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目的】研究甘蓝双单倍体(DH)等不同基因纯合度的自交系所配杂种一代的性状差异,确立甘蓝杂交种田间整齐度的测定指标及评价标准,为甘蓝杂交种的品种审定和新品种质量检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蓝DD型(包括DH01×DH02、DH03×DH06、DH05×DH08 3个品种)、DS型(包括DH01×S01、DH03×S05、DH05×S09 3个品种)、SS型(包括S06×S01、S12×S05、S18×S09 3个品种)3种杂交类型的杂交品种为试材,在叶球生理成熟时,测定植株间株高、株幅、外叶宽、叶球周长、叶球横径、叶球纵径及单球质量等农艺性状值并计算变异系数,利用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对不同类型杂交种的整齐度进行分析,并分析各性状变异系数的相关性,探讨甘蓝杂交种整齐度的划分标准。【结果】DD型、DS型、SS型3种杂交类型中,7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相同杂交类型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杂交类型品种间差异极显著。DD型中3个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值分别为1.72,1.68和1.73,平均CV=1.71,整齐度高;DS型中3个品种各性状变异系数均值分别为3.71,3.63和3.74,平均CV=3.69,整齐度次之;SS型中3个品种各性状变异系数均值分别为5.73,5.73和5.87,平均CV=5.78,整齐度较低;田间目测结果与变异系数差异结果具有一致性。7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4~0.997。【结论】甘蓝杂交种的双亲基因纯度不同,其配组杂种一代的整齐度不同,基因高度纯合的DH系与基因不同纯合度的亲本杂交配组,整齐度呈现DD型>DS型>SS型的变化规律;以7个性状中的几个或更多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反映甘蓝杂交种的整齐度具有一致性;以性状变异系数为指标,将甘蓝杂种一代品种的田间整齐度划分为高度整齐(0≤CV<2.50)、整齐(2.50≤CV<5.50)、较整齐(5.50≤CV<9.0)和不整齐(CV≥9.0)4个级别。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杂交甘蓝"沪甘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萝卜细胞质甘蓝雄性不育系CMS967-82与50余份甘蓝父本杂交,培育出了优势明显的一代杂种“沪甘2号”,经田间品比和示范试验表明,其具有生长势强、结球性好,叶球紧实、近圆形,平均单球重0.85~1.30kg,抗黑腐病和霜霉病能力强,具有较好的耐热性,适合夏季及秋季栽培,单位面积产量平均比“夏光”和“夏月”分别增加17.9%、4.7%。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自有结球甘蓝种质资源,根据市场对口感型、鲜食型品种的需求,选育出更多性状优良、符合市场供需的结球甘蓝品种。【方法】以团队前期选育的13个结球甘蓝Ougra不育材料为母本,10个结球甘蓝自交系材料(GL14000-14009)为父本,通过杂交,配制14个结球甘蓝杂交组合材料,分别从开展度、外叶数、纵径、横径、中心柱长度、品质测定、品质鉴定、产量和抗病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筛选。【结果】筛选出的4个结球甘蓝杂交组合材料GL22-02、GL22-06、GL22-11和GL22-13,在农艺性状、优质性和产量均优于对照种特加2号,叶球均呈圆球型,帮叶比分别为26.9%、20.8%、23.1%和16.8%,均优于对照种(31.3%);叶球紧实度分别为0.76、0.73、0.59和0.62 g/cm3,比对照种高0.16 g/cm3以上;中心柱长度均小于叶球高的1/2,分别为4.9、4.3、4.8和4.6 cm;水分含量分别为93.22%、94.17%、93.75%和93.61%;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1%、1.28%、1.39%和1.36%;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5.61%、5.69%、5.5...  相似文献   

4.
筛选春甘蓝耐裂球优质品种,探讨春甘蓝叶球品质帮叶比、紧实度、中心柱长度比值、干物质和粗纤维含量等5个性状与裂球性关系。选用春甘蓝30个F1为材料,叶球生理成熟后测量5个性状值并分析延迟5、10和15 d时裂球率和裂球指数与其相互关系。试验表明,裂球率5 d与帮叶比呈显著负相关(r=-0.521)、10 d与干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837)、15 d与紧实度和中心柱长度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0,r=0.837),与粗纤维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68);裂球指数15 d与帮叶比、紧实度、中心柱长度比值、干物质和粗纤维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r=-0.740、0.755、0.625、-0.744、-0.636)。由此可见,春甘蓝叶球帮叶比大、结球较松、中心柱长度比值小且干物质与粗纤维含量高的品种耐裂球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选用 4个农艺性状良好 ,春甘蓝品种自交系及按照抽薹特性配制的 F1,F2和回交世代 ,研究了几个农艺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遗传相关分析表明 ,部分农艺性状间存在着遗传相关性。抽薹早晚受叶球紧实度的影响最大与叶球紧实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球宽与抽薹期 ,心柱高度和紧实度呈显著负相关。同时 ,以外叶数 (x1) ,球高(x2 ) ,球宽 (x3) ,中心柱长 (x4 ) ,紧实度 (x5 )为自变量 ,以抽薹期 (y)为依变量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表明 ,紧实度对抽薹期的贡献最大 ,紧实度与外叶数 ,球宽的互作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灌水频率对甘蓝栽培中抗病性、品质和产量3个主要性状指标的影响,为确定甘蓝生产的最适宜灌水频率及制定其标准化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国家审定甘蓝品种"秦甘60"为试材,秋季栽培后于第1片莲座叶展开时进行1次统一灌水后,采用相同灌水量不同灌水频率,即间隔6,8,10(CK),12和14d灌水共5个处理,在甘蓝结球中后期调查处理间病毒病和黑腐病的发病株数和发病程度,在叶球采收期统计产量并测定品质,比较灌水频率对"秦甘60"甘蓝品种抗病性、品质和产量等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在"秦甘60"甘蓝品种栽培中,灌水频率为8d时病害最轻,病毒病和黑腐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48(HR)和1.85(HR),产量最高,可达71896.0kg/hm2,较对照增产9.3%;5个灌水处理中灌水间隔越短,结球越紧实,帮叶比较大,中心柱变长,可溶性糖和干物质含量增加,叶球鲜食口感更为脆甜,品质更优。【结论】"秦甘60"甘蓝品种在秋季栽培的水分管理中,当第1片莲座叶展开统一灌水后,以灌水频率为8或10d的灌水效果较好。总体而言,灌水频率为6,12,14d时,甘蓝植株容易感染病害,叶球品质变差,产量较低;而灌水频率为8或10d时,甘蓝植株高抗病毒病并兼抗黑腐病,叶球紧实度≥0.6g/cm3,帮叶比≤25.3%,中心柱≤5.86cm,营养丰富、质地脆甜、品质优良,产量高,可实现"秦甘60"甘蓝品种抗病优质丰产的标准化栽培目标。  相似文献   

7.
‘张甘40’是春早熟甘蓝一代杂种,是由雄性不育系‘M0105-7’与‘F07013-5’配制而成的(‘张甘40’是由雄性不育系‘M0105-7’与‘F07013-5’配制而成的春早熟甘蓝一代杂种)。从定植到采收60 d左右,属春早熟品种。该品种开展度56.08 cm,外叶9到11 片,根茎高3.0 cm,叶球高17.0 cm,叶球宽14.0 cm,中心柱7.0 cm,单球质量1.6~2.4 kg,产量75 000~85 500 kg·hm-2。蜡质轻,呈圆球型,叶球成熟后外包绿叶2~3层,口感脆甜,耐裂球,耐抽苔。适合在河北省北部高寒地区春秋两季环境下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8.
梓甘二号甘蓝新品种系利用自交不亲和系103和104为亲本选育而成。该品种中熟,外叶深绿色,叶球扁圆形,结球紧实,球叶脆嫩,抗性强,品质优,耐抽薹,产量7000-7500kg/667m^2。  相似文献   

9.
甘蓝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甘蓝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特点及其相瓦关系,以14个不同类型品种为试材,对甘蓝开展度、外叶数、球高、球径、球形指数、中心柱长、中心柱长/球高、紧实度、生育期和叶球质量等10个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蓝主要农艺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其变异系数(CV)范围为6.97%(球高)~25.44%(球径);遗传力为22.52%(球高)~97.79%(生育期);除球高外,其他9个性状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相关关系.因子分析表明:10个农艺性状集约于3个丰因子上,F1为丰产因子,F2为中心柱长因子,F3为球高因子,这3个主因子对变异的累汁贞献率达96.38%,保持了10个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出优质、抗病、经济性状优良、配合力高的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培育中早熟新品种,并对其抗病性、品质和丰产性进行鉴定。【方法】创制出优良育种群体材料,通过多代自交纯合获得的主要性状遗传稳定后,选用不同致病力的芜青花叶病毒(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毒原和黑腐病(Br)菌原,利用甘蓝抗病性和品质鉴定方法,筛选育成抗病、优质的GB9266-18136和JY0501-13431两个优良自交系,并配制成优良F1品种‘秦甘60’;以‘黑丰’和‘中甘八号’为对照,对‘秦甘60’的目标性状进行比较鉴定。【结果】‘秦甘60’品种对TuMV、Br和CMV病害抗病性强,苗期接种TuMV、CMV毒原和Br菌原的病情指数平均为2.0,1.1和5.4,田间鉴定病情指数病毒病为1.3,黑腐病为3.7;叶球中心柱长6.6 cm,帮叶比26.5%,紧实度0.57 g/cm3,叶质脆甜,产量平均为73.005 3 t/hm2。【结论】优良F1‘秦甘60’品种双亲自交不亲和系育种目标性状互补,一代杂种表现出抗病、优质、丰产的综合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1.
水稻近等不育系的涵义、选育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水稻近等不育系的涵义,近等不育系是指除对雄性不育细胞质具有育性恢复能力的1对主效恢复基因存在差异外,其他遗传背景与不育系完全相同的水稻品系,培育近等不育系的最终目的是培育不育系。介绍了水稻近等不育系的选育途径和育种实践,指出并分析了水稻近等不育系在选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近等不育系的遗传改良和加快不育系育种进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辣椒三系选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引进的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植株和多种类型的自育材料,经4~5代测交、自交、回交得到新的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同时筛选出多个较优的恢复系.研究发现,在测交或回交组合育性分离时,回交父本株系内不同单株对雄性不育的保持能力差异很大,甚至会影响到不育系选育的成败.因此,在测交或回交后代出现育性分离时,需要选择测交(或者回交)父本自交后代的多个不同单株进行成对回交,再根据回交后代的育性表现,淘汰具不良基因型(N(MsMs)、N(Msms))的回交父本,而不育株与基因型为N(msms)的父本饱和回交后将得到新的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Lm型蓖麻—矮秆Lm型雌性系的两用系aLmAB2为研究对象,在显微学水平上研究其后代两性、单雌、标雌系3种类型花序分化过程中的差异,确定植株由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转变的关键时期,以期为东北生态型蓖麻的栽培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aLmAB2蓖麻的3种花序类型花芽分化的转变期在5~6片真叶期;花序为圆锥花序,花序上的小花排列紧密程度为两性系〉单雌系〉标雌系,锥底直径大小排序为两性系〉单雌系〉标雌系,不完全花;在7片真叶期时开始出现柳叶状功能叶。  相似文献   

14.
玉米雄性不育系双168ms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回交转育法将玉米自交系WN11转育成为双型雄性不育系双168ms.通过田间直观性状鉴定和显微镜下镜检,均表明双168ms的雄花不育性及其稳定性是可靠的.用自交选育法结合测交育性鉴定,选育出双型雄性不育的恢复系西18,用其与双168ms杂交,杂种一代雄花散粉能力达到100%.布点试验结果表明,双168ms×西18与普通胞质的同组合杂交种比,其籽粒产量均稍有增加.因此,西农11号的双型雄性不育化杂交种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5.
CAD技术现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绘图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有时其并不能满足各个行业的特殊要求.为此,针对此类问题,就如何在线型定制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6.
将玉米杂交种西农11号双亲的姊妹系分别回交转育成具有双,C型细胞质类型的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测交鉴定出西18恢复系,用2个隔离区配制出西农11号的正,反交杂交种,同时繁殖了双168ms和西18ms以及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种子,此法不仅在玉米制种时利用了雄花不育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也有效地减少了隔离区数目,简化了繁殖制种的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规划与实施,在线监测技术作为智能输电的关键技术之一,也在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基于这一思想,研发了覆盖全国各网省公司的输电线路综合在线监测系统,简述了其系统构成及技术特点,建立了覆冰厚度、舞动机理、绝缘子污秽分析等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监测主副分机的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高粱不育系或保持系中同质恢复系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认为机械混杂及人为盲目地繁殖、使用不合格的不育系或保持系是“同质恢”产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雄性不育、黄色胚乳的F_(546)与白色胚乳自交系杂交的F_2代群体以及测交群体测定出玉米雄性不育基因ms 与胚乳颜色基因y 间的交换值约为5%。这一结果表明,前人提出的利用ms—y 基因系统进行玉米种子生产不需去雄的方案很难实施。  相似文献   

20.
辣椒雄性不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引进的不育材料,通过测交和回交手段,筛选出1份不育株率达100%的保持系,恢复系的筛选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