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驼绒藜属植物为多年生强旱生半灌木,是干旱荒漠草场的优势种或建群种,是半荒漠区草原较为珍贵的野生优良饲用植物资源之一。由于野生驼绒藜种子寿命较短,败育现象严重,因此,我国野生驼绒藜群落正在逐渐减少,这也制约了该植物资源的推广、发展和利用。就驼绒藜属植物种子发育生理、败育生理、贮藏生理、劣变生理、萌发生理等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驼绒藜属植物种子生产及推广利用等提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2.
植物群落构建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关键生态学过程,但如何定向培育植物群落以加快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恢复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优先效应是指在植物群落重塑中,早期到达物种对随后到达物种的建植、生长及繁殖等产生促进、抑制或无影响的现象,其对群落结构调整、功能维持及演替动态等过程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植物群落的人为构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此类研究主要集中于北美和欧洲国家,用于解决外来物种入侵、多样性保护、植被建设与管理等问题,而在我国的研究尚十分少见。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分析,综述了物种优先效应的研究现状,归纳了其主要驱动因素、响应机制及量化方法等内容。结果表明:优先效应的大小和方向受物种特性、组装顺序、环境条件及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两个主要的驱动机制为生态位抢占和生态位修饰;存在研究区域较为局限,试验观测时间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交互研究少及理论支持缺乏等问题。本研究结合我国退化植被恢复的迫切需求,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为我国生态恢复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沙生木地肤种子为材料,置于不同变温,不同NaCl和PEG-6000浓度下进行萌发试验,探讨温度、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对其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沙生木地肤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15℃,发芽率为(92±3.27)%,但与20℃/10℃和15℃/5℃下发芽率无显著差异,过高温或过低温周期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NaC1溶液(≤0.2 mol/L)对种子的初始发芽率和最终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高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种子的初始发芽时间逐渐推后,NaC1浓度>1.0 mol/L,种子仍能萌发,但幼苗生长基本停止;PEG胁迫下,沙生木地肤种子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渗透势≥-1.0 MPa下,PEG胁迫对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不明显,渗透势降低到-1.6 MPa时,发芽率仍高于40%,萌发幼苗仍能缓慢生长.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分析饲喂驼绒藜和苜蓿对苏尼特羊增重以及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分别以驼绒藜和苜蓿作为饲料主要成分,选择 4 对 3 月龄断奶雌性双胞胎苏尼特羊进行分组饲喂试验,试验结束后提取瘤胃内容物微生物的总 DNA,PCR 扩增细菌 16S rDNA 并通过二代测序技术获得序列信息,分析比较驼绒藜和苜蓿 2 种颗粒饲料对瘤胃细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 个组样品测序共鉴定出 12 个门、28 个属的细菌;相对丰度最高且具有显著差异的细菌为拟杆菌门普雷沃菌属,饲喂苜蓿比驼绒藜增重效果显著并且可显著提高瘤胃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饲喂驼绒藜会显著增加瘤胃中细菌多样性(P<0.05)。综上,饲喂苜蓿一类高蛋白饲草能够促进苏尼特羊增肥,但降低了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瘤胃细菌优势细菌为拟杆菌门,优势菌种为普雷沃菌。而饲喂驼绒藜一类高纤维饲料对羊的增肥效果不明显,但提高了瘤胃细菌多样性和微生态环境,可能更有利于羊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割草地群落特征与土壤化学性质对利用年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呼伦贝尔不同利用年限的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日阴菅(Carexpe pediformis)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杂类草两种类型的割草地群落特征、植物营养成分及土壤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刈割使群落盖度降低,贝加尔针茅株丛破碎化、小型化,羊草退化;多年刈割的贝加尔针茅+日阴菅样地群落Mar-gar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同类型围封3年的样地,羊草+杂类草割草利用多年的样地Margarlef丰富度指数高于利用5年的样地。随刈割年限的增加,蔷薇科、菊科、毛茛科等一年生植物随之增加,地上生物量、枯落物现存量随着刈割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多年刈割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浓度抗生素对农杆菌抑菌效果及对野生黄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Amp)的抑菌效果优于头孢霉素(Cef);各个浓度下的Amp和Cef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对照相比基本无显著差异;Amp浓度为100~300mg/L,Cef浓度为200~500mg/L时对不定芽的形成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进行农杆菌介导黄花苜蓿遗传转化研究时,可选择Amp作为抑菌剂,最佳浓度为300mg/L;Kan和Hyg作为抗性愈伤选择剂,适宜的浓度分别为40~50mg/L和15~20mg/L。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温度对乳苣种子萌发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和各种酶的变化情况,开展了不同温度对乳苣种子萌发以及贮藏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变温能够有效提高乳苣种子的发芽率,最适变温为15/30 ℃,发芽率可达54.45%;乳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内含物质利用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碳水化合物动员较快,脂肪、蛋白质水解相对较慢。乳苣种子萌发过程中,其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主要归因于α-淀粉酶的水解,且α-淀粉酶的活性与种子萌发率呈正相关;乳苣种子萌发过程中,TCA及PPP同时存在,PPP对乳苣种子萌发起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黄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花苜蓿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黄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S+2,4-D 2mg/L+6-BA0.5mg/L+蔗糖3%+琼脂0.7%为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KT0.5mg/L+NAA0.1mg/L+蔗糖2%+琼脂o.7%为适宜的分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 0.1mg/L+蔗糖2%+琼脂0.7%.下胚轴是诱导愈伤及分化的最佳外植体,诱导率可达100%,分化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9.
槲皮素等类黄酮存在于多种饲料作物中。由于其具有抗氧化、抗炎症等特性,可作为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保障家畜健康。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槲皮素等类黄酮的作用机理、在瘤胃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变化、对宿主动物的作用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槲皮素等类黄酮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代谢方面的基础研究及产品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农科1号木地肤为材料,通过研究不同时间(7月28日、8月19日、9月16日)刈割对其产量、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其最佳刈割时间。试验结果表明:返青后,农科1号木地肤生长缓慢,进入分枝期(5月下旬)后生长加快,到开花期(8月中旬至9月初)生长几乎停止;8月19日刈割,干物质产量可达15 045.5 kg/hm2,高于7月28日及9月16日;8月19日刈割,粗蛋白含量与7月28日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P<0.05)高于9月16日,同时随着刈割时间的延后,茎叶比、粗纤维、ADF、NDF的含量逐渐升高;各部位中蕾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可达24.07%,品质最好,其次是叶,最后是茎;8月中旬农科1号木地肤的茎叶比为0.56,与7月下旬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P<0.05)低于9月中旬的茎叶比。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在8月中旬至9月初开花期对农科1号木地肤进行刈割可收获较多的叶、蕾和较高的干物质产量,且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