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小麦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其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正常水分条件下(对照),5A、5B代换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5B代换系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低于对照,3A、4D代换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2A、4D代换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始终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由此表明,正常水分条件下,Synthetic 6x的5A、5B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叶绿素含量增高的有利基因,5B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类胡萝卜素含量增高的有利基因.干旱胁迫下,Synthetic 6x的3A、4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叶绿素含量增高的有利基因,2A、4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类胡萝卜素含量增高的有利基因.  相似文献   

2.
以大豆品种秦豆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锌肥对大豆不同组织生物量、耐性指数、转运指数、锌积累量、锌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mg/kg锌处理显著提高大豆根和叶片的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Fo、Fv、Fm、Zn含量,耐性指数、转运指数和叶片Zn积累量显著增加。综合评价表明,大豆对锌有较好的吸收和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3.
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叶片衰老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15个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叶片衰老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扩展期叶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较高,以后又下降,而POD活性较平稳;中期叶片的SOD、POD活性和MDA含量均不断提高,叶绿素含量高,光合速率强;后期叶片的POD活性和MDA含量继续提高,SOD活性出现两种变化趋势:一种是继续升高或保持平稳,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衰减慢;一种是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下降快.品种间生理指标相关分析表明,后期叶片SOD活性与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5408*,0.7189**),与MDA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96**);而后期叶片MDA与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5533*,-0.8481**).  相似文献   

4.
昼夜温差对中华金叶榆叶色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中华金叶榆(Ulmus pumila‘Zhonghua Jinye’)嫁接苗为材料,测定其不同昼夜温差下叶片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随昼夜温差增大,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趋势相反,而可溶性糖含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不同昼夜温差下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表现为:10℃<5℃<15℃<0℃<20℃,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表现为:10℃<5℃<0℃<15℃<20℃。由此可见,昼夜温差为10℃时,有利于中华金叶榆叶片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且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最小,中华金叶榆叶片呈色最佳。  相似文献   

5.
二倍体与四倍体西瓜叶片若干生理指标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瓜二倍体及其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为材料,研究其叶片生长过程中的光合色素含量及抗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的四倍体西瓜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高于二倍体,且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略低于二倍体,差异不显著;四倍体西瓜叶片的SOD、POD和PPO活性均显著高于二倍体,CAT活性高于二倍体,但差异不显著,而MDA含量则显著低于二倍体。说明四倍体西瓜的光合作用、抗逆性要优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6.
谷胱甘肽对盐胁迫大麦叶片活性氧清除系统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沁  刘友良 《作物学报》2000,26(3):365-371
盐胁迫下大麦叶片K+含量下降, Na+含量上升, K+/Na+比下降, 叶绿素(chl)含量下降, 叶片内源谷胱甘肽(GSH)含量与K+/Na+比、 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外源GSH处理可明显提高活性氧清除系统中超氧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谷胱甘肽还原酶(GR)、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抗氧化剂GSH、 类胡萝卜素(Car)、 维  相似文献   

7.
谷胱甘肽对盐胁迫大麦叶片活性氧清除系统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陈沁  刘友良 《作物学报》2000,26(3):365-371
盐胁迫下大麦叶片K+含量下降, Na+含量上升, K+/Na+比下降, 叶绿素(chl)含量下降, 叶片内源谷胱甘肽(GSH)含量与K+/Na+比、 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外源GSH处理可明显提高活性氧清除系统中超氧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谷胱甘肽还原酶(GR)、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抗氧化剂GSH、 类胡萝卜素(Car)、 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一年生‘舒茶早’和‘龙井43’盆栽扦插苗为材料,根际和叶面分别施入亚硒酸钠,测定不同叶位硒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结果表明:‘舒茶早’第1、2叶总硒含量根施比清水对照高5.2倍,叶施比对照高482倍;‘龙井43’根施比对照高13.68倍,叶施高706.5倍。总硒含量不同叶位差异显著,1—2叶>第3—4叶>第5—6叶>第7—8叶>第9—10叶。根施和叶施两种施硒方式均可提高茶树叶片中SOD、POD、CAT、APX活性。根际施硒后‘舒茶早’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清水对照高20.20%、17.73%、22.99%,叶施后高29.48%、29.78%、32.53%。‘龙井43’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根施分别比对照高1.18%、2.17%、0.86%,叶施比对照降低19.44%、19.15%、13.33%。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半年生翠云草盆栽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遮荫处理对翠云草叶色变化的影响。试验设置全光照R0(透光率100%NS)、一层遮荫R1(38%NS)、二层遮荫R2(20%NS)、三层遮荫R3(16%NS)和四层遮荫R4(10%NS)共5个处理。处理3个月后,比较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苯丙氨酸解氨酶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叶绿素含量在3层遮荫处理下最高,叶片表现出特殊的蓝绿色;全光照下,叶绿素含量和花色素苷含量均最低,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说明叶片受到强光胁迫,是类胡萝卜素而不是花色素苷取代了那部分被破坏的叶绿素,因此叶片表现出红色。方差分析表明,不同遮荫处理对翠云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影响极显著,对花色素苷含量影响显著,而对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不显著。掌握翠云草叶色在不同遮荫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在园林中根据景观需要进行合理配置,创造别具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0.
丁二酸浸种对玉米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丁二酸浸种对玉米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丁二酸不同浓度提高了玉米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Chla/Chlb值;增强了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而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在所有处理中以T3(300 mg/L)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红壤旱地不同施氮量对冬萝卜莲座期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壤旱地,施用不同量的尿素,分别用丙酮溶液和MinoltaSPAD-502叶绿素计在实验室和田间测定冬萝卜莲座期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萝卜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及通过光合色素为冬萝卜施肥提供较好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和光合色素平均增量呈线性关系,其中施氮水平与光合色素平均增量、叶绿素平均增量和叶绿素a平均增量达到极显著相关,与叶绿素b增量和类胡萝卜素平均增量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并且,冬萝卜叶片叶绿素a/b比值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室内分光光度法分析的冬萝卜叶片叶绿素含量与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的叶绿素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杂交稻灌浆期叶片衰老特性及其对水分亏缺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叶片衰老表现型,为水稻抗早衰栽培技术和抗早衰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此文选用6个杂交稻组合,在抽穗后常规水分管理和限水条件下,研究根系活力、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动态及其对水分亏缺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组合的根系伤流强度、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衰减节律有明显差异,表现在衰减的起始时间、频率和衰减量。不同组合各生理指标对水分亏缺的响应不完全一致。叶绿素含量衰减率与根系活力和叶片氮含量衰减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SOD、CAT和POD活性动态不同,不同组合对水分亏缺的响应不同。叶绿素含量、叶片氮素含量的变化动态与SOD和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叶片氮素含量的变化动态与丙二醛(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杂交稻组合叶片生理指标的衰减节律及其对水分亏缺响应存在基因型差异;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片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利于延缓叶片氮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衰减、维持叶片较高的光合功能。水稻的抗衰老特性是基因型差异及其各项生理机能对环境应答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以3个红叶山茶品种‘红叶黑魔法’、‘黑魔法’和‘黑蛋石’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叶片不同发育阶段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总花青苷含量及叶色参数L~*、a~*、b~*值,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叶色参数与叶片色素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3个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同一发育阶段的色素含量相近。‘红叶黑魔法’和‘黑蛋石’叶片总花青苷含量在新叶展开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极显著下降,而‘黑魔法’叶片的花青苷含量则变化不大。其次,从色素比值来看,在新叶展开10 d时,花青苷的所占比值最大,‘红叶黑魔法’和‘黑蛋石’的花青苷比值分别达到87.88%和79.08%,极显著地高于叶绿素所占比值。到50 d时,花青苷比值下降至31.74%和23.68%,且3个品种花青苷含量相近,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比例则显著增加,这一结果较好地解释了这3个品种叶片的呈色变化,说明花青苷含量及其各种色素含量的比例变化是导致红叶山茶叶色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3个品种的a*值均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呈负相关,a~*值可作为描述红叶山茶品种叶色变化的代表性参数。  相似文献   

14.
紫叶加拿大紫荆叶色表达期相关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叶加拿大紫荆(Cercis canadensis ‘Forest pansy’)为试材,研究其在山东地区叶色表达期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与可溶性糖等叶色相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叶色表达期,随着天数的增加,花青苷含量总体呈下降的“M”型趋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为无规律的多峰曲线;叶片中叶绿素(r=-0.681**)、类胡萝卜素(r=-0.757**)与花青苷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可溶性糖与花青苷含量不相关;叶绿素和花青苷含量呈对数曲线关系,类胡萝卜素与花青苷含量呈指数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5.
模拟酸雨对杨梅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福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110-113
研究了不同强度模拟酸雨对6年生东魁杨梅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酸雨胁迫加剧,叶片可见伤害症状严重,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比值显著降低,光系统I(IPSII)的潜在化学活性(Fv/Fo)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能力显著下降,细胞质膜透性增加,MDA含量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受到明显抑制,从而抑制杨梅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粉葛(Pueraria montana var. thomsonii)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本研究以粉葛植株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形式和自然耗水与人工补水相结合的控水方法,分别设定了3个不同水分梯度。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会抑制粉葛生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降低,叶绿素总含量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均得到提高,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在中度干旱胁迫下逐渐增加,重度干旱胁迫下CAT酶活性逐渐降低;叶肉细胞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渗透调节物质浓度增加;总黄酮含量显著升高。单叶面积与POD、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POD和脯氨酸与总黄酮含量显著正相关。通过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可知,POD、相对含水量、SOD、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CAT和总黄酮在干旱胁迫下表现为较敏感的生理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为粉葛节水及优质栽培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金叶榆不同叶位叶片的色素含量和光合生理参数,旨在研究其叶片的呈色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叶绿素a、b含量从顶梢向下逐渐升高,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及色差参数L、a、b值逐渐降低;净光合作用速率显著升高,叶位7以下的叶片高达12μmolCO2/(m2·s)以上,而顶梢叶位1没有光合产物积累;单位面积进入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CS提高,光量子的热耗散比率DIO/CS降低;最大光量子效率提高,叶位9以下的叶片Fv/Fm在0.8以上;叶位12、11的性能指数、光合驱动力明显高于上部的叶片,与对照白榆没有明显差异。试验发现,金叶榆叶片色彩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色彩受光照条件和光合作用状态调控,说明金叶榆叶片色彩是一种生态表现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饼肥对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色素降解及相关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饼肥处理叶绿素、叶绿素酶活性、总类胡萝卜素整个生育期含量均较高;无机肥处理在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叶绿素的a/b比例保持基本恒定,而饼肥处理促进叶绿素a的代谢。饼肥对新黄质前中期起促进积累作用,中后期起促进代谢作用;饼肥显著促进叶黄质、β-胡萝卜素积累;对紫黄质的影响两处理效应大致相同。无机肥处理的脂氧合酶(LOX)活性在烤烟发育前期高于饼肥处理,30 d后一直低于饼肥处理。饼肥调整了发育末期类胡萝卜素类物质组分比例和色素与相关酶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不同小豆品种(系)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高产小豆品种(系)2000-75、冀红9218和低产品种(系)红宝1号、湾选1号为材料,研究小豆开花至成熟期主茎开花节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酶促防御系统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DA)积累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豆开花后,随着衰老进程的推进,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自下向上依次衰老,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SOD、CA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POD活性、MDA积累量持续上升。与低产品种(系)相比,高产品种(系)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衰老缓慢,生育后期仍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CAT活性,籽粒产量高。相关分析表明,小豆产量与生育后期各节位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SOD、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OD活性和MDA含量与产量呈现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小豆生育后期,有效控制和延迟叶片衰老,对籽粒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分属冬性、半冬性、春性类型的5份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进行了2年试验,比较了不同材料间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差异,分析了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构建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研究了两类指标在不同年份间的变异。试验结果表明,部分材料间SPAD值差异极显著,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在部分材料间差异极显著,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材料间无差异。甘蓝型油菜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正向显著相关,其中与叶绿素总量相关程度最高(r=0.9082),其次是与叶绿素b的相关(r=0.8366)。SPAD值及叶绿素含量年际间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受年际间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