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腺胃病变型鸡传性支气管炎病毒暂定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鸡传染性腺胃病”病原分离、鉴定、病原分离株的抗原性和血清型分析、病原分离株S1纤突基因克隆、全序列测定等多方面系统研究和分析比较,首次在我国提出并证明本病原是致腺胃病变型为特征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2.
从患传染性腺胃病的病鸡中分离到4 株病毒,其中H95株在SPF鸡胚上已稳定传代。病料及H95 传代后的鸡胚尿囊液经蔗糖梯度和CsCl密度梯度离心后的纯化物,电镜下为大小80~160 nm 、有囊膜的病毒颗粒,囊膜表面有纤突,呈冠状形态。病毒在CsCl中的浮密度为1.19~1.23 g/cm 3, 对热和氯仿敏感,耐酸,能抵抗1% 胰酶,无直接血凝性,经卵磷脂酶C处理后的病毒则能凝集鸡红细胞,能干扰新城疫病毒在鸡胚上的增殖。应用杂交瘤技术筛选出4 株抗H95株的阳性克隆,经Western blotting, 其中3 株单抗能识别54 kd 蛋白多肽,该条带也能与来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M41 株的针对N 蛋白的单抗反应。中和试验表明, H95株与其它IBV 毒株在血清型上存在差异。上述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鸡传染性腺胃病的病原是冠状病毒科的成员,并且很可能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中以腺胃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新的致病病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福建地区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临床感染菌株的进化关系以及致病能力。【方法】对福建地区疑似MS感染鸡群的上颚裂和气管拭子样品进行病原检测、分离和鉴定,获得MS临床分离株,并进行vlhA基因进化树分析;选取其中6株MS分离株,通过点眼滴鼻途径感染7日龄SPF鸡,观察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和解剖病理变化、气管组织病理损伤、气管病原再分离以及MS抗体阳性率,比较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和水平传播能力。【结果】气管拭子的MS检出率显著高于上颚裂拭子。通过分离、鉴定共获得9株MS分离株,遗传进化关系分析表明vlhA基因存在着多样性,不同分离株具有不同的进化来源。根据vlhA基因的进化关系,选择6株MS分离株感染7日龄SPF鸡,未观察到明显的临床症状;临床解剖发现,感染HI株14 d、感染HI和SD6株21 d各有1羽鸡出现了气囊炎,而其余各鸡以及同居对照鸡均未发现有明显病理变化。气管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不同MS分离株在感染后7、14、21 d的病理损伤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气管MS病原再分离结果显示,不同分离株在气管的定殖和复制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并且SD19和SD6...  相似文献   

4.
从不同发病地区患鸡传染性腺胃病的鸡中分离出2株病毒,采用胰蛋白酶和水解蛋白酶处理后测定其血凝性,试验表明,对鸡的红细胞凝集价高达211.分离毒株,通过鸡胚盲传6代后,可出现矮小胚.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国内发病鸡群中分离到的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D971株),在SPF鸡胚上连续传120代,培育出了毒力明显减弱、免疫原性良好的弱毒IBV-D971 1P株.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鼻炎河南株分离鉴定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畅  牛桂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84-7185
[目的]为了进行鸡传染性鼻炎河南株分离鉴定及防治的试验。[方法]从25个怀疑发生鸡传染性鼻炎的鸡场病料中分离到11株副鸡嗜血杆菌,经血清型鉴定A型8株,C型3株,对该鸡场进行病原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防治试验。[结果]用分离株研制的二价油乳剂灭活苗用于该病的预防和用分离株筛选的敏感药物用于治疗,效果均良好;用敏感药物给发病鸡饮水配合研制的二价油乳剂灭活苗给发病鸡紧急免疫接种,治疗鸡传染性鼻炎,效果更佳。[结论]该研究为制定鸡传染性鼻炎的防治措施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鸽新城疫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SPF鸡胚从送检发病鸽的脑、脾脏组织分离到 6株病毒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病原分离、鸡胚病变特征、病毒含量测定、分离病毒回归鸽试验、分离病毒电子显微镜形态学观察和HA与HI血清学试验证明近年来新疆鸽群中广泛流行的疫病为鸽新城疫 ,其病原为鸽新城疫病毒。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部分地区鸡志贺氏菌病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对河南省部分地区鸡志贺氏菌病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调查,对河南省6个地区的鸡腹泻病病料进行了细菌学检查,经细菌分离培养、形态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共分离鉴定出12株鸡源志贺氏菌。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存在种和型的差异,其中8株为福氏志贺氏菌,3株为鲍氏多价志贺氏菌,1株为痢疾Ⅱ型志贺氏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12株鸡志贺氏菌均具有致病性,且毒力不同,其中,从三门峡分离的菌株有很强的毒力,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多数鸡志贺氏菌对氨苄/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较为敏感,对其他药物具有严重的耐药性,且不同地区分离的鸡志贺氏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9.
从发病AA肉仔鸡体内分离到一株病原细菌,经微生物学鉴定表明为078血清型的鸡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0.
臧金灿  马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53-6153,6177
[目的]为了明确河南省新乡市某肉种鸡场种鸡的发病原因。[方法]利用常规培养基,对190日龄发病种鸡的脑组织进行细菌分离与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回归试验和药敏试验,并研制鸡大肠杆菌疫苗。[结果]从病鸡脑中分离到10株大肠杆菌,经O血清型鉴定,表明O22和O53各为4株,O86为2株。通过病原分离鉴定,确定此次肉种鸡脑型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为O22、O53和O86,并以此研制出油乳剂灭活苗。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硫酸新霉素敏感。选择敏感药物进行积极治疗,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结论]用分离菌株研制成油乳剂灭活苗,用于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