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为保护日益减少的长江刀鱼资源,本文开展了长江刀鱼在千岛湖的网箱驯养试验。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利用长江南通段捕捞的刀鱼苗种分两个批次运输至千岛湖进行驯养。至2013年9月,经过两年的养殖驯化,第一批刀鱼平均体长28.8 cm、平均体重74.5 g,成活7500尾,成活率35.30%;第二批刀鱼平均体长20.9 cm、平均体重21.4 g,成活9500尾,成活率68.10%。同时,在刀鱼捕捞、运输、转运、投饵、驯化和日常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经验。试验结果表明,长江刀鱼通过转运在内陆大水面进行网箱养殖具有可行性。这为日后开展刀鱼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刀鱼是著名的长江“三鲜”之一,是名贵的经济鱼类。由于环境、捕捞等诸多原因,资源衰退严重,个体低龄化,群体趋小化,产量逐年减少,由此带来了该品种市场高价位。因此,进行长江刀鱼种质资源保护与驯养技术的研究,并逐步过度到人工养殖,十分必要。由于刀鱼天生应急反应极强,对不良环境忍耐力极低,而且极易受伤,离水瞬间即亡。因此,进行人工养殖的第一步就是要攻克天然刀鱼苗捕捞暂养运输技术难题,于2006年7月24日至8月12日在上海水产大学等学研单位专家的指导下,与有关单位合作,在如皋市江段港叉浅水区进行了刀鱼天然苗人工捕捞暂养运输技术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科学养鱼》2015,(1):48-49
<正>日前,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家对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泰州市秋雪湖渔业有限公司、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和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共同承担的2012年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重大项目"长江刀鱼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编号:DZ2012-1)进行了验收。项目系统研究了长江刀鱼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首次发现短颌刀鲚在长江中存在江海洄游的习性;通过人工驯养、亲本培育等系列研究,阐明了刀鱼性腺发育规律,超低温冷冻保存刀鱼精子59份;建立了刀鱼的全人工繁殖技术,其受精率达  相似文献   

4.
《渔业现代化》2005,(2):59-59
长江刀鱼、又称刀鲚,其肉质细嫩、味鲜美、脂肪多,被誉为“长江三鲜”之一。由于过度捕捞及水体污染等因素,刀鱼已少得可怜、贵得惊人。上海水产大学与南通市海洋渔业局合作,“刀鲚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课题取得进展。刀鱼属产卵洄游型生物,性喜江中的洲滩缓流浅水带,并于4~10月在那里产卵。“江心洲”正是刀鱼的天然养殖基地。课题组2004年初采取了“纳苗养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2006年4月26日,四川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四川省水产学校主持的《华鲮的人工繁育与成鱼养殖技术研究》、《中华倒刺鲃全人工养殖与规模化成鱼养殖技术研究》进行了技术鉴定,通过专家们认真审阅,一致认为,这两项研究课题针对华鲮和中华倒刺鲃天然资源日趋枯竭的情况下,及时地开展了野生亲本驯养、全人工繁育、苗种培育与成鱼养殖技术的研究,对有效保护和科学合理利用长江中上游的名优经济鱼类资源,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3月,位于蠡湖之畔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长江刀鲚全人工繁养技术的创建与应用"成果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评审专家组认为该技术成功破解了刀鱼规模化养殖开口饵料少、人工授精率低等瓶颈,技术整体成熟性国内外最高。作为长江生态"晴雨表"的刀鱼,在20世纪70年代汛期捕捞量一度高达3 750 t,但至目前年产量已不足百吨。"该技术不仅保护了刀鱼这一珍稀物种,也有助于无锡等地刀鱼产业化开发,重塑鱼米之乡的梦想。"中心主任、项目领衔者徐跑说。  相似文献   

7.
《内陆水产》2007,32(4):23-23
由汉中市南郑县秦岭大鲵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师范大学、汉中市水产工作站、汉中植物研究所和留坝县狮子岩大鲵驯养繁殖场合作开展的“大鲵仿生态人工驯养繁殖试验研究”项目,日前通过专家鉴定,技术处于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长江刀鲚,俗称刀鱼,是长江三大名贵江鲜之一。多年来,受生态环境恶化、过度捕捞及涉江渉海工程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洄游性长江刀鲚资源急剧衰退,其价格一路飙升,近年大规格刀鲚已达每千克越万元的天价。从2007年起,江苏省泰州市积极探索长江刀鲚人工养殖技术,先后突破长江刀鲚苗种捕捞技术、运输技术、驯养技术、繁殖技术、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及商品刀鲚养成技术,为长江  相似文献   

9.
渔业纵览     
长江刀鱼幼苗在江阴养殖初获成功江苏江阴市申港镇水产大户郑金良的刀鱼灌江纳苗已经培育成功,如果人工繁殖计划顺利实施的话,刀鱼产业化养殖就指日可待了。郑金良是在刀鱼产卵期,将长江水引进鱼塘,通过过滤网,把鱼苗留下来,再给它适宜的环境进行生长。灌江纳苗的养殖成功为今后家化繁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要实现大批量的家化繁殖还是困难重重。资料显示,目前长江刀鱼资源已经十分匮乏,要想一网捕捉到完全成熟的雌雄刀鱼难度很大。洄游性鱼的鱼苗必须在淡水里生长,郑金良研究发现,如果刀鱼在长江江阴一带产卵的话,不需几天鱼苗就会顺着水流…  相似文献   

10.
正每尾100g以上的刀鱼,每公斤售价12000元,被誉为"长江三鲜"之首的长江刀鲚贵成了"天价鱼"。4月18日下午颁发的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长江刀鲚全人工繁养和种质鉴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国内首次实现长江刀鲚的全人工繁育和人工养殖,有望让天价刀鱼回归民间。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于2017年6月至8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试验场开展了东海带鱼室内人工驯养实验,在带鱼的运输、室内驯化、饵料选择及投喂、病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驯养过程总结如下,为进一步开展带鱼的人工养殖及繁育等提供参考。一、带鱼来源及运输1.来源带鱼来自2017年5月至7月间,误游入舟山优辰养殖合作社网箱的野生带鱼。夜晚采用光诱的方法,将误入的野生带鱼诱至水面,用捞网将其迅速捞入几个网眼较小的网箱集中,以  相似文献   

12.
奥尼鱼是由奥利亚罗非鱼父本(Oreochromis oureus♂)与尼罗罗非鱼母本(Oreochromis nilodcus♀)杂交的子一代。关于奥尼鱼的池塘养殖以及利用河道、水库等大型水体开展的网箱养殖,在国内文献屡见报道,而在长江沙洲湾设置网箱养殖奥尼鱼,则报道甚少。为了探讨长江天然水体养殖奥尼鱼的效果。2009年,江苏省如皋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在长江如皋段胜利沙洲湾开展了网箱养殖奥尼鱼的试验研究,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就开始进行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近15年来,长江所利用养殖的280多尾成年中华鲟进行全人工繁殖研究,先后成功攻克了后备亲鱼人工驯养、性腺发育诱导、人工催产等技术难关,并于近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水产养殖》2014,(10):36-36
<正>2014年9月16日,10万尾全人工繁育的刀鲚苗种在长江大桥以东水域放流。意味着刀鱼人工养殖技术的成熟,每年清明前上演的"天价刀鱼"有价无市窘境有望得到改善。历史上,长江刀鲚资源极其丰富,不过近年来,由于海洋污染及过渡捕捞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长江刀鲚产量逐年下降。2012年的清明前后,刀鲚渔获量40多吨,150 g左右规格的刀鲚市场售价高达每千克1万8千元。不过据了解,  相似文献   

15.
黄鲷Taius tumifrons(Temminck of Schlegel)的驯养及越冬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前黄鲷养殖技术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尚无报道,本文就海捕黄鲷于陆基人工驯养及越冬技术,对温度、盐度、饵料及驯养环境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来自山东乳山人工培育,平均体长为19.8cm的牙鲆鱼苗4566尾和漳埔海区野生,体长10~13cm的舌鳎鱼苗1280尾,在水温10~28℃,盐度27‰~30‰,pH值7.8~8.5的条件下,进行为期180d的池塘混养和人工驯养。结果表明,总成活率为69.2%,总产量1209kg,牙鲆冬季南移养殖及与舌鳎混养是可行的,且舌鳎海区野生苗人工驯养初获成功。此外,本文还就影响牙鲆和舌鳎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暗纹东方鲀俗称河豚,它与长江刀鱼、鲥鱼并称为长江三鲜,营养价值较高,自古以来素有拼死吃河豚之说.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恶化,酷捕滥渔,资源急剧下降,人工养殖河豚又成了新的特种养殖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产》2010,(6):71-71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朱新平研究员主持的“美洲鲥人工驯养项目》获得新突破。4月底至5月初,项目研究小组对池养2冬龄美洲鲥进行了多次人工繁殖试验,最终以生态调控方式,成功促使池养美洲鲥亲鱼自然产卵,获得美洲鲥受精卵10万余粒,孵化出美洲鲥仔鱼1万余尾。这是继2009年度该项目组在美洲鲥苗种培育与养殖中取得苗种培育成活率达到85%,养殖成活率达90%成绩基础上的又一突破。  相似文献   

19.
2010年6月9日~18日.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部分省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和主管渔业的副局长一行20余人赴江苏、浙江两省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业务考察活动。考察团先后参观考察了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实验室、高淳县河蟹标准化养殖、南通市海安县中洋集团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河豚、长江鲥鱼、长江刀鱼、中华鲟、扬子鳄和翘嘴红鲍等工厂化养殖)、苏州市吴中区渔业现代化园区(河蟹规范化养殖、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和鱼病远程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20.
《河北渔业》2011,(7):F0002-F0002
<正> 2006-2007年,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应用海洋动物生理学、海洋生物学、水产养殖学、水产增殖学等多学科技术,对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繁育和池塘养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采用系列技术措施使乌贼亲体越冬培育成活率达到60%;人工繁育出体长1.5cm苗种5.9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