鲵传染性病原体中发现的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特别是2011 年后引起驯养大鲵大量死亡的蛙病毒进行了综述,可为中国大鲵的疾病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建议提供综合性基础 资料。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pH值对卡拉白鱼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内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设定范围内,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最适pH值范围分别为7.0~7.8、7.2~7.6、6.6~7.6。前肠是唇进行蛋白质消化的主要场所,中肠的淀粉酶活力最高,肝胰脏的脂肪酶活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兴凯湖翘嘴鲌胚胎和仔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活体连续观察法描述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早期发育(从受精卵至4日龄仔鱼)的形态特征。将其与部分同属的鱼类胚胎发育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受精卵的形态、孵化有效积温、初孵仔鱼大小及群体差异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讨论。结果表明,兴凯湖翘嘴鲌的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符合鲌属鱼类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兴凯湖翘嘴鲌的成熟卵呈淡黄绿色或青灰色,无粘性,为半浮性卵,卵径为(1.13±0.21)mm,吸水膨胀后卵径达(4.75±0.32)mm。从受精卵到仔鱼出膜可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胚体形成期4个主要阶段,22个发育时期。当水温为(26.8±0.5)℃时,从受精到完全孵出需22.5 h,积温为603.00℃.h。初孵仔鱼全长(3.98±0.37)mm。开口摄食时全长达(5.47±0.26)mm,此时鳔出现黑色素,卵黄囊几乎消失,消化道发育完整,鳍分化。  相似文献   

15.
邓维德  邹佩贞  罗文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46-4848,4857
[目的]为南方白甲鱼饲料中各营养成分的配比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福林-酚试剂法、碘-淀粉比色法、碱滴定法及吸光度测定的方法测定了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最适pH,并比较了各消化酶的活性。[结果]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7~7.5、7.5~8、6.5~7.5。南方白甲鱼不同组织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前肠>后肠>肝胰腺>中肠>胆;淀粉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胰腺>胆>中肠>前肠>后肠;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胰腺>胆>中肠>前肠>后肠。[结论]南方白甲鱼是一种杂食性或偏草食性的鱼类,对糖类物质有较强的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长江下游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群体遗传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和进化历史,为其育种及遗传改良打下基础。【方法】在长江下游水域(淀山湖、高邮湖、太湖、长荡湖及长江江苏段)设点捕获收集翘嘴鲌野生样本,基于线粒体COII基因序列分析5个翘嘴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使用DNASPv5计算群体单倍型并进行Tajima’s D和Fu’s Fs中性检验,运用Arlequin 3.5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及计算遗传距离和基因流(Nm)。【结果】 5个翘嘴鲌野生群体197个个体的COII基因序列有效长度为425 bp,存在31个变异位点,变异率为7.29%;其碱基含量排序为T (29.61%) >C (28.03%) >A (24.19%) >G (18.17%),AT含量为53.8%,CG含量为46.2%。31个变异位点在197个个体中共定义出13种单倍型(hap1~hap13),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273~0.603,以长江群体和长荡湖群体的最高,太湖群体的最低;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 为0.001~0.017,以长荡湖群体的最高,淀山湖群体的最低。5个翘嘴鲌野生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15,即群体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群体间的Nm为2.443~54.325,以太湖群体与淀山湖群体间的Nm最大(54.325),长荡湖群体与淀山湖群体间的Nm最小(2.443); AMOV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为10.47%,而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为89.53%。在5个翘嘴鲌野生群体中,仅长江群体的Tajima’s D和Fu’Fs均为负值且具有显著意义,故推测该群体曾发生过群体扩张现象。【结论】长江下游翘嘴鲌群体表现出低单倍型多样性和高核苷酸多样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但分化程度差异不显著。因此,后续研究应增加野生翘嘴鲌群体的样品数量和调查水域,全面而系统地评估长江下游各水域翘嘴鲌的种质资源状况,为建立自然保护区及人工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不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初重(11.07±2.42)g大鳞纪幼鱼(Barbus capito)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饲料蛋白质水平设7个梯度:30.24%(G1)、33.22%(G2)、36.23%(G3)、39.33%(G4)、42.15%(G5)、45.33%(G6)和48.12%(G7),每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试验鱼饲养周期为56d。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影响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G5前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G1和G7(P〈0.05);G4中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G1、G6和G7(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后肠蛋白酶活性先增大、后降低。各处理组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腺的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腺淀粉酶活性降低:G7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G3和G6(P〈0.05);G7中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G1和G4(P〈0.05);G7后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G7肝胰腺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G1、G2、G3和G4(P〈0.05)。从而得出结论:饲料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大鳞鱼巴幼鱼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而对脂肪酶的活性影响不显著。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9.33%时,大鳞鱼巴幼鱼的消化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8.
对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细鳞鲑消化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及其分布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幼鱼、鱼种和亲鱼3个主要生长阶段,细鳞鲑胃内蛋白酶活性最高,幼鱼期蛋白酶活性略低,鱼种和亲鱼期维持在同一水平;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是幼鱼、鱼种期逐渐增大,亲鱼期达到最大值;脂肪酶活性在幼鱼和鱼种期最高,亲鱼期的脂肪酶活性较低。3种消化酶在细鳞鲑不同器官的分布特点为,蛋白酶活性在胃部最强,其分布趋势为食道<幽门盲囊<肠道<胃;淀粉酶在各个消化区段均有分布,在前肠部位淀粉酶活性最高,在幽门盲囊和后肠处活性最低;胃内脂肪酶活性最高,从胃向后的消化道各主要部位的脂肪酶活性变化呈递减趋势,胃内最高,幽门部次之,肠道最低。  相似文献   

19.
pH和温度对黄姑鱼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pH和温度下离体黄姑鱼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黄姑鱼主要消化道各部位消化酶活力多数有显著影响(P〈0.05),在黄姑鱼前肠、中肠、后肠、胃、肝胰脏5个部位,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6.4、7.8、7.8、2.2、6.4,淀粉酶最适pH分别为5.0、7.8、7.8、6.4、5.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5.0、6.4、7.8、3.6、5.0;在最适pH条件下,前肠、中肠、后肠、胃、肝胰脏中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左右,淀粉酶的最适温度除肝胰脏中为40℃外,其他部位均为30℃,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蛋白酶活力在pH 6.4、37℃时达到最大值1 606.576±83.457 U,淀粉酶活性在pH 6.4、37℃时达到最大值188.086±17.538 U,脂肪酶在pH 5.0、40℃时达到最大值34.247±1.926 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