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甘蔗间套种鲜食玉米的可行性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家爱  林琳 《广西农学报》2011,26(3):29-31,35
甘蔗间种玉米,属高秆作物间或套种高秆作物,多年来在业界内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甘蔗间种玉米,玉米对甘蔗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不能提倡。上思县三年的实践证明:合理的间套种可以使甘蔗和玉米协调生长,可提高甘蔗地的复种指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文章论述甘蔗地套种鲜食玉米的可行性并介绍关键技术,为今后广西推广甘蔗地间套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在广西不同地区适宜与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品种,提高夏大豆与春玉米套种的单产和良种普及率。【方法】2010年选用4个广西审定和2个国家审定的大豆品种在广西4个有代表性的春玉米产区进行春玉米套种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除华夏1号在隆安县较对照减产26.64%外,其他品种在各示范县均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23.72%~99.89%,增产极显著。【结论】桂夏1号、桂夏2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马山县与春玉米套种;桂夏1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隆安县与春玉米套种;桂夏1号、桂夏3号、桂夏4号适合在都安县与春玉米套种,重点推广桂夏3号;桂夏1号、桂夏2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河池市金城江区与春玉米套种。  相似文献   

3.
适宜与广西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筛选在广西不同地区适宜与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品种,提高夏大豆与春玉米套种的单产和良种普及率.[方法]2010年选用4个广西审定和2个国家审定的大豆品种在广西4个有代表性的春玉米产区进行春玉米套种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除华夏1号在隆安县较对照减产26.64%外,其他品种在各示范县均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23.72%~99.89%,增产极显著.[结论]桂夏1号、桂夏2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马山县与春玉米套种;桂夏1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隆安县与春玉米套种;桂夏1号、桂夏3号、桂夏4号适合在都安县与春玉米套种,重点推广桂夏3号;桂夏1号、桂夏2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河池市金城江区与春玉米套种.  相似文献   

4.
段炳伟 《河南农业》2008,(17):39-39
一、玉米——辣椒间作套种技术 为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我们依据植株高低、习性互补的原理,安排了玉米——辣椒套种示范。 (一)示范田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5.
那氏齐齐发在马铃薯套种玉米田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那氏齐齐发生物诱导剂在马铃薯套种玉米田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玉米及马铃薯生育期喷施那氏齐齐发,可以降低植株发病率,提高马铃薯商品性及大薯率,增加玉米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越来越完善,小麦栽培过程中还可以实行玉米套种,提高小麦和玉米的栽培水平。在春小麦套种玉米过程中,不同的播种期对玉米生长水平有一定影响。在宁夏海原县高崖乡高湾村开展了对春小麦套种玉米的不同播种时期试验研究,旨在促进春小麦套种玉米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豆角套种玉米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该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该种植模式前期豆角的生长发育与套种玉米生长不发生矛盾,同时豆角施肥量较大,土壤肥力足,利于套种玉米的生长,减少了玉米肥料成本的投入,是一项投入不高,但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业生产潜力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个品种4个播期研究了夏玉米的植株性状、经济性状及对粗缩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田套种玉米粗缩病发生率高,收获穗数降低,限制了产量的提高;麦后晚直播,植株生长矮小,粒重严重偏低,是制约产量的重要因素;麦收后6月15日直播产量最高,是山东省夏玉米主产区最佳播期。  相似文献   

9.
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的适宜熟期品种与最佳共生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玉米中晚熟种(农大108、农大3138)和早熟种(唐抗5)两种熟期类型品种,通过不同播期试验,从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植株生育性状、籽粒灌浆进程等方面探讨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耕作技术适宜熟期类型品种与最佳共生期。结果表明:适宜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种植的玉米品种为中晚熟种农大3138;在北京地区麦田生态条件下,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与小麦的最佳共生期为21天左右,玉米幼苗在田间受抑制程度较小,植株健壮,全生育期光温配置充足合理,籽粒成熟度好,产量和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0.
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鲁南地区多年玉米大豆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结合当前粮食规模种植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通过玉米和大豆科学合理间作,按照大小垄种植模式,集成推广品种改良、行株距调控、化学除草、植株化控、机械播种收获等关键技术,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稳定玉米产量,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扩大鲁南粮食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能探索出科学可行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1.
蔗地套种玉米,对甘蔗产生一定的影响,它可以有效控制甘蔗的无效分蘖数、病虫危害,同时可以提高甘蔗糖分。从品种选择、种植时期、种植方法、种植密度、甘蔗套种玉米的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甘蔗套种玉米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不同种植模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为春玉米合理套种夏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夏大豆主推品种桂夏1号和玉米品种正大619为供试材料,于2011年在广西3个有代表性的夏大豆产区进行春玉米套种夏大豆不同模式试验,研究适宜与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的最佳种植模式.[结果]垄上双行种植平均产量最高为2754.87 kg/ha,垄沟单行种植(CK)平均产量为2466.57 kg/ha,最低为垄上双行隔行种植,产量为2160.70kg/ha.[结论]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最为适宜的种植模式为春玉米后期垄上双行套种夏大豆.  相似文献   

13.
正糯玉米套种豇豆种植方式在生产中便于操作,当玉米长至40~50厘米时,在玉米窄行中间每隔30厘米点种一墩豇豆,每墩点种2~3粒。待豇豆植株快速伸蔓后,将蔓引向玉米植株。为促进豇豆主蔓生长,将第1穗花以下的腋芽全部抹掉,主蔓爬到玉米穗顶时摘去顶心,促进侧枝生长。在玉米收获后为豇  相似文献   

14.
玉米套种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与红薯套种后,可以对地力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该文分析了玉米套种红薯的优势,并从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玉米套种红薯高产栽培技术,以为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郑单958和德美亚1号2个玉米品种在不同生产方式(机播和麦垄套种)下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机收型对玉米的生育期、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播的成熟期比麦垄套种略有延迟,机播的灌浆程度不如麦垄套种,机播的千粒质量有所下降,机播的产量要比麦垄套种低。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湘北棉地分别套种西瓜、玉米、大豆、花生的栽培模式,探讨了在不同套种模式下的栽培技术,在棉地套种西瓜、玉米、大豆或花生,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益.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动态和养分吸收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动态可用Logistic方程描述.套种玉米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高于单作玉米,养分吸收最大速率低于单作玉米,养分吸收最大速率出现日期比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日期早.套种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均滞后于单作玉米,是套种玉米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套种玉米生长前期养分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低于单作玉米,生长后期套种玉米氮素利用效率高于单作玉米,而磷素利用效率相反.  相似文献   

18.
木薯生长发育期长达8~10个月,前期生长慢、种植稀疏,土地和光能利用率很低。木薯套种西瓜、甜瓜及豆类作物,在前期管理套种作物的同时兼管木薯,能够改变长期以来木薯管理粗放的状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效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收获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增产增收、用地养地的目的。2007—2008年,笔者在广西武鸣县城厢镇平等村旱坡地开展了木薯套种西瓜、甜瓜、花生3种种植模式的对比试验,这对我区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发展旱地木薯间套种、提高种植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玉米间套种是粮食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减少经济作物行间的杂草,同时又可以将玉米桔杆还田,培肥地力.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还能提高综合生产效益.经过多年的生产与实践,农民已尝到了玉米套种芸豆的甜头,得到了经济实惠.下面就谈谈白芸豆同玉米套种栽培的技术要点: 1、种子选择:  相似文献   

20.
拱棚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是一项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农民易掌握的套种措施,它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套种玉米还可以减轻瓜类枯萎病的发生。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