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森林火灾的发生固然与气候因子有直接的关系,但就森林本身而言,不同林分条件对林火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别。就一个具体林分来说,各营林因子与林火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直接反映出一个林分发生林火可能性的大小。本文依辽北地区近9年的470次林火资料,探讨了该区营林因子与林火之间的规律性。 1 立地条件与林火的关系将林火发生次数按荒山、灌丛、森林3个立地条件统计(见表1)。森林最易燃烧,占林火总次数的83.9%,其次是  相似文献   

2.
林火与气象及林分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林火与气象的关系森林火灾与防火期月平均气象因子的关系,我们选取崇安、平和、龙岩三县、代表福建省闽北、闽南和闽西类型,统计各县月气象要素范围内出现的森林火灾次数、面积。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森林火灾与月平均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见表1) 它们的规律是①森林火灾次数和面积,随着月平均较差温度(△T)增加而递增,呈正相关关系,特别是较差温度在6—12℃之间,森林火灾次数、面积明显剧增。②森林火灾次数,面积,随着月平均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3.
卫星林火监测作为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的重要方法,在我国森林防火工作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基于卫星监测研究全国各省份的林火热点分布规律以及热点集中区域的气象因子与火灾频率的关系,以我国各地区2010—2015年春季森林防火期(3月1日—6月1日)的卫星监测热点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各省林火的年际变化及区域分布特征;通过提取火场时空因子,结合当年气象数据,建立热点集中区域的火灾趋势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卫星监测热点统计的森林火灾次数与当地林业局统计的火灾数据吻合度高。2010—2015年春季林火热点从整体趋势上看,森林火灾的热点数量在逐年递减,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西南部区域,最多的省份为云南省,占林火热点总数的20%;其次为四川省,占林火热点总数的13%。云南省的春季林火次数多元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0.838**;四川省的春季林火次数多元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0.744*,回归模型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卫星监测热点用于林火监测,可以高精度统计森林火灾次数,回归模型对于林火的预测预报具有一定适应性,为森林火灾发生预测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伊春市气象因子与森林火灾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象因子对林火的影响一直是森林火灾研究的重点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干旱、高温、大风,即水分、温度和风速是对林火发生有明显影响的三个主要气象因子[1,2].水分越少、温度越高、风速越大,越容易发生林火,但有关这三个气象因子达到什么程度最易发生森林火灾的研究较少.为此,将黑龙江省伊春林区作为一个系统,从背景条件(火灾前3天气象要素)和触发机制(当天气象要素)两方面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期能为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森林火灾发生特征及其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火灾年鉴数据及CRU格点气象资料,借助时间序列、皮尔逊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我国1950—2017年期间森林火灾发生的特征及其气候驱动因子,并建立了火灾导致伤亡人数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森林受灾面积、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及伤亡人数等5个参数随时间均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且相互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2)1950年以来,全国森林火灾次数、受灾森林面积及伤亡人数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3)1950—1987年期间,全国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生长季降水呈正相关,与非生长季降水则呈负相关;1988年以后,除5月和9月外,森林火灾的发生与降水基本呈负相关关系。4)1950—1987年间,全国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生长季末温度呈正相关;1988年以后,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前1年及当年生长季或生长季前的均温、最高温及最低温呈负相关。5)1950—1987年间全国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前1年的PDSI呈正相关,并在6月、9月、11月和12月达到显著水平;1988年以后,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逐月PDSI呈负相关关系。可燃物数量及其含水率是决定林火发生的关键因子,特别是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触发的"暖干旱"现象可能会改变传统认为的火灾-气候关系,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才能科学合理地做好林火预防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郑焕能  董斌兴 《林业科学》1989,25(2):190-192
本文通过建立林火控制指标,分析和研究影响林火控制的因素,提出了一种评价林火控制能力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对小兴安岭伊春林区网络化前后的林火控制能力进行了实例分析与评价。一、林火控制指标目前世界各国衡量森林火灾指标有以下几个:一是森林火灾发生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土地上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次/万公顷·年);二是森林燃烧率(单位时间某地区烧掉的森林面积与该地区森林总面积之比);三是以年平均每次火灾所烧掉的森林面积作为森林火灾控制指标。这些指标不仅反映每次火灾面积大小,同时反映森林火灾次数的多少。因此,我们称其为林火控制综合指标,它可直接反映一个地区对森林火灾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俄罗斯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明显上升。统计表明,全国每年发生林火1-2万~3.4万起,受灾面积22.9万~102.6万hm^2,损失达30亿~35亿卢布。总体上看,无论是火灾发生次数还是受灾面积,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2000-2009年林火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林火年际变化的分析,总结出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律。黑龙江省10年间发生的林火以人为火为主;林火发生由西北向东南呈带状分布,即林火脆弱带的分布区域为大兴安岭、黑河及伊春部分;10年间森林火灾次数随年际时间呈下降趋势;其年均林火面积在105 hm2附近震荡;森林火灾发生所产生的危害程度,2003年和2006年危害指标最重;10年间森林火灾扑救费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1990—2019年森林火灾历史档案和同期气象因子的数据,对该地区林火与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火发生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密切。林火发生次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减少呈上升趋势;研究区日均相对湿度范围在58%~62%,火灾发生次数最多;林火发生次数与日照时数、日均温、日最高温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过火面积与日均相对湿度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黄山东部旌德、绩溪两县1987~1990年森林火灾资料及气象资料的研究分析表明,黄山地区11月到次年4月为森林火灾发生季节,10∶00~17∶00时又为林火发生时段。林火的发生与大气湿度、降水、风等气象因子关系密切,可由这些因子综合建立火险天气级别。火险天气级别高,林火频率高;火险级别低,林火不发生或极少发生。经统计黄山气象站资料,天都峰森林火灾是在火险级别为五级状况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11.
从林火发生次数、林火面积、区域分布、时间分布、发生原因等方面对滇西保山地区近年来林火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0年滇西保山地区共发生林火145次,林火面积达242851hm3;林火面积与林火发生次数关系极为密切,且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在001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复杂性,导致滇西保山林火具有不均匀性和异质性;科学掌握林火发生的年际规律、月际规律、日际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能够为保山地区森林火灾的预测、预报以及安全扑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森林火险等级区划是林火管理的基础,研究森林火险等级区划有利于把握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可为林火管理提供火灾预测预警信息,使林火管理具有针对性,达到减灾的目的,对林火预防工作和生态系统平衡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18年我国全国各地森林火灾数据,利用统计描述法对全国森林火灾进行时空特征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受灾区域划分等级,进而对全国森林火险区划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火灾发生总数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且我国森林火灾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其中湖南省森林火灾发生频率最高,黑龙江省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最多,火场面积和受害林面积居全国首位。通过聚类分析将我国各省市区按受灾强度划分为10类。第1类地区受灾最轻,第10类地区受灾最严重。天津、宁夏、北京市等省市区为第1类,黑龙江省为第10类。人类频繁活动和气候影响是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建议在把握森林火灾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加大林火管理宣传力度和森林火灾监测,同时准确掌握气候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森林防火和森林火险预测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新余地区1998~2007年的森林火灾资料,结合新余地区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森林火灾的分布特征,并对影响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气象条件日照时数、气温、相对温度和降水进行概率统计相关分析,得出有利于林火发生的气象因子,为科学预防、预报森林火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春季,我省森林火灾大幅度回升,栾川、镇平、西峡、南召、修武等地接连发生森林火灾,据统计仅2月份全省森林火警、一般火灾次数就达20次,过火面积234.1公顷。受害森林面积125.8公顷。一、林火的特点及多发的原因今年春季森林火灾的特点一是来的早,第一起火灾发生时间比往年提前20多天;二是范围大,全省太行山区、伏牛山、大别山、桐柏山四大山区和多数市地都相继发生火警和火灾;三是突发性强,许多火灾观察到烟雾后,很快就出现明火,并急速蔓延;四是时间集中,在2月份不足一个月时间内发生的火灾接近前两年全年发生的次数;五是县、乡接壤地区发生火灾偏多,占全省森林火灾总数的70%。另据统计,今春的火灾几乎全是在林区野外吸烟、烧荒、烤馍做饭、上坟  相似文献   

15.
以2001—2018年的浙江省MODIS-MCD64A1森林火灾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逻辑斯蒂和随机森林方法结合气象、植被、地形、经济、人口和基础设施等因子对浙江省的林火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8年,浙江省共发生森林火灾1 866次,年均发生林火104次,林火时空分布不均匀,空间上集中在温州中部和东部及与丽水市交汇区域、丽水市中部和北部区域、衢州中部、台州和宁波东部区域及金华、杭州和湖州的小面积区域;(2)时间上,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在年际间的波动较大,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月火点分布不均衡,林火在10、11、12月和次年的1、2、3和4月的火点占全年总火点的95.28%以上;(3)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9个林火发生重要因子,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年均温度、高程、年降水量、河流密度、月植被覆盖度、坡度、前一年植被覆盖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公路密度;运用逻辑斯蒂模型方法计算出林火发生与日平均气压、月植被覆盖度、坡向指数、坡度、日最大地表气温、公路密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点密度、河流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年降水量和高程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据.1月17日在南宁召开的全国林火统计汇总审核评比会的汇总,1993年全国林火次数比上年下降34.7%,受害森林面积下降54.3%,全年森林火灾受害率0.194‰;发生重大森林火灾6次,没有发生特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0.100‰以下的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我区为0.094‰。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Roger在Edwads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检验事件发生有无季节性的统计方法和通过确定重心位置来检验和直观判断古田县1985~1989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有无季节性变化,并借用经济领域中的分析技术,按同月平均法计算各月份的季节指数,探讨季节性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该县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有极显著的季节性变化。3月为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最多的月份,2月和4月次之,9月最少。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森林火灾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湖南省林火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各个市(县)的林火分布存在着不均匀性,有4个林火高发区域和3个林火低发区域。林火次数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呈上升趋势。一般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较多的县市在空间上的分布大致呈一个"C"型;较大森林火灾的空间分布特点为"东多西少";重大森林火灾发生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周边多、中部少"。根据分析结果,应对林火进行分区管理,以提高林火管理水平、节约防火资源。  相似文献   

19.
森林火灾的发生一般来说是由死的细小可燃物引燃的,细小可燃物的含水率愈低,就越容易点燃,林火就越容易发生。死的细小可燃物的含水率主要取决于气象要素的变化程度。气象要素随时间和空间变化很快,其变化程度综合地影响着林内的枯枝落叶、枯立木、风倒木、采伐剩余物及林缘的草类、灌木等的干湿程度。对林火发生发展有关的气象要素中,气温、湿度、降水和风这四个要素对林火的影响最为明显,这四个气象要素在火险等级预  相似文献   

20.
对1968-2013年浙江森林火灾与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ENSO循环下浙江森林火灾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ENSO循环对浙江森林火灾的影响。结果表明:1968-1983年浙江森林火灾次数处于低值区,1984年起火灾次数突然上升,并于1986年达峰值,随后出现逐波下降趋势。浙江森林火灾多年平均月际变化呈单峰型,从12月开始上升,峰值出现在来年的4月,5月开始急剧下降,谷值出现在6月,海温暖异常月份,森林火灾减少;海温冷异常月份,森林火灾增加;ENSO循环影响浙江森林火灾的主要气候机理为:El Nino爆发前的冬季有利于浙江森林火灾的发生,而El Nino发生后的冬季不利于火灾发生;与之相反,在La Nina爆发之前的冬季不利于森林火灾的发生,而在La Nina发生后的冬季,有利于森林火灾的发生;ENSO循环还通过与冬季风的关系影响到浙江森林火灾峰值月份的出现时间,在El Nino年夏季,一般不利于浙江森林火灾的发生,在La Nina年夏季,当副高西伸脊点偏西,有利于森林火灾的发生,当西伸脊点偏东,则不利于森林火灾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