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诚 《节水灌溉》2019,(4):66-71
以阿克苏市16处地下水监测井的水样数据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评价法、F值评分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单因子评价法与F值评分法的评价结果比较接近,而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比较接近。不同评价方法中,单因子评价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差异最大,是由于在单因子评价法中是以水质最差的单项指标确定水质类别,因而评价出的水质类别偏劣,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因为忽略了少数监测指标中超标的污染因子所产生的影响,且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水质类别分界线的模糊性和评价因子对水质权重的影响,从而得到了较好的水质类别。F值评分法可以反映出水质整体状况,但在评价结果中更加凸显了超标污染指标的级别,且评价结果不连续。灰色关联分析法能更全面有效的利用水样的监测数据,使评价结果比较符合实际的水质状况。为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客观地反映出水体的实际情况,应根据实际的监测数据与评价目的合理地选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水质评价中评价指标众多,存在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采用基于指标变换值的模糊物元模型对克孜河河流2012年的水质进行评价,并与传统的单因子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糊物元评价得出不同时期河流水质级别均为Ⅰ级;基于指标变换值的模糊物元得出的评价结果与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致的,与单因子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在5月8日的取样值略有不同;基于指标变换值的模糊物元模型应用在该河流水质评价中是合理可行的,且计算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3.
以黄河干流6个监测断面2015年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氨氮(NH3-N)为评价指标,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灰色聚类法、单因子评价法比较。3种评价方法结果显示6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均在Ⅲ类标准范围内,黄河干流整体水质状况较好;仅有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可显示出黄河干流6个监测断面水质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济南泺口、兰州新城桥、包头画匠营子、济源小浪底、石嘴山麻黄沟、忻州万家寨水库。结果表明: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均比单因子评价法能更合理、全面的反映综合水质状况,且可以通过比较污染指数的大小区分同一级别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4.
将灰色关联法,灰色聚类法、灰色关联聚类关联法应用于沱江水质的综合评价中,通过对各种评价方法的理论分析及评定结果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将灰色聚类关联法应用于水质综合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对4种河流水质评价方法进行对比研究。采集槐荫河6个断面水样,测定了河水中的溶解氧、CODMn、NH3-N、TN、TP 5项反映水质的指标。选择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水质指数评价方法对水质进行分析评价。对比分析评价结果得出,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适用范围广,结果直观,是比较实用的评价方法;水质指数评价法,综合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实用性,可应用于不同水体不同时期的对比评价,既能判定水质类别,又能找出最大污染因子,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分别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法对沙湖在2009年的16个监测点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对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考虑各方法的评价结果,得出关于沙湖水质比较准确、客观的结论。最后,比较3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将不同方法相结合更能真实地反映水质状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综合标识指数法主要用于地表水体的研究且权重计算中采用的是等权重法。为了完善其方法的缺点及使用的局限性,采用AHP-因子分析法的综合标识指数法,对赵川盆地的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并采用传统的水质评价方法、内梅罗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对改进的综合标识指数法的适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质量主要以Ⅱ类和Ⅲ类水为主,主要污染指标为F-、NO-3、TH(总硬度)、Fe和SO2-4,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且在地下水质量评价方面的有很大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叶斯理论是一种基于概率的数学统计方法,将贝叶斯理论引入地下水水质评价体系,建立贝叶斯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并选取独山子区至沙湾县区域共8组水质数据,进行实例应用。同时使用单因子评价法、F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与之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该模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贝叶斯模型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法结果相近,且计算过程更加简单,值得进一步应用与验证。  相似文献   

9.
基于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及污染指数法的评价思路构建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指标,综合考虑水库蓄水量、水质变化过程等因素的前提下,从单个水库及整个原水系统两个层次出发,分别提出水库水质指数评价方法及系统水质指数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深圳市原水系统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研究中,评价结果能够综合反映水库及原水系统水质变化过程的特征信息及调度周期中的平均水质情况,验证了方法的可行及合理性,为大型城市原水系统水质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最大熵原理、模糊集合论和河流水质恢复能力评价标准,为河流水质恢复能力综合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最大熵的模糊评价法(FAME)。FAME综合考虑河流水质恢复能力评价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定义加权广义距离表征待评价水体样本与标准样本的差异;把多维评价样本指标综合为一维指标值。根据隶属度值的大小对水体样本集进行统一评价,从而解决了各单项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不一致问题,提高了河流水质恢复能力综合评价问题各层次的分辨力。通过实例研究,并对比遗传投影寻踪方法,验证了本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徐州贾汪矿区开采历史超过100年,目前大部分矿井已经关闭,废弃矿井地下水位回弹,对周边地下水产生潜在的污染。对矿区及周边23个水井进行了取样测试,分别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进行了评价。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贾汪矿区地下水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地下水中主要超标指标主要为总硬度、硫酸盐和可溶性固体。以铁、硫酸盐、氟化物、总硬度以及可溶性固体5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了灰色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贾汪矿区地下水环境整体较好,部分靠近关闭矿井的地区水质已经受到污染,主要超标组分为铁、硫酸盐和可溶性固体。因此,随着其他矿井的关闭,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将增大,应尽快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问题,提出评价指标与标准等级之间的六元联系度模型。用三角模糊数定量表示差异度不确定性系数连续变化过程,建立了集对分析与三角模糊数耦合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在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主观权重后,从属性差异度出发由粗糙集理论赋予客观权重,同时由博弈论集结模型优化组合主客观权重,通过计算以置信区间形式表示的加权联系数确定水质样本的等级标准。耦合模型相对综合指数法、灰色关联法和改进SPA模糊法灵敏度高,更能真实地反映出水体本身受污染的程度以及偏离水质分级标准的程度。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方法思路清晰,过程直观,评价结果实效合理,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基于熵权的灰色聚类模型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灰色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熵权法,建立了基于熵权的灰色聚类模型.在对水质质量进行评价时,将实测各水质对象作为聚类对象,水质分级标准作为灰类,根据白化权函数,计算实测各水质对象污染物指标关于水质灰类的白化函数值,加权水质对象污染物的白化函数值即为灰色聚类系数,再对灰色聚类系数进行归类,实现对水质对象的评价与排序.实例研究表明,基于熵权的灰色聚类模型应用于水质评价,避免权重的主观因素,且原理清晰,计算过程简单明了,结果也合理,为水质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同时也值得在水资源评价领域推广.  相似文献   

14.
由于水体环境本身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各个水质指标的级别划分、标准确定都具有模糊性,因此模糊综合法在水质综合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法综合考虑所有水质指标对水环境的影响,能够比较合理、全面的对水质进行评价,但不能很好地得出影响水质最主要的几项水质指标和超标倍数。选取大凌河流域白石饮用水源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模糊综合法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单因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结果,从而进一步丰富完善水质评价。评价结果可以为该流域制定水环境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灰色聚类法在地表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灰色聚类法具有较严格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不同灰类的权值根据各污染因子的实测浓度值确定,且方法本身考虑了水体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特性,即系统的灰色性,同时也考虑了系统的白化程度.运用灰色聚类法对四平市的地表水进行了水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双辽区为一级水质,污染较轻;拦河闸和辽源分别为二级、四级水质;而二龙山水库、四平、伊通污染最为严重,为五级水质.针对各地区不同的污染状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对该市的污染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有效的水质评价方法是分析河流污染原因、制定污染治理措施的前提。以海河流域滦河下游段及冀东沿海诸河为例,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数学法和主成分分析5种方法分别评价该流域内17个监测断面逐月水质状况。结果表明:①所有监测断面均为劣Ⅴ类水质,饮马河、汤河等断面污染严重,NH_3-N为主要污染物;②不同的水质分析方法各有优势,单因子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算简便,能满足识别水质类别、主要污染物及超标倍数的要求,更适于本研究区的水质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7.
星海湖水环境因子时空异质性及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星海湖水质状况,分别于2013-2015年春(4月)、夏(7月)、秋(10月)、冬(1月)采集水样,在水环境因子时空分布特征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BP神经网络法、灰色关联法对星海湖水质进行评价,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星海湖水环境因子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水质综合评价为Ⅱ~Ⅲ类,轻度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依据现行规范标准,对区内13个监测点进行地下水取样测试,并选取18项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采用单因素评价法及多因素评价法中的F值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分别进行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评价分析;在分析3种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选择较为合理的评价结果,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进一步统计各个样本的超标因子,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为研究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灰色聚类法评价石佛寺人工湿地2009-2012年间4年间的进出口处水质级别。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作为评价指标,以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评价标准将水质分为5个等级,水质评价级别的确定采用级别特征值,可较为精确的反映水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汛期湿地对水体的净化作用明显,因为汛期水生植物生长旺盛,微生物活跃,水体自净能力强。2012年湿地净化作用不明显,可能是水生植物腐解导致的,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组合权重模糊模型在区域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水质评价的模糊性和确定指标权重时主观人为因素的干扰,在优化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方法确定主观与客观权重,然后计算组合权重。并将此模型运用在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853"农场的地下水评价中,结果表明:一分厂、三分厂、六分厂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其余分厂因铁锰等超标,水质未达到标准。与传统内梅罗指数法和熵权模糊评价法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更符合当地地下水水质情况,表明组合权重模糊模型评价模型可操作性较高,合理性较强,为区域水质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