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不耐贮藏杂交水稻II优998种子及博优998(对照)种子为材料,采用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的方法,鉴定2种不同耐贮藏能力种子贮藏前后的差异蛋白,共鉴定出5 210个蛋白,其中差异显著的蛋白100个;II优998种子在贮藏期间的差异蛋白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种子的差异蛋白数;通过Pathway显著性富集的方法,确定差异蛋白参与的主要代谢途径是Ribosome途径;II优998种子在自然条件贮藏期间有大量的核糖体蛋白变化差异,表明蛋白质生物合成可能与种子耐贮藏能力有关。灌浆期利用3种外源蛋白合成抑制剂(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和广谱性农药咪鲜胺)喷施种子,结果表明,喷施农用链霉素可以提高杂交水稻种子自然条件下的耐贮藏能力。  相似文献   

2.
白皮松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质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给白皮松等林木种子的休眠萌发和贮藏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气相色谱、流动注射及分光光度计比色等方法分析了珍贵园林树种——白皮松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及其酶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白皮松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首先利用碳水化合物;(2)种子的贮藏物质的大量降解是在胚根突破种皮之后;(3)种子萌发过程中,水解酶活性的升降并不完全与其底物含量的增减相吻合。每种物质含量的变化与其物质的代谢和水解产物的利用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益生素饲喂肉鸡,八周龄屠宰后,取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肝细胞作透射式电镜观察,发现试验组鸡细胞粗面内质网网腔扩大,数量增多,并紧围于线粒体四周。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数量增多,核仁数增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微绒毛长度增长.肝细胞大量核糖体聚集,糖原增加,大量肝细胞微绒毛伸入血窦。研究表明上述细胞蛋白质、脂肪合成功能增强,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功能增强,肉鸡生长性能改进。  相似文献   

4.
大豆种子含有较高的油份和丰富蛋白质,在高温、高湿、机械损伤及微生物的综合影响下,很容易变性,影响种子的生活力。因此,在贮藏大豆种子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芝麻种子内含有较高的脂肪和丰富的蛋白质,通透性差,易吸湿返潮,发热变霉,一般条件下不耐贮藏。根据芝麻种子的贮藏特性采用恰当的贮藏管理措施,以确保种子的使用价值,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受精前的助细胞是代谢活跃的细胞,具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质体,内质网大多为光滑型且库槽膨大,极少淀粉粒;助细胞向合点端的壁是不连续的。卵细胞的壁与助细胞的相似,合点端也是不连续的;卵细胞质中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均较少,但游离核糖体很丰富。中央细胞除具大量各种细胞器外,质体中还常有小淀粉粒。反足细胞壁在与中央细胞间及各反足细胞间是间断的,并具大量胞间连丝,细胞质中也富含各种细胞器,表明其代谢活动十分活跃;反足细胞中观察到核物质穿壁现象。珠心柱(postment)中部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都与其外部细胞不同,显示了其功能的差异。文中并讨论了助细胞、反足细胞在胚囊营养中的作用以及胚囊营养物质供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油松种子萌发初始阶段物质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油松种子置于(25±1)℃培养箱中培养,通过分析种子含水量、呼吸速率和胚乳内含物的变化,探讨油松种子萌发初始阶段的代谢规律。结果表明:油松种子中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在萌发初始阶段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呈"S"型曲线,并可分为3个阶段,即快速升高阶段、滞缓阶段和重新迅速升高阶段。胚乳中的内含物质在培养最初27h降解不明显。可溶性糖在培养45h后含量大幅度降低,并于培养63h降为最低值1.23%;淀粉含量经36~45h短暂回升后迅速降低,培养72h降为最低值17.98%;蛋白质和粗脂肪比淀粉及可溶性糖动员稍快,在培养27h后含量就大幅度下降,是油松种子首先利用的贮藏物质,蛋白质和粗脂肪分别于培养54和72h时降为最低值15.84mg/g和47.44%。油松种子萌发初始阶段胚乳贮藏物质的降解主要在置床27h后,但贮藏物质代谢的启动时间略有差异。胚乳内含物在降解的同时相互转化,是一个复杂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8.
欧洲鹅耳枥种子变温层积过程中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欧洲鹅耳枥种子变温层积过程中种皮和胚的动态变化分别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层积时间的增长,种子外种皮破损、出现裂缝至完全脱落;中种皮出现明显孔洞、裂缝至完全疏松,内种皮细胞排列越来越疏松,透性加大,利于种子的萌发。暖层积后,种胚内脂类物质及高电子致密物质明显减少,出现降解、消融现象,表明暖层积促进贮藏物质的转化;进入冷层积后贮藏物质继续降解、消融,且出现少量淀粉粒、线粒体等,表明种子休眠逐渐解除。  相似文献   

9.
受精前的助细胞是代谢活跃的细胞,具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质体,内质网大多为光滑型且库槽膨大、极少淀粉粒;助细胞向合点端的壁是不连续的。卵细胞的壁与助细胞的相似,合点端也是不连续的;卵细胞质中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均较少,但游离核糖体很丰富,中央细胞除具大量各种细胞器外,质体中还常有小淀粉粒,反足细胞壁在与中央细胞间及各反足细胞间是间断的,并具大量胞间连丝,细胞质中也富含各种细胞器,表明其代谢活动十分活跃,反足细胞中观察到核物质 穿壁现象,珠心柱(postment)中部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都与其外部细胞不同,显示了其功能的差异,文中并讨论了助细胞,反足细胞在胚囊营养中的作用以及胚囊营养物质供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温度对乳苣种子萌发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和各种酶的变化情况,开展了不同温度对乳苣种子萌发以及贮藏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变温能够有效提高乳苣种子的发芽率,最适变温为15/30 ℃,发芽率可达54.45%;乳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内含物质利用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碳水化合物动员较快,脂肪、蛋白质水解相对较慢。乳苣种子萌发过程中,其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主要归因于α-淀粉酶的水解,且α-淀粉酶的活性与种子萌发率呈正相关;乳苣种子萌发过程中,TCA及PPP同时存在,PPP对乳苣种子萌发起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七种子生理后熟期间种内储藏物质的变化情况,了解三七种子的生理特性,为良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不同的种子保存温度,定期分析不同温度贮藏三七种子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三七种子在贮藏过程中,贮藏物质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三七种子后熟期间种内贮藏物质的变化是其生理变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也是引起或加速三七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劣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宋健  林维珍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41-45,48
种子的耐干性与膜脂的组成和脂肪酸含量有一定关系,与质膜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关系可能更为密切。分别选用代表淀粉类、蛋白质类和油料类种子的玉米(Zea maysL.)、榆树(Ulmus pumilaL.)和草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L.)种子为试材,运用薄层层析法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了3种类型种子膜类脂的组成,通过分析不同品种间生物膜类脂的组成差异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进而揭示不同类型种子耐干性的关系。结果表明:3类种子中榆树种子的极性脂组成最丰富且含量最多,玉米种子次之,草红花种子最少,说明膜类脂在蛋白质类种子生物膜中起的作用大于油料类和淀粉类种子;不同类型种子膜类脂的组成明显不同,脂肪酸含量变化显著,表明不同的膜类脂组分在保持膜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膜正常的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油料种子草红花具有特殊的耐干机理。  相似文献   

13.
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标记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技术,探索乙烯利(ETH)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茭白采后贮藏期间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共鉴定到1 908个特征肽段≥2的可信蛋白质,与贮藏0 d相比,对照、ETH和1-MCP处理的茭白贮藏3 d和6 d共有315个蛋白质具有2. 0倍以上显著差异(P0. 05)。基因本体(GO)分子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茭白采后贮藏3d,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氨基酸生物合成、抗菌物质生物合成、碳代谢、光合作用中的碳固定、2-酮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α-亚麻酸代谢、二羧酸代谢相关蛋白质显著富集;贮藏6 d,光合作用中的碳固定、α-亚麻酸代谢和二羧酸代谢途径减弱,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降解和磷酸戊糖途径相关蛋白质显著富集。ETH处理后贮藏3 d,氧化磷酸化以及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相关蛋白质显著富集;贮藏6 d,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以及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相关蛋白质显著富集。1-MCP处理后贮藏3 d,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降解途径相关蛋白质显著富集;贮藏6 d,磷酸戊糖途径、C5支链二元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降解、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途径相关蛋白质显著富集。以上结果表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氨基酸生物合成、抗菌物质生物合成、碳代谢、光合作用中的碳固定、2-酮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α-亚麻酸代谢和二羧酸代谢途径等可能与茭白采后衰老有关,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磷酸戊糖途径、C5支链酸代谢及相关氨基酸代谢途径可能在茭白采后衰老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薄层培养菊苣花梗诱导花芽分化早期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苣花梗薄层培养花芽分化中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表明,在花芽原基的形成中细胞内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大量增加,且始终可见线粒体的分裂增殖,大量增加的线粒体为内质网、高尔基体的活动提供能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为花芽分化合成新的结构蛋白和新的功能蛋白。此外,壁旁体多处可见,且常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相邻分布,其功能可能与物质运输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蛋白水平揭示水稻种子成熟的分子基础,探究调控水稻种子成熟的关键蛋白和代谢通路。【方法】选用授粉后30 d的成熟水稻种子,利用4D 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进行质谱鉴定,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构域、GO注释和KEGG通路注释。【结果】总共鉴定了3 484个种子成熟期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大多在10 000~100 000之间,主要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和质膜上;结构域主要涉及蛋白质翻译的RNA识别基序和蛋白磷酸化修饰的蛋白激酶结构域;GO分析表明,成熟种子的蛋白主要参与了细胞过程和代谢过程,主要涉及催化活性和结合等功能,大多分布在细胞、细胞组分、细胞器和细胞膜等部位;KEGG分析发现,蛋白主要富集在核糖体、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等途径,推测蛋白质的翻译、加工和能量代谢是水稻种子成熟期的主要分子事件;进一步鉴定了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信号和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代谢的相关蛋白,同时也发现了NAC(NAM、ATAF1/2和CUC2)家族的转录因子。【结论】贮藏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和樟子松(Pinus pylve-stris L.)种子萌发过程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其酶活性的代谢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刺槐种子子叶中脂肪变化最早;酶活性的升降不一定与其作用底物含量的增减相一致;作用于贮藏物质的酶并不是在浸种后立即就表现出活性。樟子松种子胚乳和种胚中蛋白酶分别在浸种后的第8天和第10天才表现出活性;物质降解是种子正常萌发的先决条件。物质代谢产生的小分子是萌发胚的组成物质,释放的能量用于物质运输、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使种子得以萌发和幼苗形成。  相似文献   

17.
作物种子安全贮藏是保证种子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确保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贮藏期应使种子生理代谢和物质消耗降到最低,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种子的活力.贮藏条件、方法以及贮藏期间的管理,直接影响着种子的质量,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8.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中主要的能量供应细胞器,虽然多种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已知,但对线粒体基因编码蛋白质的表达研究关注甚少。本研究采取基于抗体的蛋白质组学策略,制备了17个线粒体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特异性抗体,包括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细胞色素C合成酶、ATP合酶和核糖体蛋白质等5类,利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调查了这些蛋白质在水稻种子萌发及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在种子萌发阶段,ATP合酶中的亚基9和核糖体蛋白质S13亚基表达上调,细胞色素C合成酶CCMB和CCMC表达下调,其余13个表达没有发生变化。在叶片发育阶段,15个蛋白质发生表达上调,且表达模式基本相似,均呈现前期较低,随发育逐渐提高,到成株期达到峰值,其中部分蛋白质在成熟期仍维持在较高的峰值强度(如NAD4、CCMFc、ATP9、RPS1、RPS4和RPS7),提示这些蛋白质在成熟后的灌浆期仍发挥一定作用,而其余蛋白质在成熟期表达量明显下降,提示其功能主要是在营养生长阶段发挥。有意思的是,在叶片发育阶段,RPS19蛋白质表达下调,ATP1蛋白质的表达稳定,它们的特征和功能值得进一步关注。本试验结果直观且相对定量地揭示了线粒体基因编码蛋白质的表达与种子萌发和叶片生长之间的关联,为深入了解其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种子贮藏是药用植物生产实践和种质资源保存的一个重要环节,种子贮藏后的活力直接影响药用植物播种效果及种质保存效果。本文综述了药用植物种子贮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一系列变化,并讨论了种子贮藏的方法。研究表明,种子贮藏期间的劣变是由环境和种子自身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导致种子的有机物质、酶活性、有毒物质和遗传物质等都发生变化,适宜的贮藏方法可有效延长种子的贮藏寿命。探究贮藏过程中种子劣变的调控机制可为延缓种子劣变和种子修复提供理论参考,完善种子的贮藏方法可为药用植物生产实践和种质资源保存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胚乳是禾谷类作物贮藏养份的组织,同时也是种子萌发时胚生理活动的物质及能量的来源。贮藏物质在整个的代谢过程中干物质的减少量和幼苗中干物质的积累量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是通过代谢类型的改变而达到的,主要是通过酶活性的改变导致了不同效率的能量转变和不同物质的转化,最后影响到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 禾谷类作物的种子萌发时,贮藏物质的转化问题,特别是生理、生化和形态方面过去有人作了不少工作。Dure对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