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养殖》2014,(10):36-36
<正>2014年9月16日,10万尾全人工繁育的刀鲚苗种在长江大桥以东水域放流。意味着刀鱼人工养殖技术的成熟,每年清明前上演的"天价刀鱼"有价无市窘境有望得到改善。历史上,长江刀鲚资源极其丰富,不过近年来,由于海洋污染及过渡捕捞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长江刀鲚产量逐年下降。2012年的清明前后,刀鲚渔获量40多吨,150 g左右规格的刀鲚市场售价高达每千克1万8千元。不过据了解,  相似文献   

2.
<正>刀鲚,俗称刀鱼,与长江鲥鱼、河豚并称"长江三鲜"。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多因素的影响,刀鲚资源急剧衰退,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上海在打击非法捕捞的同时,全面掌握了刀鲚人工繁育的技术。近日,10万尾全人工繁育的刀鲚苗种被成功地放流长江。据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说,刀鲚是一种溯河产卵鱼类,必须经过水温、水流等外部因子的刺激,性腺才能发育成熟,具有许多纯海水或纯淡水鱼类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生理、生态及生物学特性,其繁殖的生态条件较为苛刻。2011年,上海取得了刀鲚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成功获得了人工繁育的子一代亲本。  相似文献   

3.
长江刀鲚(Coilia nasus),俗称“江刀”,隶属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鲚属(Coilia),属于江海洄游性鱼类,味道鲜美,被誉为“长江三鲜”之首。由于过度捕捞,刀鲚资源迅速减少,其价格水涨船高,最高时突破1万元/斤。为了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农业农村部﹝2018﹞5号文发布《关于调整长江流域专项捕捞管理制度的通告》:自2019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刀鲚(长江刀鱼)、凤鲚(凤尾鱼)、中华绒螯蟹(河蟹)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上述三种天然资源的生产性捕捞。由于其重要的生态效应和可观的经济价值,刀鲚开发性保护利用成为了热点,许多研究院所和养殖企业对刀鲚的人工繁育养殖技术进行了诸多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出苗率及鱼苗成活率还很低,苗种品质差,限制了该品种的推广养殖。针对以上问题,作者从刀鲚的亲鱼培育、孵化和苗种培育阶段入手,采用生态仿生技术有效提高了苗种质量,现将主要技术关键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与崇明县人民政府在崇明举办以"科技创新服务渔业、增殖放流造福万代"为主题的长江口刀鲚增殖放流活动,10万尾由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提供的全人工繁育的规格在6~8厘米的刀鲚苗种在长江大桥以东水域被实施放流,社会各界代表100余人共同见证了刀鲚游回长江的时刻。放流前,上海市渔政监督管理处按要求对刀鲚苗种进行  相似文献   

5.
<正>刀鲚具有应激剧烈、“出水即死”的特点,存在亲本易应激死亡、苗种存活率低、养殖效益差等问题,其人工繁育技术一度成为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在中国水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刀鲚人工繁育与池塘养殖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在“长江大保护”和“长江十年禁捕”的政策背景下,刀鲚人工养殖也逐步成为极具经济价值的渔业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6.
刀鲚、鲥鱼、河豚鱼被称为"长江三鲜",提到"长江三鲜",就有让人垂涎欲滴的感觉,遗憾的是由于长江鲥鱼的灭绝,昔日的"长江三鲜"变成了如今的刀鲚、河豚鱼"二鲜"。但随着长江渔业资源的日渐衰退,"长江二鲜"的捕捞产量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大有步鲥鱼灭绝的后尘的趋势。令人欣慰的是在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河豚鱼的人工繁养殖技术获得突破,人工养殖河豚鱼技术日渐成熟,养殖产量已能满足消费的需求,人工繁殖的苗种还可进行增殖放流,野生河豚鱼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那么"三鲜"之首的刀鲚野生资源及人工繁养殖情况又是如何呢?相信这是众多"吃货"、水产养殖者非常关心的问题,由此本期我们邀请了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刀鲚种质资源与繁养技术研究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徐跑研究员、徐钢春、刘凯副研究员为我们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7.
关于保护长江口刀鲚资源的建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历史上长江刀鲚(Coilia ectenes)资源极其丰富,长江中下游最高年产量为1973年的3945t,其中仅长江口就达390t,此后年产量不断下降,1982年虽稍有回升,但仍不及1973年的二分之一;特别是1989年以后,刀鲚幼体受到鳗苗网、深水定置张网等有害渔具的过度捕捞,资源每况愈下,目前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为了保护长江刀鲚资源,我们对上海市崇明县1975年以来长江口刀鲚产量变化情况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和回顾。  相似文献   

8.
安徽无为长江段刀鲚生殖洄游群体年龄结构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分析我国名贵鱼类长江刀鲚(Coilia ectenes)数量不断减少的趋势及原因,从而提出资源保护与恢复对策,2006年3~7月在安徽无为长江段,对捕捞刀鲚的渔具、渔法和刀鲚渔获量、种群年龄结构、平均体长、体重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86个网次共捕获刀鲚536尾、34.57 kg,最高网次捕获量仅0.85 kg;经抽样,对100尾刀鲚进行测定,体长为21.7~42.1 cm、体重为20~235 g;体长、体重相关式为W=0.0011L3.3312(R2=0.969);种群年龄组成中以2+龄和3+龄个体为主,也能捕获1+和4+龄个体,5+和6+龄个体较少;与1972年相比,捕获量由41.56 t降至2~3 t.分析认为,刀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水文条件的变化使刀鲚产卵场受到破坏,不断升高的市场价格引起对刀鲚的过度捕捞,而水质污染程度的日趋加重也不利刀鲚的生长繁殖.保护与恢复刀鲚资源的对策应该是建立刀鲚繁殖场保护制度,取缔网目5 cm以下的网具或禁捕2~3年.  相似文献   

9.
长江刀鲚凤鲚专项管理暂行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刀鲚和凤鲚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渔业资源和捕捞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位。但近年来长江刀鲚和凤鲚资源已呈明显衰退趋势。 为了加强长江刀鲚和凤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维护渔业生产秩序,配合长江春季禁渔制度的实临,促涉长江渔业可持绞发层,农业部部委托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就长江刀扶和凤鲚曾理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并在广泛征求有关省(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和长江渔民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长江刀鲚凤鲚专项管理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一、禁渔范围。云南省德钦县以下至长江河口(南汇嘴与启东嘴连线以内)的长江干流;汉江、岷江、嘉陵江、乌江、赤水河等一级通江支流在湖北省、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境内的江段;鄱阳湖区和洞庭湖区。二、禁渔时间。云南省德钦县以下至葛洲坝以上水域,每年2月1日12时至4月30日12时;葛洲坝以下至长江河口水域,每年4月1日12时至6月30日12时。三、禁渔对象。禁止所有捕捞作业,实行捕捞限额专项管理的凤鲚(凤尾鱼)、刀鲚(长江刀鱼)捕捞除外。禁渔期间,国家级水产原种场若需采捕长江天然水产苗种及有关科研单位进行长江渔业资源调查,须由省级渔业…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刀鲚在养殖过程中饵料供应这一环节一直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受到饵料品种及适口性的制约,刀鲚的养殖成活率普遍较低。此外人工繁殖生产成本过高,且市场上苗种供应极少,养殖户不仅购苗困难,另外购苗后经过运输及养殖环境的变化,也增加了苗种下池后的养殖风险。因此开展本地刀鲚生态育苗,实现苗种的本地化生产,不仅能满足合作社刀鲚的养殖生产需要,还有望为周边养殖户提供本地产的优质苗种,助力当地刀鲚养殖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8月22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刀鲚种质资源与繁养创新团队发表了刀鲚卵巢发育不同步调控机理的研究成果。刀鲚享有"长江三鲜"之首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生殖洄游性鱼类。该物种的保护开发具有较大的生态价值、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刀鲚雌鱼群体卵巢发育呈现明显的不同步性,这严重困扰着刀鲚苗种规模化繁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刀鲚种质资源与繁养创新团队针对刀鲚卵巢发育群体不同步的问题,应  相似文献   

13.
长江刀鲚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长江刀鲚鱼苗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体长达3.3cm左右(夏花鱼种)时,与苗期相比鱼体长已增长了十几倍,但此时鱼体还比较弱小,如仍留在原池培育,密度过大,将影响生长,同时增加管理难度;若直接将其放入面积较大的池塘饲养,由于个体仍幼嫩,觅食及防御敌害的能力较弱,不但成活率不高,而且浪费池塘资源,所以有必要将长江刀鲚夏花进一步培育成体长10~15cm、体质健壮的大规格鱼种,然后再放养到成鱼池养成商品刀鲚。现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适合长江刀鲚的新的养成模式,于2020、2021年两个年度在主养菊黄东方鲀的池塘中进行了混养长江刀鲚的试验,每年养殖周期为5月中旬至11月底。试验结果:2020、2021年,菊黄东方鲀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2 812.5、3 007.5 kg/hm2,收成规格分别为261.5、268.5 g;长江刀鲚的成活率分别为57.45%、66.90%,收成规格分别为38.6、50.7 g,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73.50、112.65 kg/hm2。试验结果表明,在菊黄东方鲀池塘中混养长江刀鲚不会影响主养对象的养成效果,且在不额外增加日常养殖生产成本(不单独投喂饵料或饲料)的情况下,能保证长江刀鲚的养殖成活率和收成规格,从而提高了养殖生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渔业现代化》2005,(2):59-59
长江刀鱼、又称刀鲚,其肉质细嫩、味鲜美、脂肪多,被誉为“长江三鲜”之一。由于过度捕捞及水体污染等因素,刀鱼已少得可怜、贵得惊人。上海水产大学与南通市海洋渔业局合作,“刀鲚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课题取得进展。刀鱼属产卵洄游型生物,性喜江中的洲滩缓流浅水带,并于4~10月在那里产卵。“江心洲”正是刀鱼的天然养殖基地。课题组2004年初采取了“纳苗养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长江河口区凤鲚、刀鲚、蟹苗、鳗苗和白虾等主要捕捞品种。凤鲚资源尚属稳定,应保护其越冬场、控制捕捞程度;刀鲚产量明显下降,应尽早建立长江口中华鲟幼鲟自然保护区。鳗苗资源已遭受严重破坏,其资源的恢复在于应严控捕捞强度;蟹苗近年资源下降,应对亲蟹、幼蟹实施全面禁捕3年,同时开展人工增殖放流,为恢复长江口渔业资源应大幅度削减渔船数量,实施新的渔业生产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长江刀鲚(Coilia nasus)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安庆段(简称"保护区")位于刀鲚洄游区间的上段,生态环境优良,为掌握其刀鲚资源现状,于2018年4-7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刀鲚资源密度分别为(0.09±0.07)尾/(104 m3)和(4.46±3.43) g/(104 m3);刀鲚体长优势组为250~300 mm,体重优势组为<50 g。整体上,保护区刀鲚资源现状不容乐观,刀鲚小型化趋势明显。刀鲚洄游的时间特征显示,长江安庆段刀鲚主要洄游期为4月初至7月,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洄游后期刀鲚规格有增大趋势。空间上,刀鲚资源密度表现为保护区核心区高于实验区。此外,刀鲚性别和性腺发育情况抽样结果显示,整体上刀鲚雌雄比为1.02:1,但时间上雌雄比变幅较大,早期雄性个体较多,后期雌性个体较多,雌雄性腺主要发育期均为III期,6月开始出现发育至V期的个体;此外本研究捕获到摄食刀鲚,其数量占比为6.38%。本研究积累了长江禁捕前保护区刀鲚资源的系统数据,旨为后期刀鲚资源恢复评估和保护区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刀鲚和暗纹东方鲀的池塘养殖效益以及获得大规格刀鲚鱼种,2021年在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奉贤科研基地的4口池塘中进行了1+龄刀鲚(3 000尾/hm2)与暗纹东方鲀成鱼(12 000尾/hm2)的混养试验以及刀鲚生态自繁养殖试验。经过132 d的养殖,刀鲚出塘规格达到24.99~59.90 g/尾,成活率为15.0%~54.1%,其中有3口试验池塘获得了大规格刀鲚自繁鱼种,数量分别为2 515、2 871、3 399尾;暗纹东方鲀出塘规格在280.2~296.3 g/尾,单位面积产量达到3 372.8~3 502.5 kg/hm2,成活率达97.8%~100.0%。  相似文献   

19.
正长江刀鲚俗称刀鱼。物以稀为贵,长江刀鲚的价格一路飙升,近年已达到每千克逾万元的天价。眼看着长江刀鲚越游越远离百姓餐桌,为突破池塘养殖技术难关,实施规模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本地开始引进长江野生刀鲚鱼种进行池塘养殖,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环境条件1.选址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水源充足、空气清新、周围无工、农、生活垃圾等污染源、交通供电便利、生产配套设施齐全的养殖池塘。  相似文献   

20.
关键词     
<正>|养|殖|近几年来,大水面渔业成为吉林渔业发展的重头戏。通过扶龙头、树典型、重推广,大水面生态渔业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捕|捞|从今年2月1日开始,农业农村部停止发放刀鲚、凤鲚和中华绒螯蟹的专项捕捞许可证。按照相关规定,今年长江的刀鱼是不允许捕捞的,"海刀"或去年冰鲜保存的"江刀"是可以销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