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基层用药防治血吸虫病的最佳时间,本试验对吡喹酮在不同的季节对耕牛血吸虫病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春季组阳性率平均下降1.0%,夏季组阳性率平均下降了0.6%,秋季组阳性率平均下降了0.3%,冬季组阳性率平均下降了1.9%;可见冬季使用吡喹酮治疗耕牛血吸虫病能获得最佳的疗效、其次是在春季用药。  相似文献   

2.
莫桑比克鳗鲡拟指环虫病药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感染拟指环虫病的莫桑比克鳗鲡(Anguilla mossambic)进行药浴处理,研究三种常用治疗药物的驱虫效果并观察鳗鲡恢复状况。结果表明,吡喹酮是寄生在莫桑比克鳗鲡的拟指环虫的有效驱虫药物,在3ppm浓度下12小时拟指环虫即被全部杀灭,且药浴后鳗鲡恢复状况显著优于其他两种药物。甲苯咪唑和敌百虫对寄生在莫桑比克鳗鲡鳃上的拟指环虫驱除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
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选取40只肝片吸虫感染羊,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硝氯酚、吡喹酮、硫双二氯酚进行驱虫,另一组设为对照组,试验结果显示:硝氯酚、吡喹酮效果显著优于硫双二氯酚。  相似文献   

4.
娄忠玉  钱续 《淡水渔业》1995,25(5):25-26
吡喹酮治疗草鱼绦虫病效果分析娄忠玉,钱续(甘肃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甘肃榆中县渔业工作站)吡喹酮是一种常用的兽药,用来防治畜禽蠕虫病。钱续(199)和AstriRogstad(1993)曾报道用吡喹酮治疗草鱼绦虫和鲢鱼绦虫病,效果较好。本文根据作者用吡喹...  相似文献   

5.
吡喹酮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广谱抗寄生虫药,广泛应用于治疗人和家畜的寄生虫病。近年发现吡喹酮治疗淡水鱼寄生虫病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袁定清 《齐鲁渔业》2008,25(10):8-10
总结了近年来养殖鱼类寄生虫病防治处方用药情况,包括内服吡喹酮、联合用药和生态调控等方法,在预防治疗养殖鱼类寄生虫病上获得较好效果。并指出现行防治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外虫内治、联合用药和依靠生态调控等手段的寄生虫病防治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比较5种不同驱虫药物对黄鳝体内寄生的隐藏新棘虫的驱虫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将自然感染隐藏新棘虫的黄鳝,随机分为5种不同药物治疗的试验组和不给药物的对照组,根据试验前和试验后7d黄鳝体内寄生的隐藏新棘虫数量变化判断疗效。结果显示,阿苯达唑驱虫效果最好,该试验组中隐藏新棘虫感染率下降比值和平均丰度下降比值最大,且与其他试验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鲫血髓过氧化物酶的表达及其与血药浓度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在吡喹酮代谢过程中,鲫血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m RNA表达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以体重为(80±10.5)g的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动物,单剂量(10 mg/kg)口灌吡喹酮(praziquantel,PZQ)后,在鲫血液中选取β-actin为内参基因,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不同时间点鲫血MPO m 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了吡喹酮在鲫鱼体内的血药浓度,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吡喹酮能够迅速进入血液,并被快速消除,药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在1 h时,血液中吡喹酮的浓度达到最大值,为2.85?g/m L,96 h后血液中检测不到吡喹酮;灌药后,MPO基因表达量随时间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 h时髓过氧化物酶表达量最高。此外,0.25 h、0.5 h、1 h、3 h与6 h组与对照组差异性极显著(P0.01),12 h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48 h与96 h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MPO m RNA相对表达量与血液中吡喹酮的浓度之间相关系数r=0.96,为高度相关,并且推测MPO可能参与吡喹酮的氧化代谢。结论认为:(1)MPO m RNA相对表达量的升高与外源性药物吡喹酮的摄入有关。(2)血液中吡喹酮的残留量与MPO m RNA相对表达量线性相关。本研究旨在提供一种从分子水平评价水产动物体内药物残留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混饲对吡喹酮在草鱼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分别采用口灌和静注不同的给药方式,在合适的时间点采集样品,经样品处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利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参数。结果显示:口灌吡喹酮原药时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分布半衰期(t1/2α)、消除半衰期(t1/2β)、达峰时间(T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1.2 h、18.1 h、0.4 h、19 885.8μg·h/L和47.0%。口灌吡喹酮和饲料混合物,其相应参数t1/2α、t1/2β、AUC和F分别为0.4 h、8.6 h、0.6 h、14 671.7μg·h/L和34.7%。通过比较发现口灌吡喹酮原型药物分布半衰期、消除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和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混饲,混饲吡喹酮达峰时间要明显高于口灌原形药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混饲对吡喹酮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分别采用口灌和静注不同的给药方式,在合适的时间点采集样品,经样品处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利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参数。结果显示:口灌吡喹酮原药时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分布半衰期(t1/2α)、消除半衰期(t_(1/2β))、达峰时间(T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1.2 h、18.1 h、0.4 h、19 885.8μg·h/L和47.0%。口灌吡喹酮和饲料混合物,其相应参数t_(1/2α)、t_(1/2β)、AUC和F分别为0.4 h、8.6 h、0.6 h、14671.7μg·h/L和34.7%。通过比较发现口灌吡喹酮原型药物分布半衰期、消除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和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混饲,混饲吡喹酮达峰时间要明显高于口灌原形药物。  相似文献   

11.
为杀灭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稚蚌培育池中的摇蚊幼虫,以吡喹酮、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氰戊菊酯等8种常用水产杀虫药,进行稚蚌培育池中摇蚊幼虫杀灭效果试验,再对筛选出的药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据此进行稚蚌培育池中杀灭摇蚊幼虫的药物应用试验.结果显示:溴氰菊酯是稚蚌培育池杀灭摇蚊幼虫的理想药物;在平均...  相似文献   

12.
5种药物对三角帆蚌幼蚌的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鱼蚌混养生产中科学使用杀虫药物提供参考数据,采用静态急性毒性法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幼蚌进行毒理学试验.5种常见药物对三角帆蚌幼蚌48 h LC50、96 h LC50、安全浓度(SC),草甘膦为27.46、25.62、2.56mg/L;吡喹酮为0.4491、0.1516、0.0152 mg/L;甲苯咪唑为48.47、23.12、2.31 mg/L;苯扎溴铵为8.749、2.977、0.298mg/L;阿维菌素为0.0137、0.00444、0.00044 mg/L.从急性毒性特征分析,5种药物对三角帆蚌幼蚌的毒性高低依次为:阿维菌素>吡喹酮>苯扎溴铵>甲苯咪唑>草甘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羊脑包虫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80只羊脑包虫病病羊,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90)和参照组(N=90),其中单一药物驱虫治疗,定义为参照组,手术治疗联合药物驱虫治疗,定义为研究组。分析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89%),参照组总有效率为(91.11%),P<0.05。结论对羊脑包虫病病羊采用手术治疗联合药物驱虫治疗,应用效果优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鱼蚌混养生产中科学使用杀虫药物提供参考数据,采用静态急性毒性法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幼蚌进行毒理学试验。5种常见药物对三角帆蚌幼蚌48hLC50、96hLC50、安全浓度(SC),草甘膦为27.46、25.62、2.56mg/L;吡喹酮为0.4491、0.1516、0.0152mg/L;甲苯咪唑为48.47、23.12、2.31mg/L;苯扎溴铵为8.749、2.977、0.298mg/L;阿维菌素为0.0137、0.00444、0.00044mg/L。从急性毒性特征分析,5种药物对三角帆蚌幼蚌的毒性高低依次为:阿维菌素〉吡喹酮〉苯扎溴铵〉甲苯咪唑〉草甘膦。  相似文献   

15.
高温季节是鱼类发病的高峰期,为了防治鱼病,养殖户投入了很多资金购买药物,有些养殖户由于用药得当,管理得法,取得了很好的防病治病效果。但也有一些养殖户由于用药不当,不仅鱼病没治好,反而还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作者在此提醒广大养殖户要了解药物一般知识,合理选择并正确使用鱼药。1药物的种类目前市场上鱼药种类繁多,品牌各异,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从使用方法上可将鱼药分为两大类,即外用药和内服药。外用药包括水体杀菌消毒、水质调节、底质改良、体外杀虫、驱虫等药物;内服药包括体内抗菌消炎、抗病毒、驱虫、保健等药物。2…  相似文献   

16.
以复配试剂及组成成分吡喹酮和克螨特浸浴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分别测定浸浴12、36、45h及换水后12、36、67h鳗鲡血液中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等血常规指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胆碱脂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血尿素氮生化指标。测试结果表明:同一取样时间,不同药物处理组及对照组相互间绝大部分指标差异不显著。在有效驱虫浓度范围内,复配试剂对欧洲鳗鲡内脏器官及生理机能未产生严重损害,对鳗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羊脑多头蚴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王平 《畜禽业》2010,(8):78-79
通过对慢性12例患病羊的治疗,对该病的临床症状、特殊诊断及实验室诊断、剖检诊断、寄生部位的判断、预防、治疗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采取手术及中西药治疗,其中手术摘除2例,药物治疗10例,主要用西药吡喹酮80~100mg/kg口服,中药雷丸、槟榔、南瓜籽各15g,煎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果表明,对羊多头蚴病的初期病羊,及时采取中西医治疗法,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梁红  谭帮志  陈兵 《畜禽业》2007,(11):33-33
<正>耕牛血吸虫病不仅危害动物机体健康,阻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是危害最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普格县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山区县、典型的半农半牧地区,是四川省血吸虫病的重灾区。2006年全县钉螺面积781.97万m2、人血吸虫病感染率1.28%,耕牛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吡喹酮不同给药方式对鲫(Carassius auratus)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浸泡时吡喹酮对鲫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4.80 mg/L、51.07 mg/L、50.78 mg/L;按每千克鱼体重10 g吡喹酮的剂量灌胃时,96 h未见明显中毒症状。亚急性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给药方式下,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的吡喹酮未对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造成显著影响(P>0.05);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较高浓度的吡喹酮使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ALT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20.
以人工感染金鱼鳃上指环虫的杀灭率和金鱼死亡率为指标,研究甲苯咪唑、吡喹酮、托曲珠利及敌百虫4种杀虫剂与银杏果皮提取物复配前后的杀虫效果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在较低质量浓度与银杏果皮复配后杀虫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25mg/L甲苯咪唑复配前杀虫率为78.08%,复配后杀虫率提高至93.84%(P0.05),0.25、0.50、1.00mg/L吡喹酮复配前杀虫率分别为51.37%、70.32%、81.51%,复配后提高至90.41%、99.24%、99.02%,且均差异显著(P0.05),0.25、0.50mg/L托曲珠利复配前杀虫率为47.26%、60.96%,复配后提高至87.82%、95.72%,差异显著(P0.05),0.25、0.50、1.00mg/L敌百虫复配后杀虫率分别为67.81%、94.52%、99.31%,显著高于复配前杀虫率(P0.05)。在低质量浓度下,4种杀虫剂复配后对金鱼的毒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